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池阳宫灯,半部金石逸史

2024-01-18 13:25林雪琼福州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12期
关键词:吴湖帆宫灯题跋

◆林雪琼(福州)

池阳宫灯刘喜海、 陈介祺、周湘云、赵叔孺、吴朴堂递藏

乾嘉以降,关于古灯具的传拓,是金石名家极风雅之事。如僧六舟为“竟宁雁足灯”作全形拓,亦作《剔灯图》,诸家又题跋咏唱,饱有文人意趣。高等级的古灯多泐有“铭文”,详细记载器物名称、重量、尺寸、制作时间及监造信息等,对于考古学、金石学、文字学等意义甚大。其样式亦颇多,除雁足灯外,另有桂宫行灯、池阳宫灯、长信宫灯、平阳家灯、开封行灯、宜子孙行灯等,亦是制作精巧,造型丰富,殊堪玩味。

古灯具中,最为名贵者,当属“宫灯”。所谓“宫灯”,顾名思义为宫内所用灯具。最早记载或见于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三:“高祖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尤其惊异者,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言及汉高祖刘邦初入咸阳宫,见宫内制作华丽的宫灯,灯燃如星斗耀空,为之震撼。

池阳宫灯(局部)

而“行灯”则意寓可移动。据传世实物可知,“行灯”通常为灯盘下设三矮足,平底,敞口,盘壁外侧一扁平鋬,可用于夜间行走照明。其中“池阳宫灯”,亦为“行灯”样式,堪称两汉宫灯之极佳“范本”,作为传世金石重器,曾经刘喜海、陈介祺、周湘云、赵叔孺、吴朴堂等金石名家递藏,传承有序,来源可考,并多次著录出版,极为难得。

而后王福庵、吴湖帆、冒广生、潘伯鹰、周炼霞、吴朴堂等十三家题咏,谢稚柳、唐云、韩登安等八家为绘“味灯室图”,其累累故实、交谊等,亦应属“宫灯第一”,雁足灯亦万难及也,诚可谓“一盏池阳宫灯,半部金石逸史”。

池阳宫灯,灯盘外壁篆书铭文曰:“池阳宫铜行灯。重二斤六两。甘露四年工虞德造。守属阳,澂邑丞圣,佐博临。”可知此灯铜质,汉宣帝四年(前50年)由工匠虞德为“池阳宫”所造,监造者则为当地各级官吏。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另据《汉书·宣帝纪》载:“甘露三年,上自甘泉宿池阳宫。”可知其为汉宣帝行幸“池阳宫”之后所造。

池阳宫,为西汉离宫,地处汉长安通往甘泉宫的交通要道。汉惠帝四年(前191)置池阳县。池阳宫初建年代不详,因地而名,位于今泾阳县境内,距汉长安城五十里。池阳宫南为泾水岸边的长平坂。其今已不存,遗址位于咸阳城东北62公里处三原县嵯峨乡天齐原上,北起东狼沟村,南越泾阳龙泉乡界,西至天井岸村,东达后坡头村。

池阳宫灯拓本(局部)

据《汉书·地理志》载:“池阳隶左冯翊,徵亦隶左冯翊。”又“徵”古同“澂”或“澄”,可知铭文中“澂邑”即今之“澄城”,属左冯翊,称之为“邑”,则亦可知此地一度改为公主汤沐邑也。左冯翊,官名兼行政区名,汉代三辅之一。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将“左内史”更名为“左冯翊”,治所在长安(今西安市东北),相当于郡守。

“守属”为汉代吏员名。《汉书·王尊传》记王尊“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复召署守属治狱,为郡决曹史。”又《隶释》五《巴郡太守张纳碑阴》题名有守属八人,位在掾史之末。可见守属的地位与属相同,在掾、史之下,而在书佐之上。“佐博”亦应是官吏职名。1970年,陕西宝鸡出土“雁足灯”,部分铭文为“建昭三年,考工工辅为内者造铜雁足镫。重三斤八两。护建、佐博、啬夫福、掾光主,右丞官、令相省。”当可证之。

笔者考,《重修泾阳县志》载,据《胡志》记“池阳宫灯”亦曾为典史姜君荣所藏。“典史”是古代官名,为县令的佐杂官。另据《陕西石刻文献目录集存》可知,姜君荣为吴县人,道光年间曾任泾阳县尉,“张侔墓志铭”亦为其旧藏,可见其亦喜好金石收藏。

