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工笔青绿山水画写意性窥探

2024-01-24 12:46蔡芝竖
关东学刊 2023年5期

[摘 要]写意性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在工笔青绿山水画受到更为广泛关注的当代,其画面更为注重写意性表达。本文从写意性是中国绘画的风格取向,当代工笔青绿山水画中写意性的外在表现及内在特质等三个方面探究当代工笔青绿山水画所承载的写意性独特魅力,以期开拓更为广阔的当代工笔青绿山水画的创作空间。

[关键词]工笔青绿山水画;写意性;风格取向;外在表现;内在特质

[作者简介]蔡芝竖(1975-),男,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徐州 221116)。

“写意”是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重要特征。王世德在《美学词典》中把“写意”定义为:“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重要的表现法则。它要求艺术家抓住并突出客体中与主体相契合的某些特征,以表现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评价及审美理想,抒发作家的主观感情、意兴,而不是写实性地再现客观对象。”(王世德:《美学词典》,北京:知识出版社,1986年,第237页。)写意性是中国画的灵魂,主要是指融笔墨、客观物象、主观的情感于一体的一种意识、一种精神。“工笔画的写意性”,首先是由唐勇力先生提出来的。他重启了工笔画的“写意属性”观念及传统,并将传统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与西画的表现主义因素相融合。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诞生受到了老庄思想和魏晋玄学的双重影响。文人士大夫假借自然山林以表烟霞之思,对待自然采取的是“以玄对山水”的理念,这是造就传统山水画成为艺术家精神比附的载体。山水画自形成之初,非常注重对客观景物的主观意象表达,即“写意性”的表现。它呈现出的形态是自由而灵活的,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追求精神超越和诗意境界的融合,契合于中国美学中的宁静、深邃和抒情的精神境界。

工笔青绿山水画作为山水画的重要样式,主要通过线条描绘山石、树木等物象的形态,以赭石、石青和石绿等矿物色彩为主色,并通过色和墨的层层积染来呈现工细的山水画面。在水墨写意山水画产生之前,工笔青绿山水画是古人最好的抒情达意的绘画手段,从而展示其独特的写意魅力。随着时代发展,当代工笔青绿山水呈现出更多的文化审美内涵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国家倡导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代工笔青绿山水画在风格取向、外在表现、内在特质等方面均展现出其独特的写意性魅力。

一、写意性是中国绘画的风格取向

(一)传统绘画精神追求

中国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传统绘画的风格注重艺术家的内心体验、审美追求和心灵意境,这在中国文化中被称为“意”的艺术追求。

中国艺术根本特征是传情达意,古代先民们更多的是把艺术作为精神、感情等主观感受的表达方式。在儒、道、释三家的长期浸淫下,中国艺术的表达方式受到了传达内心情志的这种根本理念的制约。也就是说,中国艺术不以再现对象为目的,而以传达主观情感为根本。因此,传统绘画创作追求写意性表达。

首先,传统绘画创作强调心灵的传情达意。中国传统文化以自然和谐、物我相通为核心理念,因此艺术家通过绘画来表达对自然的感受或者内心的情感。艺术家需要突破形式限制,不断探寻抽象的表现方法,从而实现创作的自由与灵动性。比如说,东晋时期顾恺之提出的“迁想妙得”(周积寅编:《中国画论大辞典》,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48頁。),《淮南子》中的“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主者,神从而害”(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9卷,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45页。),以及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周积寅编:《中国画论大辞典》,第132页。)等,这些艺术理论都是中国特有的以神为主、以神制形的意象思维的显现,并能更好地表达了其心灵上的“传情达意”。

其次,传统绘画注重“审美追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追求“气韵生动”的审美效果。传统绘画的风格取向注重在繁复杂乱的造型表达中体现出审美效果的完美和谐。比如,在文人画中追求的是文人气息,山水画中追求的是诗意的栖居,以创造出对视觉形象深度和广度的想象追求,这种追求无穷无尽。

因此传统绘画的创作追求在于突出艺术家的内心体验和情感的表达,并呈现出“气韵生动”等画面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效果。这种审美追求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工笔青绿山水画的创作风格,并引导当代艺术家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二)时代发展的历史必然

