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思玲,范红梅,毛庆杰
(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江苏 如皋 226500)
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耳痛、中耳黏液及积液等,多见于儿童,由于耳痛不明显及儿童主诉能力有限,造成漏诊、误诊而引起听力下降,严重影响儿童听觉功能、言语及智力发育[1]。相关研究显示,腺样体肥大可能阻塞咽鼓管咽口而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可能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有密切联系[2]。目前临床应用腺样体切除术+鼓膜切开术、抗感染治疗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可改善咽鼓管功能,提高听力水平,但儿童年龄尚小,手术耐受性较差,易出现麻醉、出血、感染等风险[3]。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鼻内激素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疗效已得到证实,糠酸莫米松喷雾剂为糖皮质激素,在病灶内与其受体结合,可抑制炎症反应,缩小腺样体组织,具有抗炎和抗过敏作用,但药物长期应用仍出现鼻部刺激、灼烧感、出血等症状,远期疗效欠佳[4]。目前关于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鼓膜切开术治疗伴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研究报道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探讨糠酸莫米松喷鼻剂联合鼓膜切开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腺样体肥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纳入标准:经X射线或鼻内镜检查腺样体肥大且阻塞咽鼓管咽口;符合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标准[5],伴有鼻窦炎、鼻炎、听力下降及睡眠打鼾等症状;经耳内镜检查为鼓膜内陷,色黄或琥珀色,液气平面征象;年龄5~12岁且患儿配合检查;鼓室导抗图为B型或C型;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内容。排除标准:伴有中耳乳突病变者;伴有先天性唇腭裂、先天性纤毛功能障碍综合征及免疫缺陷疾病者;既往有耳毒性药物史、耳聋家族史、中内耳畸形史及鼻咽部或耳部手术史者;伴有精神疾病、认知障碍者;合并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及鼻咽部肿瘤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6~15岁[(7.86±1.53)岁];病程6~12个月[(8.28±1.44)个月];鼓室导抗图:B型22例,C型28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12岁[(7.75±1.38)岁];病程5~12个月[(8.48±1.36)个月];鼓室导抗图:B型20例,C型30例。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理编号:KY20210423)。
1.2 方法两组均行腺样体切除术+鼓膜切开术,两组患儿均行全身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取仰卧位,鼻腔收缩应用盐酸肾上腺素盐水,于鼻内镜下切除肥大腺样体,并处理出血。当肥大腺样体挤压咽鼓管咽口,出现明显变窄时,可将肥大扁桃体一起切除。另应用75%乙醇消毒外耳道及外侧皮肤,患儿仰卧位,头偏向对侧,在耳内镜直视下以鼓膜切开刀于鼓膜前下象限弧形切开鼓膜,弧形切口长2~3 mm,应用鼓室吸引器以负压方式吸除鼓室内积液,应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冲洗鼓室腔并吸出,术后口服抗生素及麻黄碱滴鼻液滴鼻,持续治疗7 d,术后3个月复查。观察组再予糠酸莫米松喷雾剂(商品名:内舒拿,生产厂家:比利时Schering-Plough Labo N.V.公司,批号:w032709)治疗,1次/天,2喷/次,治疗3月。
1.3 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6]显效:症状基本消失,鼓膜形态恢复正常,听力检查恢复正常,鼓室导抗图已恢复为A型;有效:症状明显减轻,鼓膜内陷明显改善,听力检查有所好转,声导抗图恢复至As型或C型;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听力无明显改变,鼓室导抗图为B型或C型。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纯音听阈、声导抗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听力水平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并记录术后声导抗鼓室图(Maico,德国)恢复情况,其中A型为正常鼓室图,B型或C型为异常鼓室图,正常鼓室图占比=A型例数/总例数×100%。
1.3.3生活质量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应用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量表(OSA-18)[7]评价患儿的生活质量,OSA-18评分包括身体症状、日常功能、睡眠质量、情绪状态4个项目,总分18~126分,得分越低,表示患儿生活质量越高。
