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叶 覃廖青 龙思宇 冼学权
(1.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2.广西科学院高性能新材料产业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
罗丹明B(RhB)是典型的阳离子有机染料,水溶性高,难以去除,对环境和人体有极大危害,存在致毒、致突变和致癌等效应[1-2]。近年来,光催化降解法[3]、混凝/絮凝法[4]、膜分离法[5]、生物降解[6]和物理吸附法[7]等被广泛应用于有机染料污染物的处理领域。其中,吸附法是去除效果较佳、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具有快速有效、工艺简单和能耗低等特点[8]。对吸附法而言,吸附剂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起决定性作用,其结构性质会影响整个吸附过程。
炭材料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和极大的比表面积,可以作为性能优异的吸附材料。然而,在无活化剂条件下,直接热解制备的生物质基炭比表面积低,吸附性能较差,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因此,需要采用活化剂调控活性炭的结构性质,以提高其的吸附能力[9]。常用的碱/碱盐活化剂以KOH、ZnCl2、K2CO3为主,KOH 活化法可制备以微孔为主的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10],但KOH 腐蚀性强,且炭材料的介孔及大孔数量极少[11],ZnCl2活化法制备的活性炭含有大量微/介孔的过渡孔,但在高温条件下ZnCl2会产生有害废气和废水污染[12],在K2CO3中加入尿素作为活化时,可获得微孔-介孔-大孔共存的分级多孔结构[13],避免了微孔活性炭堵孔和传质阻力大的缺点,有利于吸附剂对有机染料污染物的吸附。
传统活性炭通常选用实木或石油化工原料为前驱体,成本高及石化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迫使人们逐渐选择花生壳、坚果壳[14-15]等生物质为原料,以制备新型高性能、价廉易得的生物质炭材料。竹类植物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毛竹种植面积最大、培育历史最悠久和分布范围最广,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功能[16]。另外,毛竹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分别约为47.59%、22.75%和32.19%[17],与木材成分相似,在限氧环境下热解碳化,其产品可以与优质实木活性炭媲美。
因此,本研究以毛竹粉为原料,将其与低腐蚀性活化剂K2CO3-尿素混合,经过高温热解制备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生物质基活性炭。采用SEM、BET 等对活性炭进行结构表征(表面形态和微观孔径分布情况),研究不同pH 值、时间和PAC 用量对PAC 吸附RhB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实际吸附情况,利用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标准热力学模型进行拟合,阐明活性炭对RhB 的吸附规律,以期为生物质基活性炭在有机染料处理的应用提供理论。
2)试剂。K2CO3、尿素、HCl、NaOH 和RhB 等化学试剂为分析纯,均购于阿拉丁试剂网。
3)仪器。真空试管高温烧结炉(OTF-1600X型),合肥科晶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扫描电镜(SEM,S-3400N 型),日本Hitachi 公司;全自动物理/化学吸附仪(Autosorb-iQ 型),美国Quantachrome 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DU800型),美国Beckman Coulter 公司;热风干燥箱(DHG-9023A 型),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高速万能粉碎机(FW-100 型),武汉理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称取8 g 毛竹粉、4 g K2CO3和2 g 尿素,置于万能粉碎机中高速混合20 s,倒入镍坩埚中,置于高温管式加热炉,N2气氛(体积分数99.9%,150 mL/min)保护,以5 ℃/min的加热速度升温至设定温度600 ℃,并保温1 h。所得产物先用95 ℃的去离子水洗涤3次,再用10% HCl 浸泡6 h,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多次至中性,105 ℃下真空干燥12 h,得到PAC。另外,将毛竹粉直接在600 ℃炭化制备毛竹基炭(Phyllostachys edulisCarbon,PC)作为空白对比样。
采用S-3400N 型扫描电镜(SEM)测试PC 和PAC样品的表面形貌,测试前对其进行喷金处理;采用全自动物理/化学吸附仪对样品的孔结构进行测试分析,选用系统软件采用多点BET法计算比表面积,选用DFT 模型分析微孔和介孔分布。
配制质量浓度为1 000 mg/L 的RhB 储备液,后续试验的吸附液均由储备液稀释得到。用5%盐酸溶液和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RhB 溶液的初始pH值,在恒温振荡器中恒温至设定温度,再加入一定质量的PAC,以120 r/min 的转速摇匀混合物,直至吸附平衡,用0.45m 滤膜过滤RhB 溶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557 nm 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值,并根据已标定的标准曲线求出RhB 浓度,再根据式(1)、式(2)分别计算出PAC对RhB的平衡吸附量和去除率。
