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梦园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趋势。农业保险作为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金融工具,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旨在结合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分析了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挑战、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农户参与度不高、人才培养较为落后、监管能力不到位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业保险 数字化 战略探索
农业是人类生活生存的根基,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为国家发展进步提供了关键支撑。而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分散农业风险、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在推动新农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2022年底,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已经达到1192亿元,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23%,为1.67亿户家庭提供了5460亿元的风险保障。近年来,全球数字化时代到来,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总规模突破50亿元,占GDP比重41.5%,为我国农业保险数字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模式向数字化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始终致力于数字技术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农村发展提供全新的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粤农保”AI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
2022年6月,位于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遭遇了罕见“龙舟水”,据水文局公布,英德市多个站点水位突破了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高水位。这样的洪水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初步统计,英德市水稻受灾面积约7.9万亩,玉米、花生、甘蔗、蔬菜、香蕉等农作物受灾面积近4千亩,8个生猪养殖场及24个肉鸡养殖场受浸,超过1万头生猪及30万羽肉鸡受损。灾害发生后,广东人保财险科技理赔小组第一时间抵达灾区现场,运用公司“粤农保”AI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优先提取灾害地区291个行政村水田分布地图,并采用“天空地”三位一体的科技定损体系,无人机系列120架次,仅用2天时间就完成了500平方公里受灾区域航拍作业并尽快进行理赔,大大减轻了农户的负担。
(二)畜脸识别技术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技术正在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其中包括农业保险。农业保险的数字化转型对增加农业安全性、提高理赔效率、优化客户服务以及降低保险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在云南省宾川金牛镇设立的养殖保险通过采用“牛脸识别、猪脸识别”技术,能对牛、母猪等面部信息进行采集,同时赋予每头牲畜自己的身份标识,这样自然灾害发生时可以精准定位到每一头牲畜,不仅能够提高理赔效率和精度,更从承保端和理赔端解决了农业养殖险的过往困境。据了解,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17日,全镇已赔付养殖保险156.95万元,有了养殖保险的保障,养殖户可以更放心地进行投资和扩大生产,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上述案例表明我国农业保险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数字化技术一方面使得农业保险业务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保险公司业务处理速度和准确性,减少了人工干预和成本;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为农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扩大了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提升了服务质量和农户满意度。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的初步阶段,在带来一定好处的同时,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数据收集和处理挑战
1.数据收集的不足。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我国农业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左右,且地形地势复杂,再加上农业容易受到气象、农药、土壤、化肥等多种因素影响,农业保险数据收集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农户缺乏专业的知识储备,难以提供有效的数据。
2.数据质量的不足。目前,农业保险领域尚未形成统一的数据制定标准,如数据格式、交换格式的使用未形成有效的规范。再者由于数据收集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往往造成一些关键数据缺失或存在错误等。
3.數据处理的不足。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的数据处理,比如数据清洗、数据分析等,这往往需要专业化的技能。许多农业保险公司数据处理方面专业人才匮乏,技术较为落后,无法有效处理和运用这些数据。
(二)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有待健全
1.信息安全风险。根据艾瑞咨询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21年保险业科技投入规模约为414亿元,占据保险行业保费收入的0.92%,虽然具有一定进步,但相对于全球数据水平,我国保险业科技投入仍需进一步加强。因为信息安全风险是无时不在的,例如,在传输过程中,数据可能被阻止或操作,或者由于存储设备故障而丢失或损坏数据。此外,由于被保险人的身份信息、农业生产条件等存在诸多敏感信息,保护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信息安全风险。
