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发展理念下教师命题素养的提升之道

2024-01-19 03:57:34姜凌佳朱袁芹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研组命题试题

姜凌佳 朱袁芹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学业质量评价的深入,如何提升教师的命题素养受到空前的关注。当下,学校应厘正命题研制的现实意义,依托“推磨式评改创,让精选题库更具效力;互嵌式筹众智,让命题研制更具张力;回流式反哺,让专业成长更具活力”三大创生路径,立体化推进校本研训工作,实现教师的集群化发展,从而真正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服务。

关  键  词 集群发展;课程改革;命题素养;生命成长

引用格式 姜凌佳,朱袁芹.集群发展理念下教师命题素养的提升之道[J].教学与管理,2024(02):12-14.

教育改革已迈入“核心素养”时代,命题素养作为衡量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日常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倡导“素养立意”的学业评价背景下,学校更應关注教师命题素养的提升,全方位把握当下教育改革的最新动向,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去探索命题研制的路径,逐步形成具有校本化特色的命题工作管理机制,进而实现教师的集群化发展。

一、厘正现实意义,加快实现命题研制全覆盖

1.凸显学科育人,“素养立意”的呼声亟待回应

随着课改的推进,关于命题的定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体现正确的学业质量观,明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与具体表现,注重对价值体认与践行、知识综合运用、问题解决等表现的考查。”[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以下简称“新课标”)也指出,学业质量标准需要以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业成就,从而引领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素养立意”的评价观提出,让广大一线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命题不仅是考核与评价的测量工具,更是育人的载体;对命题功能的定位需要从“考试立场”走向“育人立场”,从“考查知识”走向“培育素养”,真正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服务[2]。

2.推进主题赛事,“任务情境”的风向亟待固定

在教研方针引领下,单元统整的作业设计研究逐步深入,有关命题的形式、质量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审视当下,全国各大说课、命题赛事的推进充分奠定了命题研制工作的基调,参赛教师与团队通过赛事历练,反推“教与学”的深度改革,重新审视日常教学和命题工作的黏合度。那么,要想设计一份兼具知识、思维、审美与文化的试题,就需要教师依托丰富、真实的任务情境予以巧妙呈现,而这恰恰是一道令人望而却步的鸿沟。

3.分化集群结构,“协同发展”的愿景亟待实现

在国家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热潮中,集团化办学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在此形势下,大量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涌入学科教师队伍,“年轻化”成了当前教研组建设的最大桎梏。命题工作具有较高的思维含量,往往是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首当其冲,而青年教师却缺乏自主命题的驱动力,这与教研组集群式发展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通过问卷调查等途径不难发现,有些教师一年中都没有进行自主命题,只是用现成题库或者挑选试题进行练习,缺乏创新意识。因此,加强命题研究,提升命题素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二、实现集群发展,积极推进命题工作全员化

教师的集群式发展需要依托立体化的校本研训模式来推进。笔者依据“推磨式”“互嵌式”“回流式”三大机制来拓宽命题研制的路径和提升其质效(如图1)。

1.推磨式评改创,让精选题库更具效力

高质量的命题研究包括教师对教育改革的认知、对课标与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把握,以及对自我知识储备与教育教学能力的应用[3]。因此,笔者认为,依托教研组进行推磨式的校本化主题研训可以提高全体教师的命题参与度,减少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评题——评价试题优劣,敏化命题思维

评价试题是教师进行自主命题的前提条件,它需要教师对试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既要梳理出解题的方法、过程,还要揭示与教材知识体系的内在关联。教研组可以结合教材的单元体系和学生的认知难点,命制与教材单元相关的配套习题。每位教师都可以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进行思维碰撞,推陈出新。一般而言,评题主要从几个维度入手:一是聚焦历年答题的情况,对题干表达进行探讨;二是预判学生围绕此类题型容易出错的地方,从而确定教学的侧重点;三是评价题目的难度系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知水平。

(2)改题——改编试题要素,增强命题技巧

基于评题,教师需要对配套使用的练习进行改编,优化试题的要素。例如,有些试题题干表述不符合学情,教师可以结合当下命题的要求进行修改、完善,力求更加科学地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命题敏感力。

(3)创题——创新试题资源,内化命题能力

新课标在“学业质量”中明确提出:“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4]为加强教师命题的实操能力和校区间的研讨氛围,教研组可以采用“滚动推磨”的方式,结合学情命制每学期的期中卷和期末模拟卷。即,轮流按校区以教研组进行命题,初稿完成后分别发其他校区对应年级教研组进行研讨,以完善试题;调研结束后,各校区利用质量分析会,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试题的效度进行深入分析,为日后改进提供可行的思路。

