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鸿鑫
上海的独脚戏约形成于 20世纪初,是在文明戏、滑稽、民间街头演出的小热昏以及唱新闻、隔壁戏、苏滩等说唱形式的影响、孕育、融合下逐渐形成的。20世纪20年代,王无能正式挂牌演出独脚戏,与江笑笑、刘春山并称“滑稽三大家”。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独脚戏已很兴盛,作为一种曲艺样式已趋成熟。独脚戏演员为一至二人,早先穿长衫,近年穿西装,与相声差不多,但也有彩扮的,以凸显滑稽、夸张。独脚戏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说为主的,演员说一个滑稽故事、一段笑话,间学讲各地方言等;另一种以唱为主,演员或唱各种地方戏曲,或唱民间小调。而为丰富表演,演员们多是说唱并重。
独脚戏的艺术特点非常鲜明,第一是具有强烈的喜剧色彩和娱乐性,作品内容大多是滑稽故事、笑话。演员在表演时,往往采用夸张的形体动作,灵活运用喜剧、闹剧的手法,将夸张、误会、巧合、对比、诡辩、双关、谐音等相关内容和夸张、变形后的方言、地方戏装进“因小失大”“出尔反尔”“自相矛盾”“胡搅蛮缠”“阴错阳差”“自讨苦吃”等套子中,综合产生令人捧腹的演出效果。总之,独脚戏始终不离一个“笑”字。
第二是具有巧妙的语言艺术。独脚戏的主要表演手段说与唱,都是语言的艺术。独脚戏的语言滑稽诙谐,通俗而贴近生活,在兼收社会流行语和市民阶层常用语言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在以上海方言为主的基础上,广采苏州、宁波、绍兴、无锡、常州、崇明等长三角地区方言和山东、广东等地的方言。独脚戏的语言还有较强的技巧性,如绕口令、长贯口等。
第三是广采杂糅。独脚戏直接源自民间说唱,短小精干、演出方便,艺术形式独特。它贴近平民生活,迅速反映现实,善于捕捉当下生活中的鲜活素材,迅速反映时代和社会的特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平民色彩。同时,独脚戏具有海派艺术的共有特点,如能将外国歌曲《苏珊娜》吸收化纳为《妈妈不要哭》。
独脚戏的艺术手段主要有“说”“学”“做”“唱”四种。
“说”包括叙述故事、人物对白、绕口令等。“说”是独脚戏表演最为重要的手段,演员通过“说”,让观众在了解作品情节的同时享受笑声带来的欢乐,领略幽默讽刺的力量。在“说”的过程中,演员需要确定不同段落的语气、节奏、虚实、快慢以及相应的表情,才能让表演有引人入胜的效果。
以江笑笑、鲍乐乐表演的《清和桥》为例。该作品说的是一女子、一秀才、一和尚在途中遇阵雨,奔至清和桥旁的亭子内避雨,和尚、秀才轻视女子,便以“雌马不能上战场,雌鸡不能啼五更”讽刺女性,惹怒了女子。三人各取“清和桥”三字中一字,并改部首为新字,起句赋诗以“明志”。最终女子以“桥”改“娇”,说道“娇妻美妾人人爱,身旁常带子孙袋,有朝一日身怀孕,生出两个儿子来,大的儿子做和尚,小的儿子做秀才……”说明人人都是妇女所生,二人惭愧离去。《清和桥》篇幅不长,不刻意安排过多的“小噱头”,演员只是侃侃而谈,情节在顺其自然中水到渠成,让观众会心一笑。而语言游戏的趣味性和反对重男轻女的主题内容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也充分显示了江、鲍二人独脚戏“冷”“雅”的特色。
