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评价体系研究

2024-01-22 06:30明,尚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改革

申 明,尚 婷

(琼台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0100)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加强高校思政工作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2018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各省教育厅相继推进,各地高校开始积极探索“三全育人”的实践路径,取得了一系列育人成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育人模式。例如,清华大学“三抓三促”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海南大学积极探索构建“多维协同、内生驱动”的“三全育人”一体化模式等。但对于如何评价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成效,各地各高校没有形成共识,存在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体系凌乱,评价效果不显等问题。当前学术界主要是对“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的研究比较深入,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不多,特别是从改革的指标体系和改革成效评价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在于尚未打通育人的“最后一公里”,也就是没有开展评价考核。“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没有形成闭环,没有发挥评价“指挥棒”的导向作用,没有通过评价去督促高校党委、教师发挥育人职责,未形成“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良性循环。因此,为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现代化,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迫切需要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评价体系。

一、构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评价体系的时代境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构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是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应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挑战的制胜法宝。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三全育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调动一切育人元素,统筹教育教学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育人主体来看,要求“全员育人”形成合力,从高校管理者到专任教师,从辅导员到管理服务人员都是学生思想价值引领的导师。从育人过程来看,要求“全程育人”前后贯通,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服务,从课堂教学到假期实践,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育人环境来看,要求“全方位育人”有机联动,从教室到宿舍,从校内到校外,从线下到线上,凝聚各方育人要素,强化育人效果。因此,通过“三全育人”评价体系的构建,形成“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良性循环,纵深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践,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营造覆盖校园内外、联通线上线下、衔接学习生活的立体化、沉浸式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推进“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途径

质量评价关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目的达成和价值彰显,关系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能否科学持续发展,同时也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反馈与调整。评价是改革的“指挥棒”和“风向标”,是“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完善“三全育人”保障机制、加强育人队伍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重要推手。评价为提升“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效,保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有效管理和正确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因此,从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反馈机制等层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成效进行检验、评估,推进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长效机制建设,实现“三全育人”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动“三全育人”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法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关键因素,是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的必然之路。“三全育人”强调组织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着力提高党在高校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改进教育管理机制,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三全育人”强调科研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发挥人才资源优势、科技创新优势、学科专业优势,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科教融合、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全育人”强调文化育人、资助育人、心理育人、网络育人,要求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到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导向,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诸多内容都深刻体现着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要求。构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评价体系,强化高校党委的主体责任,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法。

二、构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科学有效的评价原则是构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评价有效性的基本遵循。从方向性、客观性、创新性、实效性等方面确立评价的基本原则能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评价指明正确方向。

(一)坚持方向性

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了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高等教育的复杂性更需要高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和核心,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评价必须紧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要求,把立足点放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式贯穿于评价工作的全过程。

(二)遵循客观性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评价工作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反映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过程与实效,既要注重静态的基础材料,也要注重动态的实效,特别是要重视学生的真实体验。评价工作要广泛收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各环节、各方面信息,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汇报、查看材料、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收集“三全育人”主体、客体、载体等多方面的真实反馈。

(三)突出创新性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要与时俱进,注重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贯通、“十大育人体系”有机衔接、线上线下有机渗透。评价工作也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规范性要求有效推进的基础上,鼓励各高校“自选动作”富特色、塑品牌、出亮点,创造性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

(四)注重实效性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和最终目标是在育人效果上,评价也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纵深发展。要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建立实时长效的反馈机制,实时化解工作中发现的各种新问题、新矛盾、新困难,更深、更实地推进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发展,使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需求,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三、构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评价体系的方法策略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对标党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对表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标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从“谁来评” “评什么” “怎么评” “结果如何用”等维度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评价体系。这是推动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教育行政部门推进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打造多元协同的评价队伍

打造多元协同的评价队伍,主要是解决“谁来评”的问题。构建政府主导评价、高校督导评价、教师自主评价、学生参与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协同评价队伍,确保“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主体都可以参与评价,既能有效规避单一主体评价可能带来的不公平性,又强化了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过程性评价以及多元主体参与的综合性评价。多元主体的评价具有差异性,要加强不同评价主体间的协同联动,综合考量评价结果。

1.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是“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主要推动者。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先后遴选了数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规定了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也提出了评估要求。在建设周期结束之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制定评估验收方案,组织专家团队入校评估,通过听取汇报、材料审核、实地考察等措施,对各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提出考察评估意见,并采取合适的奖惩措施,及时反馈,将评价结果作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推手。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立足全面综合考量,以外部客观视角评价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育人成效,能够从高位助推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长效发展。

2.高校党委

高校党委是“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主要组织者。高校党委承担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设计、指导、监督、实施等职责,可以从宏观上把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方向和进程,确保“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强有力的保障。高校党委在督导评价过程中,要重点督导国家关于“三全育人”的政策是否落实、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体制机制运行和人财物保障情况等。

3.教师

教师是“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主要实施者。这里的教师不单单指授课的专任教师,而是包括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学校各方面参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所有教职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明确指出,“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不同类型的教师在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和发挥独特的作用,对“三全育人”工作的开展和成效也有不同的理解。统筹各类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对自身工作开展实事求是的自主评价,发挥自查、自省作用,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可以为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精准依据。

