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校参与的社会情感学习:理论、范例及启示

2024-01-19 05:14武云鹏秦丽萍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儿童情感

武云鹏,杨 帆,秦丽萍

(德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山东德州 253023)

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简称SEL)作为发展社会情感能力的载体与方法,指的是儿童和成人获得并有效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这些知识、技能和态度是个体进行自我理解和管理情感、达成个体和集体目标、感受并表达对他人的同情、建立和保持积极的人际关系、做出负责任的决策所必备的能力[1]。在校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情感困扰,例如自我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冲突等。这些困扰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适应能力,也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问题。经合组织SSES 调查发现:社会情感能力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提升儿童社会情感能力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韦钰指出“未来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关注提高智商,而是需要强调培养社会情感能力”。因此,关注儿童社会情感学习具有重大意义。

国内在社会情感学习的实践方面有一些探索[2-3],也有学者从理论层面探讨如何融入日常教学[4]。但传统社会情感学习项目存在一定局限性:其一,传统SEL项目往往只采用局部性的干预措施,例如单独的课程、个别咨询或小组辅导等。这些方法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难以覆盖到所有学生,并且难以与学校的整体教学和管理结合起来;其二,由于教师的时间和资源有限,学生得到的SEL 支持也可能不够充分和个性化;其三,学校教师的认知和能力不足,他们可能缺乏对SEL 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的了解,同时缺乏与SEL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整校参与法”(the whole school approaches)以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参与主体不仅包括学校,还将干预措施扩大到学校课程之外,注重生态系统中学校、家庭、社区多个方面的作用,为社会情感学习项目提供了新思路。与传统SEL 相比,整校参与的SEL 具有一定优势。首先,整校参与的SEL 具有更大的覆盖范围和持续性。它可以将SEL融入学校的整体教学和管理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同时,整校参与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并促进学校氛围改善,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整校参与的SEL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方法,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效且可持续的SEL 支持,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开展整校参与的社会情感学习。本研究拟介绍其实施源起,阐述其理论基础,介绍丹麦UP项目的具体内容,并讨论其教育启示。

一、实施源起

开展整校参与的社会情感学习,既符合我国相应政策要求,又契合教育现实需求。

(一)政策要求

首先,心理健康是教育的重点关切。国家近年颁布的关于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文件,如《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 年)》等,均明确指出加强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符合政策要求。2022年,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2023 年10 月10 日是第32 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其宣传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呼吁全社会提高认识,重视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推动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专业机构有效衔接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社会情感学习对儿童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同时整校参与的社会情感学习注重家校社多主体参与,因此推动整校参与的社会情感学习,符合国家对儿童心理健康和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政策要求。

(二)现实需求

整校参与能够发挥多元主体的能动性,有助于提升教育的系统性与全面性。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教育中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可让儿童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家庭可以提供正确的情感引导,学校可以提供专业的教育和培养,社会可以提供多样的场景和实践机会。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共同促进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提升,有助于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共同为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同时,整校参与的社会情感学习项目高度结构化,兼具可行性与灵活性,易于推广。整校参与法详细界定了家庭、社区和学校三个主体的任务,并设计了具体实施框架,每个主体都有规范的教育流程和开展形式。这使得整校参与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研究人员、学校教师、家长等可以便捷、保真地实施该类方案。此外,在标准实施框架的基础上,实施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境、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地理背景进行调整,这又使其具备较高适用性。以上特点使得整校参与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够更好地契合现实需求。

二、理论:整校参与的社会情感学习

(一)整校参与的理论框架

整校参与法的理论基础是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整校参与法将干预措施扩大到学校课程之外,注重生态系统中学校、家庭、社区多个方面的作用,强调干预的全面性、系统性、可持续性和生态性。整校参与法认为,儿童学习和互动的环境对其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推进实施整校参与的社会情感学习,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促进学校(Health Promoting Schools,HPS)提炼出一个社会情感学习框架。该框架首先明确了三个核心领域,并将其细分为更具体的要点,为实施过程提供了详细指导。在HPS的倡议下,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的许多社会情感学习项目参考了该框架[5]。

在整校参与的社会情感学习框架(图1)中,儿童处于中心位置。最内层介绍了三个核心领域,其外围是该领域的关键词;中间层列出了最内层核心领域的教育内容;外层列举了有效实施中间层教育内容的切入点。在整校参与法的理论指导下,三层的内容环环相扣又相互支撑。

