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关联

2024-01-21 22:34
关键词:国际主义志愿军战士

邵 雍

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34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情礼赞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1]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本文主要阐释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密切关联。

一、国际主义精神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精神的突出表现

伟大建党精神的第一方面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真理,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坚守的理想。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要求。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突出表现。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十月革命后列宁又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口号,他说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就是进行忘我的工作来发展本国的革命运动和革命斗争,毫无例外地支持所有国家的同样的斗争 ”[2],“有能力有决心为推翻国际资本而承担最大的民族牺牲”[3]。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说“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4]。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次日美国就决定进行武装干涉。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美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公开阻挠中国统一。美国还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16国参加的“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9月15日,美军7.5万余人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10月7日无视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19日占领平壤,兵锋直逼中朝边境,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中共中央应朝鲜党和政府的两次请求,反复权衡利弊得失,作出了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5]10月14日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在志愿军师以上干部动员大会上说:“我们是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者,这次出兵援助朝鲜人民,援助兄弟党,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如果朝鲜被帝国主义侵占,就直接威胁着我国的安全。援助朝鲜,也就是巩固我们的胜利。”[6]325他强调:“我国革命胜利后,世界革命力量已取得了优势,如果袖手旁观,不去积极帮助邻国反对侵略者,就会给世界革命泄气”[6]322-323。

出国作战的志愿军指战员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留苏期间参加过苏联的卫国战争,朝鲜战争爆发后主动请缨,于1950年10月23日首批奔赴朝鲜战场,在彭德怀司令员的办公室任俄语翻译和机要秘书等工作。11月25日志愿军司令部突遭美国飞机轰炸,作战室被炸毁,毛岸英和高参谋当场牺牲。在朝鲜志愿军烈士陵园中毛岸英墓的墓碑上镌刻着“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的一代”[7]。

1950年秋,陈赓代表中共中央率工作组帮助越南人民军打赢了边界战役,越共主席胡志明指出“这次战役的胜利,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胜利”,称赞了陈赓的“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8]。11月29日陈赓回到北京复命后,于同年年底前往朝鲜前线看望志愿军部队。后来,他又两次入朝,协助彭德怀工作,彭德怀回国治病时其职务由陈赓代理。

1950年11月25日,志愿军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第三连连长杨根思奉命带领第三排攻占并坚守长津郡下碣隅里外围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一师的进攻。当阵地上只剩他和两名伤员时,杨根思最后抱起炸药包,纵身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志愿军63军187师561团战士刘光子在随大部队围歼英军“格洛斯特营”战斗中,1人面对大批英军毫不畏惧,用声东击西、眼疾手快的战斗动作慑敌制敌,一举俘虏63人。这位孤胆英雄后来受到毛泽东、斯大林的亲切接见。

1952年1月2日清晨,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侦察队文书罗盛教在平安南道成川那石田里,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崔莹,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以惊人的毅力,用最后的气力,将崔莹顶出水面。朝鲜人民在罗盛教牺牲的地方竖起木牌,上面写着:“生长在朝鲜土地上的人民,都应该永远记着我们的友人罗盛教同志,学习他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志愿军政治部授予罗盛教“中国人民志愿军爱民模范”称号,给罗盛教追记特等功。[9]524彭德怀指出:“罗盛教烈士的榜样就是我们全军的国际主义觉悟的标志。”[6]454朝鲜政府为罗盛教修建了纪念碑和墓,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为罗盛教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此前,1951年3月,邱少云也在志愿军开赴前线途中,不顾美军飞机的扫射轰炸,从燃烧的居民房屋里救出1名朝鲜儿童。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集中兵力、火力,发动了“金化攻势”。为攻取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敌人先后投入兵力6万余人,出动飞机3000余架次,坦克170余辆和火炮300余门,倾泻了190余万发炮弹和5000余枚重磅炸弹,炮火密度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2米,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

彭德怀对志愿军15军军长秦基伟说,上甘岭是朝鲜中线的门户,失掉上甘岭,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谁丢了上甘岭,谁就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在整个战役的43天内,我军先后投入兵力4万余人,击退敌人670多次冲锋,共毙伤敌人2.5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74架,击毁击伤大炮61门[10],自身伤亡1.15万余人,最终守住了阵地,创造了我军依托坚固阵地坚守防御的光辉战例。

10月14日,在上甘岭战役反击597.9高地2号阵地的战斗中,孙占元率全排担任突击。战斗中,他双腿被打断,右膝盖骨露出骨碴,身边的泥土被鲜血染红。身负重伤的孙占元强忍剧痛,用机枪向敌军猛烈开火,弹药用尽后,他爬到敌军尸体堆里,解下手榴弹投向敌群。当敌人扑到身边时,孙占元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与8个敌人同归于尽。