中华文化璀璨多彩,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民的内心深处,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经过千百年岁月的洗礼,愈显弥足珍贵。中国的文化伟大性已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重视,正逐渐成为全球共识。

工笔青绿山水画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传承与发展尤为重要。上个世纪初的西学东渐以及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各种思潮和环境的影响,一度带来山水画发展的迷茫,特别是传统山水精神的遗失,但随着人们理性客观的认识,中国画家开始用当代的认知与时代精神去解读历史与经典,不能仅注重视觉化取向而摒弃传统的精神追求,必须回归民族文化传统,并在工笔画传统程式中不断引入新形式、新手法、新材料,创造性地吸取了中国传统绘画所倡导的“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周积寅编:《中国画论大辞典》,第86页。)的写意精神。当代工笔画正在无限接近中国绘画的哲学本源,并意图重塑其精神实质。

由此,写意性既是传统绘画的精神追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写意性在当代工笔青绿山水画中的外在表现

当代工笔青绿山水画立足传统语境,寻求现代多元化的发展,其画面更为强调主观的意象表达。将笔墨语言的工谨性、写实性与造型、空间的主观性和自由性相结合,在描写物之神采、气韵、格调、境界的形而上追求中,成功地实现了工笔画的写意性转化与重塑,展现出当代人与时俱进的别样化精神图谱。

(一)通过造型的意象表达阐述其写意性

工笔青绿山水画通过意象造型来表达写意精神。画面中客观物象的表现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以形写神、神形兼备”的境界。当代工笔青绿山水画在继承传统造型理念的同时,融合了西画的某些造型理念,展现出意象造型特征。

中国绘画强调以传情达意为核心,与其相对应的思维必然就会是一种意象思维模式。这种意象思维模式就要求创作者利用夸张、变形、抽象、虚拟、平面、装饰等意象造型手段去造型。山水画家讲究心源之图像是糅合了主观感受的山水景物。从客观物象中提炼、概括出独特的意象,去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而不是一味模仿自然、纯粹为了写实。画面更注重对形、神的总体把握,使二者完美地相融。画面既要依托于形,更要表达其意。为了更好地体现创作者的意,山水画在具体处理形的时候,就会根据“意”这个中心,灵活主观地运用多种手段创造意象型。唐代张彦远亦说:“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岂曰画也!”(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9年,第132-133页。)

当代工笔青绿山水画虽然造型严谨细致,注重山石形质的特征,带有很强的写实因素,但是它在创作的时候同样遵循“立象以尽意”的意象造型原则。从客观物象出发,根据主体对客观物象的感受、认识并从中传达出个人的审美观点及学养,从而超越客观形体的束缚,从客观物象中提炼出符合其主观审美的外形,从而达到画面既整体协调而又有变化,也体现一种节奏美与韵律美,以达到以形传神的最终目的,体现出“似与不似之间”(北京画院编:《齐白石研究第3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7页。)的意象写实特征。例如牛克诚的作品《绿云春》,在山石树木的处理上,把复杂的对象平面化、几何化,利用线条、色彩等多种手段去描绘物象的意象形体质感,从而大大拓展了工笔青绿山水画创作的写意空间,充分发挥了创作的自由,也给欣赏者带来更为丰富而独特的视觉效果。

(二)从抽象线条的韵律美阐述其写意性

线条是工笔青绿山水画的重要表现手段。在中国绘画史上,展子虔(传)的《游春图》是第一幅采用独立山水画形式的作品,其画面所有物象形态都是以线条去描绘的。其后随着工笔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这一表现形式不仅得到较好的继承,同时线条的美学内涵更是得到不断的丰富。首先,工笔青绿山水画的立骨对线条的要求很高,它运用多种线型如刚、柔、曲、直、粗、细等,体现其本身的独立意趣。其次,线条的运用既要与造型尽可能完美结合,以严谨而细腻的方式表现客观物象的形态,又要通过抽象、生动而富有变化的线条处理方式对物象进行主观处理,在千笔、万笔线条的相互穿插与呼应中,表现出一定的内在品味。再次,书法对工笔青绿山水画线条的表现形式产生重要影响。线条和书法的结合体现出书写的特殊韵味,书法线条的审美性渗透到绘画中,给线条的写意性提供了理论与技法指导,在书写中通过书法抽象,主观的线条表现出一种气韵生动的韵味,传统山水画强调“骨法用笔”其实就是对书法线条审美的借鉴。画面中的线条,不光是描画其物象的形、体、结构,也强调其书写与用笔的韵味,体现出线条自身的审美趣味。线条在刻画物象中,在严谨细腻的书写中,自由地抒发画家的情感。