式中,qe为PAC 对RhB 的平衡吸附量,mg/g;E为RhB的去除率,%;C0为RhB溶液的初始浓度,mg/L;Ce为RhB 溶液的平衡浓度,mg/L;V为RhB 溶液的体积,L;m为PAC 的质量,g。
1)动力学。在1.4 节的操作基础上,取100.0 mL初始质量浓度为200 mg/L 的RhB 溶液置于锥形瓶,25 ℃条件下,每隔一段时间取出测定浓度Ct,求出该时刻的吸附量qt,直至吸附达到平衡,并由平衡浓度Ce计算平衡吸附量qe,然后采用表1 中的准一级动力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18]对数据进行拟合。
2)等温线。配制100 ~500 mg/L 初始质量浓度的RhB 溶液,25 ℃条件下,分别测出对应质量浓度下的Ce,并计算其对应的qe,以Ce为横坐标,Ce/qe为纵坐标,拟合绘制Langmuir 等温线;以lnCe为横坐标,lnqe为纵坐标,作Freundlich 等温线[19-20]。
3)热力学。热力学参数由表1 的Van't Hoff 方程与Gibbs-Helmholtz 方程[21]计算,先测定PAC在不同初始质量浓度及不同吸附温度(25 ℃、35 ℃和45 ℃)下的Ce和qe值,通过Van't Hoff 方程求出△G°,再以T为横坐标、△G°为纵坐标作图,拟合出来的直线截距即为△H°,斜率为-△S°。
2.1.1 SEM 分析
图1 为PC 和PAC 的SEM。由图1 可知,PC 和PAC 均呈现纵横交错的三维管状结构,无活化剂作用时,PC 的表面光滑、质地致密。经K2CO3-尿素活化后的PAC出现更多的沟壑状裂纹,质地更疏松,表面的颗粒物显著增多,这是因为在高温+活化剂的条件下,炭结构被刻蚀,原始形貌被破坏。
图1 PC 和PAC 的SEM
2.1.2 孔结构分析
通过BET测试分析活性炭的微观孔结构分布情况,图2 为活化前后制备的活性炭的N2吸/脱附曲线。由图2(a)可以看出,无活化剂条件下,制备的PC 样品在低P/P0区存在很小的N2吸附量,在高P/P0区时,N2吸附量较小且趋于恒值,表明PC 中仅存在微孔结构。而PAC 属于Ⅳ型吸附等温线,在低相对压力区内(P/P0<0.1),N2吸附量随着相对压力增大而急剧上升,说明存在大量微孔(小于2 nm);在相对压力P/P0为0.5 ~0.8 处出现了“H4”型滞后环,说明存在介孔(2 ~50 nm);当P/P0接近1 时,存在高压拖尾现象,这是由于存在大孔(大于50 nm)或狭缝型孔[22]。由图2(b)可以看出,PC 仅在微孔区域0.68 nm出现唯一尖锐峰,而PAC在0.82、1.77、3.31、4.66 nm处出现了多峰型分布,说明PAC以微孔和介孔为主。利用K2CO3-尿素为活化剂可以制备微孔-介孔-大孔共存的分级多孔毛竹基活性炭。
图2 PC 与PAC 的N2 吸/脱附等温线及DFT 孔径分布曲线
表2 对PC和PAC的BET及孔参数进行了对比,由表2 可以看出,PC 的比表面积仅为284.17 m2/g,其中微孔所贡献的比表面积为267.24 m2/g,占比高达94.01%。在高温条件下,毛竹粉经K2CO3-尿素活化后,所得PAC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均有大幅提高,分别为2 554.85 m2/g 和0.98 cm3/g,此时,总比表面积由介孔和微孔共同贡献,其中由介孔贡献的Sext高达2 117.22 m2/g,占比82.87%。说明毛竹经过K2CO3-尿素和高温热解处理后,可以获得具有微孔-介孔-大 孔共存的分级多孔炭材料。
表2 PC 和PAC 的孔结构参数
采用单一变量法,以PAC 为吸附剂、RhB 为吸附质,研究吸附溶液pH 值、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时间对吸附过程的影响。选用质量浓度200 mg/L 的RhB溶液,在PAC 用量为1.0 g/L、吸附时间为6 h、恒温25 ℃,研究pH 值对PAC 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图3(a)显示了不同pH 值下PAC 对RhB 的吸附能力,随着pH值从5 提高到8,RhB的去除率从52.58%增加到93.24%,当pH 值继续从8 升高到10 时,去除率趋于稳定。这是因为溶液的pH 值变化会改变活性炭表面的带正电荷性或负电荷性,从而影响吸附质分子的结构或吸附剂的官能团,pH值<7.0 时,H+使活性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OH 和-COOH 发生质子化作用生成-OH2+和-COOH2+[23],此时,PAC的表面显正电性,与同样带正电荷的RhB 存在静电斥力,降低了RhB 的去除率;当pH 值>7.0 时,去质子化作用增强,使PAC表面显负电性,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静电斥力变为静电引力,吸附能力得到提高。当pH 值>8.0 时,RhB 的去除率并没有进一步提高,可能是PAC 上对RhB 的结合位点和数量是恒定的,继续提高体系的pH值并不能持续提高其去除率,因此,选择pH值为8 的RhB溶液进行后续试验。
图3 pH 值、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对RhB 吸附的影响
考察了PAC 用量对3 种质量浓度RhB 溶液(100、200、300 mg/L)的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如图3(b)所示。由图3(b)可以看出,总体上,随着PAC 用量增加,RhB的去除率不断提高,原因是增加PAC的用量能提供更多的吸附活性位点,使更多的RhB 被吸附;RhB 浓度越高,需要越多的PAC 才能吸附平衡,当吸附剂用量为0.60、0.90、1.20 g/L时,3 种浓度的RhB 去除率趋于恒定。此外,RhB 的初始质量浓度越大,需消耗越多的吸附剂才能达到相同的去除率,如当去除率同为80%时,初始质量浓度为100、200、300 mg/L 的吸附剂用量分别为0.33、0.46、0.61 g/L。