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奉命向上甘岭597.9高地反击,但受到山顶上敌军火力压制,无法前进。20日凌晨,通讯员黄继光挺身而出,连续摧毁敌多个火力点,在左臂被打穿血流如注的情况下,继续爬向最后一个火力点,用胸膛堵住了疯狂扫射的枪眼。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很快占领了阵地,全歼守军2个营。

11月5日,在上甘岭战役中,胡修道在战友伤亡转移后,1人坚守上甘岭597.9高地10号阵地两昼夜,打退敌人41次冲锋,孤胆歼敌283人,创造了志愿军单人单日歼敌的最高纪录。

上甘岭战役使美军再次认识到志愿军强大的攻防能力,此后再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战役进攻。

1953年7月13日,为了惩罚南朝鲜李承晚集团破坏停战的行为,同时“把战线拉直,给朝鲜人民多占点地盘”[11]160,志愿军打响了金城战役。至7月27日停战时止,歼敌5万人,向南推进169.2平方公里,迫使敌人在停战协定上签字[11]160-161。

在朝鲜人民心目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是“真正的国际主义的军队”。朝鲜政府给黄继光、杨根思、孙占元、伍先华、邱少云、杨春增、胡修道、彭德怀等12位志愿军指战员颁发过一级国旗勋章,其中9人是烈士。1958年,朝鲜领导人在欢送志愿军的国宴上深情地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留下了我们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伟大功绩……你们所建立的伟大功勋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榜样。它将永远记载在进步人类的史册上。”[12]

抗美援朝的胜利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深刻塑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乃至整个世界的战略格局,极大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爱国主义精神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集中体现

伟大建党精神的第二方面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而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抗美援朝时期“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精神的集中体现。抗美援朝战争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抗争,它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13]。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出其不意打击敌人,经过12昼夜艰苦作战,共歼敌1.5万余人,把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10月27日,毛泽东指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14]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保家就是保卫中国人民的和平幸福生活,卫国就是保卫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复兴。

11月下旬发起的第二次战役,歼灭和重创大批敌军,至12月24日战役结束,收复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全部领土,消灭敌军3.6万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把“联合国军”全部赶到三八线以南,奠定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基础。

随后,志愿军又先后进行了三次大的战役。到1951年6月10日,5次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敌我双方均进入战略防御阶段,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美国见速胜无望,被迫同意进行谈判。

1951年7月1日,彭德怀在志愿军政治部召开的纪念建党30周年大会上作报告,谈了中国共产党30年来的曲折历史与经验教训,说:“没有毛泽东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成功,也不会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9]507

事实上,在志愿军中有不少人是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考验的老战士,他们始终牢记我军的光荣历史与优良作风。毛泽东称赞15军军长秦基伟:“在太行山当过司令,现在又是上甘岭的英雄。”[15]39军的前身是新四军三师,20军由新四军一师沿革而来(其60师178团的前身是新四军“淞沪支队”)。

志愿军的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英雄、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杨根思1944年2月参加新四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他又跟随华东野战军参加了解放战争,历任副连长、连长等职,先后参加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斗。1950年9月杨根思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并参加了国庆观礼。同年10月,杨根思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他给人们留下了“三个不相信”的誓言:“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他所在的20军当年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的共有杨根思、毛杏表、陈宝富、周文江四名代表。在朝鲜长津湖战斗中,第60师第179团2营副营长毛杏表与杨根思同日牺牲,第59师第177团参谋长陈宝富身负重伤,前线最后只剩第59师第177团2营副营长周文江。[16]17

在朝鲜战争相持阶段,志愿军第65军根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作战经验,在前沿阵地挖了大量的“防炮洞”和一人多深的坑道,然后再将这些工事连通成既能掩护自己又能打击敌人的地道网。第三兵团也回顾淮海战役期间坑道体系所起的巨大作用,积极挖掘坑道。在1952年10月的上甘岭战役中,15军、12军的坑道工事经受住了世界战争史上最严峻的考验。

为了参加抗美援朝,已经退伍的共产党员曹玉海,辞去监狱长职务,解除与未婚妻的婚约,重新入伍,担任第38军某营营长。在第四次战役中,曹玉海带头冲锋,不幸光荣牺牲,全营官兵拼死搏斗,打退了美军十几次疯狂进攻,坚守住了阵地,获得“抗美援朝英雄营”的光荣称号。

志愿军指战员深知背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不能后退一步。23军于树昌烈士,孤身坚守阵地,最后高呼“向我开炮,祖国万岁!”他是电影《英雄儿女》王成的原型之一。还有23军老战士蒋庆泉也喊出了“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牺牲和代价,最终赢得了胜利,切实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的图谋;改变了中国在国际上软弱可欺的形象, 真正站稳脚跟的新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奠定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毛泽东说:“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17]

