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乐队班底(四大件)以及南北曲牌的区分

2024-01-22 09:12施成吉
艺术大观 2023年34期
关键词:昆曲

摘 要:昆曲音乐是曲牌体,分为南北曲牌,其中也包含古代歌舞音乐、唐宋大曲、词调以及少数民族的歌曲等。其主要是将南曲作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表演婉转细腻,主要以曲笛作为伴奏的主要乐器,以笙、箫、提琴、三弦作为辅助。基于此,本文针对昆曲乐队班底四大件进行阐述,同时进一步对南北区牌进行了區分,以此为昆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昆曲;乐队班底;南北曲牌

中图分类号:J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4-00-03

昆曲(Kun Opera),也被称作昆山腔,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与剧种,也被称作昆剧。昆曲的唱腔音乐属于曲牌体,大部分以宋词为主,且由于曲牌来源与音乐特征存在差异,可以分成南曲与北曲两大声腔系统,所以具体分析可以分层进行。昆曲声律理论的三大基础由词式、乐式以及套式组成,称为“三式”。昆曲“三式”在南北曲中虽然都存在,但是南北曲本身也存在诸多的差异,也使得“三式”在南北曲中的应用及表现存在差异。基于此,本文针对昆曲乐队班底四大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南北曲牌进行区分,并借此为昆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昆曲乐队班底四大件

(一)曲笛

20世纪80年代,河南省贾湖遗址出土了距今已有7800-9000年的骨笛,这是迄今为止发掘的中国最早的乐器实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而竹笛也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古老传统民族乐器。竹笛在中国民间音乐、戏曲和现代音乐中运用最广,是重要的旋律乐器。

笛子其实只是一类乐器的通称,如果从音高上分类,笛子一般分为曲笛、梆笛、中音笛、玉屏笛、短笛等。而昆曲伴奏中的主奏乐器只有曲笛,它与“水磨腔”相互交映,“形音不离”,最终形成了曲笛特有的演奏艺术。

昆曲行腔优美,缠绵婉转,且不同情绪与不同角色的腔调不同。为了塑造剧中的人物形象,演奏者也必须使用不同的技巧与声腔配合,形成整体的艺术风格。其中包括颤、叠、震、打、赠、唤等细腻的演奏方法,加上控制有度的气息来演奏不同的腔,以此形成稳定悠远、虚实相间以及气若游丝的气息控制技术[1]。民乐曲笛的代表人物有赵松庭老师,他将昆曲唱腔的旋律素材、韵律与曲笛演奏技巧进行融合,创作出《幽兰逢春》《早晨》《鹧鸪飞》等作品。作品以昆曲曲牌作为底蕴,加入大量的实指颤音与虚指颤音,同高难度的气息强弱变化相结合以及循环换气的技巧,与前后倚音、叠音对音符进行润腔修饰,促使旋律呈现出起伏多变的态势,成功创作出具有江南风格的代表作品。

(二)笙

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也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它的音色柔和,和声丰富,具有极强的歌唱性。汉代应劭的《风俗通·声音》就有记载:“谨按《世本》:随奏笙,长四寸,十三簧像凤之身”,这里描述的就是笙的形状,可见笙也是非常古老的乐器之一。

笙,兴于南北朝和隋唐,而盛于宋朝。其在九部乐、十部乐中,燕乐、清乐、西凉乐、高丽乐、龟(qiu)兹(ci)乐中均被采用。在明朝的清曲乐队中它就一直存在,所以后来能被列入昆曲伴奏的四大件之中。由于笙具备甜美的音色,且在乐队中体现出音色融合的优势,所以被广泛应用于戏曲及曲艺说唱中。

昆曲《琴挑·朝元歌》中一个潘必正听闻琴声遇陈妙常的唱段,妙常虽然有意,但是由于戒律,却故作愠怒状[2]。该唱段的曲调优美,声腔之中透露出似水柔情,也传达出我国古代青年男女之间一些难以描述的微妙的内在情感。但是现代笙在演奏《朝元歌》的过程中,因其音色柔和,和声丰富,具有极强的歌唱性,可以对唱腔进行模仿,在长音中运用江南丝竹的加花手法,音头上运用大二度或者小二度装饰音的演奏技法,以此还原昆曲唱腔中的“出口腔”或者腔头,演奏在充分体现潘必正情愫的同时,又使昆曲的韵律得以保留。

