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将军”邝任农

2024-01-25 08:41:01叶介甫
党史纵览 2024年1期

叶介甫

邝任农,1910年(一说1912年)出生在江西省长宁县留车区(今寻乌县留车镇)雁洋村的一个佃农家庭。17岁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寻乌起义,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斗、长征、直罗镇战役、平型关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等,屡立战功。新中国成立后,邝任农历任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长、空军副司令员等职,为空军的后勤、装备建设及外事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一生在军政、后勤、民航等岗位上都工作过,而且都干得十分出色,被誉为“全能将军”。

粮草军需后勤官

1930年11月,邝任农所在的寻乌赤卫武装被编入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五军,他被任命为军需处处长。此时正值国民党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邝任农深知“粮草先行”对于战争取胜的重要意义,所以,他一上任就积极地为红三十五军筹粮筹款。1931年3月初,红三十五军奉命北移,驻防东固(今属江西吉安)。当时好几支红军部队聚集于此,加上国民党军和地方反动武装实行经济封锁,给部队的给养带来很大困难。邝任农发动大家献计献策,在极端困难的时期,尽最大努力搞好部队的伙食,使大家能够吃得下、吃得多,保持战斗力。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三十五军回师于都、会昌一带。依照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的计划,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三次“围剿”前,红一方面军主力主要分布于闽西、赣东地区,积极开展扩大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其中,红三十五军向西发展,争取打通与湘东边区的联系。邝任农在于都、会昌之间奔劳不疲,紧急开展筹粮工作。在会昌中心县委,当他把来意一讲,县委书记邓小平非常干脆地答应下来,说要多少就解决多少。果然,第三天就将筹到的粮食送了过来,及时解决了第三次反“围剿”的军需补给问题。

1931年9月,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邝任农认识到,后勤供给是打胜仗的首要保证,丝毫不能懈怠。在其后的休整中,他没有休息,而是满负荷地工作,短短10天就圆满完成了筹款2万元大洋的任务。

1933年,国民党军在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前,加紧了对革命根据地的封锁,红军的补给存在很大困难。在这种严峻形势下,被调任红二十一军经理部部长的邝任农立足于“早”“勤”“多”三原则,即“早下手、腿勤快、多益善”地展开工作。

红军长征后,邝任农任红三军团第五师供给部部长。1935年1月5日,红三军团红五师进至茶山关渡口,师供给部渡过乌江,迅速开始筹粮、号房子,为过江部队安排食宿事宜。之后,供给部随师部驻扎遵义以南的刀靶水,与远离师部扼守乌江北岸的所属各团共同保卫在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结束后,供给部立刻传达了会议精神,邝任农对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并进入军事指挥小组负责军事行动的英明决定感到欢欣鼓舞。他看到了党和红军的希望,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前途,他的革命干劲更大了。

1月20日,中革军委下达了《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打算经川南渡金沙江后转入新地区,与红四方面军协同,实行反攻。邝任农很快就在遵义人民拥护共产党、拥护红军的革命热潮中筹得了粮食和食盐,并分发到部队。29日,根据形势变化,中革军委改变渡江计划,发出西渡赤水河的命令。红三军团渡过赤水河后,邝任农随军提供补给,哪个团任务重,就到哪个团,有时还穿插行军,到担负尖刀任务的部队前面了解补给情况,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坚决不让部队因补给不足而造成非战斗减员。

5月3日,邝任农随供给部从皎平渡过金沙江,8日抵达四川省会理城外。他利用红三军团围攻会理城的机会,着重了解和清点粮食和食盐的储备情况,然后将军需科的同志分成若干小分队到各地购买粮食和食盐。同时,还协助部队尽可能多地购买生姜、辣椒、白酒以及棉麻毛织品,以备翻越大雪山时急用。

根据中共中央会理会议的决定,军委放弃围攻会理城的计划,决定挥师抢渡大渡河北上。16日,红三军团撤围,从21日开始,主力红军分左右两路北进。6月2日,邝任农随军团左纵队取道泸定桥过了大渡河。

