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县域尺度乡村振兴弹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2024-01-22 05:04吴兆娟高冬梅杨小玲张仕超
西南农业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先行区县指标体系

吴兆娟,李 萍,高冬梅,周 霖,杨小玲,张仕超

(1.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 401329;2.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1331)

【研究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科学指导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大类22项指标进行指引发展。“十四五”时期是农村全面小康后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转变的关键期,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第一个五年。为开好头、起好步,急需立足新阶段进行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设置,发挥其目标导向、评价考核、监测纠偏等功能作用,科学指导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如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任务奠定基础。【前人研究进展】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大部分学者立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位一体目标任务设置五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1-4];也有学者在五位一体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突出强调某一方面,如突出强调城乡融合发展、增加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城乡融合程度方面的评价指标[5];也有学者仅对乡村生态振兴[6]、乡村产业振兴[7]、乡村治理质量[8]单方面进行评价研究。在评价尺度和区域上,目前已对省域层面[9-11]、县域尺度[12-13]、镇域尺度[14]、村域尺度[15],以及贫困地区[16]、民族地区[17]、长江经济带[18]等区域进行评价研究。在实证评价方面,采取层次分析法[19]、熵权法[20]、TOPSIS法[21-22]、投影寻踪模型[23]、时空极差熵值法[24]、综合评价法[14]等方法。【本研究切入点】我国不同区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着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性,而现有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区域的差异性考虑不足,主要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五个目标任务构建一套通用型指标,较笼统地用于省市、区县、镇村的评价分析,不利于对同一尺度下不同类型地区或不同类型镇村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指导。【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立足重庆分层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实际,提出弹性评价思路,从县域尺度研究构建乡村振兴弹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样本区县进行实证评价分析,以期丰富乡村振兴评价理论内涵,为各级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提供弹性评价思路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概况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2020年全市十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集群综合产值达到4500亿元,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根据《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十四五”期间依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等实际,将全市38个涉农区县按照“先行示范类”“重点帮扶类”“积极推进类”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其中“先行示范类”以主城都市区为主,兼顾“两群”地区,高起点、高标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农村改革等方面率先突破,加快达到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水平;“重点帮扶类”以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为主,重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用足用好帮扶政策,以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其余区县为“积极推进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1.2.1 数据来源 评价数据采用2020年底数据,主要来源于重庆市各区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个别区县为征求意见稿)、重庆统计年鉴(2021年)、重庆三农大数据平台及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调查统计数据。个别缺失数据根据区县发展情况采用全市平均水平或平均水平的一定比例而得。

1.2.2 数据标准化处理 计算公式如下:

(1)

(2)

式中,zxij为第j个评价对象第i项指标的标准化值;xij为第j个评价对象第i项指标的原始值;xi,max为第i项指标中的最大原始值,xi,min为第i项指标中的最小原始值。

1.3 研究方法

1.3.1 弹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遵循系统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原则,在设置反映乡村振兴战略总体目标任务基本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先行示范类”“重点帮扶类”“积极推进类”三类区县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特色及重点提炼特色指标,构建由“基本指标+特色指标”组成的乡村振兴弹性评价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区域分类指引发展。

1.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通过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的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3)

(4)

1.3.3 乡村振兴综合水平评价模型 计算公式如下:

(5)

式中,Wi表示第i项指标的权重,zxij为第j个评价对象第i项指标的标准化值,Zj为第j个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估值,Zj值越大表示乡村振兴综合水平越高。

1.3.4 障碍度模型 采取障碍度模型分析制约乡村振兴水平的主要方面及障碍因子。计算公式如下:

Jij=1-zxij

(6)

(7)

式中,Jij表示第j个评价对象第i项指标偏离度,可以用1与各指标标准化值zxij的差表示;Mij为第j个评价对象第i项指标对乡村振兴水平的障碍度;Wi表示贡献度,即第i项指标对乡村振兴水平的贡献程度,用各项指标的权重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县域尺度乡村振兴弹性评价指标体系

2.1.1 基本指标 17个基本指标见表1。其中,产业兴旺突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装备设施现代化、乡村产业融合化、产出效益最大化等发展要求,选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农业劳动生产率4个评价指标。生态宜居基于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完成情况的分析,立足“十四五”时期整治重点内容,对部分整治任务进行升级,如将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升级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选取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治理的农户覆盖率、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占比、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4个评价指标。乡风文明重点突出乡风文明效果水平、文化设施配套水平、文化活动开展水平,选取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3个指标。治理有效体现为自治、德治、法治“三治”有效,其关键在于治理主体的能力水平及治理手段,为此选取万名乡村从业人员中拥有高素质农民数量、集体经济强村比重、农村“雪亮工程”覆盖率3个指标。生活富裕是根本目的,不仅要促进农民增收,还要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为此选取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农村自来水普及率3个评价指标。

