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理学视域下中韩九曲文化景观营造之异同

2024-01-23 08:23彭鸿绪吴单程姜泰昊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精舍玉山武夷

彭鸿绪,吴单程,吴 昊,姜泰昊

(福州大学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中国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成为我国仅有的四个双世遗之一。其中,武夷九曲溪作为武夷山脉的一颗明珠,贯穿于武夷山峰岩幽谷之中,因闽北地区特殊的丹霞地貌和悠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自然与人文相交融的典型代表。

相传彭祖的两个儿子彭武和彭夷为排水泄洪,挖河堆山,所挖河道即为九曲溪。九曲溪自黄岗山西南麓起源,由西向东,溪长约 9.5 km,水绕山行,曲折蜿蜒,形成九曲回环,潺潺流淌,每一曲都有不同的景致,因其迂回曲折的形状得名。武夷九曲拥有十分独特、丰富的文化景观资源,宋代大儒朱熹在武夷山隐居期间营建了武夷九曲,众多文人墨客追随而至,纷纷踏足武夷九曲溪,留下了大量吟咏歌赞的诗篇,使得这片山水之间呈现出丰富的人文历史氛围。武夷九曲理学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书院和摩崖石刻等理学文化景观是武夷九曲景观的主要构成要素[1]。书院作为理学文化景观特有的物质存在实体,具有藏书、讲学、祭祀及著述功能,不仅祭祀先圣先师,宣扬其品德品质,还能宣传理学家的思想主张[2]。摩崖石刻是武夷文化的活化石,能鲜明地反映各个朝代的雕刻技术,反映人类的思想印记。书院和摩崖石刻共同成为武夷山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3]。

朱熹经营的九曲园林影响力超越了国界,在其影响下形成韩国本土化的九曲园林——玉山九曲是位于庆州市安康邑绵延3公里的紫溪川上的一处园林,其园林景观保存完好。玉山九曲就是韩国儒学者参照武夷九曲进行在地化实践的范例,二者存在紧密的文化关系,对武夷九曲和玉山九曲的文化景观营造进行文化溯源的对比研究颇具意义。

1 人文内涵

1.1 武夷九曲:名儒荟萃

武夷山地区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峰、山丛众多,秀水、奇峰、幽谷、险壑等诸多美景藏匿其中。武夷九曲溪长约9.5 km,泛舟其上,江河开阔、奇峰罗列,仰首可见凿于岩壁上的诗词歌赋,飘飘乎如临仙境[4]。武夷九曲溪蜿蜒曲折,水流弯折次数达11次,具有明显弯曲河川的地理学特性。武夷九曲周边自然景观包括三十六峰、五十四石、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一曲多景,是具有丰富自然景观的胜地。武夷山佛教寺庙、道教道观众多,还有闽越文化遗址、其他古建筑等多种文化要素。南宋时期,“邦无道则隐”的观念深刻遍植文人雅士的心怀,彼时,在武夷山儒释道三教互融共存、相得益彰,一时间名儒荟萃、高僧云集、羽士毕至,三教名山自此确立,成为当时一处亮丽的人文景观[5]。

朱熹在武夷山广收门徒,著书讲学,生活50余年。他的世界观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对于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有着独特的理解。“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有流,各得其所之妙”,体现了对自然万物与人类相互关联的认识。“仁者天地万物生之心,而人之所得以为心”,人通过发扬仁爱之心,成为天地万物相融的一部分。朱子的世界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合一。朱子的武夷九曲便是其世界观的体现,九曲回环的溪流,错落有致地安排人文景物,园林与自然融为一体。这也代表着宋代士大夫的理想世界观和审美观,将此类园林作为心灵栖息之所,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1.2 玉山九曲:崇慕朱子