姚慕双、周柏春、王辉荃创作于1980年的独脚戏《啥人嫁拨伊》也是以“说”为主、以“做”为副的段子。作品中,老知识分子的女儿小英结识一个曾犯偷窃罪坐过牢的男青年“刘郎才”,此人虽为“刑满释放分子”,却因有悔改表现而一心向上,终究自学成才,获得淑女钟情。其中最为核心的是“读信”和“见老张”两个段落。小英知道刘郎才的过去,却同意见面,约会时又一言不发,后写了一封信给他。在读信过程中,演员巧妙地利用了“但是”“但不过”“然而”等转折词把姑娘对小伙子既爱慕又犹豫的内心矛盾细腻地刻画出来。两人爱情的最大阻碍是小英的父亲,他开始对登门拜访、请教技术革新问题的刘郎才声色俱厉。但体会到对方英语流利、对答自若的能力和气态后又转变了态度。创作者在作品临近大团圆时又安排了一段误会——民警上门告知刘郎才人在公安局里,大家顿时一片紧张,后才知道他是去给失足青少年作报告,介绍重新做人的经验。周柏春任上手而“講”,姚慕双任下手而“托”。周叙述时兼饰小英和刘郎才两角,姚则饰老张。姚能英语,在段子中发挥所长,所以“翁婿”一节的英语对话中“噱头”颇多。
“学”的范围很广。学说各地方言,学小贩叫卖和各地堂倌跑堂的语气,学唱南腔北调等都在“学”的范畴中。这种“学”要有“似是而非”的效果,要“是那么回事”,还要恰到好处地夸张、变形,从而产生滑稽的效果。以“学”为主的作品在独脚戏中数量也不少,如《各地堂倌》《宁波空城计》《十三个人叉麻将》《戏迷》《白相大世界》《滑稽投军别窑》《学英语》等。以下试以《各地堂倌》《宁波空城计》为例稍作分析。
《各地堂倌》是王无能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主要以学堂倌叫卖应答为表现方式,灵活地表现了本帮(上海帮)、苏帮、无锡帮、徽州帮、北京帮等各地方言吆喝菜名的声调和行业特色。该作品演出不久后即被灌成唱片。经后辈演员不断模仿、发展、衍化,最终成为了一个可演20分钟到半小时的完整节目。其中涉及的堂倌叫卖,少则五六种,多则达十几种。大致有本帮(上海帮)、苏帮、锡帮、广帮、甬帮、丹阳帮、天津帮、京帮、川帮等。演该作品者甚众,如姚慕双、周柏春、笑嘻嘻、筱咪咪、唐笑飞、包一飞、杨笑峰、袁一灵等,尤以姚慕双、周柏春的著名。
《宁波空城计》是根据生活中票友串戏乡音未改、语音不准造成笑话的现象编成的作品,内容和唱腔均取自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在西城城楼以空城之计迎司马懿一段。演员用方言唱京剧,以夸张手法,对某些方言的语音和词汇加以强调来产生笑料。最初王无能演出时仅用一种方言唱京剧【二六板】,后边演边丰富,能用多种方言唱演诸葛亮、司马懿、老军士3个角色,所以该作又被称为《方言空城计》;又因以宁波、绍兴、常熟3种方言的版本最广为人知,所以也被称为《宁绍空城计》;而诸葛亮在城楼所唱一段宁波方言的京剧【二六板】笑料最足,所以作品又有了《宁波空城计》之称。
甲:岳奴正在城楼观山景,耳朵边听见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司马老爷……(无限止地拖长音,一直到似乎断气为止)
乙:啊!断气了!去了!我马上抢救!替他打气。(作打氣状)接氧气。
甲:(一口气回上来,接唱)“呀……”
乙:总算一口气回来了。
甲:(接唱)发来的兵,一来是马谡无谋唔没才能,二来是将相不和失守岳奴街亭,连夺三城侬柴泡春,我相相唔奴面孔雪白,良心赤黑,为啥事体还要拿岳西城和总抢干净。诸葛亮在城楼把驾等,等候唔奴司马来到,阿拉搭侬两家头吃吃老酒谈谈心。西城唔没别个花样景,岳老早就呕人买好:年糕、粽子、咸菜、豆瓣、咸蟹、虾酱、小黄鱼、龙头烤、海茶古、韭菜芽、黄泥螺、臭冬瓜……
乙:(打断)喂!诸葛亮在菜市场做小生意呀!