而后,刘墉侄孙刘喜海在陕西任延榆绥道,揣此“池阳宫灯”当于是时为其所得。刘喜海,字吉甫,号燕庭,富有收藏,精鉴赏,是道、咸间著名金石学家、古泉学家、藏书家。其所补编《古泉汇考》为当时古泉学集大成之巨著,嘉惠后世泉学研究,所著《三巴金石苑》为巴蜀地区历代金石图文并蓄之第一部著录。

刘喜海,字燕庭、燕亭、砚庭、吉甫,山东诸城人,清代金石学家、古泉学家、藏书家,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官至四川按察使、浙江布政使,署巡抚职。以治金石学最有名,鉴赏金石,过眼即辨。著有《海东金石苑补遗》《古泉汇考》《三巴金石苑》。

得到“池阳宫灯”后,刘喜海喜难自胜,详作考释,又赋《池阳灯歌》,移录部分如下:

铜灯文曰:池阳宫铜行灯。重二斤六两。甘露四年工虞德造。守属阳,澂邑丞圣,佐博临。篆书十四行,凡二十有九言在槃侧。案池阳宫见《汉书·宣帝纪》:“甘露三年,上自甘泉宿池阳宫。”《地理志》:“池阳隶左冯翊,徵亦隶左冯翊。”师古曰:“徵音懲,即今之澄城。”此文作“澂”,知《汉书》古本当亦作“澂”,师古说可证也。守属见莲勺宫、博山炉,工、丞、佐各著其名。薛尚功云:“凡汉器必谨其岁月与夫造器之官,是也……”

——刘喜海《池阳灯歌》

此池阳宫灯,包浆浑厚,皮壳老辣,配有红木灯座,一面刻刘喜海关于此灯的考释,洋洋洒洒,引经据典,款识:“道光壬寅正月得于青门,赋诗纪之,燕庭”,另一面刻:“燕庭珍玩”,座壁边款:“雨春书,铁民刻”。

池阳宫灯

其中“道光壬寅”为道光二十二年(1842),彼时刘喜海正在陕西任职。“青门”为陕西西安东南门,又称“霸城门”“青城门”,因门色青,故名。此亦可证前言所揣。在陕西,刘喜海亦获藏周代铜器、秦诏版、汉封泥、新莽十布古钱等诸多珍品。

吴大澂曾言:“见拓本小品数种,……皆诸城刘燕庭方伯所藏至名精品,……因忆册中尚有‘严道橘园’印笵,池阳宫铜行灯款识,皆有翁叔均上舍考跋,今不知流落何所。且宝铁珍藏书籍碑版、金石书画,不下数千种,一旦付之劫火,仅此区区烬余,如桐半焦,得遇赏音,枨触旧怀,不能无过眼烟云之感。”亦可见刘喜海所藏“池阳宫灯”,作为名器,广为流传。

此外,灯座座壁亦篆刻宫灯铭文:“池阳宫铜行灯。重二斤六两。甘露四年工虞德造。守属阳,澂邑丞圣,佐博临。”并金漆填充,刻印:“长安获古”。

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受卿,号簠斋、海滨病史,山东潍坊人,陈官俊子。道光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官至侍读学士。精鉴赏,富收藏。著有《簠斋金石文字考释·印集》《十钟山房印举》等。书法宗颜真卿,出入钟鼎文字,自成一家。

陈介祺与刘喜海相交甚笃,又为山东同乡,亦师亦友。其曾于民间搜访刘喜海未完成的《长安获古编》,交付友人鲍康重新刊刻,并致信鲍氏称:“弟与燕翁丈至交,甚念甚念。吾兄当亦同,有可刻者,必勿掩之。”可见二者之情深意重。又灯座刻印“长安获古”,故此铭文亦应是刘喜海时期所刻。

陈刘的金石交谊,最早当可溯至道光二十一年,彼时陈介祺二十九岁,刘喜海来到京城,相赠陈氏“虢季子白盘”拓本,遂开始订交。咸丰元年,陈介祺钤拓自己首部金石著作《簠斋印集》,其中百余方印拓为借用刘氏所藏。刘喜海去世后,其部分藏品为陈介琪所购藏,除“池阳宫灯”外,如刑仁钟、兮仲钟、纪侯钟、虢叔旅编钟等,亦成为陈氏“十钟山房”的名品。此外,刘喜海的《海东金石苑目跋》《论泉绝句》等,亦是陈介祺托付鲍康所刻。

