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治华”法在损容性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

2024-01-21 10:27张书婵李文彬林雨青纪妤冯文雅李美红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容性凌霄花疏肝解郁

张书婵,李文彬,林雨青,纪妤,冯文雅,李美红

(1.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咸阳 712046;2.陕西省中医医院皮肤科,西安 710004)

损害容貌,影响美观的疾病可称为损容性皮肤病,其影响人体形神之美,临床治疗较为棘手[1]。“以花治华”法中“华”特指人之面部荣华,即用花类中药治疗损容性皮肤病。花类药物沐浴天地之精,质轻扬,性升浮,能宣散透邪,因而在治疗损容性皮肤病方面每获良效。

1 病因病机及用药原则

损容性皮肤病涵盖范围广泛,临床常见疾病包含痤疮、白癜风、黄褐斑、颜面丹毒、面部皮炎、脱发等。中医认为此类病多因外感邪气、内生火热、肝气郁结等所致。损容性皮肤病的病发与上焦关系颇为密切,心肺二脏同属上焦,若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受阻,则气血津液无法布散周身,人体代谢之浊气发散于皮肤肌表而影响容貌。肺外合皮毛,肺之卫外功能受损时,外邪易侵袭人体,引起肌肤病变。同时,心主血脉,皮肤腠理的润泽质密离不开心的输布功能,若心火过盛相搏于外邪,结聚脉络肌表,则发为疔疮等症。因此,在治疗损容性皮肤病时应“治从上焦”,选用清新芳香之品方能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植物之花沐浴在天地雨水之下,汇聚自然之精华,味辛香且质地轻柔,性升散,且颇具活泼之性,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2]。以花为药包括但不仅限于已开放之花,还包括未开放之花、花柱等,其中开放之花指红花、菊花等,未开之花指金银花等,花柱指玉米须等[3]。花类药物由于性能不同,分为寒凉药、温热药、平性药,以苦味、辛味为多,且少有毒性,多入上焦[4]。《用药法象》中有提及:“药有升降浮沉,生长化收藏,……是以味薄者升而生,味厚者沉而藏。”花者,华也,花类药物气味馥郁,有向上向外之性,皮肤病为外在表现疾病,因此宜选用质轻之品,轻可去实,不犯中下,运用“以花治华”法常能使药性直达病所,以达到养颜荣华之功。

2 “以花治华”法溯源及发展应用

以花入药在中国历史悠久,《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使用花类药物的记载,《本草纲目》中记录的花类药物种类多达80 种以上,其应用涉及内科、妇科、皮肤科等多门学科,书中详细记载了花类药物的生长属性、炮制、功效、主治等,将历代本草书籍中关于花类药物应用的不足及欠妥之处予以修正,并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其成就可见一斑[5]。1986 年版《中药大辞典》中记载了162 种花类中药[6],2006 年版《中药大辞典》中记载的可入药的花类植物增至300 余种[7]。《丹溪心法·能合脉色可以万全》曰“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皮肤病的病发与人体内部息息相关。临床多认为花类中药气味辛香,质地轻清,善上行至头面,有美容养颜、润泽皮肤之功效,多用于皮肤病的治疗。月季花较玫瑰花质地和气味更轻清,临证可以月季花入方治疗脱发[8]。白菊花、旋覆花可以治疗肝旺又兼血瘀型黄褐斑,二味花类药相伍一升一降,可疏肝解郁,调畅气机[9]。佛手花和旋覆花治疗肝郁型皮肤病疗效甚好[10]。白菊花与野菊花联用可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面部疔疮[11]。花类药物不但可内服,外敷治疗也能取得良好疗效。凌霄花、杏花、桃花、茉莉花等研磨细粉外敷治疗面部色素沉着斑,能明显淡化皮损颜色[12]。

