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东
提到航空母舰,小军迷的脑海里一定会出现这样的词语:钢铁身躯、庞然大物……没错,建造航空母舰这样的庞然大物,原材料一定要用钢铁,这几乎是一个常识了。可是历史上,偏偏有一个国家不信邪,异想天开地要用冰做原料来建造一艘航空母舰!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由于德军潜艇的封锁,英国本土同海外联系的海上交通线几乎被切断。仅仅在1942年11月这一个月内,盟军的舰船被击沉的吨位就高达86万余吨!
打破德军封锁的唯一办法就是多造用来护航的驱逐舰和航空母舰,可是当时英国本土资源匮乏,造船所需的钢材和炼钢所需的燃料都十分短缺,怎么办呢?这时候,有一个人提出了一个脑洞大开的计划:用冰来建造航空母舰,以解决所有问题。
这个点子听起来就不太靠谱,这么大的冰块上哪儿能找到呢?人工制造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去北冰洋拖一座冰山过来,可这个思路也很快被否决了:冰山的绝大部分都在水下,而且冰块又太脆弱,想拖回来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何况去北冰洋的一路上还有德军潜艇的封锁。就算突破封锁,拖回了冰山,造成了航空母舰,以当时的技术条件,也不能确保它不会在烈日下慢慢融化。
所以这个异想天开的计划几乎没人认为能实现。
转眼到了1943年,有一个美国人发现,棉花、木纤维加淡水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冰具有良好的机械性和强度,而且不会轻易融化。
这个发现引起了英国海军元帅蒙巴顿的极大兴趣,他认为这一发现可以用来建造“冰航母”,于是他向當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极力建议,得到批准后,立即组织科研人员研究这一计划的可行性。
他还提出了“冰航母”的具体设计要求:能抗住30米高的海浪;飞行甲板可以起降重型轰炸机,舰体受到鱼雷攻击后只需用冰水修补;舰上必须有制冷系统以保证冰层不会融化……
1943年6月,“冰航母”的模型问世了。这个模型长20米,外面贴着木板,内舱壁涂着沥青,船体上有通风孔。不可思议的是,这艘模型竟然安然度过了1943年的夏天。
紧接着,科研人员们很快就拿出了“冰航母”的设计蓝图和设计指标:舰长600米,舰体厚12米,排水量约200万吨,有26个螺旋桨。这艘计划中的“冰航母”被命名为“哈巴库克”号,其设计蓝图至今还保存在英国皇家海军的档案馆里。
尽管最大的技术难题解决了,但是“冰航母”计划最终还是没能付诸实施:一是还有很多技术难题没有解决,比如有人发现只要舰上的动力装置一启动,周围的冰就会大量融化;二是随着战事的发展,德国海军节节败退,英国的海上交通线也慢慢恢复,再建造“冰航母”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随着1943年10月蒙巴顿出任盟军东南亚战区司令,“冰航母”计划最终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