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采访组
茌平,地处黄河下游鲁西平原,是山东省聊城市唯一一个全国百强县。
这里不仅工业发达,而且物产丰富。这里不仅有全国最大的木单板生产基地,还有独具特色的圆铃大枣、十孔藕,耿店棚菜、菜屯松茸等特色农产品远销国内外。
如何将产业的优势转化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动能,茌平区从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耿店村找到了“金钥匙”,在全域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当一个个村集体的“致富锁”被逐渐打开,一幅村强民富的新图景展现在世人面前之时,村集体收入增长有目共睹,农民幸福生活真实可感,特色产业成长生机勃勃,红色领航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富裕底色擦得越来越亮。
耿店村,被誉为“鲁西小寿光”,“棚二代”是它的荣誉和特色。今年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一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典型案例,是山东省唯一入选的村庄。
回看耿店村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党建引领”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村民都在动摇要不要种蔬菜大棚时,党支部带领党员建起了“党员示范棚”;当大棚越搞越多,蔬菜产量多到卖菜难时,党支部决定建设蔬菜批发市场;当一家一户分散式的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时,党支部决定领办合作社,采用“五统一”模式,提高蔬菜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近两年合作社又建起了蔬菜加工厂、科技示范园,蔬菜产业越做越大,村集体经济也越来越强,农民收入更水涨船高。目前,耿店村集体累计资产达3000 多万元,合作社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0 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不足3000 元增加到4.6万元,真正做到了集体农民双增收。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在茌平区委副书记许德伟看来,耿店村的实践经验充分印证这个道理,茌平区也将“打响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品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全域持续推广耿店村模式。
模式可以推广,但产业不能照搬。怎样让村庄找到合适的产业,茌平区鼓励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先行先试建“试错田”,并从组织、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抽调30多名骨干组建6 个提升助力专班,整合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政策,帮助合作社找到正确的产业振兴之路。
干部先干一步,群众才能少走弯路。茌平区还把“推动乡村振兴,做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农村党支部评星定级的加分项,根据合作社业绩,分别对领办的党支部和村干部进行正向激励,让干得好的支部和干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激发他们“闯”的精神。同时,又建立容错纠错和澄清保护机制,让他们放手去闯。
“一枝独秀”带动“百花齐放”。如今,在茌平,敢“闯”敢“试”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越来越多。全区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达到了326 家,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石更加牢固。盛泰碧翠园农民合作社是景马村网格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主要种植阳光玫瑰,随着一箱箱葡萄被装车拉走,集体收入每年能增加七万多元。胡屯镇景马新村党委书记景志军说,下一步,还将通过党组织领导合作社发展有机果蔬种植,让集体经济越来越强。
实现产业兴旺,“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发展”。作为全国最大的木单板生产基地和黄河以北最大的木材交易、加工基地,菜屯镇深知这其中的道理。从2020 年起,就借鉴耿店村模式全镇推行农村党支部领办木材加工合作社,将分散经营的木材加工户进行统一管理。
然而单个村成立合作社后,还存在合作社体量小、没有议价权、村支书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2022 年,菜屯镇顺应聊城市行政村规模调整,抓住由原来规模较小的网络行政村调整组建规模较大的新的行政村之机遇,整建制调整形成4 个新村党委领办联合社,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迭代升级。