如果说“学”是侧重于语言上的模仿,那“做”则指虚拟的表演,包括脸部表情、手势、动作等。这些表演往往十分夸张,具有极强的喜剧色彩。由于一人分饰多个角色,而且节奏紧、转换快,独脚戏演员多具备敏捷的反应、丰富的表情、灵活的肢体和善于体会人物的聪慧心智。
以“做”为主的作品有《武松打虎》《拉黄包车》《剃头》《调查户口》《瞎子店》《看电影》《现身说法》等。除了演唱、台词,滑稽动作也是独脚戏演员施展才华的重要领域。对于那些动作丰富的剧目,独脚戏演员常常充分利用原有的动作资源并加以发挥。
如《武松打虎》在发展衍变中,由原先五六分钟的“单卖口”发展为上、下手并重的“双卖口”,表演者利用原作中演员舞台身段的表演特点,将笑料集中于滑稽动作上。例如为了突出两人的不懂装懂,“老虎”先是“踱着方步”出场,后经指正,“按照甲教的演法在捉摸,四肢落地,两眼睁大,头向左右摇动,全身不断抖动,演得极不自然”;“武松”为显示自己“功底”,则摆出金鸡独立姿势,却因脚独立过久而抽筋,“想动不能动”,不得不请乙帮忙。再走“一个圆场,接着两手两脚一阵‘十八响’,最后用左右手各打自己一记耳光”,又声称自己“甩翼子”能连续三十分钟甩一千五百只,结果刚甩了一只就跌倒在地。
《剃头》写了一剃头师傅因与妻子吵架,给顾客剃头时心不在焉,弄出许多笑话,其中的滑稽动作便极有特色。演员在表演中利用独脚戏的乐器做道具,如用三巧板当剪发工具和剃刀,拿木鱼槌当刷子,将扁鼓当作镜子和磨面电器,在使用这些不伦不类的“剃头工具”营造滑稽效果的同时,穿插花样百出的动作,如用围单将顾客下巴围没,把刷子塞进客人口内,在客人衣袖上磨“剃刀”,最后“刮胡子找不到适当地位,左找右找,干脆仰面躺在客人的大腿上修下巴胡子”等。
“唱”中有南腔北调,有【小鼓调】【苏赋调】【五更相思】【哭妙根笃爷】【夜夜游】【柳青娘】【宣卷调】【青年曲】【妈妈不要哭】【卖梨膏糖调】【四季调】等小调,也有各种戏剧、曲艺和流行歌曲等。如独脚戏《戏迷》中就有锡剧《珍珠塔》、评弹《罗汉钱》、山东吕剧《小姑贤》、沪剧《妓女泪》、越剧《浪荡子》、淮剧《女审》等多个曲艺、戏曲的唱段。独脚戏演员运用各种曲调时,常常自由转换,有机糅合,并根据内容进行夸张或喜剧处理,构成滑稽效果。《哭妙根笃爷》《金陵塔》《戏迷嫂嫂》《各派越剧》《白相大世界》《小菜场》等都是以“唱”为主的作品。
《哭妙根笃爷》是王无能据流传在苏州近郊年轻孤孀的哭丧歌编词而成的,“笃”为苏州方言,意为助词“的”,“妙根”是小孩名。全篇共7段唱词,以女子第一人称为主,叙述自己(“小妹”)与丈夫(“妙根爷”)之间的恩爱之情,以及对丈夫暴病而死的哀痛、惆怅和怀念。唱词为七字句结构,每段起首有“啊呀妙根笃格好爷好亲人哪”或“啊呀亲人啊”作“叫头”。全篇运用变形手法和滑稽、夸张语言,描述了青年男女之间的恩爱情景和少妇失去丈夫的悲痛心情,从而产生招笑效果。该作于20世纪20年代红极一时,20世纪30年代初,蓓开公司曾灌制唱片。时至今日,《哭妙根笃爷》的唱腔也已成为独脚戏和滑稽戏的基本曲调之一。
《金陵塔》是独脚戏中最著名的以唱为主的作品。20世纪30年代中,袁一灵吸收苏滩中绕口令的片断和民间流传的“孩儿莲花落”的唱法,融合成“绕口”技巧“数塔”的《金陵塔》唱段,后又不断丰富。段子所用曲牌以【夜夜游】为主,以“桃花钮头红,杨柳条儿青”起唱,首尾呼应;中间每段绕口令之前,均有“数塔”的【混板】。袁一灵常唱的绕口令有:“墙上一根藤”“苏州城里四秀才”“星、鹰、钉、灯、冰”“胡子骑驴子”“绿花碗里有只癞蛤巴”“苏州玄妙观里东西两判官”。袁一灵演唱时考究咬字、喷口和运气,每一段绕口令都由中速、渐快至特快,常常快到击节的鼓板都难以紧跟,但又快而不乱,抑扬顿挫字字入耳。《金陵塔》是一个极受观众欢迎的节目,学、演唱者甚众。它又是一个技巧性突出的独脚戏段子,后来成为训练口齿或培养学员的必修曲目。
以上4种技巧各有特色,演员在演出中常常多项并重,以丰富作品表现力。
独脚戏是一种“笑”的艺术,“笑”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反常,那些违背常识、常理,超出人们日常认知的言行举止都可能成为“笑”的触发点。独脚戏有多种多样的招笑技巧,也可以说是招笑套子,它是独脚戏的“艺术密码”。这里我们略举几种。
