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丽,苏敏玲,荆冬勤
(广东省人民医院1.综合外科2.心内三科,广东 广州 510030)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肺动脉高压,多因缺氧、呼吸性酸中毒、高碳酸血症促使肺血管痉挛、收缩、内膜增生、重构等,增加肺循环阻力,继而导致疾病发作[1]。若未尽早识别、治疗疾病,任由病情继续发展,可加重右心室负荷,增加心力衰竭发生概率[2]。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原因,在所有死亡原因中位居前列,发病率逐年升高[3]。临床多在确诊后通过对症治疗控制病情,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4]。但要保证治疗效果,还需结合患者实际需求提供护理服务,全面调节患者身心状态。此次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2021 年11 月—2022 年10 月,以发生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为对象,选择55 例,经抛币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28 例、27 例。观察组: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5 例、23 例;年龄20 岁~59 岁,平均47.50 岁;肺源性心脏病病程1 年~7 年,平均4.00年;心功能Ⅱ、Ⅲ、Ⅳ级例数分别为10 例、13 例、5例。对照组: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5 例、22 例;年龄21 岁~54 岁,平均37.50 岁;肺源性心脏病病程1 年~8 年,平均4.50 年;心功能Ⅱ、Ⅲ、Ⅳ级例数分别为9 例、12 例、6 例。两组相关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符合肺源性心脏病与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诊断标准、个人信息资料详细完整、遵照医嘱完成相关治疗与护理服务、对研究内容知情。排除标准:伴有恶性肿瘤疾病、伴有其他心脏疾病、伴有肺间质病变、伴有过敏性疾病。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法是:提供清洁干净的病房,定时进行病房内卫生清理,及时开窗通风换气;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记录监测结果,评估各项体征变化,及时发现、上报、处理体征异常现象;定时评估呼吸道,分析呼吸道通畅性,及时清洁呼吸道,保证呼吸道正常通气;指导患者科学饮食,调整膳食结构,保证饮食清淡营养,满足人体营养需求;遵医嘱指导用药治疗,讲解不同药物的原理、效果、不良反应,用药后加强监测,及时处理不良反应,保证用药有效及用药安全。
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是:(1)健康宣教:鉴于患者病情较严重,早期在病房为患者提供一对一宣教,常规发放手册,通过平板播放科普PPT,带领患者、家属一起观看内容,观看完毕后进入问答环节,护士提问,患者回答,禁止家属帮助回答,保证患者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巩固患者所掌握的知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结合科室安排,让患者、家属参加座谈会,或安排患者接受访谈,通过填写问卷或一对一问答记录模式,了解患者现今治疗感受和疾病认知情况,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真实想法,帮助患者放松身心,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做好记录。与患者一起回顾、阅读问卷,评估患者现有认知水平,针对患者认知问题一一解答,提高患者现有认知。结合疾病特点,针对性地丰富患者认知,包括疾病发作时的症状表现、常见并发症表现、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的疾病相关问题等,同时传授疾病防护技能与疾病自我管理措施,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与疾病防护技能。(2)心理疏导:动态监测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心理健康水平,分析是否存在心理问题。理解患者因疾病导致入院、治疗后产生的恐惧、焦虑、不安情绪,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讲解疾病知识的同时,普及患者需完成的各项检查项目,温柔地介绍各个项目对疾病诊断、病情评估、治疗方案拟定的积极作用,提高患者的检查依从性与配合度,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主动询问患者的以往病史与治疗经验,和此次治疗方案进行对比,耐心解答两者不同的原因,适当介绍使用此次治疗方案顺利康复出院病例,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帮助患者放松身心。结合患者喜好,提供耳机,每日早晚分别播放温柔舒缓音乐半小时,通过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愉悦患者情绪。(3)卧床休息:患者疾病特殊,需卧床休息,降低心脏负担,改善疾病相关症状。护士需传授各种卧床休息的小技巧,包括准确卧位、不影响疾病的基础上如何让自己更舒适,定时更换准确体位,禁止剧烈活动。为预防压力性损伤、肢体静脉血栓,护士或家属定时按摩患者受压部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供软枕适当垫高下肢,加快静脉回流。护士或家属积极按摩患者上下肢,在不影响卧床休息的基础上活动上下肢,改善肢体功能。(4)呼吸训练: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包括生命体征、躯体功能、呼吸功能等,制定符合患者需求的呼吸训练方案,并向患者介绍呼吸训练对心肺功能的积极影响,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与配合度。安排患者进行呼吸操,双手上举时鼻部吸气,双手下放时鼻部呼气,屈肘握拳,正向前方交替出拳,出拳时吸气,收拳时呼气,交替抬起双腿,抬腿时形成90 度屈膝状,双腿放下时先进行吸气,后进行呼气,循序渐进地完成呼吸操训练。安排患者进行人工阻力呼吸训练,进行吹气球练习。若患者仍需卧床,可在病床上进行吹气球,在背部垫放软枕,行靠背训练。安排患者进行有氧行走训练,主要指病房内行走、上下台阶训练,每次步行300 米左右,结合患者康复情况适当增加活动量、延长活动时间。(5)定期随访:护士需定期提供随访服务,每3 个月1 次,包含疾病评估、用药调整、生活指导、问题解决等。指导患者加入微信群,如有疑问及时在微信群提问,医护人员及时上线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改善患者的居家生活状态。