2.1.2 特色指标 三类区县共6个特色指标。其中“先行示范类”区县重在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集中力量打造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等发展平台,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上先行先试,为此设置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个数、三变改革试点村占比两个特色指标,突出该类区县发挥先行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帮扶类”区县重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力争到2025年,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地区长效帮扶机制,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为此选取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积极推进类区县平均水平比值、农业总产值与积极推进类区县平均水平比值两个特色指标,突出该类区县提速追赶发展。“积极推进类”区县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开展“千村宜居”创建活动,为此选取反映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两品一标”农产品产量占比、市级美丽宜居乡村占比两个特色指标,突出该类区县协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表1 重庆县域尺度乡村振兴弹性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1 Continued table 1

2.2 乡村振兴综合水平及分类分异特征

从综合水平来看,20个区县的乡村振兴综合水平值位于0.22~0.67(表2),参照杜国明等[25]将乡村振兴指数得分划分为4个等级的思路,将综合水平值划分为3个等级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综合水平值<0.30的有2个区县,占样本总个数的10%;位于[0.3, 0.5)的有11个区县,占55%;位于[0.5, 0.7)的有7个区县,占35%。可见,目前评价对象乡村振兴水平整体不高。从不同类型区县来看,先行示范类区县和积极推进类区县主要位于[0.3, 0.5)、[0.5, 0.7)2个相对较高的区间,其中积极推进类区县发展水平相对更高,评价对象平均分值为0.51,得分0.6以上的3个区县均属于该类区县;其次是先行示范类区县,评价对象平均分值为0.47,位于[0.5, 0.7)区间的评估对象占50%;重点帮扶类区县主要是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虽经过脱贫攻坚,但由于整体发展基础条件相对较差,且起步晚,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评价对象评估值主要位于<0.3和[0.3, 0.5)2个区间,平均分值仅为0.34。

2.3 乡村振兴各维度发展水平及分类分异特征

2.3.1 产业兴旺 根据评价结果,所有评价样本的产业兴旺水平平均值为0.10(表3),仅占总分值(0.24)的42%(即实现度为42%),实现度在60%以上的仅有永川、长寿、大足3个区县;从不同类型区县来看,先行示范类、积极推进类、重点帮扶类三类区县样本的产业兴旺水平平均值分别为0.11、0.11、0.06,实现度平均值分别为46%、46%、25%。现阶段产业兴旺水平总体较低,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其中重点帮扶类区县压力最大。

表2 重庆20个区县乡村振兴综合水平分等级统计

表3 重庆市20个区县的乡村振兴评价结果

2.3.2 生态宜居 根据评价结果,所有评价样本的生态宜居水平平均值为0.09,仅占总分值0.21的43%,其中最高分值为0.17,最低仅为0.03,区县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差距较大;从不同类型区县来看,先行示范类、积极推进类、重点帮扶类三类区县样本的生态宜居水平平均值分别为0.10、0.11、0.06,实现度平均值分别为48%、52%、29%。总体而言,现阶段生态宜居程度不高,需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尤其是重点帮扶类区县。

2.3.3 乡风文明 根据评价结果,所有评价样本的乡风文明水平平均值为0.07,占总分值(0.15)的47%,其中实现度最高的为80%,最低的仅有20%,现阶段乡风文明水平整体高,需大力促进乡风文明软实力提升。从不同类型区县来看,先行示范类、积极推进类、重点帮扶类三类区县样本的乡风文明水平平均值分别为0.08、0.07、0.07,实现度平均值分别为53%、47%、47%,三类区县间的差距水平相对较小,主要在于脱贫攻坚期间对农村义务教育和文化活动开展从政策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得重点帮扶类区县的乡风文明水平得到了一定提升。

2.3.4 治理有效 根据评价结果,所有评价样本的治理有效水平平均值为0.08,占总分值(0.17)的47%,其中实现度在60%以上的仅有铜梁、大渡口、巴南三个区县,需进一步加强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提升,完善治理手段。从不同类型区县来看,先行示范类、积极推进类、重点帮扶类三类区县样本的治理有效水平平均值分别为0.07、0.08、0.07,实现度平均值分别为41%、47%、41%。三类区县间治理水平差距相对较小,主要是“十三五”期间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培育和高素质农民的培养,尤其是对脱贫地区坚持把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和坚强保障,使重点帮扶类区县在治理有效方面得到了较大提升。

2.3.5 生活富裕 根据评价结果,所有评价样本的生活富裕水平平均值为0.07,占总分值(0.13)的54%,其中实现度在60%以上的有11个区县,占评价样本数的55%。从不同类型区县来看,先行示范类、积极推进类、重点帮扶类三类区县样本的生活富裕水平平均值分别为0.08、0.10、0.04,实现度平均值分别为62%、77%、31%。可见,生活富裕水平实现度相对于其他5个维度稍微更高,但不同类型区县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2.3.6 特色发展 根据评价结果,所有评价样本的特色发展水平平均值为0.04,占总分值(0.1)的40%,其中实现度在60%以上的有5个区县,占评价样本数的25%。从不同类型区县来看,先行示范类、积极推进类、重点帮扶类三类区县样本的特色发展水平平均值分别为0.04、0.03、0.05,实现度平均值分别为40%、30%、50%。从评价结果看,三类区县的特色发展水平均不高,尤其是先行示范类和积极推进类,需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和突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2.4 乡村振兴障碍因子分析