夹金山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进到夹金山下的大跷碛时,邝任农抬眼一看,眼前海拔4000米高的夹金山高耸入云,虽说正逢夏季,山上却依然是白雪皑皑。他下意识地看看自己和周围官兵身上的单衣薄裳,不禁打了个寒颤。翻越雪山对习惯于南方生活的人来说困难很大,也意味着他这个老军需的责任更大。他在动员大会上倡议全体同志开展大帮小、强帮弱、党员帮群众、干部帮战士,献温暖、献小窍门以及保证全员一个不掉队地翻过大雪山的“四帮”“两献”“一保证”活动。他还给大家归纳了翻越雪山必须要做和要注意的事项。经过邝任农细心的准备,军需科全體同志顺利地翻过夹金山,没有一个人掉队和发生意外。7月底,中央红军到达毛儿盖,邝任农调任军团供给部部长。过草地前夕,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为部队筹粮,可惜在人烟稀少的地区,收效甚微。于是,在行军途中,他时常将自己的干粮分给战友。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的1937年8月25日,时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供给部部长的邝任农带领军械科、运输队、监护连共170多人继续北上直抵太原,任务是向与共产党达成抗战协议的阎锡山领取武器和弹药。

到达太原后,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主任彭雪枫接待了邝任农。经彭雪枫安排,邝任农很快到达指定的军火库按约领取武器弹药。然而,进入仓库,邝任农凭他“老供给”的一双锐眼,马上识别出眼前的这些枪支弹药全部是“土造”的,根本无质量和安全可言。邝任农断然拒绝领取并向彭雪枫作了报告。经再一次紧急谈判,武装问题才得以解决。这批军火之后发挥了大作用,保证了平型关伏击战的胜利。

10月中旬,邝任农奉命转赴西安筹措军需物资。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负责人林伯渠的支持下,邝任农紧锣密鼓,仅用了一周时间就将布匹、棉花、军毯、鞋帽以及漂染、缝制成衣的价格摸得一清二楚,并在商贩中选择了几个有爱国心的老板加工订制。只2个月的工夫就赶制出7000套棉衣、4000双棉鞋和5000条毛毯,分3批全部运到一一五师驻地兑九峪。由于越冬被服准备充分,从1938年1月起,一一五师连续组织了马冢山、蒲县、石口、柳林、军渡、大宁、井沟、汾西等十几次大的战斗,官兵情绪高昂,歼敌累计4000余人,极大地振奋了士气,鼓舞了山西人民的抗日斗志。

1939年2月中旬,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代师长陈光率部入鲁开展抗日游击战,邝任农被任命为一一五师留守处主任,任务是带领供给部、卫生部、教导大队约400人进行扩兵、修械和筹备夏服。

3月上旬,邝任农接到朱德总司令的命令,火速赶往位于山西潞城县中村(今属长治)的八路军总部驻地。一见面,朱德就单刀直入地说道:“喊你来,是要你到潞城开办两个合作社,做些买卖,繁荣市场,稳定人心。”邝任农接受任务后,马上回去研究计划,分派几路人马到河北石家庄、邢台,山西潞城附近的县市调查了解货源。虽然日军采取种种封锁政策,但在大家的努力下,商店很快开张了,并迅速繁荣了市场,稳定了人心,也充实了军需物资。同时,他利用商人的身份还搜集到了不少有价值的军事情报。

9月初,邝任农与王秉璋等进入山东省抱犊崮山区,开始着手组织群众、发展抗日游击队和筹粮筹款。罗荣桓等人到达鲁南后,迅速制定了建立鲁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计划。在地主剥削和日军封锁造成人民生活极度贫困的恶劣条件下,邝任农充分发挥供给部全体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克服困难,保证了部队的供给。

抗日战场多面手

1940年1月6日,一一五师在鲁南大炉村召开了干部联席会议,邝任农参加了会议。会上,罗荣桓根据山东军政委员会的决定,作了关于创建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的报告,决定成立鲁南军区,邝任农被任命为军区政治委员。自此,邝任农离开后勤战线,走上了一线指挥抗战的领导岗位。