2.网络安全风险。近年来,网络安全威胁屡见不鲜。网络黑客、病毒等可能会侵入农业保险系统,恶意篡改和窃取数据,导致信息泄露和系统崩溃。此外,一些网络攻击者可能还会利用农业保险机构的系统进行非法活动,这会给保险机构造成财务风险和名誉损失。
3.内部人员泄露。农业保险公司内部人员往往为了利益驱使或情绪因素,故意出卖保险公司数据信息,造成公司利益受损。再者,保险机构人员操作不当或疏忽,也会造成数据泄露。
(三)农户参与度不高
1.数字工具使用技能欠缺。2023年6月为止,我国非网民总数达到了3.33亿人,其中农村地区非网民所占的比例为59%。这意味着许多农户可能无法充分利用数字工具和互联网技术,从而在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中处于不利地位。例如,一些农民可能不知道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等基本的数字工具,更不用说用于数据分析或者利用数字工具购买农业保险了,这意味着他们无法有效地将其用于生产、运营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保险数字化的进程。
2.农户参保的热情不高。2021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975.85亿元,占总保费收入2.17%。从这一点看出,许多农户对购买农业保险的意向并不强烈。另一方面,部分农户缺乏风险意识,抱有侥幸心理,没有认识到農业生产中存在的风险,或者认为自己的农业生产不会受到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大多农户不愿意参保。
3.对农业保险的信任度不足。部分农户认为保险机构的营销手段和广告不可靠或者理赔程序复杂繁琐等原因,农户对购买农业保险往往有抵触情绪。
(四)人才培养较为落后
1.专业人员缺乏数字化认知。农业保险机构的人员往往对新兴的技术,像人工智能、数字化、云计算、物联网、云存储等没有充足地了解,他们往往很难将新技术和想法有效地应用到商业实践中。
2.技术运用能力不足。一方面农业保险部门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较落后,特别是缺乏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设计在内的信息基础设施,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对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的速度和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需要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来支撑。然而,目前大多数农业保险机构的数据分析能力明显不足,无法充分发挥数据在业务决策中的作用。
3.人才引进困难。数字化转型对人才的需求较高,但是市场上具有适当技能和经验的现有人才数量相对较少,供需不匹配,增加了人才供应不足的难度。再者,一些地域没有较好的政策支持,职业发展前景或生活条件制约等原因对复合型科技人才吸引力下降。
(五)监管能力不到位
1.数字化监管体系尚未建立。建立一个全面完善的数字化监管体系至关重要,包括数字化监管框架、标准和流程,以确保整个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合规和效率。然而,农业保险行业尚未建立起这样一套体系,致使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监管能力不足。
2.监管难度大。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涉及信息技术、保险业务、法律法规等多个领域,监管难度较大,与此同时,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新的情况和问题不断涌现,监管机构需要不断更新监管思维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3.监管成本高。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以及多种主体,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监管机构必须不断更新监管工具和措施,这也增加了监管成本。
(一)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机制
1.制定统一的数据收集系统。一方面政府可以制定适当的数据收集政策、明确数据收集的范围、内容、时间等,制定统一的数据收集标准和流程,确保数据的质量和规范性。另一方面由当地大数据局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建立农业保险共享数据中心,搭建数据收集的系统和平台,专门用来负责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农业保险数据,推动数据共享和应用。
2.制定科学的数据处理标准。在数据处理方面,我们可以根据数据特征和业务需求选择适当的分类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我们也可以使用图表、地图、表格等多种方式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以便更直观地了解数据。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地图对农业保险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同时用图表显示农业保险保额情况,提高了数据的精细化和可读化程度,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实行。
3.政府应强化监督和管理。政府应该制定农业保险数据收集和共享的规范机制,运用行政手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提高数据质量。
(二)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与隐私保护
1.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体系。政府应该制定保险行业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标准和规范,同时建立起专门负责信息安全的机构,强化各部门职责分工监督体系,明确各级员工的职责和义务,提高监督和管理信息安全工作的效率。
2.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和评估机制。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对网络安全风险的预防、抑制、规避等,加强各部门沟通协作,确保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全面管理和有效应对。政府也可以定期评估农业保险公司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包括对数字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合规性的评估,也包括业务流程和员工培训等。定期的风险评估有助于及早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确保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保险机构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加密技术、人脸识别、防火墙等,确保农业保险数据的安全性。同时,保险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一旦发生信息安全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和恢复,切实保障客户的利益。
