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江琴,刘汝良,孙露阳
(1.江西服装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2.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33003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长远而重大的举措。樟树大健康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以药业最为突出。“樟帮”(即樟树药帮)药工炮制加工,炒、浸、炙、烘、晒、切、藏均十分考究,独树一帜,切制的白芍饮片堪称一绝,素有“白芍飞上天”之誉[1]。新中国成立后,众多樟树药人遍布全国各地。独特的炮制技艺,便捷的交通条件,招来川、粤、湘、黔、苏、浙、闽、皖药商迂途环至,樟树成为南北药材集散和加工炮制中心,享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盛誉。在樟树药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起特有的樟树药都文化,中药材贸易、炮制技术、“樟帮帮规”等独具一格,并渗透到医药保健、养生、膳食、起居、民俗等领域,樟树大健康产业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优势。
近年来,樟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医药产业、医疗服务、健康旅游、健康食品、养生养老等领域,以生态创建为着力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大健康”产业融合,使得大健康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2022 年,樟树市医药工业产值达220 亿元;拥有国家中药保护品种13 个,独家品种6个,中国驰名商标5 件,“樟帮”中药饮片炮制技术在业界享有盛名。樟树医药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过1100 亿元,列全国县域经济产业集群百强,为江西省五星级产业集群。2022 年6 月,樟树市获评四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全国四大药都唯一入选单位。樟树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迅速,富硒产业引领农业绿色转型。全市已建成富硒农产品基地11.07 万亩,绿色食品认证8.71 万亩,有机食品认证20.29 万亩,“两品一标”认证产品总数达177 个,居全省前列。
(1)医、药、食、养、健、游等元素耦合性差,尚未建立大健康业务的勾连机制,大健康的“组合拳”效应不足,具体表现为:一是产业融合度不足,樟树市大健康产业所涉及的医、药、食、养、健、游产业自成体系,独立运营,尚未建立产业合作机制,没有形成集团优势,融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同领域企业机构缺乏协调整合,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企业缺乏有效整合,难以将规模效益最大化;三是相关产业整合有待完善,医、药、食、养、健、游六大功能要素不完善不平衡,因此大健康的“组合拳”效应不足。
(2)数字化转型广度和深度不足。樟树市缺乏能推动当地的特色文化和产品的本土网红企业家,未充分发挥“中国药都”的品牌优势,直播带货发展不足,还没有适应“Z世代”的消费特征,尚未通过直播电商打造自有品牌,大健康产业数字化转型广度和深度都十分欠缺。
(3)没有充分发挥品牌叠加效应。樟树中医药产业发展到现在,已成为樟树市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包括中药材种植、研发生产、医药流通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但樟树“亿万年古海”、“千年药都”、“百年四特”顶流品牌效应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酒业是樟树市传统支柱产业,为樟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四特酒业是赣酒的代表企业,是江西省利税大户。随着人们对食品健康的要求提高,保健酒、健康酒、养生酒的市场需求必然呈现增长的态势,但是樟树市尚未打造出高端的健康养生特色酒,“游亿万年古海,品四特养生酒”的品牌叠加效应还未得到发挥。
准确把握大健康产业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顺应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紧紧锚定樟树“中国药都”振兴工程目标,统筹樟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基础、比较优势和未来发展潜力,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发展理念,瞄准细分市场[2],以“药文化+古文化”为王牌引领,从纵向上带动产业链延伸拓展,从横向上深度整合大健康产业的医、药、食、养、健、游六大元素,发挥集聚效应,擦亮樟树市“千年药都”顶流品牌,树立中医药强省的“樟树样板”。
集中若干优势领域,带动产业链延伸拓展,推动各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借助樟树市中医药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禀赋,加速推动中医药与大健康各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康复疗养、中医药健康服务等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带动高水平医药产品、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健康制造业创新升级,推动健康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壮大。
推动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升药材质量。依托樟树市中医药产业研究院、中医药科技研究所和中药材协会等科研资源,充分发挥樟树市50.77 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2 个万亩基地、40 个千亩基地、6 个种苗基地的优势,推进以“三子一壳”为主的道地药材及优势药材品种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加快建立枳壳种苗DNA 谱库和采穗圃,逐步完善枳壳种苗繁育质量标准体系,形成从种子种苗、种植、加工到流通使用的中药材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