(三)三弦

三弦最早见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是元杂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于昆曲而言,三弦是保留了前人戏曲乐队的一种乐器。昆曲伴奏中的“三弦”音色大多数都是柔美清澈的,但其音色特殊,具有极强的穿透力,能刚能柔,在乐队中渗透力很强,不易被其他乐器所掩盖。在没有板鼓的情况下,它在昆曲宕三眼的演奏中,可以起到稳定节奏的作用。这需要运用到的演奏手法包括“撮头、掇头、宕头”等。

三弦的演奏较为复杂且细腻,需要与演员的唱腔、身段、剧情等进行配合。如《长生殿·哭像》中,唐明皇的【脱布衫】唱腔中,利用三弦密集有力的音量强化了唱腔的节奏感,表现出唐明皇想到苟且偷生与痛失爱人的悔恨及愤慨。然后唱腔转入唐明皇退位之后的尴尬及无奈,利用单音的弱奏表现出一位落寞老人的形象。三弦伴奏将演员的情绪表达也展现到最佳,剧情也由此推向高潮。

(四)古提琴

古提琴是我国民族弓拉弦鸣乐器,其历史悠久,发音轻柔。明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将昆山腔作为基础,吸收弋阳、海盐诸腔的音乐及北曲唱法,改革创新出新昆腔。在这里,魏良辅引入了提琴来伴奏新昆腔,主要应用于昆曲清唱、弦索调以及词曲伴奏中。集合了南北曲优势的“时曲”,被称为水磨调。

古提琴是一种与板胡相似的拉弦乐器,一般琴筒利用椰壳制成,贴以薄桐木面板,下方为木制尾柱。在演奏的时候,需要表演者两腿夹住尾柱,左手持琴,由琴杆上端山口处按弦,右手持弓拉奏。由于其音色的特殊性,现今昆曲乐队会用它来表现特殊的情绪。如青春版《牡丹亭·离魂》【集贤宾】,就运用箫和古提琴的演奏来诠释中秋佳节之际,病入膏肓的杜丽娘绝望无助且无奈的悲凉心情。从“海天悠,问冰蟾何处涌”,到最后的“心坎里别是一般疼痛”,由于古提琴和箫的演奏,恰如其分地烘托出杜丽娘此时此刻的心境,真爱无望,生命无常,欲哭无泪,失落、失望和绝望,灵魂和肉体“别是一般疼痛”。

整个曲牌对人生无奈压抑的情绪,需要特殊的乐器来剖析,由箫声引入古提琴,曲韵悠缓绵长,人物的悲凉意境提升到极致。

二、昆曲南北曲牌的区分

(一)南北曲的主要特点

昆曲音乐是“曲牌体”,也就是音乐的基本单位是“曲牌”,可以分为南曲与北曲两种。其特征分类如下所示。

第一,南曲与北曲的差异在于音阶的差异,南曲为五声音阶,北曲为七声音阶。第二,旋律差异。南曲声音悠远,缠绵婉转;北曲高亢激进、刚劲雄健,旋律跳进较大,一般为五六度甚至高八度的跳跃。第三,南曲通常腔多字少,一折戏中的曲词不拘泥于一韵;北曲则腔少字多,一折戏中曲词一韵到底。第四,南曲会依据剧情的需求安排“赠板”,而北曲则无该项特征。第五,南曲有入声字,北曲则无入声字。第六,北曲一出戏只能统一宫调之内的曲牌,而南曲则灵活多变,可以在一出戏中使用多个套曲。跨越宫调连套也是常事。如《铁冠图·刺虎》就是纯北套,又称北《端正好》套牌(通常北曲都会以首支曲牌命名成套)。