1.3.4炎性因子水平 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集患儿空腹静脉血2 ml,离心后得血清,通过武汉明德生物科技公司提供试剂盒对白介素-6(IL-6)、IL-2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
1.3.5两组并发症 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鼓室硬化、粘连性中耳炎等。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4.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纯音听阈与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治疗后纯音听阈、OSA-18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OSA-18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纯音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纯音听阈与生活质量比较
2.3 两组声导抗比较观察组正常声导抗鼓室图占比为80.00%(40/50),对照组正常声导抗鼓室图占比为76.00%(38/50),两组正常声导抗鼓室图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3,P=0.629)。
2.4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IL-6、IL-2、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分泌性中耳炎是非化脓性中耳炎疾病,主要病因为免疫反应、咽鼓管功能障碍[8]。研究表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复发率均较高,若未能彻底治疗,可继发中耳粘连、传导性耳聋等并发症,降低儿童的生活质量[9]。目前临床腺样体切除术+鼓膜切开术是治疗腺样体肥大、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方法,能调节鼓室内压力平衡,改善鼓室通气功能,但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整体疗效仍有待提高[10]。因此,临床应积极探寻更加高效的治疗方案。
既往研究显示,腺样体切除能解除咽鼓管机械梗阻和压迫,去除腺样体炎性因子对咽鼓管、中耳黏膜的炎性刺激,最大限度地恢复咽鼓管的生理功能,有利于鼻咽腔、鼻腔及咽鼓管畅通,从而改善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两组纯音听阈、OSA-18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OSA-18评分较对照组低,但治疗后两组纯音听阈、声导抗鼓室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糠酸莫米松喷鼻联合鼓膜切开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可能由于腺样体切除后再实施鼓膜切开术可起到鼓室调压作用,可促使中耳与外耳道相通,中耳内外压力达到平衡,听骨链运动加强,逐渐恢复咽鼓管功能,恢复中耳通气功能,从而听力得到改善,鼓室图趋于正常[12]。糠酸莫米松喷鼻可直接作用于鼻咽部黏膜部位,与局部受体结合抑制淋巴细胞活性,通过抗变态反应,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减轻血管扩张和黏膜水肿,改善低通气状态,进一步减轻鼻塞、张口呼吸等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13]。因此,糠酸莫米松喷鼻联合鼓膜切开术,能够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通过手术切开引流,改善病灶,又利用药物喷鼻治疗,加快症状缓解,提高治疗力度,临床疗效得到提升。
相关研究显示,腺样体受到抗原刺激作用而引发细胞脱落颗粒,释放大量炎症介质,促使IL-6、CRP水平增加,进一步增强腺样体变态反应及局部免疫异常,造成咽鼓管水肿及阻塞,从而导致分泌性中耳炎[14]。IL-2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细胞因子,主要由T细胞产生,主要调控免疫系统反应[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IL-6、IL-2、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提示糠酸莫米松喷鼻联合鼓膜切开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可改善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鼓膜切开术不仅可改变鼓室负压状态,而且可吸出乳突腔及咽鼓管周围内积液,由于中耳内积液与肥大细胞、炎性介质和局部炎症反应有关,切开后向鼓室腔内注入地塞米松彻底冲洗,改善鼓室内炎症环境,达到减少中耳逆行感染概率的目的[16]。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通过控制鼻咽部炎症介质的合成与释放,而发挥抗炎作用,还对细胞因子、嗜酸性细胞进行调节,减少淋巴细胞数量,促进抗炎蛋白合成,从而下调炎性因子表达[17]。因此,糠酸莫米松喷鼻联合鼓膜切开术,利用鼓膜切开彻底清除中耳积液,同时利用糠酸莫米松抗炎特性,直接阻断炎症反应,从不同途径发挥抗炎效果,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糠酸莫米松喷鼻联合鼓膜切开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听力、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