由图3(c)可以发现,总体上,PAC对RhB的吸附大致可分为3 个阶段,在快速吸附阶段(0 ~90 min),RhB 浓度大,且活性炭表面可供吸附RhB 的活性位点多,二者之间的传质动力大,吸附量随着时间增加而迅速提高,此阶段为吸附过程的主要过程;慢速吸附阶段(90 ~240 min),PAC 上可提供吸附RhB 的活性位点少,传质动力变小,随时间增加其吸附量也只发生微小增加;平衡吸附阶段(240 ~300 min),此阶段吸附行为基本达到平衡,吸附量不再随时间增加而提高。另外,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吸附量也略有提高,25 ℃、35 ℃和45 ℃对应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609.67、655.78、707.29 mg/g。
在图3(c)的基础上,分别利用表1 中的准一级及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方程式,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其结果如图4 和表3 所示。在25 ~45 ℃下,RhB的吸附过程能较好地遵循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中,准二级速率方程的R2更高,达到0.996 9 ~0.998 3;此外,由准二级动力方程推算的理论平衡吸附量qe.cal与试验结果qe.exp的差距更小。这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比其他模型更适合描述PAC 对RhB 的吸附过程,即RhB 的吸附应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共同作用,且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速度控制步骤[24],PAC 和RhB 之间通过交换或共有电子形成化学键,发生了化学吸附作用。
图4 PAC 吸附RhB 的动力学模型曲线
表3 PAC 在不同温度下吸附RhB 的动力学参数
PAC 吸附RhB 的Langmuir 和Freundlich 吸附等温线如图5 所示,分析得到的等温方程参数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Langmuir 和Freundlic 这2 种模型与吸附过程都比较吻合,但Langmuir模型的R2更接近1,说明RhB 在PAC 表面发生的是一种以单层吸附为主同时存在非均匀多层吸附的行为。当温度在25 ~45 ℃时,Freundlich 模型的参数1/n的数值在0.146 9 ~0.171 4,表明吸附行为容易发生[25],升温有利于吸附的进行。
图5 PAC 吸附RhB 的吸附等温线
表4 PAC 吸附RhB 的等温方程参数
图6 为PAC 吸附RhB 的△G°-T拟合曲线。由图6 可以看出,热力学拟合曲线具有较好的可信度,R2为0.988 7 ~0.997 9。分别测定了25 ℃、35 ℃和45 ℃条件下RhB 初始质量浓度为100、200、300、400、500mg/L的吸附热力学参数(△G°、△H°和△S°),如表5 所示。由表5 可知,PAC 对RhB 吸附的△G°均为负值,表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此外,△G°的绝对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升温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这与前文的结论一致;根据△H°可以判断吸附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H°>0 为吸热反应,△H°<0 为放热反应[26],PAC 在不同RhB 初始浓度下的吸附焓变值为13.088 6 ~32.132 3 kJ/mol,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反应;△S°可以表征固/液界面之间的随机状态,当△S°>0 时,说明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过程具有较强的随机性[27]。
图6 PAC 吸附RhB 的△G°-T 拟合曲线
表5 PAC 吸附RhB 的热力学参数
1)以毛竹粉为原料、K2CO3-尿素为活化剂,在物料质量比4∶2∶1(毛竹∶K2CO3∶尿素)、温度600℃、活化60 min 的条件下,制备了表面积和孔容分别高达2 554.85 m2/g 和0.98 cm3/g 的多孔活性炭PAC,该活性炭具有分级多孔特点,与仅存在微孔结构(0.68nm)的PC 相比,PAC 除了存在集中于0.82、1.77 nm 的微孔,还存在大量集中于3.31 nm 和4.66 nm 的介孔,且介孔贡献的Sext高达2 117.22 m2/g,占比82.87%。
2)PAC 对RhB 具有优良的吸附能力,静态吸附结果显示,在25 ℃、35 ℃和45 ℃下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609.67、655.78、707.29 mg/g。相比之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PAC 吸附RhB 具有更好的拟合性,即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速度控制步骤;吸附等温线试验则表明,Langmuir 和Freundlic 这2 种模型与吸附过程都有较高的拟合度,但Langmuir 模型的R2更接近1,属于以单层吸附为主同时存在非均匀多层吸附的行为;热力学结果分析则表明,PAC 对RhB 吸附过程的△G°<0,△H°>0,△S°>0,说明吸附行为是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且以化学吸附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