向 寻 整理
2023年5月23日,“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系列展览”正式开幕,这是中国美术馆向全国人民呈现的一场融古今风仪、汇中外瑰宝的视觉盛宴,引发了一场持续长达数月的赴中国美术馆观展的热潮。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也因任职以来所作的突出贡献受到多方关注。本文通过对中国美术馆现任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先生近些年来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的访谈和新闻报道的梳理,以模拟问答的形式,尝试呈现吴为山馆长关于美术馆建设和发展的一些理念和举措。
问:实现“典藏活化”,是中国美术馆近年的工作亮点。什么是“典藏活化”?中国美术馆为什么要推动典藏活化?
答:就美术收藏而言,大量的美术精品贮存在美术馆、博物馆的库房里。随着全国美术馆事业的发展,至2016年文化行政部门归口管理的463家美术馆,馆藏总数达47万余件。另外还有全国500多家艺术类博物馆,馆藏达百万余件。但与馆藏艺术品日益丰富的同时,囿于美术馆、博物馆展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些作品绝大多数自从被收藏纳入库房后,就少有机会与观众见面。
所以说藏品在库房只是不为人知的死物,只有活化之后才是宝。
所谓“典藏活化”,就是让“躺”在博物馆、美术馆库房里的经典艺术作品真正走到广大观众面前,在人们的观看中重新鲜活起来。这些历朝历代积累下来的作品构成波澜壮阔的画卷,它们之所为经典,是因为这些作品描绘的人和事。人,是有品、有质、有格的仁人志士,是时代的英雄,是善良、勤劳、朴素的普通人。事,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推动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与进步的可歌可泣的事件,是生活中平凡而伟大的感人之事。这些作品,集中表现了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当代文化,弘扬了中国人自主自强的独立精神、兼容并包的博大精神、崇德尚礼的人文精神、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也表现了中国人亲近自然、赞美自然、发现美、创造美的精神。它铸造了历史的辉煌,闪耀着时代的光芒。不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丰富滋养,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了智慧力量。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及智慧,反映了民族的品格和时代的特征,刻载着艺术家的追求和探索的历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所论述的那样:“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
美术馆活化典藏作品,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艺术家的尊重,更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回报。在中国美术馆收藏的13万余件各类美术作品中,从古至今的中国艺术名家代表之作构成中国美术发展序列,兼有近4000件国际艺术藏品,其中不少是现当代美术史上的经典。这些丰厚的藏品,不仅有一代代中国美术馆人坚持开展美术作品征集和研究工作的成果,还得到了众多美术家及家属、艺术机构和个人的慷慨捐赠。
因此,我们致敬经典,是向那些伟大的艺术家致敬,也是向那些为中国美术馆捐赠的社会有识之士、艺术家及其家属表示敬意。中国美术馆将进一步推动经典美术作品的展示、研究与创作,通过有效的展陈方式和传播途径,不断延伸审美触角、拓展传播领域,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增强美术经典对当代青年人的吸引力与感召力,使这些佳作焕发无限生机。
问:经典活化的方式有哪些?中国美术馆是如何使“典藏活化”的?
答:为了实现典藏活化,中国美术馆首先梳理了馆藏经典,对作品进行必要的修复和保护。作为国家的美术殿堂,中国美术馆建馆半个多世纪以来,收藏艺术珍品至今已逾13万件。在梳理馆藏的基础上,我们启动了“典藏活化”系列展览项目,并形成品牌。2014年至2021年,中国美术馆共举办“典藏活化系列展”百余个,藏品出库量达1.6万余件/套。为庆祝党的十九大、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推出“美在新时代”系列典藏精品特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展”“伟大历程 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等重大主题展览,“民族大团结”“崇高的信仰”“美在扶智”“大美劳动者”等专题展览,都紧扣时代脉搏,浓墨重彩抒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如今,中国美术馆内“国宝”频频亮相,参观者只需乘坐电梯到六楼,就可以随时、免费看到大师作品。同时开辟展厅展示馆藏精品,让“养在深闺”的优秀作品走进展览馆,重新焕发出艺术的生命力。
其次,我们积极推动美术馆的交流活动。这些交流活动,不仅包括中国美术馆与国内各美术馆、博物馆之间的交流活动,也包括为更好地惠及全民,实行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让经典作品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举办巡展。近一些年来,在西方价值观影响下和商业杠杆推动下的某些当代艺术在国际“走红”,在国内出现对当代艺术的盲从现象,而真正反映中华民族美的历程和精神发展史、反映当代人生活主流的作品却很少。究其根本,乃是由于长期以来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落差,带来的文化上的不自信。大量馆藏艺术精品通过馆际交流和巡展活动直接面对观众,让观众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感受这些艺术作品的魅力,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
其三,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更希望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所以不断对外展示经典、讲好中国故事十分重要。2016年中国美术馆以“中国精神”为主题在墨西哥展示了大量的馆藏经典作品,140名志愿者自愿接受中国专家培训,他们用西班牙语向世界介绍中国艺术。观众纷纷评论,过去了解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今天通过展览看到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因为这里有传统,有现代。作品巡展到法国、波兰、新加坡等国,观众对老子像、孔子像极为尊崇,对表现当代生活的创新之作表现出巨大热情。所以,经典作品具有超越性,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为世界共享的普遍适用性,活化便在于让中国经典成为人类文化的共同价值。
以文化人,以艺通心。作为国际艺术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国美术馆持续推动中国美术与世界美术对话。十多年来,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外美术交流展览80余个,新入藏101个国家和地区178位艺术家的711件作品。为更好发挥“国家文化会客厅”作用,结合艺术大展,美术馆特设“中国美术馆之夜”外宾专场,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也让世界文化“走进来”。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美术馆牵头成立“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和“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自2015年以来,“中国写意——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展览,先后走进多个国家。2019年举办的“大道融通——亚洲艺术作品展”等均取得巨大成功。此外,还举办了“国家美术藏品保存修复国际研讨会”等一系列重要学术交流活动。这些都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艺术印证。
问:60年来,馆藏珍品已达13万余件,中国美术馆如何继续充实藏品?