3 “以花治华”法药物探析

3.1 疏肝解郁之花—月季花、玫瑰花 月季花,又名别月红,为蔷薇科植物,其性味甘温,归肝经,功在疏肝解郁,活血调经。《本草纲目》曰:月季花,甘,温,无毒,活血消肿,敷毒。现代药理学认为月季花有抗氧化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清除DPPH 自由基[13]。玫瑰花,又称笔头花、刺玫花等。《食物本草》中记载:玫瑰花,味甘微苦,温,无毒。玫瑰花以疏肝解郁为长,入肝脾经,故可主治肝气郁结所致的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疾病,此花性温而不伤脾胃,气味芳香,可透邪达表,故为临床治疗肝经郁火型皮肤病的良药。《本草正义》称玫瑰花“柔肝醒胃,益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其内服可疏肝解郁,调畅情志,外敷可美容养颜、光泽皮肤。当代研究发现玫瑰花可清除体内过量自由基,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14]。玫瑰花为解郁之圣品,其善散瘀消斑,有净颜美肤之妙,常用作治疗黄褐斑、面部皮炎、痤疮遗留色素沉着等损容性皮肤病。肝郁型损容性皮肤病或因情志抑郁以致气机不畅,血液瘀滞于脉而发,或因久郁化火伤及阴液,血行不畅而表现于外,此时方中加入疏肝解郁之花可上行头面而达到荣颜的目的。女性黄褐斑患者伴急躁易怒、焦虑抑郁时,可于方中辄以玫瑰花10g,每获良效。月季花为治疗月经不调之上品,玫瑰花、月季花均有疏肝解郁之功,二者功效虽相似,但其侧重不同,玫瑰花在解郁方面更胜一筹,而月季花因每月开花得其名,暗合女子之月经,善调经,常用于治疗伴有月经不调之颜面疾病,在临证时需辨证用药。

3.2 清热解毒之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菊花 金银花入药最早可追溯至三国时期左慈所著《仙经》,因其花苞开放之初为白色,后变为黄色,又被称为双花、二花[15]。性味甘寒,入肺胃两经,可内服煎汤,也可捣烂外敷。其为清热解毒之代表药,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外感风热、疔疮疖肿、热痢等疾病[16]。现代药理认为金银花有抗氧化、消炎散热、抑菌的作用[17]。野菊花属菊科,以花序入药,味苦,入心、肝经,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主治疔疮脓肿、喉痹等。有研究表明野菊花中黄酮类成分具有抗炎[18]、抗菌[19]的作用。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无毒,《医林纂要》曰:蒲公英点能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疗疔毒乳痈,皆泻火安上之功。主治疔疮、咽痛、乳痈。现代药理学认为蒲公英蒲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炎、抗乳腺癌活性[20]。紫花地丁,属堇菜科,淡紫色花,味微苦,善于清热解毒,内服可治疗目赤,咽痛、乳痈等疾病,鲜品捣烂外敷可脓肿、毒舌咬伤等[21],因此又被称为“疗毒花”。经实验研究发现紫花地丁中含有的黄酮甙、有机酸有明显的抑菌作用[22]。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由紫花地丁为主药制成的止痒凝胶有抗炎消肿的作用[23]。菊花,属桔梗目,中医认为其气清,味甘苦,性微寒,主治痈疮脓肿、风热感冒、肝阳上亢等[24]。《本草经百种录》中有纠及:但香则无不辛燥者,惟菊不甚燥烈,故于头目风火之疾,尤宜焉。因其具有不燥不烈之性多用于头面部风热所致诸证,但菊花性寒凉,脾胃虚弱及孕妇禁服。菊花中提取的绿原酸、异绿原酸A 通过增加细胞膜通透性使内容物外排,表明菊花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5]。菊花为药食同源之品,贡菊代茶饮可清热解毒,《慈山粥谱》中有介绍菊花做粥以养肝血、荣颜悦色,长期服用可以抗衰老[26]。火性炎上,若热邪循经上炎至头面则发为疔疮;若热郁皮肤腠理,阻滞营气,郁而化热则出现丘疹、脓头;若湿热痰之邪气互结于肌表则生囊肿,用药以清热解毒、辛凉宣散为要,首选“如羽”之品。金银花芳香避秽,善消火毒,可用于治疗水痘、玫瑰糠疹、荨麻疹等属风热证型者,若遇火毒炽盛之丹毒、痤疮、痈疮肿疖等诸症,以本品合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玄参、当归等,方如五味消毒饮。若热毒入络日久,以忍冬藤20 g 易金银花,以增强疏风通络之功。野菊花较菊花性味苦寒,以清热解毒见长,菊花则以疏散风热为著。临证每遇红肿热痛之疔疮、颜面丹毒等时,可辄以金银花入方,若遇面部色素沉着、面部皮炎、脂溢性脱发之疾,常以菊花疏散风热、祛色荣华。

