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伟, 何 轲, 王 茜
(1.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876;2.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1],强调了公共安全意识对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性[2]。公共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对于公共事务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所形成的一种警觉性和防范性思想。民众的公共安全意识无论是对参与应急管理还是提升个人的防护意识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高民众的公共安全意识来增强全社会的避险能力成为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点。
本文收集公共安全意识的相关文献,梳理学术界有关公共安全意识的研究脉络,运用金字塔(data-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DIKW)综合科研分析软件,对公共安全意识领域研究总体态势和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判断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演进方向,并对公共安全意识研究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为深入推进公共安全意识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金字塔(DIKW)是一款综合性科研分析软件,具有文献计量、数据挖掘、绘制知识图谱等众多功能。本文借助金字塔软件对公共安全意识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公共安全意识相关研究的现状和热点。首先,收集公共安全意识研究的相关文献,将收集到的数据导入金字塔软件,并对导入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其次,利用金字塔文献计量功能对公共安全意识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金字塔知识图谱绘制功能绘制公共安全意识研究领域发文趋势图和关键词动态树状图;最后,结合知识图谱和具体文献内容对公共安全意识研究的态势和热点进行分析。
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采用主题=(“社会”+“公众”+“民众”)×(“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安全防范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危机意识”+“避险意识”+“安全感知”+“危机信息传播”+“危机科普教育”+“危机协同管理”)为检索式进行文献专业检索,文献发表时间限定为1987—2022年,检索时间为2023年6月14日,剔除重复和关联度较低的文献,共得到文献3673篇。考虑到研究主题的时效性,将重点对近10年,即2013—2022年间的主题词进行分析。
公共安全意识研究领域发文趋势,如图1。从图1可以看出,1987—2022年,公共安全意识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1987—2002年,公共安全意识研究方面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年发文量呈缓慢增长趋势;2003年,非典事件的发生引发各界对公共安全的关注,相关文献的发文数量快速增长到94篇,达到该领域的第一个研究高峰,随后2年论文数量有所回落;2006—2009年,年发文量呈大幅上升趋势,2009年发文量为206篇,达到第二个高峰;2010—2022年间,发文量呈波动增长态势,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有关公共安全意识的研究在2020年出现第三个高峰,发文量达到219篇。从发文量增长的时间节点来看,学界对公共安全意识研究的关注往往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有关,各种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引发对公共安全意识研究的现实需求,激起学者对公共安全意识的探讨。
图1 公共安全意识研究领域发文趋势Fig.1 Trend of pub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public safety awareness research
关键词反映了一篇文献的核心内容,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练,通过分析高频次关键词并进行关键词聚类可以明晰该领域的研究主题[3]。本文制作2013—2022年公共安全意识研究领域关键词动态树状图(如图2),对近10年公共安全意识研究领域的研究主题进行分析。从图2可知,2013—2015年的研究主题围绕“对策”“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意识”等方面展开。这一时期的研究方向主
图2 2013—2022年公共安全意识研究领域关键词动态树状图Fig.2 Dynamic tree of keywords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public safety awareness from 2013 to 2022
要分为2类:一类是针对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培养对策等进行深入分析;另一类则是针对不同的安全事件,如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等相关事件,探讨相应的公众安全意识。2016—2019年,研究主题围绕“安全教育”“国家安全”“安全意识”“安全管理”等关键词展开。这一时期的研究仍以高校大学生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体系进行探析。此外,国家安全意识的提升也成为该时期的一个研究主题,安全意识研究的视角延伸至整个国家安全意识范畴。2020—2022年,“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风险防范”“公共危机”“意识形态”等关键词的出现,表明该时期的主题主要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思想对意识形态安全、公共安全管理、风险防范意识等进行探讨。
公共安全意识研究呈现多视角切入、多学科基础的特点,有学者从新闻学、人口学、心理学、政治学、公共安全法学等角度研究公共安全意识,而相对集中的研究领域更多的是从管理学的角度研究公共安全意识。通过结合具体文献内容和图2进行分析,我国近10年的公共安全意识研究热点主要概括为4个方面。
目前学界尚未对公共安全意识的内涵达成共识,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学科背景提出对公共安全意识的理解。完善的理论体系是支撑该领域发展的基础,公共安全意识的理论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公共安全意识的概念、结构、内容、功能、运作机制等方面。例如,徐向东[4]从哲学的角度探析安全意识的概念,认为安全意识主要由知识观念、意向观念和决策观念组成;戚序等[5]则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公共安全意识随时代变化的不断变迁,审视公共安全意识的内容与形式的演变;洪宇翔[6]从理论上提出公共安全意识载体体系,为提升民众安全意识提供重要支持。
