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业农村厅
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技推广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指示精神,持续深化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稳定基层队伍、健全服务机制,构建了有机衔接行政事权、有力承接上级要求、有效对接市场需求、有为服务三农全局的工作格局,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科技支撑。
针对改革后出现的体系断层、人员断档、服务断线问题,2021 年,省委编办、省委农办出台全省农技农经农机“三支队伍”改革指导意见,构建了“上下衔接顺畅、职能事权明晰、机构精干高效”的农技推广体系。一是省级重塑机构。省级组建农业、畜牧、水产、生态保护等13 个技术服务中心,有序承接上级任务。配备农技人员570名,高级及以上职称占比37.4%,有力衔接产业技术工作。二是市县规范设置。市县两级设置385个农技推广机构,共1.27 万人,中高级以上职称占比近一半。要求市县无论是分行业设置的推广机构,还是整合设置的综合中心,都要确保农技推广职能“责到单位、事有人干”,避免业务工作传导失灵。三是乡镇设立专岗。根据各地产业实际,乡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设置种植、畜牧、农机、渔业四类农技服务专岗,人员纳入全省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体系,接受上级农业农村部门业务指导。今年,明确要求每个便民服务中心专岗人员不少于5 名。目前,全省81%的乡镇完成了专岗设置,配备6310 人,中高级以上职称占比44%,确保人员充实、履职充分。
针对县、乡农技人员老龄化、非专业化、服务能力弱化等问题,在队伍素质提升和人才储备培养上探索了实践路径。一是“三定向”培养公费农科生。牵头开展公费农科生试点,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实施办法,面向乡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的农技专岗定向招生,定向就业纳入事业编制管理。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组织协调服务,编制部门摸清缺口定向下编,教育部门制定计划定向招录,人社部门统筹岗位定向安置,财政部门列支专项保障经费,培养院校创新教学保障质量,确保学生入学时有编有岗、毕业时有位有为。2021 年以来,已为11 市75县招录365 人,录取分数逐年提升,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二是分层级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对全省3000 名以上农技人员开展脱产业务培训,省级抓500 人骨干培训,市级抓500 人重点培训,县级抓2000 人实践培训。遴选建立全省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库,每市建设1 个区域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搭建农技人员实训平台,加快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和素质提升。三是重实效实施协同推广计划。2021年以来,聚焦粮食、油料、设施蔬菜等11 个特优产业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集聚科研、推广、企业、社会服务组织等400 余名农业科技专家,推广冬小麦——夏玉米水肥一体化等70 余项高产高效技术,提升了农技人员专业技能和服务效能,获评中宣部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
针对“谁来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如何满足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技术需求”等问题,组织1.4 万余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技术服务,聚焦主业推广良种良法、指导防灾减灾。一是创新包联机制。采取“层层包联、村村覆盖”形式,省级包联、市级包县、县乡包村,全省建制村全覆盖。每个建制村至少明确1 人提供农技服务,倒逼县乡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二是拓展工作职责。坚持“人人参与、各尽所能”原则,不求每名农技人员都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要掌握村情、民情、农情,当好农业政策宣传员、技术快递员、农情收集员和信息联络员,倒逼乡镇抓实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三是丰富服务形式。围绕“便捷管用、方式多元”目标,向社会公布省市农业农村部门24 小时技术咨询电话,开通专家在线问答微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服务方式,倒逼农技人员提升业务能力水平。今年以来,广大农技人员指导服务18 万农户和1.3 万经营主体,解决生产难题4160 个。助力夏粮喜获丰收,总产247.1 万吨,增长0.77%;单产每亩614.76 斤,增长0.61%,再创历史新高。获评中宣部全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
针对基层农技人员职称晋升空间不大、缺乏激励政策等问题,推动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省级农牧渔业丰收奖。今年,组织完成了第一届评选表彰,成果奖中推广单位占比94%,贡献奖全部为农技人员和乡土专家,县、乡、村占比70%以上,体现了倾斜基层、侧重推广、行业平衡、部门统筹的特点。在第八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开幕式上,省领导为获奖代表颁奖,激励全省农技人员扎根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推动三农工作更上新台阶。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本次会议特别是张兴旺副部长讲话要求,学习借鉴兄弟省份经验做法,攻坚克难,大胆探索,持续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作出山西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