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强,楚文华*,李尚超
(1.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农业农村局,河南 濮阳 457000;2.河南省濮阳市农业高新技术开发中心,河南 濮阳 457000)
生态养鹅是根据生物学特性,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将养殖业和农、林、渔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资源循环利用、合理安排,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从维护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的角度出发,生态养鹅采用生态循环经济理论,使饲草、饲料资源得到安全、卫生、充分利用,保证了鹅的健康和鹅产品安全优质。
1.1 种植粮食作物养鹅 可种植小麦养鹅,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较大,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空间。鹅在麦田中采食麦叶、杂草,对小麦的生长无不良影响,鹅群还可以采食麦田里的害虫,减轻害虫及杂草对麦田的危害,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产品的药物残留。同时鹅粪还可直接肥田,提高肥力,既节约空间、节省养鹅饲料成本、提高养鹅品质,又是一种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达到了粮禽共增、共同发展的目的。每667 m2麦田可以养鹅40~60只。
1.2 林地养鹅 成片林地大多远离村庄及群众居所,林地可为鹅群建立良好的防疫屏障,有利于鹅的疫病防治。鹅可以利用林地小动物、昆虫及杂草等自然的动物植物饲料资源,通过放养或圈养的方式,使鹅自由采食林地中生长的野生饲料及地下的矿物质等,降低了饲料添加剂、化学药品及抗生素的使用,这种林牧结合、以牧促林、以林养牧、因地制宜的林地生态养鹅模式,已经成为不少地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要方式。
该模式特点是:投资少,收效快,经济效益高;鹅粪得到充分利用,增强林地肥力,有利于林业发展;由于林地远离村庄,地势较高、干燥,阳光充足,空气清新,便于场地灭菌消毒;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鹅群全进全出,减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防止了传染病的交叉感染,便于扑灭疫情。一年四季可养,对鹅的发展有利。
1.3 种草养鹅 由于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短缺的限制,养殖节粮型草食家畜是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发展畜牧业的必然要求,种草养鹅符合这一发展要求。利用土地种草养鹅,春季可种植菊苣、鹅菜,夏季种植苏丹草,秋季可种植黑麦草,可保证常年青饲料的供应。同时为防止青饲料断档或青饲料生长期过于集中、过剩而造成损失,可将牧草与蔬菜轮作。也可以利用大量的耕地采用套种、复种、轮作等方式种草养鹅,形成“地-草-鹅-地”的循环模式,这样不仅减少了鹅对精饲料的消耗和依赖,而且还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该模式特点可提高养殖效益,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增加土壤的肥力,降低鹅产品农药残留。
1.4 湿地养鹅 湿地养鹅区要远离村庄,自然环境优良,蓄水方便,水草资源丰富,无污染,无凶猛动物,且路渠等配套设施完善。可用网圈出适宜的养殖区域,对鹅进行放养,这样既可以给鹅提供新鲜优质的青绿饲料,又可以增加湿地中植被的覆盖率,同时在生产中严格按照无公害控制技术操作,不适用饲料添加剂、化学药品及抗生素,做到了产品的无公害,减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1.5 鱼池或水域养鹅 鱼池或水域养鹅模式是利用食物链进行生态养殖的模式,该模式将鹅和鱼类混合饲养,可以减少饲料等浪费,鹅粪可以为鱼类提供有机饵料,鹅的活动也为池塘增加氧气,节约养鱼的开支,提高鱼的产量,达到立体养殖效果,增加经济效益,促进池塘生态系统的循环。鱼池和水域养鹅,应选择优良品种和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鹅的放养数量不能过大。另外,鹅棚和鱼池间的距离不能太远,以便于鹅休息。
1.6 生物发酵床养鹅 生物发酵床养殖法是集养殖学、微生物学、动物营养学、土壤肥料学、环境卫生学于一体,遵循低成本高产出、无污染的原则建立起的一套良性循环的生态养殖体系。因实现养殖无排放、无臭气、无污染,省时省力、节本增收等优点,受到国内外养殖业主的欢迎。
生物发酵床是用锯屑、稻壳、秸秆、米糠等农副产品配以专业的有益微生态活菌制剂制成,将鹅饲养在生物发酵床上,鹅的消化肠道比较短,鹅粪便排放量大,水度大,有机养分高,如果不及时分解,会变质发臭。鹅拉出粪便后,被发酵床的有益微生态活菌制剂迅速降解同化,并发酵成为菌体蛋白,鹅可以吃这些菌体蛋白补充营养,减少饲料的喂养量。同时鹅舍中的粪便被及时降解,氨气量减少,就不会再产生难闻的臭味,从而提高鹅机体免疫力、大幅度减少鹅病的发生,进而促进鹅生长。粪便分解的同时,也能够有效防止寄生虫的传染,减少鹅的发病率。
2.1 种养结合是解决养鹅业粪污面源污染的必然选择 畜禽粪便自古都被人们作为农耕生产不可获缺的宝贵资源,国内外研究成果证明,农田耕地是消纳吸收有机肥的最直接有效途径,养殖业离不开种植业,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两者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保证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有足够的土地消纳,增加土壤肥力,实现农牧业的良性循环。否则将会导致粪便产量超出农田承载消纳能力,造成种植业与养殖业良性生态循环脱节,畜禽粪便剩余,引起环境污染。一系列技术数据可以证明种养结合是实现农业提质增效、解决畜牧业污染的根本出路,应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解决养鹅业粪便面源污染问题,应从源头上寻思路,从转变发展方式上谋出路,以“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合理布局、循环发展”为原则,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赢为目标,大力推广。
2.2 充分利用多种资源 生态养鹅可以因地制宜、使现有的当地饲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在果园、林地等场所,可以充分利用青草、昆虫及植被下覆盖的矿物质等天然资源,使鹅可以从青绿饲料中获得各种维生素,昆虫中获得大量蛋白质,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矿物质,从而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通过麦田养鹅,鹅可以采食麦田中采食麦叶、杂草,同时可以除虫、使土壤疏松,肥力提高,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增加农民收益。
2.3 减少对资源的消耗 生态养鹅是在自然环境条件中为鹅群提供一个大的活动,让鹅群能够自由自在地活动、采食、饮水,能够满足鹅的许多生物学习性,更大程度地符合动物福利的相关要求。生态养鹅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野生饲料资源和阳光、空气、空间等资源,减少了饲料、药物、设备等资源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鹅群活动场所宽敞,单位面积内鹅的数量少,因此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程度很低,甚至显示不出污染或破坏效应。
2.4 粪便、污水变废为宝 放养场地内的自然植被能够为生态养鹅提供充足的天然饲料资源,而鹅群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污水能够作为自然植被的有机肥被充分利用,进而促进植被的生长,形成“植被-鹅的天然饲料-粪水有机肥-植被”的良性循环。由于在生态养鹅模式中鹅群的活动空间大,单位面积地面上粪便的排泄量少,容易被消纳和利用,使粪便和污水变废为宝,从而避免了集约化养殖中粪便和污水生产量大、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2.5 提供优质绿色食品 生态养鹅充分利用青草、秸秆、人工种植的草地及林果业副产品等,降低了对精饲料的依赖,鹅群可以采食大量的野生饲料,既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又享受到明媚的阳光,促使鹅只健壮生长,增强了疾病体抗力,减少了传染病,同时减少了生产中药物的使用,避免了鹅肉中微生物污染和添加剂的残留,可以为市场提供安全、优质、绿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