3.3 活血化瘀之花—红花、凌霄花 红花,别称草红花,最早记载于《开宝本草》,无毒,味辛、性温,归心、肝经,用于治疗痛经、产后恶露不尽、疮疡肿痛、痤疮等。凌霄花,味甘、酸,性寒,主要功能为活血祛瘀,常用作治疗月经不调、跌打损伤。《普济方》中有记载凌霄花外敷疗法,即羊蹄跟蘸取凌霄花粉末可治疗人体顽癣。通过小鼠实验研究发现凌霄花中含有的甲醇成分可以降低血流量,进一步佐证了其活血化瘀的功效。久病则邪气入络,气血不通以致肌肤失荣。瘀血既是顽固性颜面皮肤疾病的病因,又是其病理产物,或因瘀血留滞体表而出现瘀点瘀斑、色素沉着、皮疹紫暗等,又可因其影响气血津液之输布而形成新的瘀血。因花性皆升,善达颜面,以轻取胜,可于方中配伍活血化瘀之花治疗皮肤顽疾。其中,红花属色素性皮肤病用药之首选,其气味芳香,善走窜,每遇瘀血皆可散之,用于治疗气血淤滞型黄褐斑、斑秃、面部色素沉着、白癜风等。同时,凌霄花入血分,既善祛风凉血,又主破瘀通经,因此可将凌霄花作为治疗黄褐斑、痤疮之辅药。

4 典型病案

4.1 粉刺病 患者女性,23 岁,2020 年10 月12 日初诊。主诉:颜面散在红色丘疹2 年余。现症:颜面有散在红色丘疹,以两颊为著,局部有色素沉着斑,情绪紧张或焦虑后皮损加重,月经前加重,有痛经史。纳眠可,小便调,大便1~2 日一行,质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中医诊断:粉刺病,肝经郁热证;西医诊断:寻常痤疮(轻度)。治宜养血疏肝,清热解郁,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牡丹皮12 g,栀子12 g,柴胡12 g,白芍20 g,茯苓15 g,白术10 g,当归10 g,丹参15 g,白花蛇舌草20 g,玫瑰花10 g,甘草6 g。10 剂,日服1 剂,分早晚温服。2020 年10 月22 日二诊,服药后无不适,皮损颜色较前明显变淡,局部可见红斑,舌质红,苔薄白,脉数,纳眠可,二便调。上方易玫瑰花为月季花10 g,加红花8 g,继服10 剂。以此方为主方随证加减治疗3 月后,颜面部丘疹大部分消退,有少量色素沉着斑,取得了良好效果。电话随访2 月,患者诉颜面少有新发皮损,疗效满意。嘱患者畅情志,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按语:损容性皮肤病常由人体内外邪气留滞脉络所致,虽表现于外,但关乎里。“治上焦如羽”,心肺二脏同属上焦,用药时选用轻宣如羽之品,可使药力上浮心肺,从而药性直达病所,以达到“治华”的目的。疏肝解郁之花适用于月经前或情志失调后颜面皮疹加重的患者,可将二味花类药物与活血化瘀之花合用以减轻皮损面积、淡化色素沉着斑。临床上认为焦虑抑郁是黄褐斑的主要致病因素,除此外痤疮等病也会因情志失调,肝郁化热而生,此时可在原方基础上加以疏肝解郁之花,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蝼蛄疖 患者男性,28 岁,2018 年6 月8 日初诊。主诉:头皮丘疹性脓疱伴疼痛5 年。现症:头皮有散在丘疹脓疱、结节,伴疼痛,反复发作,部分囊肿伴腥臭味,局部有疤痕。性格急躁,喜冷饮,纳眠可,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数。西医诊断: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中医诊断:蝼蛄疖,火毒上攻证。治宜清热解毒,软坚排脓。方选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30 g,蒲公英20 g,紫花地丁20 g,野菊花20 g,紫背天葵子20 g,牛蒡子10 g,羌活10 g,皂角刺15 g,连翘15 g,浙贝母20 g,赤芍10 g,天花粉6 g,白芷10 g,肉桂3 g,穿山甲8 g。14 剂,日服1 剂,分早晚温服。2018 年6 月22 日2 诊,服药后无明显不适,皮损红肿程度明显减轻,大多囊肿已排出脓液,疼痛较前明显好转,继服上方10 剂。2018 年7 月3 日3 诊,皮损基本与正常皮肤齐平,疼痛基本消失,效不更方,继服上方7 剂。2018 年7 月6 日四诊,未再有新发脓疱,囊肿已平,无疼痛感,局部有疤痕,舌红,苔薄白,脉沉。电话随访半年,患者诉未再新发脓疱、结节,嘱其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按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大多数花类中药具有辛散透邪的特点,在临床用药方面灵活运用味辛之品,可开腠理,驱邪外出,同时辛味药能温养全身气血,使得人体卫外功能得以增强,以助他药向外布散而达于肌表。疮疡初起于面部时,应及时把握时机,配合使用清热解毒之花,药力上行以达到治疗颜面部皮损的目的,因轻可去实,所以花类中药用量易轻不易重,若临床遇到火毒炽盛非大剂量不可治愈者,应在方中配以顾护脾胃之品或引经之品以防伤及中焦。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菊花皆具清热解毒之功,其中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与紫背天葵子共同组成五味消毒饮,可以此方治疗火毒炽盛所致的颜面疔疮、痤疮、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等疾病。同时,金银花、野菊花伍以马齿苋、地榆、甘草煎汤冷敷于皮损之上,可清热凉血解毒,主治激素依赖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等。

