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显财 曹世茂 唐欢欢 阮小英 韦春华
柳州市雀儿山公园管理处,广西 柳州 545002
山茶(Camellia japonicaLinn.)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因花期长(5~6 个月)、花色艳丽、花姿多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山茶在世界上也极享盛誉,深受各国园艺爱好者的喜爱,因而也是国际花卉市场上的主要商品之一[1]。我国不仅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山茶属植物的地理分布中心。山茶在我国栽培普遍,品种也较多,早在唐、宋时期已盛行将其种植于庭院,被视为花中珍品。随着我国园林绿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在城市绿化建设中越来越重视全冠苗木种植。谢永盛[2]研究了茶花大树砧木——油茶的移植技术,提出采取合理的苗木移植时间、截枝修剪、起挖土球保护及促根杀菌等技术有利于油茶移植。丁朝华等[3]对树木移植成活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了研究。张奎汉等[4]对园林大树夏季全冠移植的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庄志伟[5]对茶花苗木移植与养护技术进行了研究。蒋荣华等[6]对大树移栽及养护技术进行了研究。目前,我国学者对大树移栽及园林大树全冠移植研究较多,对地栽山茶全冠苗移植技术系统研究较少,而且地栽山茶移植较为困难,移植后的山茶很难成活。如何提高地栽山茶的移植成活率及生长势,是园林学者们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技术问题。笔者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雀儿山公园茶花园精细化养护管理技术,探索总结了地栽山茶全冠苗移植技术,以供同行参考。
全冠苗是指在移植过程中,保留全部枝和大部分叶的苗木。全冠苗移植较非全冠苗移植难,尤其在夏季移植,苗木成活率极低。任何的移栽技术都是从保障树木水分供应和减少树体水分流失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株正常生长的山茶,在移栽之前,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尤其是树木的养分和水分代谢的平衡。而山茶植株一经挖起,大量的吸收根必然会因起苗而被挖断,移植过程中受损伤、风干、高温、日晒等影响,地下根系与地上枝叶蒸腾之间水分代谢的平衡遭到破坏。因此,确保地栽山茶在移植过程中少伤根,减少树冠蒸腾,促使其尽快长新根,适应定植新环境,恢复生长树势非常重要。此次主要是针对大规格地栽山茶全冠苗移植进行的研究,大规格山茶是指树龄10年以上,树高3.0 m以上,冠幅在2.5 m以上的植株。
山茶适宜生长在具有温暖湿润气候、微带酸性、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及光照充足等条件的环境中[7]。山茶属于乔木林下的半阴性植物,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宜于散射光下生长,生长适温在18~25 ℃。移植人员应选择土层较深厚、土壤疏松、排水良好、保水性能强、富含腐殖质、pH 值在5.0~6.5 的砂壤土地块作为山茶移植地。
山茶于冬春之际开花,移植人员如果选择春植山茶,则应在2—3月移植;如果选择秋植山茶,则应在11月前后移植。小苗以春植为宜,以免遭受冻害。温暖地区移栽山茶,则秋植比春植好。秋植山茶后,经一个冬天,其根部伤口愈合良好,翌春发芽后便能旺盛生长。每年的秋冬季,也就是植株休眠期至翌年春季花谢萌芽前,为较适宜移植的时期。此时气温低,山茶处于半休眠状态,地下根系及地上树冠的生理活动较弱,蒸腾作用较小,树体本身积累了大量养分,可以满足移植后的树势恢复要求[8]。
移植人员在山茶断根前,需要对山茶树冠进行必要的修剪,主要修剪枯枝、病虫枝、内膛枝及交叉枝,摘去黄叶、病叶、新发嫩枝,保留全冠。保留全部叶片总数的1/3~2/3。摘除花蕾,减少不必要的水分及养分消耗。
移植时要当天起苗或提前1 d 起挖。根据山茶树冠大小,确定土球大小。较大规格的山茶苗木土球直径应在100~120 cm。开挖前,先用石灰粉标记出需要挖出的土球范围,以树干为圆心,以算好的土球半径为半径作圆,于圆外缘垂直挖掘,挖掘深度与土球直径相同。于土球高度的1/2 处向下逐渐内收,底径约为土球直径的1/3 为宜,呈上大下略小的形状,土球形状近似苹果形。挖掘过程中,使用的工具一定要锋利,遇到粗根时应改用手锯或枝剪剪断,不能用铲子蛮铲,以免造成散土球,要保留主根不切断。挖掘完毕后,大的根系切口涂抹伤口愈合剂,并用国光根盼300~500 倍液均匀喷淋土球,促其生根。土球包扎牢固后,用锋利的柴刀或手锯切断主根,减少根裂类损伤,及时捆扎土球底部,防止土球散落[9]。用拉力绑带沿土球侧面打腰箍,包裹好土球。