工笔画线条具有其独立的审美意趣,工笔青绿山水画的写意性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线条的魅力来表现的。线条本身更具抽象性,也就更容易依托形象而走向写意,形成相对独立的意象美,增强画面的写意性。在勾划客观物象时,墨色的浓淡、干湿,线条的疏密、刚柔、粗细、顿挫、虚实、曲直等因素表现出更大的写意性意味,自然地展现这种意趣。同时,画家通过主观意念,将生命感注入线条中,形成了独特的形式美和抽象的意趣美。

线条是对客观物象高度的主观提炼和概括,通过与物象的完美结合来表达意的特点。传统的“十八描”就是通过不同表现对象而总结出的各种线条的美学特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线条,画家通过主观分析和概括处理,并以线造型的方法来塑造表现对象的形态和结构。利用严谨的勾线、造型来塑造真实山水与树木的形态,与逸笔草草的写意画相比,其线条的表现更为细腻。画家的情感在精勾细写中,将意念贯注于线条,融入物象的表现中,在表达物象形体结构的同时,也将它变成一种有筋骨、血肉的生命之线来传情达意,抽象的有意味的线条在细腻的描绘中与严谨的造型形态完美结合,将画家的情感和追求融入精勾细染中。张彦远评价顾恺之画:“顾恺之之迹,紧劲连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44页。)张彦远还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第460页。)这说明了画家在线条的表现中融入了情感,使之成为传情达意的表现方式,同时用笔中也蕴含着文化内涵及呈现的气质。

“线的发展过程,既奠定了线描这一民族绘画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意象造型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培养了中华民族对绘画的特殊审美要求。”(林若熹:《中国画线意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62页。)判断这条线的好坏在于“连绵相属,气脉不断”([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武汉:武汉出版社,2019年,第37页。)。这样的线条才有生命力,才有精气神。

(三)通过有意蕴的色彩表现阐述其写意性

在工笔青绿山水画中,色彩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画面通过丰富的色彩表现来传情达意,画面无论是冷色还是暖色,无论明快色调还是高雅的灰调子,都是以达意为宗旨,从整体情境中传达出一种情绪、一种意念。

首先,意象主观的感情用色。画家在设色时经常是主观感情用色,注重写意性的表达,设色具有典型的意象性。“随类赋彩”是传统中国画的主要设色方法,强调画面设色的主观性,色彩以客观物象为依托,表现对象内在的精神气质,并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赋彩”,要求画家对自然色彩进行观察分析,在有了深切的认识和感受的基础上,随情随境去抒情、去塑造诗的意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审美需求的變化,现在工笔青绿山水画更多地采用随意赋彩、随心赋色,意象的表达更加明确。

画面中经常运用抽象、装饰和理想化的色彩处理方法,对色彩进行大胆而主观的改变,色彩不完全是描绘客观物象,而是把审美意趣、个人追求与情感和表现对象相融合,从而更好地表达感情,力求尽达其“意”,并创造理想化的意象。色彩斑斓的山水世界不可能尽现画面中,创作者所表现的色彩不光是概括之色,更是内心感受的主观情感。画面中的色彩以一种写意风格的艺术表达方式来表现画家的心灵状态。通过主观设色来塑造画面中的物象,表达个人的情感,并展示一种浪漫主义情怀。

其次,工笔青绿山水通过运用相互辉映的新的色彩关系,层层积染,体现出写意性,并且注重其在色彩关系的营造中所流露出的独特神采与气韵。工笔青绿山水一般以水色作为底色,然后以重的矿物质色彩进行反复积染和叠加,主要使用石青、石绿,辅色为朱砂、赭石、泥金等色,去表现画面物象色彩的丰富性和微妙性。这样一方面让观者感受到色彩的丰富和统一,另一方面又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耐人寻味的含蓄美。通过在多层底色统一的调子下营造画面的氛围,表达画家典雅而深沉的情感。

