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以开封市为例

2024-01-24 05:15陈会盟刘超攀
武术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校本原则

陈会盟 刘超攀

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1 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

1.1 顺应时代发展,尽量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

2001 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增强国家对地方、学校的宏观调控,分层次各司其职。随着《纲要试行》的颁布,各省市根据实际情况加快推进课程改革,体育课程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也在不断完善。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不仅能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传承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还可以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纲要》的颁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开端,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得到重视,将体育课程作为校本课程是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中改革的趋势所在。

1.2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地域文化

开封市地处中原,目前定期举办的还有庙会、清明文化节等传统的娱乐活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封市的传统体育文化是全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缩影,在清明上河园、汴京公园以及其他旅游景点可以看到有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开封市现存的传统体育项目有舞龙、舞狮、蹴鞠、斗鸡、抖空竹、划旱船、推铁环、开封盘鼓、秋千、踩高跷、打陀螺、撂石锁、女子马球、风筝、踢毽子、武术、少儿武术等。[1,2]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2009 年,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开封市人民政府联合清明上河园共同创建第一届“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为了挖掘和弘扬清明文化,以文化活动的方式让人们认识并传承中国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贯彻文化自信的精神。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于每年清明前后举行,迄今为止,已经举办13 届,典型的传统体育项目有舞龙舞狮、开封盘鼓、推铁环、摞石锁,还有空竹、武术、蹴鞠等。[3]将开封市现存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当地校本课程资源相结合,不仅彰显开封地区的文化特色,更能形成一批以民族传统体育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甚至成为特色学校。

1.3 丰富课堂教学,满足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体育课程不仅是一门课程,还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学校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种制度和精神所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学校体育文化的支持,同时也能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在充分考虑当地传统体育项目和当前政策背景下,开发既符合当前学校体育运动项目,又具有当地民间传统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将二者结合能创新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改变过去陈旧、枯燥、乏味、单一的体育课面貌,为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锦上添花。

1.4 增强体质健康,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近年来,中小学生肥胖、近视、身体素质下降以及心理素质下降等情况成为中小学生的常见问题,对中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存在极大危害;学习焦虑、考试焦虑、社交恐惧、抑郁、自闭等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体育器材场地严重缺失,占用体育课现象普遍严重。而“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内涵所在,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在教育系统中是一种理想,它肩负着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大任务。全面实现素质教育是作为教育大国的灯塔,为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正确的方向。

2022 年7 月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将素质教育推向最高点,关于素质教育的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法逐步完善,课后延时服务成为必要环节。根据“双减”政策中的课后延时服务,可以结合当地民族传统体育娱乐活动,对现有的体育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应用到日常的体育课和课后延时服务中,丰富课堂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2 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

2.1 补充国家课程开发内容

国家在制定课程管理时宏观把控,制定教育方针、政策以及课程标准时,要深入贯彻国家对课程的宏观管理,规划属于本地区特色的课程标准,学校课程在执行国家课程管理的同时,也要考虑当地课程管理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种课程的具体内容,从本校出发,结合国家和地方的要求,大力开发校本课程。[4]校本课程在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中是执行者,在国家课程标准和管理下,结合地方特色课程标准和要求,针对实际情况,对特色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实施,并制定评价标准。

2.2 构建地方学校特色课程

学校是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本单位,校本课程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大纲和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当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结合,开发具有动作特色、技术特色、战术特色的活动,形成学校特色课程与地方特色课程并反馈给国家课程,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推广,推动体育校本课程的改革,适应当代社会需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适应当代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

2.3 加快促进体育课程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我国共进行了八次课程改革,每次改革少则三四年,多则二十年。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更新时代观念,转变思维方式,重建教育制度,其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第八次课程改革从二十世纪末开始,为此颁布各种政策文件推动此次课程改革。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也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将民族传统体育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对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体育课程改革以及新一轮课程改革都有积极作用。

2.4 传承当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学习现有的理论知识,为了培养学生,二者通过主客体的相互转换、相互作用完成知识的传授。体育校本课程与当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机结合,以学生为受众,以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通过体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对现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以及潜在的文化进行挖掘,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至下一代。二者有机结合也为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指导,以便于顺利实施,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功能,为学校的教育服务,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5]

3 开封市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原则

田菁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原则研究》一文中提出开发原则按照重要性分别为:适宜性原则、健康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适度性原则。[6]考虑到开封市拥有着较多的民族传统文化,但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角度来说,在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精炼适合体育校本课程的文化首先应考虑的是安全性原则,其次是特色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