通过障碍度计算,选取排名前六的指标作为主要障碍因子进行分析(表4)。先行示范类、重点帮扶类、积极推进类三类区县排名前六的障碍因子的障碍度分别达63.52%、59.74%、59.65%。整体来看,前六障碍因子涵盖了乡村振兴弹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六个维度。除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个数、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两品一标”农产品产量占比3个障碍因子分别属于先行示范类、重点帮扶类、积极推进类三类区县外,其余5个障碍因子是三类区县共有的,但不同类型区县的障碍度有所差异。

具体来看,制约当前乡村振兴水平的最大障碍因子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占比指标,在三类区县均位列第一障碍因子,其次是集体经济强村比重指标,在先行示范类和重点帮扶类区县均位居第二障碍因子,在积极推进类区县位居第三障碍因子,急需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及集体经济强村培育。再次是产业兴旺维度的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农业劳动生产率2个指标,在不同类型区县主要位居第三、第四障碍因子,表明目前各类区县产业发展均存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劳动生产率低等情况,急需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接下来是乡风文明维度的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指标,分别位居先行示范类、重点帮扶类、积极推进类三类区县的第六、第五、第六障碍因子,需继续加大对乡风文明培育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投入。最后是三类区县的3个障碍因子,其中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个数指标是先行示范类区县的第五障碍因子,表明该类区县在产业融合示范引领方面的作用还不够突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指标是重点帮扶类区县的第六障碍因子,表明虽然脱贫地区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城乡差距依然较大,需进一步加快乡村产业振兴,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两品一标”农产品产量占比指标是积极推进类区县的第五障碍因子,反映出当前积极推进类区县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够。

3 讨 论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起点。目前重庆市制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指标,但主要是针对每个区县下达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缺乏横向可比性。未来需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一是立足重庆市级层面对县域、镇域、村域逐级进行考核的要求,分县域、镇域、村域尺度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建议采取“基本指标+特色指标”弹性设置方式,构建起一套适应本市多层级考核、不同区域评价的乡村振兴弹性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在当前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可应用已建三农大数据平台,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归集、处理和评价分析,提高对指标数据的收集评估效率,及时发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并进行纠偏,助力乡村振兴。

表4 重庆三类区县乡村振兴主要障碍因子及其障碍度

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不是一劳永逸的,需建立动态评价机制,确保评价指标体系适应不同时期的发展实际。具体可以从3方面体现动态评价,一是评价指标的动态调整,即根据乡村振兴战略不同实施阶段差异化的重点任务提炼不同的评价指标;二是指标权重的动态调整,即不同时期可以通过降低或提高权重值来体现指标重要性的变化;三是评价指标目标值的动态调整,即不同时期可以通过降低或提高指标目标值来体现指标的发展变化。

乡村振兴评价旨在监测纠偏。对于先行示范类区县,接下来要引导其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智慧农业,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等三产融合载体打造;积极探索“互联网+乡村治理”,强化智治支撑;纵深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更好地发挥其先行示范引领作用。对于积极推进类区县,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深入推进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同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对于重点帮扶类区县,要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农业全产业链构建,推动原扶贫产业由以短平快为主的特色种养业向以二三产业为牵引的长效产业发展;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服务供给,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4 结 论

(1)重庆县域尺度弹性评价指标体系由“17个基本指标+6个特色指标”两类共计23个指标构成。这既是对重庆一定时期内乡村振兴战略总体目标任务的体现,又能突出区域间的差异化发展定位,符合重庆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际需求。

(2)“十三五”期末重庆先行示范类、积极推进类、重点帮扶类三类区县乡村振兴水平总体不高,均有较大提升空间。三类区域间具有明显差距,其中积极推进类、先行示范类区县发展水平相对较高,重点帮扶类区县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各类区县的实际情况较为一致,表明设置的弹性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乡村振兴各维度发展水平不一,实现度分别为生活富裕54%、乡风文明47%、治理有效47%、生态宜居43%、产业兴旺42%、特色发展40%,均低于60%。同时,三类区县间乡村振兴各维度发展水平不一,尤其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特色发展四个维度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维度主要是重点帮扶类区县比较滞后;特色发展维度主要是先行示范类区县的引领示范作用及积极推进类区县的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效果不够突出。持续加大力度推进各维度振兴并不断缩小三类区县间发展差距是实现重庆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

(4)目前重庆县域乡村振兴水平主要受到6个维度八大障碍因子的综合影响。从维度看,产业兴旺维度具有两大障碍因子,制约影响程度最大,是提升的关键维度。从具体障碍因子看,下一步加快推进三类区县生活垃圾分类、集体经济强村培育、农产品加工、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县级以上文明村培育等能明显提升乡村振兴水平;加快推进先行示范类区县的产业融合发展和积极推进类区县的“两品一标”农产品培育,能明显提升两类区县的特色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先行区县指标体系
健康养生“手”先行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黔货出山 遵义先行
黔货出山 遵义先行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立足区县抓创建 着力创新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