“夸张变形”是独脚戏的常用手法之一。运用该种方式时,演员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竭尽全力地把客观事物加以扩大或缩小,拉开了舞台艺术与生活常识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得滑稽效果。“夸张变形”有时体现在演员的装扮上,这种情况在早期独脚戏中很常见。如王无能演出时顶红结子缎子瓜皮小帽,穿无领玻璃纱马褂,戴玳瑁边大眼镜。刘春山顶大红大结子平顶毛皮小帽,内有铅丝的小辫子,全粉白脸、倒挂眉、红鼻子,戴电线做的眼镜。江笑笑则剃和尚头、贴小辫子、穿箭衣,外套大马褂,白粉眼圈、嘴圈。在今天的一些化妆独脚戏里,夸张的装扮依然存在。如《征婚》中,“高价老太太”满头白发,戴翠花首饰,围花围裙,穿花背心,12岁小男孩歪戴着帽子,衣着邋遢,系着一条红领巾。现在大多数的独脚戏表演为常服打扮,整洁干净,滑稽效果却往往有所减弱。
“夸张变形”还表现在语言和动作上。一句唱词或台词,用不同于正常的语速、语调表达出来,往往就使人觉得可笑。如《宁波空城计》中,演员扮诸葛亮,唱至“却原来司马老爷……”处,无限止地拖长腔,似乎断气,另一人在旁给他打气,他才接下去唱“发来的兵”。《关亡》中裝神弄鬼的关亡婆在请神时,也总运用高音拖出怪腔,很是滑稽。独脚戏《趴牙齿》中的一段对话也体现出了“夸张变形”。
甲:我家邻居有一个姓顾的小姐,面孔十分漂亮,可惜有一个缺点。
乙:什么缺点?
甲:趴牙齿。
乙:明显吗?
甲:结棍!人站在大世界,两只门牙已经趴到徐家汇了。
乙:去!没有这事的!
形体动作表现方面也能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如《剃头》中,理发师将木鱼槌子当作蘸满肥皂泡的胡须刷塞进顾客嘴里,躺在顾客身上一根根地拔胡须;《新老法结婚》里的“娘舅”因为无钱送红包,想要逃走,被人用力一拉,将衣服的两只袖子拉了下来等都是令人捧腹的夸张设计。而演员对观众耳熟能详的戏曲、流行歌曲的滑稽模仿,也常常是通过夸张变形的处理,造成观众审美上的陌生感,从而产生笑料。
“自相矛盾”也是一种招笑手法,如传统独脚戏《万宝全书》开头一节。
甲:既然你是万宝全书,就请你告诉我,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乙:当然先有鸡,因为鸡生蛋。
甲:嗯,那鸡是哪里来的?
乙:咦,鸡是蛋孵出来的呀。
甲:那你怎么能说先有鸡?
乙:这……对了,先有蛋。
甲:那么蛋是哪里来的?
乙:鸡生出来的。
甲:到底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乙:先有……对了,这下肯定对了!
甲:先有什么?
乙:先有鸡。
甲:理由呢?
乙:我问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出处在哪里?
甲:《西游记》。
乙:这不是先(西)有(游)鸡(记)吗?
下手不能自圆其说,只能胡诌答对,最后噱头落到谐音上面,很巧妙。
“张冠李戴”。如传统独脚戏《新老法结婚》里介绍人向新郎新娘致颂词:
甲:兄弟是介绍人,就介绍几句吧。(像推销糖果似的)诸位,兄弟来介绍一种老牌水果糖,品种有咖啡、牛奶、香蕉、桔子四种,本来要卖二角一卷,现在优待顾客,只卖五角三卷,谁先来开一个头,请买一卷来尝尝滋味。
乙:啊?介绍人来介绍水果糖啊!
“出尔反尔”。演员在讲了一连串的赞扬话后,骤然说出了贬低的话。或是贬低一番后,突然说出赞扬的话,如独脚戏《我爱唱歌》。
甲:看你不出,小小年纪,歌唱得不差,不愧是小歌手。
乙:不敢,不敢。
甲:小老师。
乙:哪里,哪里。
甲:小专家。
乙:好说,好说。
甲:小天才。
乙:惭愧,惭愧。
甲:小明星。
乙:夸奖,夸奖。
甲:小滑头。
乙:多谢,多谢……(察觉)啊!我是小滑头啊?
