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洁,李 荔
(苏州相城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 苏州 215000)
高龄、前置胎盘、妊娠合并症、母婴血型不匹配等是引起流产、子宫破裂、胎儿窘迫等严重妊娠并发症的重要因素[1]。高危妊娠会给产妇和胎儿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在产科中,已经将高危妊娠产妇列为重点监视的对象[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围产期筛查可改善妊娠结局,减少母婴健康风险。临床上发现,高危妊娠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对高危产妇进行有效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妊娠质量[3]。常规护理对分娩结果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连续细致化护理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4]。本研究以80例在我院分娩的高危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探讨对高危妊娠产妇进行连续细致化护理结合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本研究选取2022 年5 月1 日至2023 年1 月31日在我院治疗、分娩的80 例高危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在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由产妇及其家属签署了知情书后,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产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 例。观察组:年龄23 ~37(30.21±3.08) 岁, 孕 周35 ~41(38.14±0.96)周。对照组:年龄24 ~37(30.80±3.11)岁,孕周35 ~41(38.20±0.84)周。在两组产妇的基本数据上,两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选择连续细致化护理,方法是:(1)分娩前护理。医护人员对产妇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并与产妇进行有效的沟通,根据产妇的个体需要,为产妇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指导产妇调整待产姿势,以保证其舒适度。在缓解疼痛的同时,还要帮助产妇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医护人员可指导产妇取侧卧位,以缓解不良情绪。给予产妇心理辅导,缓解产妇的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2)分娩中护理。在第一产程时,医护人员会对产妇进行相关的教育,让产妇对产程的进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要对产妇进行鼓励与安抚,使她能够平复心情,建立起生产的信心,并告诉她如何维持自己的体力。让产妇食用高卡路里、易消化的食品。在第二产程时,由于子宫收缩时间太长,会有痛苦的感觉,因此,在宫缩间歇的时候,医生要提醒产妇正确使用力量,加强腹压,在子宫收缩的间隙,要适当放松,多休息,以保存体力。在第三产程中,应将胎儿娩出过程告知产妇,以增加其护理的顺应性,降低发生危险的概率。在分娩后,要先将婴儿放在母亲的胸口,让婴儿与母亲的身体直接接触,这样可以使母亲的情绪得到稳定。(3)分娩后护理。分娩后,医护人员要加强对产妇母乳喂养的指导和宣传,并对产妇的喂养方式和乳房按摩方法进行指导,同时还要对产妇的情绪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是:(1)各科室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小组:由护士长选择有丰富护理经验的人员组成风险控制小组。制定护理流程和护理要点,并对突发事件进行详细说明。在进行护理操作的时候,护理人员要遵守操作规定,明确护理环节。护士长会督促护理人员做好相应的工作,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护理人员。(2)加强护理人员技术培训。科室负责人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护士应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有明确的认知,并掌握相应的应急措施。通过培训,可以使产妇对操作技能及专业知识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同时还可以使产妇具有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从而可以精准识别出护理风险,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3)加强医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与产妇展开有效的交流,构建起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并对产妇和家属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告诉他们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使他们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保证他们可以积极地配合工作。同时,要保障产妇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利,保证产妇和家属的责任分担,预防由于产妇和家属的不知情而造成的事故。(4)现场干预,由护士长带领护理人员在病区内对危险因素进行现场评价,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对护士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进行全面的了解,还可以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提高科室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护理风险。
(1)妊娠结果:比较两组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剖宫产、阴道分娩情况。(2)自我效能: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评价,该量表由心理活动和技巧构成,两个维度共30 项,每项被赋予1 ~5分,得分越高,说明母亲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较高。(3)社会支持情况:选择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两组产妇的社会支持情况展开评价,得分越高表明社会支持情况越好。(4)母乳喂养率:观察两组产妇6 个月后继续哺乳的情况,统计并比较两组产妇坚持母乳喂养率。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发生新生儿窒息者分别有1 例(2.50%)、6 例(15.00%),发生产后出血者分别有1例(2.50%)、6 例(15.00%),进行剖宫产者分别有4 例(10.00%)、19 例(47.50%),进行阴道分娩者分别有37 例(92.50%)、18 例(45.00%),观察组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妊娠结局[例(%)]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前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 分 分 别 为(103.04±6.85) 分、(102.59±5.87)分,组间比较,P>0.05 ;护理后两组分别升高至(139.98±6.11)分、(117.15±5.24)分,观察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分,± s)
表2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分,± 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40) 103.04±6.85 139.98±6.11对照组(n=40) 102.59±5.87 117.15±5.24 t 值 0.3155 17.9384 P 值 0.7532 0.0000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前的社会支持情况评分分别为(21.21±2.47)分、(21.18±3.49)分,组间比较,P>0.05;护理后两组分别升高至(36.07±2.61)分、(27.52±2.54)分,观察组社会支持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社会支持情况评分(分,± s)
表3 社会支持情况评分(分,± 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40) 21.21±2.47 36.07±2.61对照组(n=40) 21.18±3.49 27.52±2.54 t 值 0.0444 14.8479 P 值 0.9647 0.0000
观察组和对照组坚持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5.00%、57.50%,组间比较,P<0.05。见表4。
表4 母乳喂养率
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人们的生育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推迟生育成为普遍现象[5]。随着首次分娩年龄的增长,高危妊娠的风险也随之增大。此外,大部分产妇对自身和胎儿的健康都有着过分的担心,加之害怕疼痛等,容易出现抑郁、紧张、恐慌等情绪,引发应激反应,进而影响妊娠结果[6-7]。建议护理人员和产妇家属在孕期对高危产妇进行早期护理。连续细致化护理是指个体化、多层次、细致化的护理方式,旨在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得到专业的护理干预[8-9]。在连续细致化护理模式下,对产妇进行产前监测,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产妇的有关情况,为其制定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方法,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环境干预等,可以促进其心态的改善,使其能积极配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从而保证分娩的顺利进行[10-11]。通过对产程的评价,结合临床症状的观察,并进行相关的处理,可以提高分娩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做好产后和产褥期的护理工作,可以让产妇了解母乳喂养、产后保健和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保证产妇和婴儿的健康[12]。高危妊娠产妇(如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的产妇)易出现妊娠并发症。近几年,如何改善高危妊娠产妇的妊娠结局已成为妇产科领域的重要课题[13]。在高危妊娠产妇的护理过程中,采用连续细致化护理模式,可以根据产妇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加大护理的力度,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并向产妇及其家庭开展科学知识的普及,以降低新生儿的健康风险,改善母婴结局[14]。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活动中,由主观和客观因素的作用引起的风险。护理工作的各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对产妇的生命构成威胁[15]。护理风险管理是以减少护理风险为目的的一种干预方法。风险识别、评估以及评价均为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和手段。近年来,国外一些医院通过长期的研究和探讨,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医疗风险管理体系。在我国,对医疗风险进行管理的工作起步较晚,相关的实践往往是围绕着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处理展开的,对如何防止风险的产生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16]。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妊娠结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评分以及坚持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高危妊娠产妇进行连续细致化护理,并与护理风险管理相结合,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提高哺乳自我效能,是一种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的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