陈介祺收藏“池阳宫灯”后,将刘喜海的题跋全文及池阳灯长歌都收录在《簠斋金石文考释》,又作《汉灯考记》,再一次对汉代青铜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如今市面上仍可见刘喜海或陈介祺关于“池阳宫灯”的拓片或题跋。

另一侧又刻铭文,言及此灯初为刘喜海所得,后归陈介祺万印楼,“己巳年”则为“雪庵”递藏,款识:“己巳中冬雪庵记”。笔者考,“己巳年”当为1929年,而“雪庵”应为上海巨富周湘云。

周湘云(1878—1943),名鸿孙,号雪盦,宁波人,民国时上海地产大王。富收藏,现藏北京故宫的宋米芾《向太后挽辞帖》和上海博物馆的怀素《苦笋帖》、米友仁《潇湘图》、西周器齐侯罍、唐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明董其昌临《淳化阁帖》10卷以及元黄公望《富春大岭》残卷、元王蒙《春山读书图》、明文徵明《湘君夫人图》等,都曾为周氏所藏。

周湘云亦喜金石收藏,与罗振玉、褚德彝、赵叔孺、王福庵等皆有往来,陈介祺的部分收藏后为其所得。他藏印如“雪庵藏器”“曾经雪庵收藏”“雪庵所藏大千百画之一”“古堇周氏雪庵收藏旧拓善本”等。赵叔孺为之治印颇多。

另据池阳宫灯的锦盒,王福庵题签:“池阳宫灯,二弩精舍藏器,福厂王褆获观并题”,钤印:“王褆”“福庵”(白文)。可知此灯亦曾为赵叔孺珍藏。

赵叔孺(1874—1945),名时棡,字叔孺,以字行,晚号二弩老人,斋馆名二弩精舍,浙江鄞县人。1911年寓居上海专事书画创作,名重当时。书工四体,花鸟山水,皆擅胜场。富收藏,精鉴赏,为海上名家之一。

吴朴堂(1922—1966),原名朴,字厚庵,浙江绍兴人。二十五岁加入西泠印社,少年时居杭州。十九岁时曾为阮性山治印,阮钤于扇上到处为之揄扬,遂致时誉。民国三十五年(1946),以王福厂之推荐,吴朴堂曾任南京总统府印铸局技正,专门负责官印之篆稿。建国后,得陈叔通之荐入上海博物馆工作,埋首于文物及学者堆中,自称枯术逢春,乃精进不已。

“池阳宫灯”复为吴朴堂所得,故以“味灯室”颜其斋,又遍邀名家为之作《味灯室图》,或为之题跋、赋诗、作序等,成为艺林盛事,亦使得“池阳宫灯”的文化内蕴愈发深厚。锦盒内里钤印“吴氏藏器”(白文),亦可知吴朴堂殊为珍视此宝。

吴朴堂又将池阳宫灯拓本、味灯室图、诸家题跋等集结成册。王福庵题端,篆书写“池阳宫灯”,并言及此器原为赵叔孺旧藏,今归吴朴堂所有。钤印“古杭”(朱文)“福厂七十后所书”(白文)“持默翁”(白文)。吴朴堂是“西泠四君子”吴隐从孙,亦为王福庵得意弟子,入浙派堂奥,年十八岁时即在杭清和坊悬例治印,亦深得王福庵嘉许。

吴湖帆应吴朴堂所请题写“池阳宫灯”拓片,钤印“倩庵”,另有钤印“赵氏藏器”“吴朴私印”“平湖葛昌楹藏”。“赵氏”即赵叔孺,“平湖葛昌楹”即葛昌楹(1893—1963),字书徵,号竺年,别署晏庐,出身浙江平湖名门望族、收藏世家,为近现代印坛辑谱藏印大家,尤以明清印章收藏称道于印林。

葛昌楹为赵叔孺题跋池阳宫灯红木灯座铭文精拓本,钤印“葛昌楹”“书徵”,赵叔孺钤盖“赵叔孺收藏印”。

吴朴堂录写刘喜海《池阳宫灯歌》,钤印“吴朴”“吴朴私印”“朴堂”。此文陈介祺录于其所撰《簠斋金石文考释》,是书为罗振玉辑印。吴朴堂亦言刘喜海所作《池阳宫灯歌》,张开福、鲍子季曾有诗和之。张开福,生卒年不详,浙江海盐人,张燕昌之子,清后期浙江著名竹雕刻家。