朱子学说在高丽晚期传入韩国之后,历经从具体解释到体系化的诸般过程,最终在名儒李滉和李珥等众人的努力下,承继孔、孟、程、朱之道统,成为朝鲜王朝官学——性理学。李彦迪(1491-1553),朝鲜性理学家,在42岁时进入紫玉山,在玉山川边建造独乐堂,营建濯缨台、澄心台、观鱼台、咏归台、洗心台等五台,建造静观斋和溪亭,经营园林[4]。“独乐堂”被称为朱熹之“考亭”,李彦迪追寻朱子的脚步,于独乐堂讲学授徒,修身养性。李彦迪一生“师仰朱子, 表章朱书, 靡不用极”,其号“晦斋”应是由朱熹的“晦庵”而来[6]。但他没有亲自设定九曲园林,也没有次韵《玉山九曲歌》,直至1823年(纯祖23年)春季,李彦迪的后代李鼎儼、李鼎基、李鼎秉等和诸多儒生一起首次设定玉山九曲。

朱子武夷九曲的隐居思想对朝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6世纪初期的朝鲜士林派士大夫们对名君和高洁心性产生强烈的追求,山林隐居的儒家精神完全符合儒生们追求的理想。儒学者们接纳并大力传扬朱子思想,朱熹的生活方式也被广为推崇。朱熹成为士林们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偶像和理想寄托,朱熹生活过的武夷山水乃至九曲溪成为他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之乡。九曲多以设曲者隐居地为中心营建,儒学者们便仿照武夷九曲在山水景观优美的地方建精舍,设九曲,并在此保持游息。在朝鲜半岛上,九曲文化的广泛传播是儒林们对“桃花源仙境的希求”和“对朱子崇慕”的反映,也是朝鲜儒学者们世界观的现实表现。

1.3 中韩九曲人文内涵异同

中国武夷九曲以儒家、佛教、道教三教为思想背景,韩国玉山九曲主要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也涉及一些佛教思想。武夷九曲是珍藏多种文化的九曲园林,其中包括宗教文化、茶文化、摩崖、碑刻以及其他古建筑、遗址、君王文化等。韩国的九曲园林是正统的性理学家经营的园林。因此,从人文思想的角度来看,武夷九曲是包含多元文化的九曲园林,玉山九曲是以性理学为中心的单一园林。

2 文化景观

2.1 九曲诗歌意象

武夷山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九曲两岸景观以垂直式景观为主,“三三秀水清于玉,六六奇峰翠插天”[7]是对武夷山景观无比贴切的描述。武夷九曲中看到的景物意象有岩、台、洞等,还出现了潭、沼、壁、门、石、峡、屏、濑、溪、亭以及瀑等景物。武夷九曲中描述景观的诗歌有16首,其中玉女峰(2首)、仙掌峰(6首)、大王峰·万井峰(1首)、大藏峰(4首)、银屏峰(5首)、双流峰·三仰峰(7首)、骆驼峰(8首)。武夷九曲山上的景观丰富,以孤立的山峰、陡峭的奇岩怪石、幽深的峡谷、壮观的瀑布、珍惜的奇花异草以及蜿蜒的九曲溪等构成独特的景观系统。这些景观均以丹霞地貌为基础,在造型、结构、色彩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桑田海水今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落碧?毵。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林间有客无人识,唉乃声中万古心。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潆洄。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朱熹《九曲棹歌》[7]

韩国玉山九曲的地质是堆积岩和花岗岩,地势不如武夷山高险,九曲园林景观整体上是水平式的平面化景观。在李鼎俨的《玉山九曲歌》中,“两立峰”“岳色”“堤筑”“石湾”“广岩”“谷口”等关于地形要素的词汇屡屡被提及;相较于武夷九曲诸多的“峰”“岩”,“峰”在《玉山九曲歌》中仅出现过一次,其余地形要素词汇共同构筑了一种低缓、平整的感觉,山下的局部平面景观成为优势景观因素,以沼、潭、石等取名比重较高[8]。同时地形要素中“水”出现11次成为频率最高要素,而“山”的出现频率为7次。这体现了“水”是玉山九曲的核心景观,也体现了造园者重视山水协调的园林观。玉山九曲中的“独乐堂”“咏归台”“濯缨台”“澄心台”“洗心台”等堂、台名展现着设曲之人对高尚人格的希翼,处处显示出他们对超脱世俗的人生境界的极力追求。