4.3 面尘 患者女性,40 岁,2017 年3 月26 日初诊。主诉:面部淡褐色斑片4 年余,加重1 个月。现症:面部淡褐色斑片,对称分布,近1 个月来色素斑面积明显增加,颜色灰暗,边缘分界较清,皮肤干燥、粗糙,有痛经史,行经夹血块。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黄,脉涩。西医诊断:黄褐斑,中医诊断:面尘,气滞血瘀证。治宜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当归10 g,赤芍10 g,川芎10 g,枳壳10 g,桔梗8 g,鸡冠花10 g,玫瑰花10 g,凌霄花10 g,菊花10 g,六月雪8 g,丝瓜络8 g,甘草6 g。服用该方并配合面部刮痧疗法3 月后,患者诉色斑较前淡化,皮损面积缩小。继服2 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诉面部色斑明显淡化,未再新发色斑,痛经改善,行经血块减少,疗效较好。嘱患者避免日晒,忌食菠菜、苋菜、柠檬等光敏性食物。

按语:“上者上之”,损容性皮肤病使用质轻上行之花颇具“同气相求”之意,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红花、凌霄花为治疗血瘀所致的痤疮、黄褐斑、皮肤淀粉样变、疮疡疥肿等疾病的常用药物。由红花、玫瑰花、月季花、凌霄花、菊花5 味花类药物组成的“五花祛斑汤”,主要治疗血瘀型黄褐斑或颜面色素沉着。血瘀型皮肤病患者多因情志不佳,肝郁气结致气行不畅,血行受阻,停滞脉络而皮损显于体表,因此,此类型患者选方用药时除使用活血化瘀之品外,应适当伍以疏肝解郁之药,方可行之有效。