答:60年前,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中国美术馆”馆额。毫无疑问,“中国美术馆”五个字就标志了它的根本属性——国家性、人民性。中国美术各个不同时期的优秀作品都应该保藏在这里,它是国家美的金库、美的宝库。
2014年我担任中国美术馆馆长时,首要工作就是梳理馆里还缺什么。我们认为,馆藏作品中相对薄弱的地方有几个方面:国际当代作品,书法,以及反映重大主题、历史性主题事件的作品,这些都是重点要收藏的目标。
如何收藏?要用真诚之心来打动艺术家,让他们认识到中国美术馆的价值,不仅是在中国、在当代的价值,还有对世界、对未来的价值。在动员高二适先生家属捐赠作品时,我说,作品挂在客厅里,只有亲朋好友看,挂在中国美术馆,全中国人民都能欣赏,惠泽后世,家属欣然同意并捐献精品给中国美术馆。法兰西艺术院全体院士捐赠项目、熊秉明捐赠项目、老舍和胡絜青藏画项目、靳尚谊捐赠项目等等,都是一段段国家收藏佳话。①
问:美术馆在推陈出新方面的作用是什么?
答:弘扬文化精神、激励创新是“典藏活化”的目的所在。通过对经典作品的研究分类、策划展示,可以让优秀传统因子渗入到艺术家的生命,激发灵感与创新。现代美术馆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收藏和展示中心,还是一个知识生产中心。美术馆的知识生产,就是要在展览主题的凝练上发挥思想观念的引领作用,使观众在观展中产生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文化认同。
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美术馆除了不断推出各种典藏作品展览之外,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公共教育活动。“为新时代人物塑像”主题活动为优秀党员、时代楷模、人民教师、护士等现场塑像,引导美术工作者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大师讲大美”等讲座,邀请中外名家,以多角度、跨学科的形式探讨美学与美育话题;“童绘美丽家园”项目关爱特殊儿童群体;开展“馆地合作”,与各省区市文化机构一道拓宽文化惠民范围……2021年,中国美术馆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应该说,近些年中国美术馆外的五四大街上经常可见到长长的入馆队伍,形象地体现出我们展览的价值凝聚力和号召力。
此外,通过主题展览呈现出来的思想和文化观念,当然不会只对普通观众产生作用,它也会对参展的艺术家、观展的艺术家产生影响。所以有创新精神的展览,一定会受到普通观众和专业美术家的认同。为了强化、突出这种认识,我们在中国美术馆60周年馆庆系列展中的“塔高水长——弘扬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美术作品展”的“长征精神”篇章里,不仅从馆藏中精选60余件长征题材绘画和雕塑作品展出,还精心组织雕塑家们集体创作了《长征组雕》一起展出,生动呈现出当代艺术家们对长征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诗意表达。“塔高水长”中的“塔”,就是中国共产党文艺之塔,引领所有中国文艺家在传统文化和红色文脉两条“河流”中,汇聚到新时代,并奔向人类文明的大海。这种以特定主题为指导,集中传统经典和当代优秀艺术家再创造相结合的展陈方式,就是中国美术馆在推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信仰之美方面所作的新尝试。中国美术馆60年来矢志不渝,通过精心策划展示优秀美术作品等,发挥着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独特作用。
问:如何才能使美术馆持续不断地发挥国家和人民的“美的殿堂”作用?
答:首先当然是要在馆藏陈列和主题展览中突出国家和人民的审美引领意识,要在发展中继承优良传统,传承中守正创新。其次是不断加强美术理论研究工作。新时期以来,中国美术馆新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14项,牵头制定国家标准6项;主办“新时代之声——全国美术理论研讨会”等70余场学术研讨及国际论坛;出版《新时代的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人话馆藏》等著作近百本;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美术馆学方向博士、硕士,与北京大学合作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美术馆界第一家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单位。这些都是中国美术馆对美术理论研究重视的体现。也正因如此,中国美术馆正在成为一个校园之外的美育课堂,一个以大量文献资料和艺术藏品为基础的科研基地,一所与学科建设相融汇的“高等学府”。
注释:
①本段问答内容引自光明日报记者张玉梅、于园媛、许馨仪《为国家和人民打造“美的殿堂”——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光明日报》2023年05月24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