图1 HPS整校参与的社会情感学习框架

第一个核心领域是关注儿童的需要,其关键是“计划与监测”,主要包括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课内发展性课程与课外实践性活动两方面内容,教育实施的切入点包括教职工的学习与发展、课程咨询与指导以及分层干预三个方面。

第二个核心领域是为儿童提供领导机会,其关键是“共享领导权”,主要包括公平的学校政策和实践、促进学生发展的学校政策与实践以及良好的学校氛围三方面内容,教育实施切入点包括支持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执行与支持以及健康的教职工关系。

第三个核心领域是家庭的支持,其关键是“合作与实践”,主要包括为家庭提供社会情感学习策略、家庭与社区的合作以及支持家庭的参与,教育实施切入点包括探究家庭支持路径、社区合作与支持以及家校合作。

(二)整校参与的具体内容

整校参与的具体内容是框架中三个核心领域的具体体现,包括三个部分:(1)课程、教学和学习,该内容对应框架中的“关注儿童需要”这一核心领域;(2)学校的氛围,该内容对应框架中的“为儿童提供领导机会”这一核心领域;(3)家庭和社区的伙伴关系,该内容对应框架中的“家庭的支持”这一核心领域。

1.课程、教学和学习

该领域的第一个部分是整合性SEL 实践。研究表明实施得当的SEL 课程对存在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多数儿童有长期益处[6],因此UP 项目的课程、教学和学习板块包括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课内发展性课程。同时,为了更好的促进学习效果,项目中也包括课外实践性活动,从而构成了包括课程和活动在内的整合性SEL 实践。为了推动课程和活动的顺利实施,UP 项目组会为教师提供课程咨询与活动指导。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努力促使课程和活动适应学校实际,这有利于提高教学和实际应用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推动社会情感能力与学业发展的更大整合,以及形成良好的学校环境[7]。该领域的第二个部分是分层干预模式。与美国社会情感教育中的“教学金字塔模型”相一致[8],UP 项目中也践行分层干预:为所有儿童提供SEL 课程,为有需要的儿童提供针对性的小组干预,并为有复杂需求的儿童提供个性化的一对一干预。该举措有助于更好的关注不同儿童的需求,促进其社会情感能力提升与社会适应。

2.学校氛围

学校氛围是学校相对稳定、持久的心理社会环境特征,反映学校的组织结构、教学实践、规范和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特性[9]。支持性学校氛围具有鼓励、温暖和接纳的特点,有利于儿童从中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发展积极的情感品质,并且帮助儿童与教师、同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从而提升自己的社会情感能力[10]。营造支持性学校氛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学校要制定公平的政策确保每个儿童都有参与和领导的机会,这可以增强儿童的人际交往技能,从而促进其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其次,要在教职工之间以及教职工和儿童之间培养相互尊重和协作的关系,并且要给予儿童和教职工知识、技能和个人发展方面的支持,这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环境,从而促进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最后,让学校中的所有人都参与到干预过程中并形成共同目标,这有利于促进群体的团结和合作,从而促进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

3.家庭和社区的伙伴关系

将家庭和社区伙伴关系置于整校参与法的核心,体现了发展儿童社会情感能力是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责任,并且指出了社区支持的必要性。为确保家庭、学校和社区合作促进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需要家校社三方在开放沟通、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

学校与家庭发展积极的伙伴关系,需要学校了解家长的需求和想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合作关系。研究表明,接受过情绪训练的父母更有益于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11]。因此,学校可以为家长提供提升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策略。同时,家长可以向学校提供有关儿童的信息从而使学校的分层干预措施更具针对性。研究表明,当学校与家庭密切合作,支持儿童的社会情感学习时,儿童的亲社会学习会得到加强[12]。

积极的社区伙伴关系为学校和家庭提供了来自社区机构和专业从业人员的额外支持。在学校方面,社区可以为儿童提供各种课外活动,为方案的实施提供专业知识。最近对整校干预措施的元分析发现,学校与社区的伙伴关系可以为儿童带来更积极的结果[13]。在家庭方面,社区可以为家长提供信息支持,或为需要针对性干预的儿童和家庭提供专业评估。