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全面展现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伟大建党精神的第三方面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抗美援朝时期它既表现为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表现为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两者后来发展成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是在敌我双方经济力量和武器装备优劣强弱极为悬殊的条件下进行的。1950年,美国的工农业总产值是2 800亿美元,中国仅有100亿美元;美国钢产量8 772万吨,而中国只有60.6万吨。然而, 志愿军战士们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以钢铁般的精神战胜了钢铁武装的敌军,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打回到三八线,迫使美国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朝鲜战争。

志愿军将士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根据2014年10月29日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最终确认,抗美援朝烈士共有197 653名。

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于1950年10月19日傍晚最先秘密入朝。毛泽东建议他将指挥所设在鸭绿江北岸一个隐蔽位置,以免敌机轰炸。但彭德怀主张过江入朝,以便协调中朝两军,统一指挥作战。11月25日志愿军司令部突遭美国飞机轰炸,作战室被炸毁,毛岸英和高参谋当场牺牲,彭德怀幸免于难。

志愿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留下了无数让后人景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用胸膛堵枪眼,抱起炸药包、手握爆破筒冲入敌群;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敢于“空中拼刺刀”。在他们中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 000个功臣集体。

在志愿军发起的第三次战役中,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徒步涉过冰水迅速突破临津江,抢占了“联合国军”的炮兵阵地,鲜血染红了江面、雪地。现场指挥的美国军官看到志愿军如此不怕牺牲,感到这是一场没有希望的战争。

当时志愿军一无空军掩护,二无足够的高射火炮,而且由于运输车辆大部分被中途炸毁,后勤补给跟不上来,能够送到前方的物资粮食为数很少,前线部队衣鞋粮弹均未补充,很多战士赤脚作战,大量生病和冻伤。后来由于敌人狂轰滥炸,几十万志愿军得不到充足的粮食供应,更得不到新鲜蔬菜,断炊常常发生,许多人得夜盲症。指战员“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维持体力,坚持作战。20军60师在断粮三天的情况下,靠挖野菜、吃树叶,顽强坚守阵地。1951年5月被敌包围的三兵团180师损失严重,有些突围出来的战士弹尽粮绝,沿途挖草根吃树叶充饥,其中一部分因饥饿和吃草叶中毒牺牲。一直到第五次战役结束后,有了空军和高炮掩护,加强了后勤战线,志愿军将士才换上了崭新的棉衣、绒帽和棉鞋,才能吃饱穿暖。

入朝之初,志愿军战士在大山深处挖窑洞、打土坑、搭草棚,解决住宿困难。美军发动空中“绞杀战”时,恰逢朝鲜的秋冬时节,滴水成冰,气温极低。志愿军战士们晚上在冰冷的山洞里睡觉时,只能穿着衣服,挤在一起御寒。为了粉碎敌人空中封锁、逼我在谈判中就范的图谋,年轻的志愿军空军以空中“拼刺刀”的勇气,在反“绞杀战”中给了美国“王牌”空军沉重打击,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

志愿军指战员在前线坑道里的生活极为艰苦,坑道里阴暗潮湿,照明油灯稀缺,行动不便,时间长了腰落下毛病,连走路都很困难。坑道里没有厕所,必须冒着生命危险到外边自己解决,而敌人一打枪炮就出不去了。夏天是朝鲜的雨季,许多防空洞都进了水,青蛙、蛤蟆、毒蛇、老鼠经常游来窜去。26军政治部组织部的葛长善,有天早上起床发现身子底下压死了3条又肥又大的蚯蚓。直到朝鲜战争结束,战士们才从坑道中出来,自己动手修建一些简易棚子住。

尽管条件十分艰苦,志愿军将士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951年4月9日,志愿军司令部又遭敌机袭击,彭德怀刚跨出所住平房,门窗墙壁就中弹起火,行军床被打穿4个洞。再次脱险的彭德怀笑着对大家说:“美国飞贼不认得我姓彭,这是老天爷有眼,他不让我去见马克思!”[9]488志愿军指挥员诙谐地将毛泽东提出的持续消灭小股敌人,积小胜为大胜的战术称为“零敲牛皮糖”战术。为了克服艰苦环境,志愿军党委指示各个单位搞些小型文娱活动,使每个人身心愉快,感受到温暖和友爱。在上甘岭战役中,坑道中的战士们被敌人炮火封锁,没有水喝,嘴唇干裂。十几个战士谦让着轮流吃一个苹果,转了好几圈才吃完。战士们在战斗间隙利用敌机残骸制作铝骨筷子,在缴获的尼龙避弹衣碎片上画画写字,做成书签。睡梦中压死3条大蚯蚓的葛长善即兴作诗纪实:“大雨连绵十多天,漫山遍野流清泉,茅棚里面尽是水,交通壕里能划船,白天蛙蛇来做伴,夜里蚯蚓来同眠。”[18]战士们给防空洞起名叫“英雄洞”“立功洞” “抗美洞”“胜利洞”。停战协定签订后,他们在曾经血战过的地方题词留念,其中有一句写道“遵守停战把山下,英雄名字比山高”[19]。