新技法、新材料和塑造方法的出现促使工笔青绿山水色彩在创新中不断向前发展。现代的工笔山水画采用各种不同的手法塑造出不同的质感和色彩效果,如拓印法、洗擦法、堆积法、积色法、撞色法等。这些手法看似随意,但从色彩的厚度上增加了画面的层次,同时结合传统的“三矾九染,随类赋彩”的设色模式,通过技法的巧妙运用,表达了多样性的追求,使工笔青绿山水在设色上展现出丰富自由的工而尚意的追求,并增加了画面的写意性。“牛克诚在色彩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与早期欧洲油画透明画法有些相似,运用颜色组合和透明画法的方式,创造性的将古典色彩经验与现代人的色彩感受相融合。他以色彩为专攻,从晋、唐、北宋的青绿山水入手,取其高华典雅,同时借鉴了壁画中的一些技法和元素,取其古拙素雅。”(许凤义:《写生与当代青绿山水画创作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

再次,以意象的设色方式实现色彩从视觉上的真实到精神表现的彻底自由转换。自然山水的颜色非常丰富、微妙而又变幻无穷,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强调以放松的状态进行色彩的统染或分染,以意象思维方式描绘内心的意境。色彩相撞、相冲、相融合,描绘了山水之中的精氣神,创造了成功的作品。画家以自由的意象设色和主观意趣的表达,给观者带来了不同的视觉盛宴,并在心灵上产生了共振。

色彩写意性表现方法既古老又现代,通过对新内容和题材表现力的探索,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写意表达。林容生的作品展现了这种时代性特征。“而林先生打破以往传统的用色方式,第一,对比色的运用且色调和谐统一;第二,墨色结合相得益彰,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第三,色彩透而不薄,有水彩般的透明,又有着油画般的厚实;第四,色调变化丰富。”(赵勇军:《青绿山水创新实验研究》,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康定斯基说过:“色彩隐藏着一种力量,虽然少为人们所感觉,但却是真实的、显著的,而且感应整个人体。”([俄]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李政文、魏大海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73-175页。)在西方色彩理念的影响下,中国画的色彩在传承传统精神的同时,也展现出更多的时代韵味。

(四)在构图的谋划和经营中传达出写意性

构图是现代的说法,也被称为“布局”“章法”“经营位置”。画家通过构图,将各种美的元素按照个人的思维和意愿进行组合,形成新的结构格局,以此表现作品的形式美。工笔青绿山水画常常采用全景式构图来充分展示全方位的精彩,以传递情感和意义。全景式构图丰满而周密,更容易通过整体画面来营造氛围,将画家的情感和观念融入作品中。为了达到情感和意义的传达,工笔青绿山水画经常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灵活处理时空关系。例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将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景色统一在一个长卷中呈现。工笔青绿山水有时也会在构图上使用大面积的留白,以表达画家深邃的意蕴。正如宗白华所说:“中国画上画家用心所在,正在无笔墨处,无笔墨处却是飘渺天倪、化工的境界。”(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85页。)

宋代的青绿小品山水画通过大面积的留白,表现出广阔无垠的浩渺之境。正如笪重光所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清]笪重光:《画筌》,沈子丞主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第310页。)现代的工笔青绿山水画为了突出主题的表达,采取平面构成等方法融入构图中,以增强画面效果。例如,林容生的作品大多吸收借鉴西方平面构成的元素,形成了新的工笔青绿山水画的风格。

巧妙地运用构图的法则,需要处理好主宾、虚实均衡等画面构成要素,才能更好地表达意图。谭智勇在继承宋画构图基础上,借鉴西方绘画的某些构图方法为己所用。采用西方近代的焦点透法来取景,画面构图多为半景或特写式构图,更为突出主宾和虚实关系。在作品《福地》中,其构图形式带来了单纯、简洁的美感和静态的稳定感。从而更好地表达了画面主题的意境。