相较于单一课程干预,整校参与通过加强社会联系,确保学校、家庭和社区干预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为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因此,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建立统一的领导至关重要。在实施干预时,由学校领导实施团队,加强与社区和家庭之间的合作,提供重要的规划和监测功能,并促进全校范围的协作。

三、范例:丹麦的UP项目

丹麦UP 项目是一个典型的整校参与的儿童社会情感学习项目,该项目由丹麦心理健康基金会(MHF)和南丹麦大学国家公共健康研究所(NIPH)的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研究小组合作开发。其中,MHF负责实施干预项目,NIPH负责构思和评估干预项目。在项目设计上,该项目的设计符合“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原则。“群体免疫”原则指出,一个社区(例如一所学校)中心理健康水平高(例如社会情感能力较高)的人越多,那些患有急性和长期心理健康问题的个体就越有可能得到支持。UP通过全面性、系统性的持续性干预,致力于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关注到每一个儿童的心理健康,让环境中的所有人都得到心理健康支持,从而为患有急性和长期心理健康问题的个体提供帮助。

UP 项目由学校开展的教育和活动、教师技能发展、父母参与以及学校日常举措四部分组成(图2)。这四个部分与整校参与法三个核心内容的对应关系如下:学校开展的教育和活动和教师技能发展对应“课程、教学和学习”,父母参与对应“家庭和社区的伙伴关系”,学校日常举措对应“学校氛围”。

图2 丹麦UP项目整体框架

(一)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

UP项目中将学生分为三个年龄组(学前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和七至九年级),并开发了适用于三个年龄组学生的不同教育材料。教育材料都遵循相同的结构,即导入、三个关键主题和一个结尾。该结构能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和包容的环境,并确保实施的可持续性。以下是教育材料的五个模块及其内容。

导入:该模块的教育目的是构建班级的愿景和目标。主要内容:结合不同班级和学科的具体情况,预设通过UP 干预后能达到的社会情感能力目标。

主题一“所有人”(All of us):该模块的教育目的是激发儿童的合作技能,创造积极的班级环境。主要内容:鼓励儿童在学校内外和不同身份的个体进行合作交往。

主题二“你和我”(You and me):该模块的教育目的是通过人际交往提升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主要内容:鼓励儿童建立友谊和亲密关系。

主题三“我自己”(Myself):该模块的教育目的是让儿童帮助自己和他人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内容:让儿童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标志,并结合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找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

结尾:该模块教育目的是帮助教师检视目标达成情况,设定新目标。主要内容:儿童和老师讨论预设目标是否已经实现,若已经实现,则为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设定目标。

在教育材料实施上,该项目采用了“调查-愿景-行为改变”模型(the didactic model Investigation,Vision,Action for Change,简称IVAC)。在教育过程中,首先让儿童调查与心理健康有关的问题,例如是什么、为什么、如何等问题(对应“调查”阶段);然后设立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目标(对应“愿景”阶段),并且通过实践达到所设立的目标,从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对应“行为改变”阶段)。该实施模型可以促进儿童的深度参与并增强其主人翁感。以主题1“所有人”为例,儿童先调查有关于合作的内容,包括合作是什么、人与人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如何与别人顺利进行合作(调查);在调查完成之后,儿童要设立一个有关“合作”的目标(愿景);最后,鼓励儿童通过实践达成所设立的目标,从而改变原有的行为(行为改变)。此外,在关键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还会安排沉浸日,让儿童专门学习相关主题内容,以促进儿童能更深入地学习该主题。

社会情感能力涵盖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意义(meaning)和社会交往(social action)四个方面[14],UP项目中的教育材料旨在促进这四个方面。以主题1“所有人”为例,首先,儿童需要学习合作知识(知识);其次,儿童通过不断练习训练合作技能(技能);然后,儿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的意义,进而形成对合作重要性的理解,从而设立合作目标(意义);最后,鼓励儿童通过合作的形式进行社交(社会交往)。这四部分也可与IVAC原则对应,知识和技能对应“调查”,意义对应“愿景”,社会交往对应“行为改变”。