全冠移植的山茶体量大,移植人员在吊装时要细心缓慢,保护好土球树干。汽车运苗时,要在车厢内先垫上草席等松软材料以保护土球,装车前最好用遮阳网将树冠包住,并适当收拢。装车时土球在前,树梢在后,斜放或平放,并用木架或绳索将苗木架稳、固定。运苗时,土球上面不能站人或压重物。
为避免大风吹刮影响山茶移栽成活率,运输车辆应缓速行驶,运输途中要有人跟车押运,并在运输过程中做好挡风遮阳处理(如拉篷布)。如果运输距离较长,移植人员需要经常停车检查篷布等是否被风吹开,并注意给山茶叶面洒水;休息时,车应停在阴凉处。移植人员在山茶运到移植栽培地后应及时卸车,要轻拿轻放,严禁野蛮操作,以保证土球及山茶枝叶完好无损。
移植人员在确定栽植位置后,应根据山茶土球直径、移栽栽培地土壤状况等条件确定种植穴规格。种植穴宽度应比山茶土球直径大40~60 cm 为宜,深度要加深30~40 cm。挖种植穴时,要使穴口上沿与穴底垂直,口与底的大小一致,不能挖成上大下小的锥形或锅底形,且表土与心土要分开堆放备用。种植穴底部铺一层厚5~10 cm 的砾石和沙子,以利于排水[10]。每个种植穴底施放经完全腐熟的有机肥复合肥(总养分≥5%,有机质≥45%)5 kg 和钙镁磷肥(有效磷≥17%)0.5 kg,与原心土拌匀,上盖一层心土,高度约5 cm,于种植穴中心形成小土台。
将山茶土球放置在种植穴中心的小土台上,在土球四周下部垫入少量的细土,使树直立稳定。然后把捆绑树冠的草绳、遮阳网等解开,转动土球调整好树冠的朝向。接着剪开并清除包扎土球的捆扎物。用国光根盼300~500 倍液均匀喷淋土球促生根,同时用多菌灵500 倍液均匀喷洒土球及种植穴杀菌消毒。填土时,为防止栽后灌水导致山茶倾斜,在填土至1/2 时,应用木棍将土球四周的回填土夯实,再填至满穴并夯实,注意不能让木棍砸伤、弄碎土球。移植完成后,在种植穴4个方向斜插入直径10 cm的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PVC)管作为积水观察管。实践证明,山茶大树栽植深度应比原栽地高15~20 cm,以防止淋水后土壤下沉,避免积水烂根,造成山茶死亡。回填种植土后,沿穴边垒一圆形围堰,以便灌水。第一次定根水一定要灌透,使土壤吸足水分并充分沉降,保证山茶土球与周围土壤紧密结合。此后每隔2~3 d浇一次透水,连浇3次。
6.3.1 支撑
移植山茶时,其根系受损且不发达,树冠较大,迎风受风力大,遇大风易倒伏。因此,移植人员需要用竹木等支撑加固树体。
6.3.2 遮阳处理
山茶宜于散射光下生长,因此,移植人员在移植山茶后要用经粉碎堆沤好的树枝碎料或树叶进行树盘覆盖,另在山茶上方及周边安装喷淋系统,以起到保湿防晒作用。6 月,移植人员需用70%透光率的遮阳网搭建遮阳棚。
6.3.3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是山茶全冠苗移植成活的关键。移植山茶后立即浇透水一次,此后要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干湿状况给茶花浇水,浇水原则是“不干不淋、干则淋透”。移植后1 个月,移植人员应每3~5 d 浇透水一次,并用水喷洒叶面和周围地面,减少叶面蒸腾,提高空气湿度。
6.3.4 养分管理
山茶全冠移植根系损伤大,移植后6 个月内不宜施肥。山茶开始抽梢后,移植人员可在早晚或阴天在叶面喷施0.5%尿素,每隔10~15 d 喷一次。定植6 个月后可进行地面施肥,先施沤熟的有机肥(花生麸)、水肥2~3 次,以后在4—6 月和9—10 月每株埋施复合肥50~100 g/次,共施3~4次,确保薄肥勤施,以免烧根。
6.3.5 病虫害防治
全冠山茶移植后因起挖、运输、种植等环节造成的损伤较多,且根系受损,容易受病虫害威胁,因此移植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山茶新梢生长期,移植人员应喷施40%氧化乐果1 000~1 500倍液防治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等刺吸性害虫。在早春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 倍液防治茶花炭疽病、藻斑病。
2021年12月,柳州市雀儿山公园从柳州市柳北区白露苗圃全冠移植地栽山茶33 株,树龄12 年,品种为金芯大红和红露珍,原小苗均为高空压条繁殖的苗木,移植前山茶平均树高3.5 m、平均冠幅3.3 m。原苗圃位于柳北区,距离雀儿山公园茶花专类园15 km,苗圃为缓坡,土壤较深厚疏松,苗木生长良好。采用上述方法将山茶全冠移植到雀儿山公园茶花专类园。经过近2 年的观测,移植后采用常规管理,山茶移植成活率达到100%,植株生长恢复正常,叶色浓绿,病虫害较少。2023 年初,所有移植的山茶品种均能正常开花,开花效果良好。截至2023 年8 月底,金芯大红移植成活率为100%,新梢平均生长量为7.60 cm,冠幅生长量为12.80 cm;红露珍移植成活率为100%,新梢平均生长量为7.05 cm,冠幅生长量为10.50 cm。
地栽山茶全冠苗移植的关键是做好移栽后的水分管理,要保证全冠移栽的山茶根系与地上部分枝叶之间水分代谢的平衡。同时,要做好起苗、运输、种植及栽后管理多个环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