推进“樟帮”中药饮片炮制技术传承和创新发展。加强中药饮片标准化研究,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各级中医药标准,力争纳入《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推进“樟帮”中药饮片炮制技术升省标、上国标,创建中医药“樟树标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依托仁和集团及产业园优势和产业引领能力,带动中小型中药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创新能力和特色竞争优势。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引进国内外知名药业和战略性中医药健康产业项目,开发经典名方、中药新品种及传统验方,推进优势品种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打造全国中成药重点制造基地。
以“养心、养肺、养神”为主题,推动农村养老产业创新发展。创新“政府引导、农民出资、社区合作”的服务理念,盘活现有农村闲置房屋,翻新打造干净便捷、设施完善的康养房屋,以家庭为单位吸收南昌等周边地区老年人口入住。
以“安心、安全、安好”为主题,推动康复产业发展。紧紧抓住新时代消费者积极开放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借力康养元素,针对不同阶层消费者,积极布局多层次的产后、术后康复中心。
以“舒心、放心、贴心”为主题,推动养生理疗产业。一是针对青少年睡眠不足、思维迟钝、免疫功能低下、情绪不稳等亚健康问题,打造青少年亚健康理疗馆;二是针对商务人士因商务应酬引发的亚健康问题,打造青壮年亚健康理疗馆;三是针对“事业家庭两不误”女性的亚健康问题,打造女性亚健康理疗馆,推出眼部水疗、空气离子疗法、芳香疗法等理疗项目。
以“修身、养性、补神”为主题,推动保健产品创新发展。充分利用樟树药都的优质药材资源及成熟的四特酒酿造工艺,建立养生食品研发中心[3],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相关研发团队,在现有保健产品及酿造工艺的基础上,将樟树药文化、酒文化、农耕文化有机结合,创造性地打造一批包括保健酒、养生蜂蜜、养生药膳等在内的新型保健食品。
以“预防、滋补、抗老、治疗”为主题,推动药食同源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三子一壳”、陈皮(樟头红)、黄精等传统道地药材及优势药材品种,发挥药都樟树药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文化特色,打造药食同源药材展示区及樟树药膳文化宣传区。成立由民间老中医、“樟帮”中药炮制技艺传承人、中药师、烹调师组成的养生药膳研究会,专门研究、挖掘、创新药都药膳。推广天麻童子鸡、八宝养生鱼等独具樟树特色的养生美食及樟树药食同源养生文化,着力打造药食同源养生坊。
以“健康、天然、美味”为主题,推动特色农家乐发展。紧紧围绕“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充分利用樟树清江枳壳、吴茱萸、黄栀子等特色药材及赣鄱稻米、小麦、富硒花生、茶叶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资源,开发地方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将当地农特产品与地方文化特色相结合,通过“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链接模式打造集农作物采摘、农耕文化体验、亲子乐园、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特色农家乐产业。
打造康养旅游小镇。依托当地优质旅游资源古海,深度挖掘古海独有的民俗和历史文化,开设养生与保健知识讲座、健康养生操等康养项目,整合一体化的配套服务,让游客不仅吃、住、玩在景区,更能“养”在景区,“学”在景区,打造集“食、住、养、娱、购、学”于一体的康养旅游小镇。
打造民俗文化体验中心。依托当地的筑卫城遗址以及吴城遗址打造古法酿酒民俗体验馆,分别设立历史文化区、工艺展示区、产品展示区、品鉴活动区。在历史文化区和工艺展示区,通过VR 设备、全息影像等新型技术,运用沉浸式互动体验方式带领游客了解特香型白酒的悠久历史以及制酒、制曲、勾兑工艺,全面系统了解特香型白酒品牌文化和产品特征;在产品展示区,陈列樟树特香酒的各个系列产品以供游客参观;做好阁皂山道教文物遗产的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打造主题民宿、主题餐厅、互动体验的主题场景式智慧博物馆等文化旅游新业态,为旅客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旅客的满意度和参与度,打造高质量的现代化大健康文旅体验中心。
推动发展体育健身产业。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大力发展户外运动、室内运动,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体医结合服务机构。
大力发展智慧健康管理。以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大力推进医疗智能辅助设备、智能系统、智能终端等的研发、升级和应用推广,提高服务精准度和诊疗效率。充分利用可穿戴设备、体外诊断设备开展个人健康体征动态监测,开展疾病危险因素智能筛查、分析、预测及双向预警,推动居民健康管理精准化、自主化、智能化。
推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协调发展。树立大卫生和大健康观念,推进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管理专业化、规范化、多元化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专业健康管理机构和品牌,大力发展以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健康检测、康复理疗、健康保险等为主的健康管理产业。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