“联合社统一聘用专业的乡村‘职业经理人’跑市场、找销路,大大降低了以往网格村党支部书记专业欠缺带来的经营风险,使资源配置更优、规模更大、管理更专业。”菜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许磊向记者解释这其中的变化。据介绍,联合社理事长由新村党委书记担任,新村党委成员、网格村党支部书记和木材加工户主共同担任理事会成员,将以往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升级到2.0 版。
新村党委走向舞台中央,效果如何?数据可以“说话”。2022 年,4 个新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且全部超过50 万元。今年前三季度,4 个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分别为:菜屯新村39.92 万元、凤凰新村60.28 万元、双河新村55.31 万元、林海新村37.91 万元。许磊说,今年也有望全部超过50 万元。
今年初步拔得头筹的凤凰新村党委书记黄淑华感触最深:“合村并不合资产,新村根本没啥资产。这次成立新村联合社后,我们帮助网格村的加工户销售木材,从销售额中提取费用,大大填补了村集体经济空白。”相比于以往个人中介提取5%的比例,新村党委领办联合社突出为民服务宗旨,只从100 万元中提取4000 元。但从前三季度的销售额中,记者感受到新村党委干部干劲十足。凤凰新村会议室的一份表单显示,销售额从1月份的300 万元一步步跃升到9 月份的上千万元,7 月份甚至达到了2300 多万元。销售额越高,利润就会越大,最终会统一纳入到新村集体收入,并按一定比例向网格村分配。黄淑华说,她感受到8 个网格村逐渐由“形合”向“心合”转变,治村也有了更多底气!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合作社发展,菜屯镇还成立“合作社运管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供开具发票、代理记账、销售运营、税务管理、开拓市场、法律咨询等服务,全面优化发展环境,解除木材加工户后顾之忧。
像菜屯镇这样由新村党委领办联合社的模式,茌平区也在全域复制。“我们将千方百计做大新村增量作为新村融合的最大动力,目前全区62 个行政新村,已成立新村党委领办合作社54 个。镇一级的合作社运营管理服务中心也在逐步建立中。”茌平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泽汉向记者介绍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正持续激活新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激活新村党委领办合作社“红色引擎”作用,茌平区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在行业标准上,起草制定《行政新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设立规范》地方性标准;在人才培育上,建成耿店新村、鲍庄新村、平东新村等“示范村”现场教学基地,邀请高校教授专题开办乡村振兴培训班,将62 名新村党委书记、57 名“第一书记”培养成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行家里手;在资金支持上,积极争取市级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用于新村产业项目;在示范试点上,联合青岛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合作社学院),探索“村校合作”,筛选14 家新村党委领办合作社作为样板社试点,全域推进新村党委领办合作社提质增效。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少新村党委领办合作社不仅找到了富民产业,而且还带动了农民增收,累计为村集体增收4000 余万元。菜屯镇引导林海新村、菜屯新村等4个新村党委领办了4 家农业种植合作社,带领30 个村发展林下赤松茸规模化种植。仅半年时间,从无到有,发展了360 亩赤松茸。“9 月份种上,11 月中旬出菇,上市后最高一斤能卖到18 元,亩效益能达到5000 元以上。”菜屯镇现代农业(赤松茸)产业服务中心主任田维旺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根本不愁卖,不少网格村也积极参股农业种植合作社,每年可获得10%的收益分红。
在林中“掘金”,也让老百姓沾了光。每到采摘季节,周边的村民就开始在林地忙碌起来。菜屯镇凤凰新村村民于桂喜说:“我今年63 岁了,在这干一天,挣个七八十(元)都挺满足,这个年纪能干嘛去,在这里干心里很高兴。”据统计,赤松茸林下经济每年能让菜屯镇300 余名“脱贫户”“银发族”实现家门口务工,主要从事采摘、装箱等工作,老百姓也吃上了“生态饭”。
无独有偶,今年肖庄镇枣乡新村党委领办的“枣乡家园农业专业合作社”也召开了股东分红大会。合作社共募集资金42 万元,其中集体入股18 万元,个人入股24 万元,生产的速冻什锦蔬菜、速冻大丰收等产品主要销往欧洲等地。成员谢遵国说:“以前怎么也想不到,足不出户能挣到钱。”以“党建引领定项目、群众参与筹资金”的模式,肖庄镇走出了一条富民富村的产业兴旺之路。
如今,在全域都在学习耿店经验的同时,耿店村也没有止步不前,而是朝着更大的目标迈进。当“小耿店”变成了“大耿店”,耿店新村帮助周边26 个经济薄弱村建起183 个“共富大棚”,为每个村集体增收8 万元以上。新村又注册成立诚赢农业发展集团,计划推动全新村土地整合,做好耕、种、管、收、储、加、销全程托管,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茌平区以“合作社”为笔,以“红色党建”为墨,在广袤的土地上奋力书写“共同富裕”精彩画卷,相信这里的村集体经济会硕果累累枝繁茂,广大农民的生活也会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