4.4 发蛀脱发 患者男性,25 岁,2020 年6 月30 日初诊。主诉:头皮油腻伴脱发2 年,加重2 周。现症:头发稀疏脱落,发根油腻,头皮皮色潮红,瘙痒明显,洗发频率为1-2 次/日,近2 周来头皮瘙痒加重,脱发量增多,晨起枕头上可见数十根脱发。平素性格急躁,喜食辛辣刺激之品,口苦咽干,小便黄,大便干,纳眠可,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脂溢性脱发,中医诊断:发蛀脱发,湿热证。治宜清热利湿,养血生发。方选神应养真汤加减:生地黄20 g,当归10 g,菟丝子10 g,白芍10 g,天麻10 g,木瓜10 g,生山楂20 g,白花蛇舌草30 g,红花10 g,泽泻10 g,侧柏叶10 g,白茅根10 g,蒲公英10 g,桑叶10 g,菊花10 g,甘草6 g。21 剂,日服1 剂,分早晚温服。2020 年7 月21 日2 诊,服药后无明显不适,自诉发根油腻程度较前改善,脱发量减少,但仍自觉头皮瘙痒,偶见情绪烦躁,上方去泽泻,加荷叶10 g,继服21 剂并配合梅花针叩刺。2020 年8 月12 日3 诊,头皮出油量明显减少,瘙痒程度减轻,上方去生山楂、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加枸杞20 g、怀牛膝10 g,继服21 剂。2020 年9 月03 日四诊,病情好转,脱发量显著减少,头皮出油量一般,未再出现瘙痒,头顶及发际可见有新生毳毛,继续服药巩固疗效。电话随访3 月,患者诉头发较前变密,发根出油量恢复正常,嘱其调整饮食结构,饮食以清淡为主,忌食油炸类、高糖类、及辛辣食物,减少洗头频率。

按语:脂溢性脱发同属损容性皮肤病范畴,治疗上宜遵循“先去油,后生发”之原则,首先根据其证型运用清热凉血、健脾祛湿、补肾养血等法,再转以补益肝肾、气血双补为主。脂溢性脱发多因患者平素喜食辛辣刺激之品,脾胃运化功能失司,以致湿热上蒸于头面,外溢肌肤则头皮多油,此时应配以清热之花,菊花、蒲公英轻清上行,可透散头面之热,减少皮脂分泌,联合其他清热之品则相得益彰,如泽泻、白花蛇舌草、荷叶等;湿热蕴脾日久,气血运行不畅,瘀阻毛窍致精血无法濡养发根而出现脱发,此时应以补益肝肾为主,兼以活血化瘀之花,伍入枸杞、怀牛膝、红花、生山楂以增强补肝肾、荣毛发之效。诸药合用,虚实兼顾,方能提高疗效。

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花可治疗多种疾病,以上择选的4 则经典医案充分体现了运用花类药物治疗部分损容性皮肤病的用药特色。用药不可拘泥于一味,遣方也不可拘泥于一病,忌以偏概全。再者,“同花异治”,即相同的花类中药可以治疗不同的损容性皮肤病,临证时应灵活变通,发挥其最大优势,直中病所。

5 结语

花类药物在治疗损容性皮肤病方面大有可观,因其向上向外之性,可以达到美容养颜、抗衰老的目的。基于此论总结出“以花治华”法,“花”即“华”,二者如出一辙,把握好药物之花,就能达到“治华”的目的。花类药物药性平和,虽兼具辛香之性,但花异功能主治则异,因此,在临证时需辨证用药。花类中药质地轻盈,用量不宜过大,只要临床用药得当,轻量即可达到容颜美肤的效果。同时,“百病皆由脾胃而生”,在使用花类药物时应注重顾护脾胃,以防辛燥药物伤及中焦,得不偿失。再者,食物都有其偏性,对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也十分重要,药食同源,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顾护脾胃,促进疾病向愈。

猜你喜欢
容性凌霄花疏肝解郁
凌霄花
高比例电缆进线110 k V变电站无功优化计算研究
通信枢纽楼如何防止容性负载诱发谐振过载宕机的探讨
小小凌霄花
咏凌霄花二首
疏肝解郁趁春天
一月一花:凌霄花又开
疏肝解郁法配合耳穴压贴治疗经前期综合征60例
疏肝解郁法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地位与价值
益气养血安神疏肝解郁汤剂治疗中老年功能性失眠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