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自钊
工业重回大城市,重进主城区。
6月22日,济南召开会议,研究实施工业强市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时隔15年,济南再度发出“工业强市”的号召。此前,杭州市党政代表团专门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赴宁波考察学习。从“十二五”以来就告别南京主城区的工业,也以都市工业的形式重新“进城”,南京还将工业列进各城区考核。
大城市为什么相继回归制造业?工业为何重新进城?
自2013年中国三产占比首次超过二产后,服务业逐渐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重心,服务业占比高被视为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性指标。然而,风向正在变化。
从国家层面来看,2000年以后,重点补服务业不足的短板,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在很多城市服务业占比已上升到60%以上甚至更高,制造业反而成为当前的短板。制造业投资是一个重要的先行信号。2018年制造业投资回升到多年来的一个高点,增长9.5%,但一年后又迅速降到只有3.1%的水平。受疫情影响,今年1-5月制造业投资骤降了14.8%。
同时,从全球来看,一方面,全球城市的功能正在调整,从金融服务主导转向金融与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主要是科技制造;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城市都在开启再制造化进程。因此,在建立国内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循环的过程中,中国大城市发展制造业不仅不能放松更要加强。
以杭州为例,2009年提出把服务业打造成为“首位经济”,十年后杭州再提出“新制造业计划”,首次将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列为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为什么电商之都重新向制造业进军?
数据显示,10年间,杭州三产占比快速提高了18.4个百分点,2019年达66.2%,但制造业却成为一大短板,2019年制造业投资仅增长了3.0%。在这一背景下,“新制造业计划”成为杭州打好翻身仗的新引擎。今年6月,杭州专门新增了一项“工业用地与创新型产业用地”。按照计划,2020年杭州要出让工业用地328宗、共计10852亩。其中寸土寸金的主城区,预计出让工业用地21宗、490亩。
南京也发出了向工业进军的信号。今年4月,南京发布“四新行动”方案,提出了今年新型都市工业产业规模要达到600亿元的目标,并首次对玄武等五个区各下达上百亿元的新型都市工业产业指标。这意味着,从“十二五”以来就告别南京主城区的工业,将重新回到主城区。
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正在向万亿GDP冲刺的西安、济南,也相继喊出了“工业强市”的战略。济南正在制定《工业强市攻坚行动计划》,西安也为突出的先进制造业专门设立了“市长特别奖”。
以上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二产占比均低于40%,且近年来面临二产比重快速下降的现象。比如,10年间济南二产占比下降了9.5个百分点,杭州下降了16.1个百分点,都明显快于全国均值。
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業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以济南为例,当济南的二产比例低于三产后,其GDP便开始持续低于青岛。即使是合并莱芜后的济南,2019年GDP还是与青岛相差2297亿元。
工业重回大城市,重回主城区,或者说大城市再工业化,并不是传统产业重新搬回大城市,而是要发展新兴、高端的现代都市工业。
都市工业概念提出已超过20年,但从来都没有明确的产业边界,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理解。上海把电子信息产品研究、开发和组装,软件开发和制造列入都市型工业,宁波则把食品、家具等加工制造业视为都市工业。但殊途同归,与传统工业相比,都市型工业明显处于价值链高端,在“黄金地段”产出“黄金效益”。
2019年3月,成都市金牛区现代都市工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金牛现代都市工业港1号项目开工仪式,在成都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举行。金牛现代都市工业港1号项目位于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西区范围内,占地面积约54.44亩,建成后分别形成两栋高层产业大厦及四栋多层标准化厂房,主要涉及电子信息、医药健康、智能设备等产业。