同时,该项目特别注重教育材料与学校的课程相结合,这已经成为该项目的一大特色。与以往的SEL 专项学习项目不同,本项目开发人员在设计教育材料时,研究了每门学科(如数学)的课程要求和目标,确保开发的教育材料既能实现该科目的目标,同时也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该做法的优点在于可行性高,避免增加教师的压力,同时也符合学校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教师技能发展

教师作为学生最直接、最密切的影响源,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杜媛和毛亚庆认为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良好发展依赖于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提升[15]。同时,作为社会情感学习的关键实施者,教师相关教育能力至关重要。

UP 项目中的教师技能发展旨在丰富教职工心理健康知识并促进其教学能力发展,包括学习班和主题课程两部分:1)学习班。时长为一天,设定在学年开始之前。学习班的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项目介绍,总体性的介绍该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第二,教授专业知识(促进心理健康、营造包容性学校环境的重要性、IVAC 原则、如何处理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等方面);第三,教育材料使用指导。它构筑了教师在下学年参与规划和实施UP 项目的基础。2)主题课程。在每个新的主题实施之前,教师需要参加一次“主题课程”。每次课时长约三小时,内容是教授教师如何实施新主题。它可以促进教师对项目的持续关注,并帮助教师提升实施干预措施的效度。此外,参加技能发展的教师均获得一本项目工具书,教师可以从中自主选择适合的活动,这使得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拥有更多自主权。

(三)父母参与

父母参与也称“父母卷入”,广义上通常指在子女教育方面,父母所给予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包括:父母对子女的学业成就期望、父母和子女的沟通、父母对子女的学业监督和辅导、父母对子女日常行为的关注、父母对子女平时活动范围的关注、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等。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儿童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研究表明,父母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资源,面对儿童的消极情绪反应,父母的支持性关注对儿童的社会能力起积极作用[16],同时,研究表明家庭文化资本可以影响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发展[17]。

在UP 项目中,父母参与旨在通过让父母了解UP 项目,进而意识到社会情感能力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从而高度参与家校合作,最终促进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提升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该项目中父母参与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五部分:(1)父母通过学校官网了解UP 项目,形成对该项目的初步了解;(2)在学年期间,邀请父母参加学校开展的有关活动(例如,与儿童心理健康相关的展览);(3)在年度家长会上讨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4)儿童与父母一起完成教育材料中有关心理健康问题的作业;(5)鼓励父母积极参加班级或学校的促进心理健康的团体。例如,让父母作为“心理健康大使”,在儿童中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工作。

(四)学校日常举措

在UP 项目中,学校日常举措的目的是为创设有助于儿童心理健康的支持性的学校环境。为实现这一目的,学校要制定合理的举措,有以下三点需要注意:第一,举措的可实施性。举措的顺利实施需要与学校的政策和结构相协调。这要求我们从学校的现有结构出发并做出符合学校政策的举措。第二,举措的全面性。除了学校的物质环境创设外,我们还要关注到学校的精神环境创设。在HPS 中学校精神环境是指学校的校风和人际关系所营造出来的气氛,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要鼓励交流与沟通,营造和谐开放的学校氛围,形成支持性学校精神环境。第三,举措的民主性。举措应由儿童、教师、校长和家长共同选择、规划和实施。学校各项举措应广泛接纳每一个参与主体的意见,让参与主体深入参与到UP项目中,共同肩负起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责任。

学校日常举措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部分:1)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例如,学校建立班级荣誉制度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形式加强师生沟通。2)创设积极的学校氛围。例如,学校要贯彻多元智能与多元化的理念,鼓励教师发掘儿童的特长,肯定儿童的优点,协助儿童找到个人价值所在,营造彼此尊重的校园环境。3)开办娱乐活动供儿童在课余时间放松。例如,创办兴趣社团和举办校园音乐会。4)开办学习活动帮助儿童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例如,开办与心理健康有关的展览和讲座。

四、教育启示

整校参与的社会情感学习契合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理论,具备相对科学完善的理论框架,丹麦UP项目内容符合儿童需要、贴近实际生活,取得了良好效果。两者可为我国开展系统有效的整校参与的儿童社会情感学习项目提供理论指引与实践参考,其教育启示如下。