操文欲告玉山灵,几曲溪山曲曲清。伯仲武夷妆点地,分明岳色与泉声。一曲坛如 浮水船,老松千尺倒长川。根盘子落成林薮,谷口三时深锁烟。二曲中开两立峯,深湫龙气宛舂容。人间往往行云雨,山外农畴重复重。三曲登临怕壑船,名台也在退藏年。须看启沃披襟句,山海优游未暇怜。四曲涧流走广岩,涧南堤筑草毵毵。也知杖屦经过处,松桂中间月印潭。五曲溪山路转深,先生亭子对篁林。芒鞋竹杖逍遥地,想得当年观物心。六曲溪流激石湾,殷殷雷响动松关。盈科直向东溟去,逝者如斯不暂闲。七曲灯心台下滩,澄心尽日游鱼看。此心澄处知鱼乐,肯向蓑翁独钓寒。八曲清潭镜面开,诗人词客任沿洄。缨兮濯了方归咏,风送梵钟步步来。九曲狮岩虎踞然,桃花洞口泻眠川。此为峡水大都会,管领烟霞洞裹天。——李鼎俨《玉山九曲歌》[9]

2.2 精舍与书院

武夷精舍是朱熹在福建武夷山九曲溪的第五曲隐屏峰下营建的书院,朱熹及其门徒通过著书立说、兴教传学,将朱子理学发扬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并影响至明清两代,同时武夷精舍也是朝鲜书院建立的源头[10]。在14世纪末,朱子理学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并演变为具有在地性的性理学[4]。朝鲜王朝时期,韩国士林以朱熹的“白鹿洞书院”为范本,不断模仿营建其当地书院[11]。玉山书院位于庆州市安江邑的玉山九曲旁,其营建者李彦迪是韩国性理学发展的先驱者,玉山书院也是效仿武夷精舍的空间格局与功能布局所建。

2.2.1风水选址:四象环抱

“武夷之溪东流凡九曲,而第五曲为最深”,朱熹经过刻意寻觅,于乾道五年 (1169) 乘舟经过武夷九曲溪大隐屏下第五曲,发现此地乃最佳风水模式。《行视武夷精舍作》中记载,“神山九折溪,沿沂此中半。……背负大隐藏屏,面直溪南大山,左有魏王上升峰,右有钟模三教等石,极为雄胜。”“背负” 者 “玄武”,左 “青龙”,右 “白虎”,面向 “朱雀”,武夷精舍在风水上呈“负阴抱阳”之势。九曲溪随山势从西北来,蜿蜒曲折至麓南,又绕山东北流,曲折而出。武夷精舍就隐逸于山水之间,叠嶂掩映,丹崖翠壁林立,苍藤茂木,给书院创设了清幽的避世环境,使人心旷神怡(见图1)。

玉山书院位于玉山九曲的第三曲,以慈溪溪谷东侧为起始,向西延伸,从道德山山峦延伸下去,除南面外,三面环山。玉山书院的主山是华盖山,向东北延伸,进而围绕安康邑。源于道德山的慈溪川与庆州的衡山江合流,向玉山山谷的东侧延伸并与玉山书院相连。玉山书院立于慈溪川畔露出的基岩之上,西正面坡度缓,而东背面坡度急,形成背山临水的格局。如紫玉山一般有两翼之形的厚土之山,在风水中被看作是飞凤形的山,将凤凰停留过的地方或孵蛋的位置视为风水宝地。两翼之形可视为凤巢,为了在风水上形成凤巢形局,构思了玉山书院礼堂前院的封闭形态[12](见图2)。

图1 武夷九曲第五曲(来自参考文献[7])