大城市重点发展都市工业,可以提升自身竞争力,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高端服务业的优势。发展都市工业,可以用更高科技含量、更高附加值、更低能耗的新产业,增强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在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比传统工业,新型工业对土地等传统要素的依赖度不是很高,很多新型工业占地不大,但这些工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别大,依赖度特别高,要引进人才,就需要有良好的配套,比如教育、医疗等,这些配套在大城市是最方便的,不需要再重新配套。
大城市要发展的都市工业具有几个特征,一是科技含量高,比如航空产业,即便在内地分布,也是应该分布在成都、西安等大城市,因为这些中心城市科技人员多。其次是低排放、使用精密仪器、自动化程度比较高、资本密集型的工业,这些产业不需要大的厂房,不需要大量劳动力。第三是高附加值产业,比如珠宝、时尚产业,这些产业的商业运营、设计,以及时尚元素都离不开大都市。
高端制造业、新兴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而这些要素主要集聚在中心城市。因此,高端制造业、重大新兴产业、大企业一般都出现在中心大城市,这些大企业对上下游产业链、就业、人口集聚的带动作用是很强。
目前很多大城市、中心城市的平台很大,城市扩大之后,原有的旧厂房、旧村长、旧城区,可以充分利用,进行适当的升级改造,盘活存量,引进人才,发展新型都市工业。
2020年上半年,南京的数据相当亮眼,成为万亿城市中正增长最快的城市,这得益于其强大的工业经济。据统计,南京新增规上372家工业企业一季度实现增加值31.1亿元,其中199家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有效对冲了疫情冲击,成为南京一季度经济正增长的重要基石。
6月,南京首次将工业列进各城区考核,这是10年来的首次。这意味着从十二五以来就告别南京主城区的工业,将以新的模样重新进城。
在南京最新公布的“四新行动”方案中,一个名词没被外界注意,却在南京各区引发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南京提出,2020年,南京新型都市工业产业规模要达到600亿元。
南京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在主城区建设建筑面积不少于5万平方米、入驻都市工业企业不少于50家、工业产值超20亿元的都市工业示范园区(街区)5个;打造建筑面积不少于1万平米、入驻企业不少于20家、工业产值规模超5亿元的都市工业楼宇15个;每年培育净增新型都市工业规上企业50家以上,择优评选新型都市工业示范企业10家。
南京主城实施“退二进三”二三十年来,今年首次对玄武、秦淮、建邺、鼓楼和雨花台五个区各下达上百亿元的新型都市工业产业指标。
让工业重回主城,让产业加速迭代,引制造“上楼”,表明南京要用更高科技含量、更高附加值、更低能耗的新产业,增强城市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在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提升核心竞争力。
“根据都市经济特色,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生物医药研发、精密仪器仪表及检验检测、系统集成与装配、个性产品定制等服务型制造。”南京《新产业行动计划》对新型都市工業的解读,暗合了城市发展的主基调。近年来,南京主要领导几乎逢会必谈制造业,将新型都市工业定义为服务型制造,是集结全市优质资源赋能制造业的创新实践。
位于南京新街口的达斯琪公司,是一个专注于3D技术的“黑马”,正以惊人的速度疯狂扩张。2019年,这家由4位东南大学毕业生创建的企业,销售额突破5000万,估值超过3.5亿元。类似于达斯琪这样的企业,都不愿意迁往郊区,因为主城区才有它的“朋友圈”,有资源以及客户。来自全国的部件就在主城区组装试验,客户现场拍板交易。
边界模糊,是现代产业的重要特征。在技术革命的迅猛浪潮之下,用主城的科技服务推动工业升级转型,进而兑现创新的硬核价值,这正是南京发展新型都市工业的出发点。
中心城区怎么突破土地瓶颈?秦淮区充分发掘楼宇、园区载体资源,摸清家底,腾笼换鸟,清理出低端业态,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一批都市工业项目落户,在今年招商突破年中,将重点招引一批都市工业项目。
《新产业行动计划》明确提到,南京将优化发展规划,重点支持在江南绕城公路以内的高新园区、开放街区、商业楼宇、工业厂房以及城市“硅巷”,建设新型都市工业载体,发展都市工业,适时出台扶持政策。
一句话,新型都市工业,是南京破解主城产业空心化的一剂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