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芳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91)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综合了历史、科学、文化等多学科内容。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实现对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创新,进而实现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灵感的碰撞和融合,更好地满足现代人对建筑的个性化需求。将传统建筑美学思想渗透到现代建筑中,可以在传承建筑文化的同时,提高现代人的审美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但研究发现,许多现代建筑设计时未能很好地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忽视对民族文化元素、地域特色的融合,无法通过现代建筑展现地方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1]。为此,亟需重拾民族文化,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并加以创新,通过对传统建筑的色彩、形态、质感进行传承应用,同时还应充分应用新型环保材料、节能材料等,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工艺创新,以呈现更加丰富而具文化内涵的现代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种类多样,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建材属性、色彩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通过技术手段加工处理,能够改变建材颜色。但为更好体现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在现代建筑的应用中,非特殊情况下尽可能保留材料的本质,进而体现大自然本来的美感。如需加工和改进,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材料上色方法,通过建材色彩的改变,增强视觉传达效果。也可通过建材色彩比对、饱和度调试、反差等优选最佳色彩,通过建材色彩展现现代建筑的美感。
例如,富有艺术色彩的“哈尔滨大剧院”建筑,彰显了强烈的文艺思想。如“木心美术馆”,以高度现代的极简造型呈现在大众视野中[2]。如“苏州博物馆”(如图1所示),通过融合传统风格艺术色彩,集现代化馆舍建设与古建筑与山水园林为一体,新馆采用的仿苏州园林式的中国古典设计“青砖白瓦”,传递出“穿越”美,将建筑创意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建筑中的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相互映衬,增加了游览者的体验感,令人心旷神怡。如“北京银河SOHO”,通过借鉴中国四合院思想,创造出具有流动空间感的建筑群落,并结合可塑、圆润、拉伸等设计,实现建筑与天桥连接,整个建筑极具空间感,其设计理念是“创造一个内在世界”[3]。
图1 苏州博物馆
研究发现,具有鲜明形态特征的现代建筑较多,其中蕴含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建筑文化等。如“湖州喜拉登酒店”,形态犹如“马蹄”,与中国画中描绘的旧桥有异曲同工之处,极具创意性。日间,以雅致的形态展现在人们眼中,夜晚,以多变的灯光倒映在太湖湖面上,奢华风情十足[4]。如“抚顺生命之环”,以钢结构网架和金属幕墙结合,结合传统“天圆地方”理念的同时,在设计上进行创新,安装有1.2万只LED灯;整体造型具有科幻色彩,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如“象山美院”(如图2 所示),在设计上与典型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相结合,以不规则门窗开洞形式和起伏的楼梯巧妙地将校舍与中国山水元素结合起来,并融合了传统的坡屋顶元素,营造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意境美;实现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元素的升华。
图2 象山美院
建筑的质感,主要体现在材料纹理、使用性能等方面,部分材料属于是在自然界中自然形成的,或是有岁月打磨的痕迹。部分材料则是需要进行人工打磨和加工,进而从建材质量上,带给人们不同的美感和体验。例如,富有传统建筑特征的“宁波美术馆”建筑,采用的是中国传统高台院落设计理念,并结合特色栈桥设计,创作出古今交融的艺术巨轮。建筑外围使用了大量的青砖材料和杉木板材,呈现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韵味。同时,应用了大量瓦片,将自然与文化遗产融合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建立起古代、现代相融合的体系结构,更好回应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进一步推动中国现代建筑现代化发展进程。例如,“南京三合宅”建筑(如图3所示),在中国传统建筑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在三合宅外部设计上,采取的是传统建筑“飞檐”形式,设计出“人”字屋顶,形态犹如“飞鸟”,与山势起伏相呼应,实现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为提升建筑质感,在材料选择上,墙面及混凝土屋顶下,使用的是苏州青砖等传统材料,彰显江南风韵的同时,传递出古朴天然的气质,且材料有环保性能优势,与现代绿色建筑理念相吻合。
图3 南京三合宅
基于现代建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材逐渐向节能、低碳、环保、绿色方向发展,与传统建材融合,可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将传统的青砖材料与现代板材结合应用,能够打造出极简建筑,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居住需求。《营造法式》是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建筑技术书籍,其中的建筑材料以及工法具有借鉴价值,从木作、瓦作、石作、砖作、竹作等方向着手,为现代建筑材材使用和工艺融合提供了指导。
海口市民游客中心运用了传统建筑中的木作工法,整个建筑使用的是9000m2的木结构,屋面结构采用的钢结构形式,屋顶上部覆盖的是“红雪松木瓦”,旨在起到隔热作用。
绩溪博物馆运用了传统建筑中的瓦作工法,科学布设了三角屋构造,其屋面坡度与当地建筑相顺应,灵活地运用了当地的青砖、瓦片作为基础建材,并在现代技术应用下,展现现代建筑风貌。再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下沉花园2 号院——“瓦院”,基于四合院建筑空间理念下,充分使用了传统的瓦材料,准确诠释了北京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出舒适度高、有北京地域文化的室外休息场所。
如大厂民族宫建筑,在建筑建造设计过程中,基于传统的清真寺基础上,使用新型的材料和工艺技术,打造空间结构,用花瓣状的壳体构成穹顶,建筑内部形成了半室外的屋顶花园,与现代建筑中的空中花园契合度较高,充分展现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实现现代建筑文化与古代建筑文化的深度融合。再如延安大学新校区,建筑设计中融合窑洞符号,打造出拱廊空间,增加了整个建筑的厚重感。在此种设计模式下,更好应对气候、季节的变化,为校区师生创建了良好的生活、学习空间。
渭南文化艺术中心采用的是传统建筑的砖作工法,使用的是传统建筑的青砖、石材和现代玻璃幕墙,将青砖墙与玻璃幕墙相融合,实现古今文化上的碰撞,彰显传统建材古朴气息的同时,通过现代建材的融合,在色彩和架构上,营造出浓厚的人文气息。
本文从色彩、形态、质感、工艺等方面进行探究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为现代建筑建造提供了新思路。笔者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应用于现代建筑,要树立建筑美学思想,深入解读传统建筑审美文化,并通过设计创新,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到现代建筑中,提升现代建筑的艺术性和美观性。总之,应切实立足建筑自身,更好地适应文化多元化发展形势,实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理念与现代建筑设计的深度融合,以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