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医学院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探究

2024-01-25 14:56陈雪王小飞
关键词:第二课堂医学院校立德

陈雪,王小飞

(锦州医科大学 医学教育研究中心,辽宁 锦州 121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1]。这是党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也为高校素质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二课堂作为医学院校开展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渠道和主要途径,通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等课程和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技能培训等活动,将立德树人融入医学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医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各个环节,强调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立德树人与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医学院校坚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第二课堂,能够充分发挥其对第一课堂的补充作用,为以后的就业创业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解读了立德树人视域下医学院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介绍了锦州医科大学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实践情况,以期为我国医学院校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立德树人视域下医学院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理论内涵

1.立德树人是医学院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医学院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是培养医学生除自身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的品质之外应具备的素养,即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法律素质及道德素质[2],这些素养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熏陶以及自我觉醒而不断提升[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从根本上讲,立德树人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立社会主义道德,树全面发展之人。医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医学院校要着眼于“立德”与“树人”,才能实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应依据自身的医学文化底蕴、医学学科特色以及医学行业特殊性,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地域优势,形成本校个性鲜明的素质教育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

2.立德树人是医学院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立德树人是医学院校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的集中体现,要解决的是“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而素质教育是医学院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体现,要解决的是“怎样立德树人”的问题。二者之间有机统一、相互支撑、互为条件。其中,立德树人是教育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一切素质教育实践的内在动力;而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然方式、必经之路,为立德树人提供可实现的手段和路径。医学院校应将立德树人作为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充分发挥育人才能,积极建设相关学科,通过将专业医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高尚医德、精湛医术,激发学生的思想活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

3.医学院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立德树人教育观充分体现了大学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内在规律的反映,不仅为我国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大学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4]。医学院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以立德树人、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尊重医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要为前提,以发展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点,以促进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原则,利用医学教育平台、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自媒体医学教学等各种活动载体,使医学生开拓视野、启迪思维、锻炼能力,成为医学生提升素质教育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因此,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展,既是大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实施必不可少的重要阵地,可以将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根基筑实,不断增强医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性、应变性,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医学院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学理念有待转变。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是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是医学院校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医学院校第二课堂的素质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部分医学院校的素质教育建设缓慢、滞后,教师对医学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存在概念空泛化的现象,片面化地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大多采用“以课堂为中心”的讲练结合的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复述。这种教学模式拘泥于教材内容的传达与演示,素质教育的功能发挥不完全,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被教材的框架所局限,缺乏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特色,表现出医德医风认识不够、医学科研思维能力不足等问题,阻碍了医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课程设置有待完善。课程设置是医学院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选定的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医学院校的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主要为医学生提供包括职业发展、创新创业、语言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课程,一些医学院校开设《医患沟通学》 《医学史》等课程来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水平。但由于医疗环境的发展和改变,社会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要求日益凸显,导致第二课堂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尚存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课程设置,二是课程占比[5]。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用通识课程来代替医学人文课程,课程设置尚不成体系,课时分配不均匀,缺乏对医学生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的顶层设计,忽略了医学院校自身办学的特点,机械地将素质教育的目标统一到了思想政治、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文艺体育等领域,这就导致了医学院校在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中,课程设置上缺乏针对性、创新性和独特性。

3.评价模式有待健全。对医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反映第二课堂教育阶段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已经制定素质教育评估机制和模式,用以反映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但一些内容并未真正反映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对于医学人文素质的评估,偏向于单纯依靠考试成绩,而忽略了更多的实践活动,不够客观、充分。其一,评价方法存在不公平性,过于注重考试和量化分数,仅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医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等素养水平;其二,评价内容单薄、缺乏科学设计,普遍关注以班级为单位或以院系为单位的群体评价,缺乏对个体人文素质教育的考量,不能够真实反映医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三,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主体比较单一、不够多元化,素质教育难以得到不同维度的评价。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医学院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1.完善素质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一,加强素质教育课程建设。基于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人文与职业素质,锦州医科大学开设了《医学心理学》 《医学伦理与法律》 《医学社会学》 《临床医学沟通学》等课程,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与课外人文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医学人文素质。同时制定素质教育在教学研究方面专项拓展支持规划,筑牢素质教育的立足点。其二,构筑健全素质教育平台。学校为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成立了思想与品德、心理、文化与艺术、职业与创业4 个素质教育平台和大学生新媒体服务平台。素质教育平台以各学科专任教师为主体,利用学科教育优势,紧密结合第一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设计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并通过“菜单式”多样化的选择方式,由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修,获得素质教育学分。大学生新媒体服务平台以“学校大学生微信公众平台”为主阵地,先后创建50 余个栏目,年均推送1 200 余条教育、文化与生活服务类资讯,后台总关注人数达到1.2 万人。校园师生对第二课堂的认识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并且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三,深化素质教育管理。学校的素质教育中心是统筹开展医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部门,负责学校素质教育的规划与指导。该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充分利用4 个素质教育平台的实践教育优势,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开展“校园讲坛”“书香传递”“医心一艺”等常态化运行的素质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医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

2.优化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培养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其一,构建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学校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素质学分要求为依据,构建了锦州医科大学《大学生素质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建立实行常态化建设和管理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并纳入学生素质发展评价的考核标准。该体系在学分分类中分为教育学分、发展学分两个一级指标;素养类型分为综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习发展、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共7 个二级指标;项目分为思品平台活动、心理平台活动、职业与创业平台活动、文化与艺术平台活动、中心活动、非专业性文章、人文活动、科技成果、论文发表及学术交流、课题研究、专利、学科竞赛、等级考试、资格认证、学习经历、文体活动、承担社会工作、社会实践、临床技能竞赛、实验技能及创新创业类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业项目孵化共22个三级指标。其二,完善素质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在学生发展评价方面,学校通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素质学分要求、在政策制度中明确素质学分制度及学分认定办法、建立学校各部门(单位)相关素质教育成果统一管理的指标体系、建立实行常态化建设和管理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这4 项举措,建立以“素质学分”为激励导向、“学生素质发展评价”为推进手段、“第二课堂成绩单”为成果体现的大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学生自主参加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热情,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

3.打造优质师资力量团队,提升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其一,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学校积极推进现有人文素养教育课程改革创新,教师能够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通过情景教学、翻转课堂、讨论教学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其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校定期举办“学术大讲堂”“人文讲坛”“健康与人文”等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能力培训活动,通过组织专业课教师有序、有目的地进修人文社科类课程,旨在积极提升其人文修养和人格魅力,提高其专业授课中的医学人文素养水平。以教推学、以学促教,使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素质有更深的认识,让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育人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其三,加强考核监督。在教师考核方面,学校将第二课堂教育工作纳入平台教师工作职责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并制定《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实践学时分类计量标准》,明确教师第二课堂教育工作的量化考核标准,实现平台教师育人工作责、权、利的统一,有效激发教师育人的主体能动性,为深化育人工作奠定制度基础。

总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时代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第二课堂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阵地,对于提升医学教育水平及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至关重要。尽管目前这一领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课程安排不够科学、医学人文精神缺乏、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转变等诸多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将培育品德、塑造人格的核心理念融入第二课堂的素质教育中,贯穿于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和服务各个领域。坚持以立德为基点、以树人为中心,不断深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改革、完善素质教育培训平台的专业化发展、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监控保障体系质量,秉承传统,勇于探索,以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方法指引医学生,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出更适应新时代医学教育发展的优秀医学人才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医学院校立德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