会后,邝任农和军区司令员张光中立即着手整编地方武装,成立了峄县、运河、沂河3个支队和陇海第一、第二2个大队,巩固了抱犊崮山区东南的外围阵地,开始向滨海地区发展。9月,邝任农指挥军区所属各支队配合百团大战,在枣(庄)、临(沂)等公路沿线屡屡出动,伏击日军、破坏交通,特别是利用铁道游击队的特长,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在战斗中,邝任农发现了部队中存在着诸如地方主义、游击主义、纪律涣散等不良倾向,便于10月初召开会议,有针对性地开展模范支队创建工作,以推动模范部队建设。通过这次整顿,鲁南军区所属支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革命热情进一步高涨,各支队多次取得对日军据点进攻的胜利。铁道游击队活动更是频繁,采取火车脱钩的办法,截获日军在天津与南京、上海之间往来列车上的武器、油料、布匹等,既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又及时地解决了一一五师和其他兄弟部队的军需供应和武器补给问题。

1941年4月1日,鲁南成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6个战略区之一。5月16日至22日,在邝任农、张光中的领导下,鲁南军区与教导第二旅等紧密配合,向侵占抱犊崮地区的国民党顽军王洪九部发起反击战役。经过一周的激烈战斗,基本恢复了边联地区。邝任农重温了1940年11月19日一一五师司令部、政治部的指示信,并认识到鲁南在抗日斗争中出现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为此,他协同中共鲁南区委采取强化党的统一领导、开展大生产运动、建立健全抗日民主政权组织及军民联防等措施,加强鲁南军区的军事力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之后,一一五师领导为了了解和掌握各战略区的抗战形势,任命邝任农为师部巡视员。邝任农调任新职后,有时打扮成农民,有时装扮成商人,要不干脆就化装成日伪军特工,走山川、过河湖、破封锁、闯关卡,摸透了各战略区的情况,并结合各地区的情况汇总成文,向罗荣桓进行了汇报。他认为,造成山东抗战被动局面固然有敌人强大的客观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主观上“把统战工作看得高于一切”,以至于把发展起来的群众武装组织、游击队,编入和补充到“抗协”所属的抗敌自卫军中,而不是八路军中,因此,抗战力量分散、薄弱,没有形成“拳头”,结果让敌人钻了空子。邝任农的这些分析得到了罗荣桓的认同。

1942年秋冬,邝任農被任命为一一五师情报处处长,任务是直接为师首长提供情报。

邝任农参加革命后,干过后勤供给、军事指挥、政治工作,在一线战场上真枪实弹地拼杀了15年,如今他的战场却是远离炮火硝烟的办公室,面对的是神秘的电台和无休无止的情报分析。他有些想不通,于是找到罗荣桓,要求回到部队、回到前线。罗荣桓首先肯定了他不怕牺牲的精神,但话锋一转说,打仗光有一股子刺刀见红的拼劲儿是不够的,还必须摸清敌人底细,用智慧去打,这样,不仅能打胜仗,而且战士也可以少流血、少牺牲。邝任农突然领悟到了罗荣桓的意思,认识到了情报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于是,他很快就情绪饱满地投入了工作。

1943年春,情报处获悉国民党有调比较同情抗日的于学忠部离鲁,令坚决与八路军为敌的国民党顽军李仙洲部将接替防务的迹象。邝任农在翻阅综合情报科送来的情况分析时,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不被常人所注意的细节——于、李两部素有不和。他眼睛突然一亮:何不来个见缝插针、先下手为强?想到此,他兴奋地在桌子上一拍,亲自将此情报呈送罗荣桓,并当面向罗荣桓讲了利用两人矛盾,在其换防期间“乘虚而入”,发展我军力量的想法。罗荣桓听后高兴极了,说道:“现在想通了吧,情报处的工作是不是一样重要啊?而且像这样一份有价值的情报,我们可以不使战士流一滴血就占领到好大一片地区。”邝任农不好意思地笑了,说:“想通了。”根据这一重要情报,山东分局及时作出了方便于学忠离鲁和及时接占其阵地的决策。之后,鲁中军区、滨海军区的部队分别控制了沂鲁地区五莲、日照县及莒县等大片地区的主要阵地,为阻止李仙洲部的入鲁营造了有利态势。为此,情报处受到了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的表彰。