3.加强内部管理。保险公司可以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管制度和流程,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防止出现违规操作和内部管理漏洞。与此同时,告诫员工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知道保护公司利益是每一位员工的职责所在。
(三)提高农民参与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
1.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当地政府可以和保险机构联合开展数字技能培训,特别是针对保险数字化转型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数字化工具的操作指南和流程说明,帮助农户更好地运用数字工具,提高数字化服务的使用效率和质量。
2.激发农户参保的热情。一方面,政府可以协助保险公司搭建数字化平台,为农户提供更便捷的保险服务,让农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保险产品、购买保险、查询理赔进度等。另一方面,保险机构可以深入基层,与农户面对面交流,解答农户的疑问和难题,让农户更好地了解农业保险;也可以根据农户的特点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户的不同需求,让农户更容易接受农业保险。
3.提高农户对保险公司的信赖度。保险公司应该提供透明的沟通渠道,一旦理赔申请被批准,应该尽快支付理赔资金,以此来增强农户对农业保险的信任。例如,在建立一个快速理赔通道的同时,引入理赔监督机制,并且保险公司可以及时提供补偿建议和反馈,帮助农户解决补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保护农户的合法权益。
(四)引进和培养科技型人才
1.建立人才培养与发展体系。保险公司首先要明确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定位和方向,加强自身的数字化能力建設,为引进科技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数字化环境。同时保险公司要建立全面的人才培养与发展体系,通过制定培训计划、实践活动、导师制等提高员工的数字化素养和能力。
2.加强数字化能力建设。一方面,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如提供税收优惠、加强财政补贴等措施降低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的运营成本,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和发展。另一方面,保险公司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和数字化趋势的创新型保险产品和服务。保险公司也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进一步加强数字化能力建设。
3.完善激励机制与考核体系。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猎头推荐等多种渠道引进科技型人才,通过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晋升机制,挖掘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为科技型人才提供持续的发展机会,推动了公司数字化转型的过程。
(五)提升农业保险数字化监管水平
1.建立数字化监管体系。一方面政府应该从国家层面制定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强化顶层设计,明确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路径等,提高保险市场的监管效率。政府也可以建立数字化监管平台,比如建立评估机制,定期对农业保险产品运营情况进行评估监测;建立信息公开制度,通过网络向公众公布相关信息和数据,实现全民监督等。另一方面,保险机构应该建设与数字化转型相匹配的风险监管体系,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各类风险管理系统,强化数字化风险预防措施,提高风险监测和预警的智能化水平,以便于更好地发现潜在的数字化风险,保护企业和客户的信息安全和业务稳定。
2.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政府可以通过培训教育、人才引进等方式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同时加强监管团队的沟通合作,形成高效有序的监管机制
3.建立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的准入机制。农业保险监管难度高的原因之一是准入门槛比较低。政府应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准入机制,确保市场参与者符合监管要求和行业标准。通过设置严格的许可条件,进一步筛选出有实力和有资质的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的保险公司。与此同时,对不符合要求的保险公司进行清退,确保市场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林丽.数字经济时代保险业的应对策略[J].中国保险,2018(11).
[2].周延礼,魏晨阳,杨修武.对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现状的观察与分析[J].清华金融评论,2021(6):85-88.
[3].李哲雅.大数据时代公民隐私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21.
[4].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保险行业数字化升级研究报告[R].2023.
[5].唐金成,莫赐聪.数字经济时代网络安全保险创新发展研究[J].西南金融,2022(1).
[6].唐金成,刘钰聪.我国保险业数字化经营转型发展:机遇、挑战与应对[J].西南金融,2022(9).
[7].曹毓飞.我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J].中国保险,2021(3):11-13.
[8].张瑞纲,吴叶莹.数字经济背景下现代保险业发展研究[J].西南金融,2022(7):91-102.
[9].王辉,王锦霞.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保险数字化的实施难点与优化路径[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22(12):27-31.
[10].冯文丽,周家宏.农险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保险,2023(8):34-38.
[11].王乔,李欣瑞.数字化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保险科技发展的对策研究[J].上海保险,2023(1):37-40.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