2.互嵌式筹众智,让命题研制更具张力

诸多的命题赛事以“期末试卷”为切入点,全方位调动命题者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教师的命题内驱力。学校可打破原有教研组的圈层结构,以“认知互嵌、能力互嵌、文化互嵌”的方式进行组合式命题,让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在协同实践中提升命题素养(如图2)[5]。

(1)理论导航,在沉浸研习中实现认知互嵌

新课标在“学业水平考试”中提到,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因此,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在情境当中、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能力。那么,情境的定义和内涵如何把握、试卷的主题意义如何建构、素材的呈现如何显得鲜活又具有思维力等问题都需要命题组进行研习。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可以根据低、中、高各学段的教师结构分布,组成“青蓝联合”命题组,旨在以名优、骨干教师带领青年教师进行命题,扩大教研的范围。同时,各成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教材主题的融通,初步确认试卷的主题,擘画试题框架。

(2)團队共研,在循环实证中实现能力互嵌

命题的过程是思考教学的过程,也是体现教学取向的过程。通过科学研制试题,能引发学教方式的变革。因此,命题者要有意识地把期待出现的学教方式体现于试题之中。在命题研制工作中采用“团研”模式,可以有效扩大收益范围,产生实证链条效应。

一试·初循:主题的确定与任务情境的创设决定了整份试题的走向。首先,命题组根据成员分工,梳理出命题范围、检测内容以及测试目标等;其次,针对“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个板块,初步形成赋分比例,并编制双向细目表,厘清考核目标与内容之间的关联;再次,各成员分工进行试题的开发与设计,完成试卷的命制;最后,组织部分学生进行试测观察,根据他们的答题情况进行研究,并拟定参考答案[6]。

二磨·换岗:为了让试题更具合理性,命题组改变审题方式,实施“换岗体验”,即原先负责“积累与运用”的教师调换到“阅读”板块,“阅读”板块的教师调换到“习作”板块,以此类推。成员之间打破固化思维,重点审阅习题的信度、效度,以及知识点的全面性等,消除试卷中因题干表述模糊、干扰项不合理等引起的问题。

三改·定型:在充分的思维碰撞之后,命题组需要对个别疑难题目进行“去粗取精”。与此同时,根据前期的试测,给予科学化的评分细则,进行结构化的赋分。这既是对参考答案的补充,又是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合理判断,也能对语文教学起到导向作用。

(3)全员卷入,在经验分享中实现文化互嵌

命题比赛是载体与手段,其最终指向全体教师的素养提升。由于前期参加命题比赛的组员数量有限,为了扩大辐射面,各教研组通过组级活动开展案例学习。涉及到的命题组成员结合整个命题过程交流收获与感悟,分析命题能力的优势与不足;同时,有侧重地举证典型题型的研制思路,分享命题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以及有效解决策略和有价值的案例故事,从而帮助教研组全体成员提升命题素养的价值认同和文化体验。这样全员卷入式的教研活动为开展新一轮的循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3.回流式反哺,让专业成长更具活力

命题素养的提升是一个从内化到输出的过程。青年教师在亲历评题、改题、创题等各个阶段后,命题能力得到了淬炼,可以通过“回流反哺”的方式推动教师队伍的融合发展。

(1)自主命题,反推教学改革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具有校本化特色的青年教师命题评比活动,设计、研发 《青年教师命题研制评比表》(见表1),通过两大维度和八大指标的命题评比细则,规范教师的命题行为。青年教师根据学段归属,在自由组合后确定试卷的主题、框架,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多样化的试题设计,满足不同情境对命题的需求,达到减负增质的目的。

(2)说题实践,凝炼教学主张

为了让命题比赛的效能最优化,同时积累典型经验,惠及全体教师,学校可以开展优秀命题案例的说题展示。命题组通过阐述命题的设计理念、原则,题型的研磨过程等表达自己的命题主张,也有效达成了“实践共识—回溯过程—提炼主张—二次实践”的循证研究的目的。同时,学校可以定期汇编精品试题,为各教研组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综上,提升命题素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教研组实现集群化发展的密码。学校通过“推磨式”“互嵌式”“回流式”的立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拓宽命题工作的路径,激发教师的发展热情,在践行“轻负高质”的命题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4] 中华人国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37.

[2] 周璐蓉,翁慧俐.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提升教师命题素养的循证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3(06):36-41.

[3] 王秀梅.走向“素养立意”的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改进[J].语文建设,2022(05):58-62.

[5] 姜凌佳.教研互嵌:集群式发展理念下校本研训的模式探究[J].教育视界,2023(05):41-43.

[6] 余琴.小学语文试题的价值导向和研制要求[J].教学月刊·小学版,2020(09):59-63.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教研组命题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下一站命题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
语文知识(2014年10期)2014-02-28 22:00:54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对联(2011年24期)2011-11-20 02: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