3.1 安全性原则

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以安全性原则为首要原则,由于开封市是“八朝古都”,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种类较多,没有明确的分门别类,将开封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校本课程有机结合的同时,也要考虑中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认知能力以及学校能否提供相关的教学器材,是否有潜在的安全隐患等。首先,学校和教师排除能够预见的危险;其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开展相应的安全演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潜在的安全隐患。将安全隐患转化为安全教育,使其转变为促进二者有机结合的动力。

3.2 特色性原则

学校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要在以学校为主,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大力开展开封市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教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走访等形式搜集关于开封市的传统体育文化,并通过筛选、分析等方法挖掘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传统体育文化,学校及时制定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进度表以及新的课程标准,教师通过备课的形式在新课程标准下制定该课程的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以及课时教学计划等,并将其引入课堂,打造一门有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课程。

3.3 趣味性原则

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校本课程有机结合的同时,运动项目的趣味性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内驱力的强烈性与趣味性成正比,学生能够主动去接受新的信息。二者有机结合的资源开发是基于学生并作用于学生,体育课程的趣味性是吸引学生学习的外在条件,虽然学生的兴趣并不是课程开发的重要方面,但课程开发作用于学生本身,满足学生的需求,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使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具有本地区的民族特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7]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挖掘教师的潜力,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校本课程有机结合的同时,也要注重本身的趣味性。

3.4 实用性原则

首先,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要体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功能,通过课堂上教师教授的基本技术动作,利用常见的器材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进行练习,落实教育部所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其次,要起到一定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德育方面,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有效培养学生的个性意志品质、集体主义、责任感和荣誉感等;在智育方面,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思考问题时思路清晰、敏捷、考虑全面;在美育方面,不仅能塑造身体美,还能体现行为美、心灵美以及运动美等,其中运动美中的动作美、节奏美与服饰美等都能为学生带来别样的美感体验。最后,增加与同学的情感交流,增进彼此间的相互了解,改善人际关系,构建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形成融洽的关系,学校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步伐。

4 开封市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实施路径

4.1 人力资源的开发

从教师方面来说,新入职教师要加强继续教育,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增加个人的知识储备,尤其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多向老一辈教师请教,保持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并结合自己接触到的新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等,开发出符合当前学校的体育校本课程。同时,适当增加青年教师福利待遇和科研经费,激发青年教师科研热情;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要加强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跟上时代步伐,从长远发展来看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结合自己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开发符合老一辈教师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课程,并将其列为校本课程,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供青年教师模仿和学习。

4.2 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没有标准场地和器材,只是制定简单的规则,配备简易的辅助器材和场地。比如,毽球、荷球、藤球等,可以结合当前的羽毛球场地、篮球场地进行训练和比赛。空竹、舞龙舞狮、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等可以结合学校现有的田径场地划分区域进行教学、练习、娱乐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既要保留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又要结合当前现有的教学场地和器材,以“一物多用”的原则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课程的教学、训练和比赛。

4.3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

在当前传统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效完善学校体育课程,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需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展开教学,对该项目制定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评价体系以及教学进度等。在课余时间,为了丰富学生的日常活动,设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社团,大课间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如,太极拳、五步拳、八段锦、五禽戏等简单易学的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师作为指导老师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一次娱乐性的比赛,减轻学生学业压力,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4.4 政府、学校和教师联合开发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协同发展。当地政府从宏观层面,深入贯彻二十一世纪以来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落实当前提出的“双减”政策,为教师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课程开发要以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中校本课程为基础,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打造一项或多项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校本课程;学校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载体,尽最大努力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教师提供现有的物质保障和课程开发平台,学校领导充分肯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以校领导牵头与本地区其他兄弟院校相互合作开发此课程;[8]教师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编制者和执行者,同时也是参与开发的实施者和评价者,体育教师是此次课程开发的主力军,学校以体育教师为主,成立课程资源开发小组,并推选领军人物,发挥其学术带头作用。在正式实施前,先在小部分学生群体中试行,以若干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级,将各种课程开发的教学内容、方法、模式、手段以及评价标准等用于实验班级。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避免在正式实施时出现重大失误,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后与普通班级作对比,可将成功的结果和结论转化为教学经验迅速推广到其他班级,起到辐射作用,形成校本课程或者地方特色课程。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校本原则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