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千百年来,这类诗词警句家喻户晓,代代相传,家国情怀已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心中。
家国情怀不仅是传统家风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宝贵精神财富。“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心等。它强调将个人、家庭和国家有机连接起来。在家国情怀的大前提下,个体自然而然地与他人、社会联系起来,并自愿去维护他人、集体、社会的利益。维系共同体的要素不仅是共同的利益,更是对仁爱、敬畏、宽容之心等的心理归属和文化认同。
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冼夫人就是家国情怀的代言人。冼夫人是南北朝至隋朝时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她生于梁武帝初年的广东南越族首领家庭,成年后嫁给高凉太守冯宝,辅佐丈夫平息广东地区汉越冲突,号召海南岛各族部落归附梁朝。后历经梁、陈、隋三朝,她不遗余力地协助中央朝廷平定叛乱,剪除地方割据势力,革除社会陋习,努力汲纳中原汉族先进文化技术,为岭南乃至国家的安定统一和民族团结立下了不朽功勋。冼夫人享年91岁,先后被七朝君王敕封,被百姓尊称为“岭南圣母”。她经常教育子孙:“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家族后辈秉承其遗志,忠贞报国,仁义施政,每逢政局动荡的关键时刻,都能顺应民心,力避战祸,保一方平安。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家国情怀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更要与时俱进,以充分彰显其新的时代内涵与独特价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具体到每个家庭的家风建设,家国情怀的塑造应包括以下几点:
努力营造热爱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的家庭环境。父母要以身作则,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向,学习中国历史,传承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创建温馨祥和、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家是人的心灵港湾,也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每个人都应有一颗爱家之心。自幼能服务身边的家人,将来才能服务社会和人民。因此,爱小家与爱大家、爱国是不冲突的。
培养宽广的视野、开放的胸襟以及长远的信念。国家贫弱、民族危亡的时候,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树立报国之志。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时候,更要勇于擔当,把个人、家庭与祖国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个人和家庭的梦想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培养家国情怀需要具备全球视野。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需要每个人和家庭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积聚起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