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柏文
成伯的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成了一名基层干部。成伯手头宽裕了,便把宅基地改建成一幢新楼房。新房留了后院,又种菜,又栽花。儿媳买回玫瑰、百合栽种,又挂上秋千,小院看上去好不惬意。最让儿媳满意的,是成伯给后院留有连着客厅的后门,从家里出入花园非常方便。
快要过年了,儿子刚刚升迁,一家子决定回家过年报喜。成伯却好像有些心事。他坐在沙发上沉吟良久,跟老伴说,他要封堵出入后院的门。
老伴不解:“好好的后门,堵上它干啥?”
“学问大着呢。”成伯若有所思道。
“你是迷信吧,担心漏财?都快过年了,迟些再堵不行吗?”老伴埋怨道。
“就是因为快过年了,才正是时候呢。”成伯说干就干,很快就请人拉来砖和泥,砌墙上灰……最后他摸着尚未干透的门墙,脸上露出狡黠的表情。
两天后,儿子一家兴高采烈地回来了。
儿媳一走进客厅,看见出入后院的门被堵上了,问:“这门干吗要堵上?”
成伯有些尴尬地笑笑,说:“堵上好啊!”
兒媳埋怨道:“走后门挺方便的啊。”
“方便是方便,可不安全,容易出问题啊!”成伯意味深长。
儿媳有些不高兴,不依不饶地追问:“这总得有个理由吧?”
这时儿子也拿着东西进门来,刚好听见老妈在说老爸是担心后门“漏财”,所以才堵上的。而老爸对老妈瞪眼道:“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我的房子,我做主。这理由充分吧?”一时间,气氛有些紧张。
儿媳一扭身,悻悻地转身进了自己的房间。儿子看了看被堵上的后门,似乎明白了什么,进房劝媳妇:“堵就堵了,老爸做事自有道理,不就是多走几步路去后院吗?”
农历大年初二,儿媳就吵着要回城,儿子本想在家陪父母多住几天,最后也只好作罢。
成伯和老伴像以往一样往车上塞满各种乡下特产。儿媳一声不吭地上了车。儿子知道媳妇还在跟老爸闹别扭,但当着老爸老妈的面,他也没说什么。
“其实,老爸这样做,是为我们着想呢!”回城的路上,儿子突然开口打破了车内的沉默。
媳妇却不以为然地扭过了头。
儿子接着说:“其实,我明白老爸的用心良苦,他是怕我误入歧途,在敲警钟呢!”
看着媳妇不解的表情,儿子说:“我刚刚升迁,老爸就堵‘后门,他是在暗示我们,为官要不贪不谋,办事公道,拒绝所有送礼求情走‘后门的人。”
媳妇终于恍然大悟,回想被堵的后门,再也不觉得别扭,反而感到踏实。
(摘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