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优化策略探析

2024-01-24 01:07王东栋
花卉 2023年24期
关键词:保护地互动式参与者

周 健,王东栋

(广州归然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自然环境逐渐受到破坏和威胁。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地则是一种最为有效的保护形式。而为了提高公众对自然知识的了解、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环保技能,可以通过在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来达到目的。本文通过对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1 概述

自然保护地是为保护自然环境而划定的一定范围的地区,它的建立旨在减缓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作为保护自然环境的手段之一,自然保护地的建立已经在全球得到广泛采用,然而,单靠建立自然保护地无法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事实上,保护自然环境需要的不仅是行政手段,还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为了提高公众对自然知识的了解、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环保技能,利用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尤为重要。自然教育即以自然为背景,以人为媒介,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让人们深入自然界,体验关于自然的事物、现象及过程,目的是认识、了解、尊重自然,从而形成爱护、保护自然的意识形态[1]的活动。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宣传展览、实地考察活动、讲座讲解等。

然而,目前在自然保护地所开展的自然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育内容单调、形式单一,没有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需求群体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等。为了优化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效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技能,需要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2 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2.1 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现状

目前,随着环保意识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自然保护地开始开展自然教育活动。许多自然保护地开设了自然之家、自然博物馆、自然教育中心等场所,积极推出自然教育课程,吸引了大批公众前来参与。

2.2 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问题

虽然目前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情况不断得到改善,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

2.2.1 教育内容单调,缺乏针对性

许多自然保护地开设的自然教育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往往缺乏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需求群体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从而可能会导致一些参与者对自然教育活动失去兴趣[2]。

2.2.2 教育形式陈旧,缺乏创新

许多自然保护地开展的自然教育形式较为陈旧,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元素。这样可能会导致参与者对自然教育活动产生疲劳感,影响教育效果。

2.2.3 人员素质不高

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需要专业的讲解员和教育工作者,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然知识和教育技能。但实际情况是,许多自然保护地的工作者对自然生态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从而影响到教育活动的质量。

3 利用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优化策略

为了优化利用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效果,提高公众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和技能,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3.1 丰富自然教育内容,提高其针对性

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应该注重针对不同研究领域和不同年龄层次的参与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同时教育内容要丰富多彩,能够吸引参与者的关注和兴趣。

3.2 创新自然教育形式,提高其吸引力

为提高自然保护地的吸引力,创新自然教育形式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以下是具体方法。

(1)制订互动式教育计划。制定一份详细的计划表,包括互动式游戏、讨论和实地考察等活动,吸引参与者的注意力。

(2)使用科技设备。引入科技设备来帮助参与者更好地了解自然,例如,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探索生态系统等。

(3)创造互动环境。设计互动环境可以激发参与者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建立自然迷宫或租赁游戏设备。

(4)利用社交媒体。利用社交媒体宣传自然保护地,向公众展示吸引人的视觉内容,并鼓励参与者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照片、视频和经验。

(5)提供多元化的体验。为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参与者提供多元化的体验,例如教授不同主题的自然知识或参与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活动[3]。

3.3 确保教育内容的科学性

在基于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时,确保教育内容的科学性是非常关键的。这表明我们的教学内容应该基于可靠的科学知识,并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人士提供。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教育活动将使参与者学习到真正的、可信的、有意义的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确保教育内容与当地自然环境保护的目标相一致。自然保护地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和生物物种,并使其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以维持自然平衡。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参与者了解自然生态系统、生物物种的分布、动、植物的适应性机制等,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理解和重视。

其次,教育内容应该基于最新的科学知识。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的更深入了解,有许多关于自然现象和生物行为的新知识,这些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到我们的教育内容中,以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最后,确保教育内容必须由具备相关资质的专业人士提供。这些专业人士包括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生态学家、环境教育专家、生物学家和其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他们将为参与者提供真正可靠的科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参与者调整适当的教育内容,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总之,教育内容的科学性至关重要,这将为参与者提供有价值的自然保护知识,以促进他们在自然保护中的积极行动和可持续发展。

3.4 改善教育体验

在基于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时,为了改善教育体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多样化教学活动形式。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设计野外探险、野外实验、户外运动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在参与者的体验中融入教育内容,增强参与者的兴趣和参与度。

(2)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育内容的语言应该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引起参与者的共鸣,并使其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必要性。例如,可以在实地考察中使用生动的例子、故事,或者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参与者轻松地理解复杂的科学知识。

(3)引入参与者互动。可以引入参与者互动,增强参与者交流、合作和分享的能力,提高其对自然保护和地区发展的参与和责任感。例如,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团队挑战等互动活动,让参与者在体验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感受。