图2 玉山书院金鱼飞天型风水图(来自参考文献[12])

中国式人文景观的典型环境模式在几千年风水理论的熏陶下,形成了一套特有的中国模式——枕山、环水、面屏[10],各种复杂的形式均在此基础上变化。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四象模式”[11],即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并且面对案山的布局。武夷精舍和玉山书院均选择在背山靠水的环境清幽之地,三面环山、一面向水的经典格局将人文与自然完美融合,二者的选址都体现了对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的运用。玉山书院选在与武夷精舍相似的地段,体现了朝鲜理学家对朱熹的推崇和模仿。

2.2.2建筑布局:礼乐秩序

武夷精舍占地三亩许,兼有供师生生活起居、游息玩赏以及面向社会开展文化学术交流等多项功能,从而使书院成为一个开放的多功能综合体(见图3)。据朱熹的《武夷精舍杂咏》记叙,武夷精舍原始建筑有仁智堂、隐求室、止宿寮、观善斋等,布局以三排建筑仁智堂为中心,堂之左右两室为:“隐求”“止宿”,为朱熹居室和接待亲友之所,院落式的建筑以讲堂为中心,布局严整;左麓垒石为门,称“石门之坞”,别屋为“观善之斋”,是学生群居之所;石门之南为“寒栖之馆”,供道士居住;又筑“晚对”“铁笛”两亭,回望大隐屏。而寒栖馆外用一圈篱笆截断两麓间的空隙,其中安着一扇柴门,挂上“武夷精舍”的横匾。武夷精舍布局左右对称,有齐来相抱之感,可窥见朱熹对“均衡界定”的审美追求。

图3 武夷精舍平面图(来自参考文献[7])

玉山书院空间可分为以无边楼为中心的出入相关设施、以求仁堂为中心的讲学相关建筑、以体仁庙堂为中心的祭享相关建筑、附属建筑等4个功能区(见图4)。

图4 玉山书院平面图(来自参考文献[12])

建筑正面为讲学空间,背面为祭祀空间,采用典型的前学后庙形态[13]。从正门依次进入,门楼、讲堂、祠堂等构成一条直线,形成中心轴。从亦乐门到体仁庙越往里走,地基越高,体现出上上下下的等级性,在最高处布置祠堂,以提高对圣贤的尊重与敬仰。这样的建筑布局体现了儒家学说“礼乐”精神下的尊卑秩序。

武夷精舍沿着纵横的轴线发展,主体建筑居中,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规整、空间组织井然有序。玉山书院整体采取不规则的建筑布局,以两个定型院落空间为中心展开建筑布局,成为典型的前学后庙形态,正面形成讲学空间,背面形成祭祀空间,其他附属建筑则分列在主体建筑周围。对比来看,中国武夷精舍的建筑布局主要突出以教育空间为主,而韩国玉山书院则是将祭祀功能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见图5)。

图5 功能分区对比图(作者自绘)

2.3 石刻

武夷山摩崖石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赞颂山川秀丽、造化神功的赞山刻辞,直抒胜名、装点山水的景点题名,寄予人生哲理、处事情怀的格言警句,记载寻幽览胜、逸兴别趣的纪游文赋,即景生情、移情于景的抒怀题刻,护卫山水、惠民惩奸的官文告词等。摩崖石刻景观为历代文人志士以自然山石为载体,以镌石刻字为手段的杰构,体现着理学文化的深刻内涵。朱熹手书的“智动仁静”“鸢飞鱼跃”和“逝者如斯”三方摩崖石刻揭示其生态思想中的生态世界观、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的内在统一性[14]。《武夷山摩崖石刻》中统计理学石刻为82方,按内容可分为5类,石刻数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景点题名31方、抒怀题刻22方、山赞刻辞17方、纪游题刻8方、纪事题刻4方。

