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妍红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农村合作经济和社会事务服务中心,陕西 汉中 723000)
农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覆盖材料,具有增温保墒、抗旱节水、提高肥力、抑制杂草等显著优点,因此农膜的使用量逐年增加。随着农作物结构的不断调整,未来农膜的使用量仍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这就使得农膜污染问题也不断加剧,因此各地政府以及相关农业部门也提高了重视,加强对基层农业生产中的农膜污染情况调查,尤其是在农业清洁生产的要求下,现代农业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绿色发展要求,加强新技术宣传与推广,尽可能地减少农膜的使用,降低农膜污染,以便保障农业生产环境的健康。
汉台区隶属陕西省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汉台区地处亚热带与南温带交界的秦巴气候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这也给农业生产营造了良好的条件。据2022 年统计,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37.82 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农业增加值22.15 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粮食总产量11.65 万吨,同比增长0.3%。可见,农业生产形势不断趋好,再加上各种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当地的农业经济增长幅度也越来越大,但是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加剧,比较突出的就是农膜污染问题。例如,在蔬菜、水果、粮食等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地膜,其中,蔬菜种植中使用的地膜最多,占全区地膜使用量的43%。据不完全统计,汉台区2022 年的农膜覆盖面积为49952 hm2,农膜使用量为6635 t,农膜回收量为5392 t,农膜回收率为81.2%。其中,地膜覆膜面积为23335 hm2,地膜用量为2081 t,地膜回收率约56.3%;棚膜覆盖面积为26684 hm2,棚膜用量为4553 t,棚膜回收率92.6%以上。如今地膜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其所发挥出来的增温保墒、抗旱节水、提高肥力、抑制杂草的作用也深受农业生产者的青睐,但是普通的地膜是由聚乙烯(PE)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这些材料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分解,也不易通过细菌和酶等生物方式降解,其能够在土壤中存留长达200 ~400 年,影响耕地质量和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等,进而影响作物的出苗以及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研究表明,若在受到农膜污染的土地种植农作物,蔬菜可减产5%~40%,小麦可减产7%~20%,玉米可减产15%~20%,大豆可减产5%~10%。此外,农膜污染也会对畜牧业造成危害。破碎的农膜容易与牧草缠绕,在牛、羊等牲畜误食后,会阻碍牲畜消化道工作,引起牲畜的疾病甚至死亡[1]。由此可见,农膜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农业生产环节中,地膜的使用比较广泛,各国也针对其残留问题进行了规定,比如日本规定了不同农作物种植地点的地膜厚度,并在产品使用说明中明确标识了其使用方法、时间和注意事项,同时使用多层地膜覆盖,以减少地膜残留。但是我国当前的农膜残留标准还不完善,如覆盖范围较窄,也没有规定地膜的使用标准、方法等,尤其是没有对每亩农田地膜残留量,以及农业用膜总体使用量进行较为完善的说明,因此基层农业生产中存在严重的农膜超量使用以及浪费的问题,农膜污染问题不断加剧。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18 年5 月1 日正式实施,然而至今仍有不达标的农膜在销售和使用,不达标农膜的存在增加了农膜回收难度。尤其是超薄地膜的使用比较广泛,其主要指的是厚度在0.008 mm以下的地膜。就当前的地膜销售市场来看,其主要是按质量销售,因此在同等覆盖面积下,地膜越薄,使用成本越低,而这也是超薄地膜更多地受到种植户青睐的主要原因,而超薄地膜的使用量越大,其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就越严重,主要是因为超薄地膜老化较快,使用后达不到规定的覆盖时间就已经老化破碎,捡拾收集难度大,回收率在50%以下,降解周期在200 a 以上。虽然超薄地膜在降解过程中会溶解出有毒物质,但是每年单位质量溶出的有毒物质数量少,对土壤造成的污染表现不明显,易被群众忽视,再加上地膜质量轻、收集麻烦、回收价格低廉等因素,使得农民对回收地膜的积极性不高。
虽然农膜回收利用是环境污染治理攻坚工作的一部分,但各级政府部门和乡镇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不充分,推进落实上还不够有力,直接影响农膜的回收和利用,可以发现很多地区的农膜污染治理工作仅停留在文件、口头上,实质性工作开展得还不够。在农业生产地区也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农膜回收网点、废旧塑料再生加工利用企业建设。虽然有的乡村有回收网点,但农户距离回收网点较远,回收废旧农膜的所得还不足抵扣人工费和运输成本,因此重清理、轻销售的现象较为明显。这不仅影响了农膜回收的效率和质量,也降低了农民回收农膜的积极性。另外,当前的农业生产中对机械生产依赖较大,农村劳动力成本增加,捡拾废旧地膜费时费力,回收成本较高,从田间清理出的残膜易与根茬、泥土混杂在一起,回收利用价值低,回收企业回收加工废旧地膜的成本高、无利润,导致双方均无积极性。而且很多回收企业规模小、生产设备落后、产业链条短、环保措施不到位,生产易造成二次污染[2]。
在农业清洁生产的要求下,现代农业生产环节中应该注重使用操作性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以便减少农业生产直接和间接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风险,保护资源和维护农业生态的安全性,最终实现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基于这一要求,在农膜污染的防治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根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清洁生产原则,可以对农膜实行“总量控制与达标使用”双重标准。具体来说,在农业生产环节中,不仅要限定每亩农田残膜留量,还要规定地区农业用膜总体使用量。这一措施旨在更好地指导并规范基层农业生产的科学性,以实现农膜的减量使用。同时,对于那些超过标准使用农业用膜的用户或者农田废膜量超过标准的地区,可以实行超标准收费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可以使农田地膜污染防治工作早日纳入管理法治化轨道。双重标准的实施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农膜的使用量,减少废膜的产生。同时,通过实行超标准收费制度,可以增加用户对农膜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废旧农膜的回收和再利用。这一措施还可以增强农业生产者的环保意识,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3]。