(一)注重与学科结合,提高项目融合性

将社会情感学习的教育材料与具体学科相结合是UP项目的特色,它要求教师在实施SEL课程时以教授学科知识的形式体现与社会情感学习相关的内容。一项针对心理健康促进与问题防范的综述发现,心理健康与普通课程结合的干预措施比孤立地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有更大和更持久的影响[18]。对学生而言,将SEL融入学科教学可以减轻学习压力,学生不需要额外花时间学习相关课程;同时,融入学科的SEL课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情感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在融合科目的选择方面,幼儿园课程相对灵活,可考虑在幼儿园社会领域、艺术领域等课程中融入。对中小学阶段而言,可在语文、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融入。在融入路径方面:第一,发掘学科中的SEL 资源。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挖掘学科中的SEL资源,例如语文、历史学科中的文学作品和人物事件等,并将它们融入到教学中。第二,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社会情感学习应与学科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例如,在英语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第三,精选教学方法与设计教学活动。例如,在语文学科中,教师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深入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学生共情能力。在历史学科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搜集和分析历史资料、制作历史图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第四,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除传统考试外,教师还可采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和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指导。以上举措有助于社会情感学习与具体学科的融合。

(二)构建持续支持,确保项目可持续性

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的高质量实施需要持续性支持,这对保持干预效力和达到预期效果至关重要,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可持续的社会情感学习项目,无法简单地在现有教育体系中“插入”一个现成的课程方案并期望取得成果。SEL 实施中经常面临的问题是,由于对维护和更新不够重视,很多项目结束时,项目中的干预就随之暂停甚至消失,这就导致即使是成功的方案也会失去效果。为确保实施的可持续性,有必要开展整校参与,形成可持续的运作体系。

可从四方面来构建持续支持体系:第一,建立伙伴关系与资源网络。多元化的伙伴关系网络能够为项目带来更广泛的资源和支持。学校需要与教育部门、公益组织、社区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分享优秀案例、教学资源和相关资料来建立一个资源库,方便项目参与者随时获取所需资源。第二,展开培训与团队建设。提供持续的培训和支持,包括如何有效地进行情绪教育、如何处理情绪困扰和问题等,可以增强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和技能,提高项目实施的效果和影响力。建议教师和家长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独立实施社会情感教育,最终熟悉实施流程,掌握关键技术;同时,学校可以组建SEL教研小组负责项目实施,这样的话,即使外部团队的干预结束,校内团队仍能维持项目的运作。第三,建立反馈、评估与调整机制。定期收集包括儿童、教师、家长在内的参与者的反馈,了解项目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项目计划。这有利于项目更好地满足参与者的需求,提高项目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第四,展开宣传、激励工作。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宣传社会情感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认识和参与度;对在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学校和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激励学校继续参与,吸引更多学校参与。以上努力有助于构建一个持续支持系统,确保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三)纳入多参与主体,增强项目系统性

整校参与的社会情感学习中,注重学校、家庭、社区不同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力图形成最优教育合力。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家庭是儿童出生后首先接触到的环境,对儿童影响最早、最大;社区具备的各种资源能够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学校既要承担教学的重要任务,又要领导各个主体,从而建构稳定的环境。另一方面,主体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加强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提高项目的干预效果。

为促进家校社多方主体参与,在家校社三方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的基础上,还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完善学校育人功能。学校社会情感学习除了课程实施外,还要重视儿童接触到的环境对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一方面,通过校园物理环境的创设对儿童社会情感学习进行熏陶。例如,打造与社会情感能力有关的班级文化墙,营造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营造包容、温馨的校园精神环境呵护儿童心灵的成长。例如,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要友好互助合作学习。第二,提供家庭教育支持。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社会情感学习的影响,为家长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例如,可以举办家长讲座、工作坊或一对一辅导,帮助家长了解社会情感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同时,通过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为彼此开展社会情感教育提供信息和反馈,可以强化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效果。第三,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利用社区中心、图书馆、企业等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社会情感学习的实践场所和机会,丰富其学习体验,培养其社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第四,创设多主体参与平台。搭建家校社共同参与平台,如家长委员会、家长咨询热线、相关公众号或网站等,鼓励各方主体共同参与项目的决策、实施和监督。通过平台的建设,可以促进信息交流、意见反馈和协同行动。第五,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学生是教育的核心,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情绪需求和发展潜力,项目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同时,鼓励学生参与项目的策划、组织和实施过程,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通过以上措施,有助于促进家校社多方主体参与,提高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系统性。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儿童情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