(二)南曲分析

《牡丹亭·游园》中的【皂罗袍】【好姐姐】是连起来唱的曲牌[3]。该曲腔调婉转,断续有节,把杜丽娘初入花园见到“牡丹亭”“芍药栏”的自然景色时的兴奋与感慨,又想到自己青春懵懂无处消遣的慵懒和惆怅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良辰美景奈何天”的“奈”字,演唱者基本会用高滑音来呈现,这样能表现出人物的无奈之感;“赏心乐事谁家院”中的“谁家院”的行腔又表现出人物的落寞之情。

《牡丹亭·寻梦》中的【忒忒令】,唱腔悠扬,婉转动听。与杜丽娘寻找梦中情境时的迷茫心情十分协调[4]。该段中所使用最多的腔调是长腔,一个字的腔可以拖八拍甚至十拍,一个音拉四拍也相对较多。该方式可以表现出回忆与沉思的绵长情绪,人物眼前的景象与梦中的景象进行穿越闪回,寻找梦境,并回到梦中的心境之中。这为演员在歌唱与表现等方面提供了充分发挥的机会。

《寻梦》中【江儿水】一段,利用高腔唱出“偶然间心似缱”,主要表达的是杜丽娘对封建礼教禁锢的反抗。全段唱腔节奏变化大,力度也相对要大出很多,与前面绵软的回忆有较大的差异。这也说明,南曲固然有以“柔”见长的特征,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根据塑造人物性格特征的需要,柔中带刚或者柔而转刚,也是很正常的。

《玉箐记·琴挑》中【朝元歌】,表现的是陈妙常对潘必正的“夸赞”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利用疑问句的语气,来讽刺“潘生你根本不懂我们出家人的心情”。运用一响句、一拖腔,悠扬婉转的旋律,为人们营造怡然自得的感觉,同时也表现了陈妙常内心的矛盾,“夸赞”并非发自肺腑。而【朝元歌·前腔】潘必正接唱的一段,又表现了潘生急于解释“我并非不懂,就怕唐突了仙姑之情”的意思。所以一般演唱到“更声漏生”时,节奏会明显较之前快一点,这也可以突出男女对唱的区别。

(三)北曲分析

《焚香记·阳告》中的【满庭芳】唱段主要讲的是王魁辜负了桂英,桂英到二人海誓山盟的海神庙去诉冤,最后遗恨而亡。该段利用散板唱到“只听得雁声天际,嘹嘹呖……”,表现出凄凉与悲伤的情调。“耿耿凄凄”的“凄”字运用#4,使得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得到提升。桂英回忆以往,更是气愤。在唱到【幺篇】“俺便是须臾做鬼视死如归心不成灰”时,运用高亢、遒劲有力的声音表现出相应的曲调,也表现出女主角视死如归的悲愤心理[5]。在唱“哭得咱眼枯双泪”句的时候,曲调转低,旋律起伏较小,音阶下滑,表现出桂英欲哭无泪的悲痛之感。

《紫钗记·折柳》中的【寄生草】唱段是【仙吕宫】的曲牌。此唱段音程跨度极大,巧妙地运用了纯四度、大六度,甚至跨八度,来营造曲子的跳转和新鲜感。“这河桥柳色迎风诉,纤腰倩作绾人丝。”这两句中就运用了八度大跳,然后结合纯四度,听上去就十分清晰新颖,也表现出了霍小玉与丈夫依依惜别之感。曲调的缠绵感虽不逊于南曲,但是南曲唱腔可刚而有力,北曲【寄生草】则柔而缠绵。由此可以看出,南曲与北曲的唱腔规律也是可以依据剧情等进行变化的。

《长生殿·絮阁》是北【醉花阴】套牌。“一夜无眠乱愁搅……”是非常经典的北曲散板。杨贵妃一夜没睡,就是得知了昨夜唐明皇密召了梅妃侍寝,极为嫉妒。在她看来,爱情应该彼此都是对方的唯一,而现在却被唐明皇打破了。可是她又害怕,所谓君威难测,天子之心,不是什么人都能揣测的(之前就因善妒被贬出宫过)。但是想了一夜,最终还是没能妥协,一定要去问个明白。“软哈哈春睡难消”这里可以跟南曲【步步娇】“袅青丝吹来闲庭院”对比一下。同样都是春睡起来,因为运用了南北曲牌的呈现,又在人物特定情景下,所以呈现的意境完全不一样。杨贵妃的唱段【喜迁莺】是杨贵妃对唐明皇另结新欢的不满,这是【黄钟宫】的曲牌。曲调流畅,闪板多,多运用低腔,表现出人物低落的情绪[6]。在唱到“倚着他宠势高”一句的时候,一个大度大跳,唱腔翻高,表现出杨贵妃气愤与嫉妒的心情。

