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旭娟 陈芬辉 方小铨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相较于专业化、规模化或兼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散的小农户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产品质量风险的能力较弱。如何让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对接,浙江省淳安县将“合作制”作为统分结合的有效载体,采取多种措施,让两者构建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形成结构性、功能性互补,形成了多种典型路径,有力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下姜村:“公司+农户”打造农旅融合产业。淳安县下姜村原来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村。从2001 年开始,在六任省委书记接力帮扶下,下姜村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并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以乡村旅游产业为支柱,规模效益农业为补充的生态产业集群,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路。2022 年下姜村累计接待游客40.95 万人次,其中住宿游客5.48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65 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53.41 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818 元,先后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是实现土地流转。下姜村四面环山,林地面积1 万多亩,可用来种植农作物的耕地仅600 余亩,平均每户仅分到几亩地。2011 年开始,下姜村党员带头流转土地430亩,引进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建成了葡萄园、草莓园、茶叶园、中药材园等几大产业园区,从原来的以蚕桑叶、茶叶、中药、毛竹“四张叶子”为主的传统农业,逐渐转向更高附加值的规模农业和设施农业。
二是实行村民入股联营。探索“均衡发展、共同致富”的农村发展新模式,成立了下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村民可通过人口股、现金股和资源股三种方式入股;每人每年可获得现金分红。新的经营模式使下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实现了从“一片富”到“全面富”。2021 年启动了大下姜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富示范带建设,2022年成立了大下姜共同富裕基金,加快探索扩中提低新路径,全镇18个村的低收入户入股下姜梦公司,制定合作运营模式,累计销售“大下姜”农产品120 万元,年底实现分红80 万元,真正实现“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千岛湖镇汪家村:联合打造果园经济。千岛湖镇汪家村生态资源丰富,曾以种植苗木为主,经济效益不佳,为此村党支部另谋出路,把土地收回后再集体出租,吸引不少外商、乡贤来村创业。2009 年起成功招引一家果蔬企业,成立一家家庭农场和汪家葡萄专业合作社,合力打造果园经济。汪家村水果种植基地发展初具规模后,千岛湖镇也积极打响“城郊十里生态长廊”农旅融合乡村采摘品牌,依托已有的葡萄、猕猴桃和火龙果种植基地,促进增效增收,同时依托果蔬企业遍布全国的鲜果供应链,结合当下流行的微商城,探索从线下销售发展到线上的店商销售,将水果销往更多更远的城市。在果园经济基础上,企业继续扩大投资规模,打造含农业休闲观光园、采摘游、水果科普园及精品民宿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休闲园区“淳果小镇”,把果园升级成为“乐园”,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界首乡:股份制打造柑橘品牌。界首乡党委统筹全乡8 个村共同入股成立千岛湖界橘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村里原先征而未用的1400 余亩柑橘园,作为消薄产业基地及党员实践基地,切实做强消薄品牌。对界首柑橘品牌进行了全新策划和定位,注册成立“界橘”商标,进行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营销,有效提升了“界橘”品牌度。目前,界首柑橘种植面积约1.6 万亩,年产量约4000 万斤。同时,按照美丽果园建设要求,在界橘园区核心区打造400 亩集观光、采摘、亲子活动为一体的精品柑橘园区,增强旅游元素,有效增加了园区效益。
拓宽融资。为盘活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的资源资产,破解农业经营主体开发投入大、资金需求多的难题,淳安县下发了《淳安县农(林)业综合经营权证明书指导意见》。积极开拓农村金融服务新途径,创新为涉农经营主体颁发农(林)业综合经营权证明书。把涉农经营主体的资源资产纳入可抵押范围,探索了金融支农(资源转化)新模式。
政策扶持。淳安县于2014 年出台《关于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实施意见》《淳安县示范性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2015 年根据全县大农业产业政策调整,又出台《关于加快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县级示范性家庭农场认定办法也相应做了修改,2016 年印发了《淳安县示范性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2017年为进一步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优化产业布局、强化金融支持,出台《淳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21 年1 月1 日起施行《淳安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质量发展生态农业产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相关政策,从金融、科技、安全、用地等方面促进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