三、写意性在当代工笔青绿山水画中的内在特质

(一)写意性在当代青绿山水画中的审美特质——“阴阳”为骨,“气韵”为神

工笔青绿山水,在写意性的生发下,在对“意性”的阐述中,使千变万化的大自然,通过“阴”与“阳”的相聚、相变、相生,构建出青绿山水画的骨架和血肉,承载着人类精神的寄托。这种“阴阳相生”体现了写意性的情态表达,也是体味“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韵气”,或更直观地说,“阴阳”是洞察宇宙、悉听品类的“仰俯”,更是体现“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观。

“阴阳”是融入了青绿山水画的写意性造型中,在青绿造型的节奏与变形中,体现在写意性线条的刚柔曲直中,“阴阳”也出现在写意性色彩的随类赋彩的冷暖、明暗的变化中。此外,“阴阳”亦表现在构图的章法经营中,以及意境虚实的营造中。

与近代西方绘画相比,西方绘画注重强烈的效果和现实主义追求,而青绿山水画则在弘扬写意性的同时,突出了虚、静、明的精神特质。这种精神不是人类力图掌控自然之上的紧张追求,而是通过追求自然景物的气韵,实现物我合一的精神价值的创造。借助老子之言理解“阴阳”,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南怀瑾著述:《老子他说续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79页。)“阴阳”所指的是有形的实体,但这个实体并非永恒不变。它也不是随时间的风化而改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展现生命之变。由于其贯穿艺术精神,因此它是一种历久弥新的变化,代表着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生命转化。这是老子关于宇宙生成的理论,宇宙万物以阴阳转化而生,“阴阳”是老庄周易哲学的核心思想。“阴阳气化”构成了宇宙万物交织、充满原始生命力的基本力量。在创作青绿山水时,可以借助阴阳的体悟,在物象与心象、景象与情景之间,在青绿山水画作的意境和虚实表现,在阴阳之气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生命的互动流转。正如《周易·系辞》中所言:“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蔡尚思主编:《易学百科全书》,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年,第333页。)

这种变化看似是笔墨的意境,实际上更多地是生命的流动,是绽放,是思想境界的精神体悟。工笔青绿山水的写意表达是《周易》阴阳观的生命表达,是青绿写意的生命特质,是永恒不断的艺术碰撞。因此可以说,流动变化的“阴阳”是工笔青绿山水画的基础,它不仅仅是一种具体形式,更是构成物与物、物与心之间相互交融的骨骼。徐复观提出:“‘气韵’代表了绘画中的两种极致之美:‘气’实指表现在作品中的阳刚之美,‘韵’实指表现在作品中的阴柔之美。”(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555页。)这两者都是人的生命力的升华,在受到老庄影响的写意性青绿山水画中,青绿山水的清、虚、玄、远的画面效果和写意诗情,均系“韵”的性格和内容。

没有“气”就没有转化,没有“气”就没有融通,就没有生命万物。自然不是一个静止的事实,它不是静止地在那里等待思维着的我去细细打量、去研究。在这里面,在“气”与“韵”的作用下,在“阴”与“阳”的骨骼生成中,人与物之间是情感的生成与转化关系,没有转化与生成,也就没有“气”,就没有韵,更无生命,也就没有自然以及人类时间的延续。

工笔青绿山水的笔墨写意性,融汇了阴阳观的“通天下一气”,达到画面的畅和流转以及“气韵”而生的气化宇宙生命。阴阳,是工笔青绿山水建构的生命骨架,而“气韵”构成了青绿山水的精神气。终达到“象与心融”气韵畅和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阴阳”与“气韵”是工笔青绿山水写意性的特质,这特质的核心特征,便是生生不息的生命。

(二)写意性在当代青绿山水画中的境域特质——诗意的家园意识

青綠山水画的写意特质催生了青绿山水的家园意识。家园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对“缘构境域”的认识。所谓“缘构境域”,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参”相近。更进一步说,它指的是物体的“敞开状态”,即物体以开放的姿态存在。这里所指并不仅仅是独立的物体,还包括万物,其中也包含人。在人与物体的互动中,双方都能够获得自由。任何存在(包括物体和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彼此互动中不断生成。这种嵌入式的状态就是“缘构境域”,而工笔青绿山水画的写意性表达正是融合其中。在工笔青绿山水画的写意表现中,“主”与“客”相互转化,阴阳相生,寄托着人类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主客之分并不重要,也没有主客之间的对立或优先性。这正是工笔青绿山水画的写意性表达,不同于精确测量的矩尺铅笔画。写意的表达使所有事物相互融合、转化,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缘构境域”,即人类的精神家园。