《南柯记·瑶臺》中【梁州第七】的选段是金枝公主带病亲自上阵时的唱段,是【南吕宫】的曲牌。唱腔旋律流畅,英雄气概较为明显,彰显北曲特色。

(四)南北合套

南北合套是一种典型的复套形式,主要是以北曲为主,运用五声音阶南曲与七声音阶北曲表现来推动剧情发展。最为典型的就是《长生殿》,该戏呈现的是皇帝与宠妃的爱情故事,所以需要有独特的皇家风范,不失宫廷气度。洪昇成功地用南北合套来诠释各种不同人物的情绪,在南北合套运用方面达到了至高境界,成为传世佳作。在《惊变》一折中,八支成套,由[北粉蝶儿]、[南泣颜回]、[北石榴花]、[南泣颜回]、[北斗鹌鹑]、[南扑灯蛾]、[北上小楼]、[南扑灯蛾]构成[7]。由唐明皇主导的为北曲,这是主曲部分;杨贵妃演唱的是南曲,以此来表现出人物性格的不同。该戏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者表现的是二人在御花园共饮的场景,表现出泰然祥和之感,而后者表现出唐明皇听闻安禄山叛乱的惊慌无措。一前一后,天差地别,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同时,配合的曲牌音乐也不断变化,前六支稳中有变,曲调悠扬,循序渐进,春暖花开似地讲述二人的爱情。后两支曲牌则节奏变快,曲调跌宕起伏,表现出唐明皇得知叛变之后的复杂心情。而安史之乱马嵬埋玉,工匠做了杨妃的檀木像迎回宫中,唐明皇《迎像·哭像》【脱布衫】:“羞煞咱,掩面悲伤救不得月容花貌,是寡人全无主张……”“哭像”唱的是无尽的悔恨,作为一国之君也无力保全自己心爱的人,此处的心情也只能用北曲才能唱尽了。

三、结束语

昆曲分为南曲与北曲,其来源不同,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分别融入了地方特色,在组织形式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针对昆曲乐队班底四大件进行分析,并对其南北曲牌进行了区分,以及简略概述了几折曲牌的呈现内容,以此为昆曲的传承及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胡淳艳.清代《葬花》昆曲宫调曲牌述论[J].红楼梦学刊,2022(06):205-218.

[2]邱爱金,田睿,陈复扬,板俊荣.昆曲曲牌【八声甘州】腔词关系研究与建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22(04):96-105.

[3]王宁.南曲曲牌“排场”六论[J].音乐研究,2022(03):129-152.

[4]艾鸿波.中国戏曲音乐对笛子演奏技巧发展深层次的影响 以曲牌体昆曲、板腔体秦腔为例[J].中国戏剧,2021(06):81-83.

[5]周来达.昆曲曲牌唱调由何而来[J].中国音乐学,2016(04):70-84+126.

[6]熊樱侨.[万年欢]曲牌在戏曲音乐中的衍变及运用[J].中国戏剧,2017(10):65-67.

[7]俞妙兰.昆曲曲学小讲堂之昆曲的宫调和笛色(上)[J].上海戏剧,2017(02):39-40.

作者简介:施成吉(1988-),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国家二级演奏员,从事昆曲伴奏乐研究。

猜你喜欢
昆曲
单雯 昆曲国家一级演员
小蚂蚁昆曲团赴上海再展风采
2022年昆曲院团调查报告
昆曲史中流脉问题的学术检讨——以北方昆曲的名实为例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红楼梦》的当代昆曲改编与经典化
从昆曲《世说新语》看罗周的戏剧文学追求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骆越谣
补园和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