4.学生

学生是“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主要体验者。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是整个育人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有着最直接的感受,既是体验者,也是评价者,更是受益者,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最具发言权。学生参与评价可以获得比较客观真实的反馈。学生基于自身感受和学习实践效果,采用互评、自评等方式,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组织、实施、保障、效果等提供直接的反馈,有利于高校根据学生发展需求调整优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二)构建系统全面的指标体系

构建系统全面的指标体系,主要是解决“评什么”的问题。评价指标体系是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评价的内容、尺度和标准,是评价活动能否得到科学的评价结果的关键环节。由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极强的工作,涉及范围广、层级多,几乎涵盖校内各部门、各方面、各环节。鉴于此,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科学、合理地确立评价指标,创建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评价体系。应将组织领导、条件保障和“三全育人”的10个工作领域等12项因素作为一级指标主要内容开展评价,同时将有效性作为构建指标体系的重要依据,即围绕育人要素、育人过程、育人效果有效性三个方面,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统筹设计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由组织领导、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条件保障等12项指标构成。二级指标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标准(试行)》的要求分为加强领导与统筹规划、思政课程建设、网络教育机制、政策保障等29项。三级指标体系在29项二级指标的基础上细分为90项具体指标。针对90项三级指标,又进一步细化为具体的工作要求,明确178项指标说明,每项指标说明有对应的评分标准,明确分值和扣分条件。指标体系还明确了未制定印发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比低于1:350、思政课建设专项经费每生每年低于40元,未建立科研育人激励机制、未按规定设定实践教学学分、发生意识形态领域重大责任事件、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老师师生比低于1:4000、出现重大传染病或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未设立特殊困难学生专项资助资金、未按要求配足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党务工作干部或未按标准设立党建和思政教育经费等10项关于评优一票否决的条件。同时,为了掌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整体效果,便于定性分析,还可以制定针对专任教师、管理服务人员、学生等不同群体的问卷调查或访谈,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有益补充。

(三)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主要是解决“怎么评”的问题。传统的高校思政工作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定性评价,导致评价结果较为主观、片面。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评价应根据育人特点,把现代科学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运用到评价的过程中,弥补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评价不断创新和发展。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注重“质”的判断,是对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总体效果的全面系统的评价;定量评价注重“量”的把握,是把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过程和结果分化为可观测的行为表现,通过数字、指标等来量化考核。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价,通过量化指标的分析、综合,以此为依据,再回归定性分析,发挥二者互补优势,形成符合实际的综合性判断。

2.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动态性工程,既要关注实际效果,也要关注发展过程。过程评价主要通过长期的观察、反馈,来了解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开展的过程及趋势;结果评价主要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收集资料信息,掌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整体效果。二者相结合有助于多角度、全方位评价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真实情况。

3.大数据与传统调查相结合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离不开大数据,其评价方式也必须利用大数据的收集、处理、挖掘、分析等技术优势来弥补传统调查样本有限、数据更新不及时等不足。大数据评价通过收集评价对象更广泛的数据信息,实施动态监测,形成可视化图谱,快速、精准地开展更精细化的评价。同时,传统的调查问卷、访谈、考察等评价方式也依然有效,可以与大数据分析形成互补,提升“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评价的精准性。

4.精准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

思政工作是育人的工作,其效果具有滞后性、复杂性和抽象性,难以精准测量。因此,“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评价需要将精准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精准评价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手段,通过具体指标,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硬件内容”如线上课程的学习进度、网络平台的点击量等进行精确的统计;模糊评价主要针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软件内容”如思想、情感、态度等运用区间或等级来划分。二者相结合,确保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评价的灵活性。

(四)建立实时长效的反馈机制

建立实时长效的反馈机制,主要是解决“评价结果如何用”的问题。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评价工作不仅包括鉴定性的评价体系,还包括调整性的反馈机制,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后者对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起到更重要的推动作用。反馈机制就是把评价结果再次运用到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本身,根据评价结果对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具体措施进行相应调节的过程。反馈机制充分体现了评价的能动性,凸显评价活动的实践价值,是评价体系的一个关键环节,构建了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评价体系的完整闭环。基于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高校可以从预测系统、预警系统、干预系统等维度建立实时长效的反馈机制,运用评价结果建立一种反馈、调适、矫正系统,反思工作过程中的不足,实时化解工作中发现的各种新问题、新矛盾、新困难,更好地推进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发展,提升育人效果。

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评价的反馈机制主要通过预测系统、预警系统、干预系统从前、中、后三个阶段来运转发挥作用。预测系统通过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分析,推演、预测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发展趋势,分析受教育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队伍制定下一阶段工作计划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预警系统通过对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动态监测,实时诊断,当发现有超过警戒线的指标,及时预警并启动风险提示,促进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在推进过程中不断改进。干预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采用正反馈调节法和负反馈调节法,对有益于立德树人的教育行为及时强化,对偏离教育目标或者阻碍教育效果发挥的行为及时修正调节,确保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最终趋向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

总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一个战略性、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应该从设计、实施到评价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并且通过评价反馈不断调整育人措施,实现螺旋上升,持续向前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从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反馈机制等层面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评价体系,以评价来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良性循环,对深化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改革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改革创新(二)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瞧,那些改革推手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