为了营造意境,画家常常以“诗人”的视角观察世界,通过借景抒情来实现诗与画的融合效果,也可将画作形容为“有形的诗歌”。许多传统的工笔青绿山水作品都充满了悠远的诗意,特别是宋代的山水画,画面常常充满着雅致的诗情,如张训礼的《春山鱼艇图》。画面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一个人在钓鱼,色彩雅致,气氛平和,画面充满了春天的诗意。此外,工笔青绿山水画还通过运用“远”“虚”等手法来表现一种境界,如提出了“三远”的美学概念,通过“虚”的处理使画面呈现出一种若有若无的写意境界,画面中的深远之感传递出画家的情思。当代青绿山水画意境同样营造了画家的诗意的理想家园,例如方骏的作品彰显了文人的诗意,而林容生的《雨季系列》则寄托着家园意识,他们的作品均表现出“诗意的栖居”。

写意的笔墨创造了精神家园的空间,这种空间多为无形的形式。它是一种时间的形式,可以说是一种音乐的形式,更是一种生命的形式。因为时间形式源自我们内心深处,它具象化了生命的形式。因此,在表现写意时,它是独一无二的,属于生命直觉本身的形式。与近代西方的写实艺术相比,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绵延变幻的生命被映射到外在的几何形体空间中,更像是对生命的亵渎与扭曲。只有通过写意的手法,才能创造出时间的形式,活在生命本身存在的精神家园之中。青绿写意的空间形式自然流露出精神,同时不受其束缚,成为真正的精神家园。

当代工笔青绿山水的写意性,是构建青绿山水家园意识的神来之笔。青绿山水画所构建的空间表达,同样给人的精神提供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精神场所。

因此,当代工笔青绿山水写意性表达蕴含着生态审美智慧和深刻层次的家园意识,也体现了平等意识的理念。通过写意性的绘画表达,我们能够打破以人为为中心的自我主义焦点,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万物与人类的共生共存,使其成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个观点同样在实践中具有重要价值。“他用自然之中所提取的岩石、树木、云朵、溪流,编织出画家心中的那座山,那片树,那座城,表现出了现代都市人对于自然山川的向往和喜爱之情,营造了一个宁静的精神家园,表现出画家一种欣欣向荣、积极而平和、安详而闲适的心境。”(许凤义:《写生与当代青绿山水画创作研究》,2017年。)“超越了对西方简单模仿的彷徨,带着‘精神归乡’的心态回归到中国文化传统中来,创造出异古异今的田园诗意般的当代青绿山水画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使画面被营造出一种素净美的境界。”(李玲:《当代青绿山水画创作的转型与发展》,淮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结语

工笔青绿山水画的写意性不光呈现出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同时其在造型、线条、色彩、构图、意境等方面都显示出独特的写意性魅力。从而启发我们既要继承传统工笔山水画精微细腻的表现技法和传神造境的诗意特征,又要注重形与意及情感的契合,从中表达出深刻的意韵,更要创造性地运用新的符号语言去张扬自己的个性并抒发自己的情怀,使客观对象在画面中表现出具有生命意蕴的意趣美和深厚的意境美,从而表达我们的真实感受和个人情怀。

工笔青绿山水画的发展与社会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其在继承传统中也当紧随时代,因此在技法和内容方面不断地融会贯通。当代工笔青绿山水的写意性更应立足当下社会语境,汲取传统之精华,契合社会时代潮流。这就要求当代青绿山水要拥抱多元文化,让青绿山水历久弥新,发挥其应有的现代美学价值,发挥其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精神。

当代工笔青绿山水画的写意性不仅是中国美术史的重要遗产,更是我们探索和传承中国文化传统的宝贵财富。在今天这个以创新为主要价值追求的时代,当代工笔青绿山水画的写意性带有强烈的艺术观念和文化内涵,为当代艺术品增加更广泛的空间和深意,在未来的创作中也将为艺术家们提供新的视角和表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