潘伯鹰为吴朴堂作七言诗,并称吴氏因得此灯,颜其斋曰“味灯室”。钤印“潘伯鹰”“玄隐庐”。潘伯鹰,早年从吴贻生学习经史文词,16岁应县试名列榜首。1899年赴上海学习英、法、拉丁文。1903年留学北美,后游学德国、日本,1911年回国。曾任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教授,对文学颇有造诣,曾著小说多种,后潜心于诗词及书法,是近代书坛“二王”书风的积极追崇者之一。

孙鸿士作诗,黄敦良题跋。钤印“苏门遗响”“黄敦良书画记”“孙成私印”。黄敦良(1906—1967),字西爽,号醒秋,浙江吴兴人,沪上名医,善诗,工书画,精刻印。工画山水清雅绝尘,间作花卉,与唐云、潘天寿、谢稚柳等友善,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孙鸿士,浙江海宁人,徐邦达表兄,与吴湖帆关系密切。

阮性山题跋。甲午年即1954年。钤印“阮性山”“柘翁”。阮性山,号木石、柘翁,浙江杭州人,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擅设色花卉,尤长梅竹,又擅书法、篆刻。

王福庵题端

姚亮题跋。姚亮,字羲民,浙江杭州人,著有《儋麋居诗稿》。

周炼霞题跋。周炼霞(1908—2000),字紫宜,号螺川,书斋名螺川书屋,又名忏红轩,郑壶叟入室弟子。十八岁开始在海上鬻画,擅仕女、花卉,与吴湖帆为知交莫逆,亦为翰墨知己。

秦伯未题跋。秦伯未,名之济,号谦斋,上海陈行人,1919年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在名医丁甘仁门下攻读中医,与程门雪属同门,与王一仁、章次公等创办上海中国医学院,主编《中医指导丛书》。

徐行恭题跋。徐行恭(1893—1988),字顒若,号曙岑,别号竹间,杭州人,曾任浙江省文史馆特约馆员。善行楷,工诗词。藏书万卷,曰延伫阁,亦称竹间吟榭。著有《竹间吟榭集》《延伫词》等。

程学銮题跋。程学銮字仰坡,号他山,杭州人,清季举人,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任驻日公使馆书记官、驻法公使馆参赞等职。工书法,尤精小楷。

冒广生题跋。从其跋文中“溯从刘、陈到周雪庵、赵叔孺,百二十年易主四。朴堂嗜古,师龙泓……”则可完整知晓“池阳宫灯”的递藏,即刘喜海、陈介祺、周湘云、赵叔孺、吴朴堂。

关于“池阳宫灯”,《冒鹤亭先生年谱》有载,《吴湖帆年谱》亦载,移录如下:

春日,他为吴朴堂作《味灯室》,题云:“味灯室。朴堂宗兄有道珍藏汉池阳官灯,属图小册。甲午春,吴湖帆。”是月吴朴堂乞冒广生为题是作,冒广生为之作《(味灯图室)为吴朴堂作》七古十七韵,并作小序,云:“朴堂得刘燕庭旧藏池阳宫灯,盘侧有文曰‘池阳宫灯行,灯重二斤六两,甘露四年,工虞德造,守属阳潋邑丞圣佐博临。’凡二十九字,又前后一‘庄’字。颜其室曰‘味灯’,湖帆作图。”

——《吴湖帆年谱》

徐行恭题跋

册页中,计有八家应吴朴堂之请作《味灯室图》,分别为谢稚柳、唐云、申石伽、高络园、韩登安、钱镜塘、徐行、张石园。

谢稚柳作《味灯室图》。谢稚柳,名稚,字稚柳,以字行,晚号壮暮,江苏常州人,著名画家、鉴定家。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协理事,上海分会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著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等,编有《唐五代宋元名迹》等。

张大千曾言:“中国当代文人画家只有两个半,一个是溥儒,一个是吴湖帆,半个是谢稚柳。”可见其对吴湖帆、谢稚柳之推重。

据上文可知吴湖帆亦曾为作《味灯室图》,惜已散出。吴湖帆(1894—1968),名万、倩,字东庄,号倩庵、丑簃,江苏苏州人,为西泠印社社员。收藏甚丰,精鉴别、填词。山水宗“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以雅腴灵秀享誉画坛,为海上重要名家,亦为海上“三吴一冯”之一。其梅景书屋培养了王季迁、陆抑非、徐邦达等书画名人。