在历时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共毙、伤、俘敌109万余人(其中美军39万余人),志愿军共歼敌71万余人,自身伤亡36.6万余人(其中牺牲19万余人),敌我伤亡比约为1∶0.51。第三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里写道:“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

中国人民志愿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充分显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的磅礴伟力、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美帝国主义从此不敢轻易进行欺侮和侵犯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彭德怀豪迈地宣布:“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6]445

四、革命忠诚精神完美诠释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志愿军将士们深知自己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不能后退一步。为了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他们慷慨奉献自己的一切。这种革命忠诚精神是抗美援朝时期对伟大建党精神第四方面“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最好诠释。

1950年12月5日,志愿军取得第二次战役的胜利后,新华社首次播发了志愿军在彭德怀指挥下与朝鲜人民军一道向平壤进攻的消息。新闻播出后大批慰问信,各种包裹、食品源源不断寄到朝鲜战场。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黄克诚在慰问信中写道:“敬爱的彭总:每当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艰苦,哪里最困难,你就在哪里出现,你真不愧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的优秀党员!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子!”[20]

志愿军战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点苦又算什么哩!”[21]

在长津湖畔,20军59师177团2营6连奉命在死鹰岭阻击南逃的敌军,全连官兵125人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穿着单衣,凭借顽强的斗志,趴在阵地上一昼夜,被冻成冰雕也不撤出伏击阵地。战士宋阿毛写道:“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22]。守卫黄草岭的60师180团1营2连也是如此,120人化成冰雕,全部保持卧姿,面对前方的公路紧握钢枪,“许多战士的手冻结在步枪白的枪栓上,都无法分开”[16]18。

1952年10月12日中午,邱少云参加了攻占金化以西的391高地的军事行动,在潜伏时附近草丛被美军发射的侦察燃烧弹点燃,烈火迅速蔓延到他的棉衣。邱少云身后就是一条小溪,但为了确保500余名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牺牲。在他伟大献身精神鼓舞下,反击部队当晚胜利攻占高地,全歼美军1个加强连。生前他在一封家书中写道,“我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们一家过上好日子”[23]。

无独有偶,在1953年6月的一次反击战中,志愿军第60军3 000多人在敌人眼皮底下成功潜伏19小时。有的战士被敌人的炮火打断了腿,有的被击中腰部,肠子流出体外,但都严格遵守纪律,一动不动,一声不吭。

1952年8月4日,志愿军在中线金城东南一带发起总攻。104团4连战士向541高地山顶猛冲,共产党员、副排长杨春增冲在前头,顺利占领高地,歼灭敌军一个加强排。对方很快发起反击,4连坚守阵地一夜后于拂晓前撤离。杨春增奉命带领小分队坚守高地,在一天一夜的激战中,打退了侵略军的十几次进攻,战士们大部分牺牲。第二天傍晚敌军开始反扑,杨春增在机枪子弹用完的时候,跃出战壕,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高举冒烟的手雷冲向敌群。志愿军后援部队随后赶到,杨春增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阵地。为此,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9月29日,志愿军在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以西发起了反击战。伍先华率领战士迅速占领了敌军720高地,守住了阵地。但在志愿军突击部队发起冲锋时,被半截坑道内敌军的重机枪所阻。伍先华抱起10公斤重的大炸药包,向前冲去,途中负了重伤,但他忍着剧痛,冒着密集的火力,拖着负伤的身子向前爬,最后扛着炸药包冲进敌军坑道,炸死敌军40多人。突击部队乘机发起冲锋,攻占阵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后来,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伍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伍先华所在部队党委追授他为“模范共产党员”。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志愿军指战员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向党和人民交出了出色的答卷。他们是党的忠诚战士、祖国人民“最可爱的人”。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密切相关,前者是后者的传承与发扬,跨越时空、历久弥新。70年后的今天,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挖掘抗美援朝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关联,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猜你喜欢
国际主义志愿军战士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
交警之歌
——献给第一线的交警战士
超级战士要上网
走进新入伍战士的心里
新国际主义想象:实现中国软实力升级换代
无名战士有名剑
01 国际主义在中国援外中的实践
浅论美国外交政策中孤立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永续性
国际主义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