对两组肺功能、心功能、生活质量实施统计比较。
应用SPSS 26.0 对此次研究指标实施统计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肺功能比对照组更优(P<0.05)。见表1。
表1 肺功能四项对比(± s)
表1 肺功能四项对比(± s)
注:与同组比较,aP <0.05。
组别 FEV1(L) FVC(L) PEF(L/s) FEV1/FVC(%)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n=28)1.02±0.23 1.75±0.34a 1.45±0.32 2.36±0.45a 4.01±0.32 4.79±0.36a 40.32±3.41 71.86±3.89a对照组(n=27)1.06±0.24 1.54±0.31a 1.49±0.34 1.85±0.41a 4.08±0.34 4.42±0.34a 40.89±3.44 64.23±3.81a t 值 0.976 5.876 0.951 5.997 0.935 4.365 0.916 4.672 P 值 0.211 0.001 0.217 0.001 0.224 0.001 0.232 0.001
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比对照组更优(P<0.05)。见表2。
表2 心功能三项对比(± s)
表2 心功能三项对比(± s)
注:与同组比较,aP <0.05。
组别 LVEF(%) CO(L/min) VO2(mL/min)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n=28)36.32±3.41 54.05±3.89a 4.02±0.65 5.62±0.77a 164.89±21.56 102.16±16.54a对照组(n=27)36.78±3.45 45.78±3.81a 4.10±0.68 5.04±0.73a 164.05±21.43 130.24±17.36a t 值 0.886 6.782 0.863 4.527 0.841 4.006 P 值 0.234 0.001 0.239 0.001 0.245 0.001
干预后, 观察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更优(P<0.05)。见表3。
表3 生活质量四项对比(分,± s)
表3 生活质量四项对比(分,± s)
注:与同组比较,aP <0.05。
组别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观察组(n=28)52.13±5.43 76.64±5.89a 50.08±5.22 75.78±5.76a 55.21±5.46 78.85±5.87a 54.86±5.42 79.98±5.76a对照组(n=27)52.78±5.47 70.42±5.81a 50.65±5.26 70.03±5.68a 55.87±5.49 72.64±5.80a 55.56±5.46 73.79±5.64a t 值 0.899 4.876 0.865 4.842 0.841 4.810 0.817 4.786 P 值 0.214 0.001 0.221 0.001 0.228 0.001 0.236 0.001
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出现慢性病变导致肺组织结构与肺组织功能异常引起的[5]。患者入院时大多病情严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负面情绪明显,会对治疗依从性与护理配合度造成影响[6]。部分患者因缺乏疾病准确认知,对临床用药存在质疑,甚至会有不遵医嘱用药行为[7-8]。为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需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
常规护理干预是医院常用护理方案,护士按照已定护理程序提供相关护理服务,辅助患者进行检查、用药等操作,定时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9-10]。但常规护理干预并未认识到满足患者个体需求、解决患者护理问题的必要性,护理欠缺针对性、科学性,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无法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1]。综合护理干预是基于常规护理研发的新型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要求基于患者身心状态提供服务,了解并满足患者的合理护理需求,解决患者的各项护理问题,让患者依从临床治疗,配合完成各项治疗,获取理想治疗效果。
此次研究对比肺功能、心功能及生活质量三项,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可见综合护理干预比常规护理干预更优。肺功能与心功能是评估患者病情的常用指标,指标变化和患者病情好转、恶化存在直接关系。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基于患者现有认知进行健康宣教,针对性提高认知水平,纠正认知错误,解决认知对患者治疗依从性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患者纠正不良行为,让患者积极遵医嘱检查、治疗。生活质量高低充分反映疾病对患者生活及心理造成的影响,通过该指标可识别患者生理、心态的改变。综合护理干预可针对性解决患者的各项问题,辅助患者完成治疗,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减少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
综上可知,对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