玉山九曲的石刻与武夷九曲在数量上相比少之又少,与武夷九曲石刻丰富的类型相比,玉山九曲的石刻的内涵相对单一,其代表石刻“洗心台”等均为景物名[15]。相比较而言,玉山书院所在的三曲附近石刻数量最多,文人在洗心台周边留有《玉山同游记》《玉山游记》等吟咏,所以石刻留存相对比其他曲多。玉山九曲当时的性理学家们制作的九曲,九曲石刻也体现了性理学的意义。

2.4 中韩九曲文化景观差异

武夷九曲以垂直式景观为主,岩、峰、石等3类景物占据压倒性优势,峰岩交错的地形地貌是其突出特点,玉山九曲与之不同,整体呈水平式的平面化景观。书院营建方面,二者选址皆是绝佳的风水格局,玉山书院的整体格局更为自由。而武夷精舍则是更为严格的中心轴对称格局,整体上呈现出严肃的氛围和视觉的齐整度。中韩九曲园林都有着石刻景观,但武夷九曲的石刻数目更多且种类更为丰富。

3 中韩九曲文化景观营造异同解析

3.1 营造起源一脉相承

武夷九曲无疑是韩国九曲园林的创作思想源头,韩国理学家崇尚朱熹行迹,在山水景色优美的地方,建精舍、设九曲、藏修道学,逐渐发展出九曲文化。因而,中韩九曲园林在文化景观要素、书院选址、营建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

3.2 得天独厚与人为设定

武夷九曲周边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是整个武夷山的景观精髓所在,奇特的地貌特征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铸就了这片胜地。玉山九曲与武夷九曲相比规模小,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更是不足,玉山九曲设定者心中却向往着武夷九曲一样规模宏大的山水园林。客观自然条件是中韩九曲园林差异的外在原因。

3.3 自然营造与崇敬模仿

武夷九曲以底蕴深厚的武夷山为背景,朱熹坐船逆流而上游九曲时写景抒怀,营造设定的九曲园林,是一种“实景性”的九曲,先有景物后有九曲。而玉山九曲是模仿朱熹,在名溪河川处仿造出的九曲园林,实际上是一种“观念性”的九曲。同时,武夷九曲是由多元文化构成的九曲园林,文化要素包容万千,而玉山九曲主要是以理学和朱熹为九曲文化构建的核心文化景观。营造意图与文化背景的不同是二者文化景观具有诸多差异的内在原因。

4 结论

朱子的理学思想及内涵文化对韩国九曲文化和九曲园林的发展影响深远,韩国九曲园林是儒林在生活中追求朱子理学的实践表现,九曲与书院、石刻等文化要素混合为独特的文化遗产。比较分析中韩九曲园林的异同发现,在人文内涵方面,玉山九曲园林是以武夷九曲园林为范本进行营建的,处处体现了韩国儒林对理想之乡的向往;文化景观方面, 玉山九曲在地形地貌上与武夷九曲存在较大差异,自然景观数目较少,只能以人文景观补充。在九曲文化的影响和韩国本土士林文化的影响下,玉山书院的园林建设又呈现出特有的本土文化特征,体现出所在文化景观的多样性。研究梳理了中韩九曲园林之间的传承关系,韩国在不同地域营建了众多九曲园林,始终以朱子武夷九曲为范例。韩国九曲文化是儒林生活中追求朱子理学的实践表现,不仅促进了韩国儒林间的日常交流,还让他们对“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有了切身体会。九曲文化代表朝鲜时期儒林对自然山水的认知,也融入了韩国传统思想和观念,并逐渐发展成为本土独特的自然山水观,进一步展示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在历史上对世界的影响。

猜你喜欢
精舍玉山武夷
月季盆景欣赏(二)
月季盆景欣赏(一)
《武夷天下秀》
新年献辞
补山精舍
附式石盆景欣赏
武夷学院
“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
由《安持精舍印话》浅析陈巨来的细元朱文篆刻
基于PTR-TOF-MS与GC-MS技术的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香气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