抗战胜利后,邝任农作为军调处济南执行小组中共代表,与国民党代表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等。1949年6月,邝任农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后勤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指导“飞出去”的行家里手

1955年6月,邝任农奉调进京,被任命为中国民航局局长兼党委书记。这年是新中国民航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第三年,也是关键性的一年。在翻阅上一年和当年前5个月的生产报表时,邝任农敏锐地发现了一些问题。于是,他立即主持召开局党委会议,分析形势、查找原因。会后,他一面打报告要求增加产业人员,特别是飞行、机务等专业技术人员,一面积极推行航空“分区管理”制度,在分区内按照当地实际需求建立专业航空队,为工、农、林、牧等生产建设服务。为了调动各分区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局党委决定,各分区实行独立核算。这一改革很快得到各基层单位的拥护和支持,从而为完成民航部门“一五”计划打下了基础。

同时,邝任农督促航调部门对各级指挥调度部门的职责分工、工作细则和工作程序都作了文字规定,使指挥调度工作开始步入了正轨。为了使自己尽快成为行家里手,邝任农一有空就下到飞行队、机务外场和后勤保障单位一线,直接参加飞行预先准备、直接准备、具体实施和事后讲评等飞行四阶段全过程。后来,在邝任农的推动下,民航局又作出了两项规定,将责任落实到人,让所有人都感到责任重大。他还当众表态说,民航发生任何事故,他理所当然是第一责任人。邝任农这种敢负责的精神很快就赢得了全行业广大职工的敬重。

1956年2月21日,应国务院安排,邝任农代表民航局党委赴中南海向刘少奇作工作汇报。两人一见面,刘少奇便夸赞邝任农在军政、后勤、民航部门都干过,什么都能干,什么都干得出色。刘少奇说,搞社会主义建设,就是需要能干的人才。邝任农在汇报时把民航局精简整编后出现的工程技术人员短缺、航空运力不足、政企合一、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一一摆出。刘少奇认真地听,认真地记,不时插话,问一些更加深入的问题,并就第一个问题当场拍板,给了政策。这样,从3月份起,民航系统的职工人数开始增加,到年底达到6800人,比原先增加了两倍多。还有原属中国民航局的工厂、学校和副业生产单位也逐步得到归还。

在邝任农的领导下,到1965年初,中国民航总局开辟了以周边国家为主的10条国际航线。3月23日,周恩来在乘坐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的专机赴罗马尼亚访问途中,指示中国民航“一定要飞出去”“打开局面”。为了落实周恩来的指示,邝任农展开了全方位、满负荷的工作。经过充分的准备后,中国民航总局于6月使用伊尔-18型飞机,首次执行了周恩来访问非洲坦桑尼亚的专机任务。临上飞机前,周恩来对来送行的邝任农亲切地说:“我和你们一起去实践!”回到北京后,他又郑重地对邝任农说:“你们组织得很好,任务完成得很好。民航局第一次飞非洲,路是人走出来的,你们这一次不是走得很好嘛!”周恩来的话让邝任农备受鼓舞。7月,中国民航总局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又承担了邓小平访问罗马尼亚的专机任务。这两次专机飞行任务的圆满完成,使民航总局取得了飞往亚、非、欧3洲的初步经验,为中国民航开辟远程国际航线奠定了技术基础,并预示着中国民航事业大发展的时期即将到来。

1973年3月,周恩来指示中国民航总局和外交部:“北京逐步对外开放,允许通航我国的外航班机开航至北京。”就这样,在周恩来的亲切关怀下,在邝任农和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民航工作的着力点开始放在莫斯科、东京、巴黎、地拉那等4条航线的准备工作上。邝任农为实现周恩来提出的“飞出去”的战略目标,殚精竭虑、夜以继日地工作着,这导致了他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中央考虑到邝任农的身体情况,于6月免去了他民航总局局长职务。63岁的邝任农坚决服从组织的决定,回空军工作。

1975年,邝任农光荣退居“二线”,担任空军顾问。然而,他人退思想不退,尽其所能,下部队、搞调研,在空防、航管、机场、仓库、车辆、营房、边防营区建设等方面,向空軍领导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1983年3月,中央军委批准邝任农离职休养。2003年4月26日,邝任农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责任编辑:计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