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农业农村局
职能整合、力量不足、服务缺位,农技之困,路在何方?近年来,南通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发扬近代实业第一人张謇先生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江赶海、勇立潮头,积极探索农技推广服务新机制,着力打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南通模式”。
针对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农技推广面临的现实问题,南通市不等不拖不靠,积极主动作为,努力探索新路。一是守正创新、勇于改革。2021 年,南通市海安市率先以“微改革”撬动大服务,创新组建区域农业服务中心,构建以“网状服务架构、条块管理模式、精准定位目标、多元协同队伍、技术产业融合”为主要特点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2022 年2 月区服中心正式挂牌运行。一年多来,区服中心聚焦产业,因地制宜打造海安“一粒米”、雅周香芋、智慧农业等“一区域一特色”农技服务品牌。2022 年全市稻麦单产1063.3 公斤,创历史新高,实现稻麦周年单产全省十七年冠。二是全面部署、整市推进。市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海安做法,2022年8 月,经充分调研正式出台《关于推行区域化农业技术服务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在符合机构改革精神前提下,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整市推进农业技术区域化服务。目前,各县(市、区)区服中心挂牌工作已全部完成,共到位111 人。三是加强沟通、协调联动。各县(市、区)均成立以县委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参与的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为区服中心的设立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确保区服中心建设顺利推进。
明确推广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功能,以县域为单元构建区域化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一是按产业布局谋划“怎么建”。立足各县(市、区)实际,兼顾产业发展方向和服务半径等因素,每县(市、区)合理布局建设3—5个区服中心,由县农业农村局直接管理,1 个中心一般辐射2—3 个乡镇(街道)。二是划县乡职责明确“如何管”。厘清区服中心与乡镇之间的农业技术推广职责,区服中心主要承担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和监测调查、农业“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等职能,乡镇(街道)主要做好协助配合,不再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三是稳专业队伍弄清“谁来干”。每个区服中心设编制5—7人,由各县(市、区)通过公开选调、招聘等形式落实。鼓励县级专业技术人才下沉,引进高校院所农业专家担任特聘顾问,支持退休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到中心工作,吸收乡土人才担任专业辅导员协助开展技术指导和推广服务。四是以强化供给找准“干什么”。制定区服中心工作规范,将农技服务与农时、产业紧密结合,兼顾主次产业,制作服务清单,重点开展试验示范、挂村联户、技术培训、农事指导等十方面的工作,为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全天候、保姆式、一条龙”技术服务。
完善长效保障体系,推动区服中心服务水平提质增效、科创平台健全稳定,筑牢农技服务基层阵地。一是强化条件保障。充分利用现有闲置房产和仪器设备设施,建设实验室、检测室、档案室、培训室、会议室等,配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提高区服中心履职能力。二是强化科技保障。联合市科技局加强与国家、省级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搭建技术服务平台,为区服中心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强化待遇保障。积极争取人社部门支持,将区服中心列为乡镇级别机构,享受省高级职称评审“定向设岗、定向评价、定向聘用”的“三定向”优惠政策,让农技人员安心留在基层。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按照部领导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借鉴省内外经验做法,联合相关部门适时开展评估,确保区域农业服务中心建设按序时进度稳步推进,力争到2024 年年底前,形成覆盖全市农业生产范围、辐射主导农业产业、专业人员配备齐全,技术装备精良的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贡献南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