对于公共安全意识的理论研究呈现出离散化的特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尚未对公共安全意识理论体系进行有深度的分析,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共安全意识领域的纵向发展。今后公共安全意识理论研究可在学科知识深化、研究结构系统化、研究成果集成化等方面加强,建立系统整合的理论研究体系。
如何提升公共安全意识成为许多学者的研究重点,公共安全意识提升对策的研究热点主要涉及以下3个方面:一是公共安全意识现状研究,主要是对公共安全意识现状、评价方法、评级指标、评价体系等进行研究。例如,谌丽等[7]和陈龙图[8]分别对社区居民和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进行调查分析;张金荣等[9]和殷竹钧[10]则分别对食品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情况进行研究;王舒[11]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公共安全意识水平;刘克会等[12]从安全意识的内涵及结构出发,基于安全知识、态度和实践3个一级指标构建安全意识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公共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探究公共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机制,明确影响公共安全意识的逻辑机理。例如,黄亚江等[13]和刘彦广[14]分别对影响工人和青年公共安全意识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提升公共安全意识的建议。三是公共安全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培育对策研究,主要探讨公共安全意识缺失的表现、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例如,刘倩倩[15]认为大学生安全意识存在防范意识薄弱、处理安全问题能力不足、对非传统安全认知模糊等问题,并对大学生安全意识问题进行归因探讨,进而提出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培育的对策。
公共安全意识涵盖面非常广泛,有关公共安全意识现状及评价的研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证明评价方法的客观性和可靠性,考虑如何实现个人数据到地区层面的跨级整合,增大数据广度,使得评价结果更具有适应性和普遍性[16]。目前公共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研究已根据不同的主体和事件特点进行了分别验证,但各研究结果呈现孤立化状态,且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因素涉及个人、社会、环境、心理等方面,应采取系统化的视角探索公共安全意识影响因素,有利于提出既全面又切实有效的提升对策。
公共安全教育也是提升公共安全意识的一部分,由于公共安全教育对于提升公共安全意识更具有系统性,许多学者专门针对公共安全教育展开研究。围绕公共安全教育研究的热点从内容上划分,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针对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研究,主要关注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存在问题、教育方式等。例如,袁龙[17]探究大学校园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提出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的相应措施;孙琪[18]分析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困境,提出高校改革安全教育的优化路径;顾林生等[19]分析我国公共安全教育的立法现状以及公共安全教育内容设置,提出我国公共安全教育应覆盖社会各阶层民众等建议。二是国家安全教育研究。对于公共安全意识的研究向国家安全意识扩展,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对国家安全教育的当代价值、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和教育内容进行研究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例如,丁磊[20]分析我国的安全形势,认为国家安全观教育具有一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提出拓新中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路径。
公共安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根据不同的主体特征制定相应的教育目的、基本内容、具体规范、教育标准和方法等,形成完备的教育体系。目前,有关我国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和规定多散见于有关法律和规定中,对于各类主体的公共安全教育规划既分散又笼统。在宏观层面,缺少顶层设计,没能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微观层面,公共安全教育措施可操作性受限,教育效果缺乏量化指标和明确规定。未来的公共安全教育应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入手,制定公共安全教育内容的具体规范和标准,大力推进公共安全教育,重视对公共安全教育制度和方法的创新。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也带来许多安全问题。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设备中病毒等问题层出不穷,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成为研究热点。对于网络安全意识的研究主要是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具体涉及以下2个方面:一是网络安全意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不少学者将网络安全意识置于特定的时代特征进行研究。例如,古翠英等[21]结合新媒体的时代特征,从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4方探索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沈晨仕等[22]阐释移动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网络安全观的现实意义,分析高校网络安全观培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育大学生网络安全观的有效路径。二是对于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的研究。以学校作为研究主体,对学校网络安全教育体系进行探讨。例如,焦锋等[23]认为构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应从理念、监管机制、制度建设方面构架一套系统的网络安全教育体系;葛方欣[24]通过借鉴国外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经验,对构建我国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体系进行探索。