在使用农膜的过程中,如果缺乏科学意识,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还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必须加强宣传,树立科学使用农膜的意识,尤其是很多农户出于降低成本的考量使用超薄地膜时并没有考虑到这种行为对农业环境的危害性,因此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可以成立专门的宣传小组,让农民了解科学使用农膜的重要性和作用,注意农膜的危害性,使其可以认识到农膜使用不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另外,还要积极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宣传途径,向社会与农民群众宣传残膜对农作物以及环境造成的危害,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解,提高农民对农膜的认识以及清理和回收残膜的积极性。同时向农民群众宣传使用合格地膜对于农业生产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真正践行残膜不清净,机车不播种。在粮油和蔬菜等经济作物大面积生产上,严禁使用厚度小于0.01 mm 的超薄地膜。同时,推广集中育苗、直播、秸秆覆盖技术,减少农膜使用量,还要采用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农膜,如淀粉基农膜,这种农膜可以在自然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此外,要加强对农膜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政府应当制订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农膜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行为。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应当予以淘汰和取缔,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强对农膜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在宣传期间也可以加大对农膜使用技术的推广,比如适期揭膜技术,该技术可以缩短覆膜时间60 ~90 d,这时候的地膜仍旧保持较好的韧性,回收也比较方便,而且有利于农作物后期田间管理,便于中耕除草,中后期农作物追肥和培土防倒[4]。
示范回收利用是降低农膜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首先要做的就是健全回收利用机制。一是要加强政策支持,地方政府要制订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户、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设,并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建设废旧农膜回收中心(站)和回收利用示范乡(镇),利用经济、行政等手段,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膜回收,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膜回收利用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政策支持,推动农膜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二是要建立回收体系,具体可以县区级收储中心为依托,以乡镇级回收站为支撑,以村级及园区回收站点为抓手,加快构建覆盖本地的农膜销售、使用、回收、处置体系,可以建立农膜回收利用的激励机制,如对回收农膜的农民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贴,提高其回收农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三是要推广技术应用,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进机械化捡拾回收进程,根据不同地块、不同作物使用的农膜的特点,分区域推广农膜减量化使用技术,严格控制农膜的质量和标准,推广使用环保、可降解的农膜,积极引进农膜回收利用的高新技术和设备,提高农膜回收利用的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农膜回收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加大农膜回收利用的示范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农膜回收利用的规范化、科学化、产业化进程。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农田残膜对环境的污染,还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农膜回收利用的规范化、科学化、产业化也有助于提高其回收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6]。
随着现代农业的建设发展,各种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也更加普遍,就农膜的使用来说,其所造成的农膜污染问题已经严重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进一步减少农膜的使用量,因此可以推广替代技术,比较常见的秸秆覆盖技术,其主要是指将农作物残余物(如秸秆、稻草等)覆盖在地表,将农作物残余物转化为有机肥料,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墒能力和抗旱能力,从而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水肥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保墒能力、抑制杂草生长。另外,还可以使用液体地膜,这是一种由生物降解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成的可流动的液体,可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从而起到抑制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土壤养分转化、减少杂草滋生、改良盐碱地等多种作用。与传统的塑料地膜相比,液体地膜具有更好的环保性和适应性,同时在使用上也更方便,更加能够满足当前农业清洁生产的根本要求[7]。
综上所述,农膜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耕地质量,导致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也不断下降。加强对农膜污染的防治工作,也已经成为基层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农业清洁生产的要求下,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树立基层种植户科学使用农膜的意识,并促使其采用新型高效环保型农膜,如光降解、生物降解、环境友好型农膜等,增强农膜的环保性能,最大程度上保障耕地质量。另外,还要重视农膜回收利用,这样在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也能够保障环境质量,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