“出其不意”。独脚戏《学英语》倒背26个字母即为一例。
甲:英文方面,你有不懂之处尽量问我,
乙:请问,英文字母共有26个,你背得出吗?
甲:那太简单了!ABCDEFG
HIJKLMNOPQRSTUVW
XYZ。
乙:完了?
甲:完了。
乙:现在请你倒过来背一背。
甲:请你不要开玩笑,从来没有听说过能把26个字母倒背过来的,就是英国人也背不出。
乙:我试试看。ZYXWVUT SRQPONMLKJIHGFEDCBA。
甲:(惊)喔唷,了不起!今天我碰到了一个“DCBA”了,佩服,佩服。
“强词夺理”。如传统独脚戏《天文地理》中一节:
甲:你知道天有多少高?
乙:不知道。
甲:只有两个小孩的屁股这么高。
乙:啊?有什么根据?
甲:我的儿子在弄堂里匍在地下打弹子,被我的爱人看见了,就骂他:“你真贪玩,看你一只屁股翘得半天高!”你想,一只屁股翘得半天高,两只屁股不是一天高吗?
乙:啊?有你这种解释的?
甲:再问你,天边在哪里?
乙:天的边在……这怎么知道呢?
甲:我知道。
乙:天边在哪里?
甲:就在大光明电影院门口。
乙:啊?
甲:这还是我今天才知道的。
乙:怎么一回事?
甲:我在路上走,看见一个人在追小偷:“嘿!看你怎么逃得掉?哪怕你逃到天边,我也会追到你!”结果小偷逃到大光明电影院门口被捉住,这大光明不是天边吗?
乙:去!
“层层进逼”。独脚戏《拉黄包车》中车夫与老板的情节就是一例。
乙:(扮老板)八千元太贵了。
甲:(扮黄包车夫)那这样好吗?我替你拉得快点,外加拉到你弄堂里、后门口,仍旧算八千元。
乙:喏,你拉到我客堂里,算四千元。
甲:拉到楼梯上,算八千五。
乙:拉到我二层楼,算四千五。
甲:拉到你房间里,算九千五。
乙:横竖横,拉到眠床上,算五千元。
甲:拆牛棚,拉到梳妆台的抽屉里……
乙:我缝缝里钻进去。
甲:我打“D.D.T.”。
乙:喂,你当我臭虫啊?
“反客为主”。如独脚戏《请保姆》。
甲:你请我做保姆,我要问问清楚的。你结婚没有?
乙:问这做啥?
甲:这很要紧,因为我面孔好看,也许你看中我,半夜里把我拖到你房间里,我吓的。
乙:呸!我会看中你?跟你讲,我结过婚了。
甲:那我放心了。再问一声,你家里有几间房间?
乙:一间前楼,一间后楼。
甲:好,我到你家里以后,我住前楼,你住后楼。
乙:对的,我应当住后楼……啊!香火赶出和尚。
甲:那怎么住?
乙:应当你住前楼,我住阁楼……要死,我也讲错了,我住前楼,你住后楼。
甲:也罢,我就委屈点吧。再要问,是你烧饭给我吃,还是我烧饭给你吃?
乙:照规矩是我烧给你吃……我给你搅昏了,我用你进来,就是要你做家务的。
接下来这个年轻保姆还提出了许多喧宾夺主的要求。结果好似请了一位老祖宗回家。
“吃进吐出”。即甲或乙误把对方言词当作正确,表示赞同、“吃进”了,后又猛地察觉到上了当,便迅速“吐出”。如独脚戏《头头是道》。
甲:想不到娘舅替我介绍的女朋友就是你。
乙:是呀,真巧。
甲:我想问问你的情况。
乙:请问。
甲:你有几个小孩?
乙:我有五个……要死,你着呢麽乱讲的,我没有结婚哪来小孩?
甲:该死!该死!我口冲了,我是想问你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
乙:是五姐妹,都是女的。
“你有几个小孩”,这一问肯定有笑料的,但是回答者开头没有意识到问者来意,脑里只想到家庭中有5个姐妹,糊里糊涂地“吃进”,后及时醒悟,马上“吐出”。一出一进间,笑料自生。
独脚戏的招笑技巧很多,这里只是举几个例子,这些逗笑方法也不是孤立运用的,往往交织一起,有的曲目结合运用好几种技巧。招笑手法要想奏效,还要讲究铺垫、节奏,就像相声中的包袱要抖得响,这就得看演员的本事了。
(责任编辑/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