味灯室图 国画 谢稚柳

唐云作《味灯室图》。唐云(1910—1993),笔名药翁、大石、大石翁、侠尘,浙江杭州人。擅长中国画、文物鉴定。历任新华艺专、上海美专国画系教授,上海博物馆鉴定委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代院长、名誉院长,中国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

申石伽作《味灯室图》。申石伽(1906—2001),别署西泠石伽,室名六步诗楼,浙江杭州人。师从王仁治习山水。二十六岁与唐云等组织西泠书画社。后移居上海,与张大千、张善孖等游,画艺大进。建国后,长期执教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桃李满门。擅山水、梅竹,为海上名家之一。

高络园作《味灯室图》。高络园(1886—1976),名时敷,字铎求、弋虬,号络园,室名乐只室,浙江杭州人。工书画,精篆刻、花卉人物,尤工画竹。其书画处名“络园”,因此为号。富收藏,惜于抗战期中,毁于日寇之手,与兄时丰、时显并称“高氏三杰”。

韩登安作《味灯室图》。韩登安(1905—1976),原名竞,一字仲铮,别字耿斋,又署印农、小章,室名容膝楼、物芸斋、寒砚青灯籀古斋,晚号无待居士、本翁,浙江杭州人。篆刻宗秦汉,酷嗜浙派,间仿皖派。曾任西泠印社总干事、龙渊印社常务监事、浙江文史馆馆员。著有《登安印存》《岁华集印谱》《西泠印社胜迹留痕》等。其与吴朴堂同师于王福庵。

味灯室图 国画 申石伽

钱镜塘作《味灯室图》。钱镜塘,原名钱德鑫,字镜塘,以字行,晚号菊隐老人,浙江海宁人,中国书画收藏大家。幼年得其父钱鸿遇之传授,工书法绘画。善画,能治印,爱好诗词戏曲。

徐行作《味灯室图》。徐行(1907—1969),字沧一,号净绿村人,浙江杭州人。西泠印社社员,擅作山水。

张石园作《味灯室图》。张石园(1898—1960),字克和,又名入玄,号石园、麻石翁,江苏武进人,室名研云山馆,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西泠印社社员,工山水。国家文物局公布了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根据名单,张石园的代表作不准出境。

除册页外,吴朴堂又另精拓池阳宫灯,装裱成轴,并亦录写刘喜海《池阳宫灯歌》,复再请王福庵题跋以纪其事。

综上,此“池阳宫灯”先后经“姜君荣、刘喜海、陈介祺、周湘云、赵叔孺、吴朴堂”递藏,来源清晰,传承有序。为之考释、咏唱、题跋、赋诗、绘图者,亦皆金石名流,享有盛名,计有刘喜海、张开福、鲍子季、陈介祺、赵叔孺、王福庵、吴朴堂、葛昌楹、潘伯鹰、孙鸿士、黄敦良、阮性山、姚亮、周炼霞、秦伯未、徐行恭、程学銮、冒广生、吴湖帆、谢稚柳、唐云、申石伽、高络园、韩登安、钱镜塘、徐行、张石园等,累数十人之多,其中王福庵为之题签盒、题端,又数度作跋。谓之“一盏池阳宫灯,半部金石逸史”,当可谓实至名归也。

吴朴堂、王福庵题

1966年,特殊时期,年仅45岁的吴朴堂离世。一晃五十余年,其妻王智珠女士以近百岁高龄,又执笔讲述吴朴堂得到池阳宫灯后欣喜异常,遍邀友人为之作《味灯室图》并跋又集结成册的经历。王智珠女士亦赋诗《池阳宫灯长歌》以纪。细细读之,笔者亦不禁思绪良多,泪蒙双眼。

朴堂知我何太深,

独自不观灯,观灯忆故人。

我伴池阳灯忆故人,

我忆故人伴古灯。

灯小烛光微,情系

故乡南山月,魂断杭城

西泠桥

你在那厢,我在这厢。

天上人间,人间天上,

两茫茫。两茫茫。

猜你喜欢
吴湖帆宫灯题跋
长信宫灯
一盏灯的绚烂
吴湖帆《谢朓青山李白楼》
款、印、题跋对古书画的鉴定作用
长信宫灯:光影婆娑中的汉代智慧
姜宸英《选诗类钞》题跋续考
傅以礼《华延年室题跋》校补
吴湖帆鉴藏古代书画专题(下)
吴湖帆黄宾虹两大山水巨匠力作领衔诚轩春拍
叶德辉《述学》题跋五种探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