网络与信息安全空间竞争日益激烈,高校作为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至关重要。目前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提升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公共安全意识,而高校本身也应充分认识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例如,根据应急管理过程,在预警阶段树立危机意识,加强网络安全评估和检查;在预防阶段加强网上信息监控巡查,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在处置阶段,与校外网络安全应急响应体系对接;在恢复阶段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网络安全应急管理经验。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首先,学者们对公共安全意识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公共安全意识相关研究论文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的提升,但整体来看,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来说较少,研究内容较为分散,且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其次,公共安全意识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然而,鲜有学者从多个学科视角对公共安全意识进行解析,以及融合多个学科知识提出公共安全意识的提升策略。第三,当前我国公共安全意识研究多关注于高校学生群体,且研究者多局限于高校学者,缺乏与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最后,根据对公共安全意识研究领域发文量的统计,研究的高峰往往出现在事件发生后的数月或数年之内,学者对公共安全意识的研究热情可能与突发事件的发生或国家政策的驱动相关。针对目前的公共安全意识研究特征,提出以下研究展望:
(1)加强公共安全意识研究的系统化。公共安全意识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和诸多领域的安全问题。为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需要加强公共安全意识研究的系统化,从更全面、更深入的角度审视和研究问题。首先,要建立公共安全意识研究的标准体系。通过制定研究规范和标准,明确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其次,要推动公共安全意识研究的创新和发展。鼓励研究者关注新兴领域和前沿理论,将其与公共安全意识研究相结合,拓展研究领域和思路。同时,要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引入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推动我国公共安全意识研究的国际化发展。最后,要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意识研究的评估机制。通过评估研究成果的质量、影响力,激励研究者不断提高研究水平,要关注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效果,确保研究能够真正为解决公共安全问题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支持。
(2)推进公共安全意识的学科融合研究。公共安全意识研究涉及管理学、教育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分类,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切入公共安全意识研究有利于更加科学全面地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对策。例如,公共安全意识包含人的观念意识层面,本质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可以从心理学的视角解构公共安全意识形成的潜在心理机制,分析影响公众接受公共安全意识的心理因素,同时运用传播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手段提升公共安全意识宣传效果,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教育质量,提高社会安全意识法制化和制度化,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构建公共安全意识培育体系,发挥各学科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构建一个在众多专业支撑下知识不断创新融合的研究体系。
(3)促进研究合作网络的构建。为应对日益复杂的公共安全挑战,需要构建一个促进公共安全意识研究合作的网络。这个网络可以汇集各方资源,包括政府部门、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众,不同社会行业部门之间的交流可以为提升公共安全意识提供不同维度的对策。公共安全问题具有普遍性,不同地区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研究合作网络的构建可以加强地区间的合作,通过地区间的合作,可以共享资源、经验和最佳实践,提高公共安全意识研究的效率和影响力。
(4)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研究。面对“两个大局”,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安全问题摆到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就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为开展公共安全意识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后应在公共安全意识理论基础、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建设、网络空间安全意识、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以及高校、社区等重点行业和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韧性治理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提升社会公共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系统了解公共安全意识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3673篇文献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公共安全意识领域发文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表明该领域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从发文总量来看,公共安全意识研究相对来说仍是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
(2)公共安全意识基础理论研究、公共安全意识提升对策研究、公共安全教育研究以及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研究是目前公共安全意识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
(3)加强公共安全意识研究的系统化、推进公共安全意识的学科融合研究、促进研究合作网络的构建以及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研究是未来公共安全意识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4)本文对每个研究热点的分析还不够深入,下一步将扩大文献数据来源,保证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深入探讨每一个研究热点内部的具体问题、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