(4)整合科技元素。可以将技术元素融入教育活动中,使用相关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科技工具,展示自然保护区的动态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等,增强参与者对自然保护意义的认识。例如,可以采用游戏化元素,设计低碳足迹、环保义工等APP,让参与者在游戏中领悟自然环境保护知识。

综上所述,为了改善基于自然保护地开展的自然教育体验,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活动形式,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入参与者互动和整合科技元素,以增强参与者的学习动力和激发其自我参与的欲望[4]。

3.5 加强教育培训

基于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加强教育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加强教育培训的建议。

(1)培训教育工作者。自然保护地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接受专业培训,了解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教育和地区发展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应该了解自然保护地的特点、门槛和发展趋势,以更好地向参与者传达知识,提高参与者的教育体验。

(2)建立培训机制。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机制,包括培训课程设计、教质监督、教师资格认证和考核等,以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资源,让参与者可以更加便捷地接受培训。

(3)推广培训成果。要充分利用培训成果,可以建立教育、媒体和社交网络等渠道,推广培训成果和实践经验,并借助此提高自然保护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时也可以加强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知识交流。

(4)与相关机构合作。可以与相关机构合作,如博物馆、研究中心、大学或其他自然保护地,共同举办培训项目,通过合作一方面加强培训课程的专业性和深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其他机构的资源和优势,推动自然保护地的教育和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教育人员的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充分推广培训成果并与相关机构合作,可以加强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提高参与者的教育体验和参与意愿,建设现代、高效且永续的自然保护地也才能真正落地生根[5]。

3.6 促进互动式教育

基于自然保护地的自然教育,互动式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以下是一些促进互动式教育的建议。

(1)提供实地探索机会。自然保护地的互动式教育应重视实地探索,例如,安排野外考察、生物识别、生态巡视、自然步道等实地参观活动,以激发参与者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并促进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设计互动体验活动。互动体验活动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式教学形式。有些自然保护地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会开展一些互动式活动,如生态游戏、生态体验、动手制作等互动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让参与者更深入的了解自然保护地,增进参与者对大自然的感悟和认识。

(3)利用多媒体与教具。除了实地探索和互动体验活动,自然保护地的互动式教学活动通常也需要利用多种多媒体教具,如视频、投影、模型、标本等,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相关生态知识。越是多元化的展示方式,自然保护地的教学越能吸引不同类型参与者的关注和参加,从而实现更多人接受及参与教育的目标。

(4)关注互动反馈机制。自然保护地的互动式教育,应该注重互动反馈和教育评估。要充分了解参与者的反馈,并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活动设施,同时也建立评估机制,评估互动式教学的效果及吸引力,从而更好地促进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社会参与[6]。

综上所述,通过实地探索、互动体验、多种多媒体展示和关注互动反馈机制等措施,能够在自然保护地内更好地促进互动式教育,并提升参与者对于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关注。

3.7 采用新技术

新技术可以为教育提供更高的质量和效率。例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将引导参与者乐于探索自然环境[7]。

基于自然保护地的自然教育与新技术结合,可以让参与者更深入的了解自然保护地,提高教育效果。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采用的新技术。

(1)微型摄像头。可以通过设置微型摄像头,让参与者可以近距离观察野生动物的生态行为,例如,观察巢穴中刚孵化的小鸟、夜行动物活动情况。通过微型摄像头,参与者可以体验到更加生动的自然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奥妙。

(2)虚拟现实技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参与者提供更加真实的自然景观。例如,在自然保护地的游客中心配备VR 头显,在头显中游览森林、峡谷、湖泊等丰富的自然景观,真实地感受自然风光,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8]。

(3)无人机技术。在自然保护地配备无人机,可以更便捷地进行环境监测、采集数据和提供受众所需信息。无人机在自然保护地进行飞行,可以捕捉到精美的自然景象和环境变化,从而为参与者带来更加直观的体验和认知。同时,无人机也可以促进保护地的巡护工作,更好的保护自然环境。

(4)移动应用程序。对于智能手机普及的现在,可为参与者提供参观自然保护地的移动应用程序,为他们提供自然保护地的相关信息、历史和当地文化。例如,当地的动植物信息或历史故事,让参与者在游玩过程中学习更多有益知识,更好地了解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相关信息,使他们更好的在当地自然文化及自然保护方面开展自我学习。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帮助自然保护地增加自然保护知识的传播范围,并提高参与者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理解和重视,实现更好的自然生态保护效果。

猜你喜欢
保护地互动式参与者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
保护地栽培及存在问题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如何打造自主互动式高中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