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亚当斯社会共同感教育思想探究

2024-01-17 22:35陈晓凤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赫尔亚当斯移民

陈晓凤

(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048)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美国在享受高速发展果实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与文化失调。在此背景下,简·亚当斯(Jane Addams),作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工作者、女权主义者、教育改革者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之一,敏锐地察觉到这种社会危机与文化失调造成了人们社会共同感的缺乏。社会共同感即社会成员之间共享的基于相似价值观、规范和信念的感觉。由此简·亚当斯将社会共同感的培育作为其社会化教育的核心理念。尽管社会共同感在社会学和教育学领域内具有重要的概念意义,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特别是关于简·亚当斯社会共同感教育思想的研究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已有的一些研究也仅停留在单纯基于文本的静态分析框架。有鉴于此,本研究试图通过深入史料,明晰简·亚当斯社会共同感教育思想的内涵与特征,阐述这一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与形成过程,并探究简·亚当斯利用教育培育社会共同感的实践路径。

一、简·亚当斯社会共同感教育思想的内涵界定

美国社会大转型时期,简·亚当斯察觉到了混乱的社会导致人们缺乏共识,于是致力于通过教育来培养社会共同感,以促进社会进步。通过多年实践,简·亚当斯找到了最适合居民的教育方式——社会共同感教育。要了解社会共同感教育思想首先要明晰其内涵与核心特征。简·亚当斯在1893 年出版的《社会定居的主观必要性》①一文中提出“因种族或语言等非本质差异而被隔开的人民需要共同生活,并最终形成一种拥有共同利益的关系感”。[1]古拉尔德·古特克(Gerald L.Gutek)在《教育的历史与哲学基础》一书中将其概括为社会共同感。[2]社会共同感教育思想旨在通过教育来营造一个具有归属感、认同感的社会环境,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合作,以激发人们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感与责任感,进而帮助边缘人融入快速发展的工业化社会。简·亚当斯认为社会共同感维系着美国的民主体制,社会共同感匮乏则会腐蚀公民生活,造成社会混乱,阻碍社会发展。

简·亚当斯的社会共同感教育思想有三个核心特征:归属与认同、尊重与合作、责任与参与。

归属感与认同感是人们建立社会联系的关键。一个共同感强的社会,需要所有成员都有强烈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以便他们能够一起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这一点也是当时美国所急需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发展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需要通过与社会其他成员的接触和交流,逐渐形成对所处社会的认知。简·亚当斯在赫尔之家的工作就是为那些被社会边缘化的人营造一个具有归属感、认同感的环境,让他们能够与主流社会平等接轨,实现自身价值。“赫尔之家的行动不同于单纯的贫民救济,它力图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基本方面,改善城市贫民及其子女的境况,使其能够像正常人那样安居乐业。”[3]也就是说,简·亚当斯也认同贫民的价值,她并不认为赫尔之家是慈善性质的,而是一个交流互动的教育机构。简·亚当斯在与贫民相处的过程也是她与贫民相互治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她不仅内心获得了久违的平静,还明确了未来的发展之路。因此,在赫尔之家的实践中简·亚当斯与居民都会获得归属感与认同感。

尊重与合作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础,也是社会共同感教育思想中的关键一环。第一,社会共同感强调尊重而非歧视他人。简·亚当斯认为,尊重建立在理解和接纳不同文化、背景、信仰和身份基础上的,这可以减少歧视和偏见,增强社会共同感的凝聚力。简·亚当斯能够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而不带任何偏见。例如,简·亚当斯从来不认为移民的文化是劣等文化,她充分肯定了移民文化的价值。“移民不但没有腐化美国文化和社会,反而可以教会美国人很多东西。”[4]第二,社会共同感重视与他人的合作而非竞争。合作是以了解对方的需要为基础,以共同的利益为出发点,以平等的共享和自由的沟通为媒介,最终实现多样化共存。简·亚当斯非常坚信尊重与合作是社会共同感中的应有之意,并设置各种教育活动来促进居民的尊重与合作。

责任与参与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助力。责任与参与是指人们积极参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目标。简·亚当斯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在贫民窟与居民共同生活,并为居民形成责任与参与意识不断努力。例如,简·亚当斯鼓励她所教的移民学生使用读写能力,参与改善社区问题的活动——市政改革和工会治理,将阅读和写作与社会行动联系起来。简·亚当斯批判传统教育没有将所传授的知识与公民参与结合起来,学生没有对于社会变革的责任心,使得知识变成了呆板僵化的素材。“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的实用性,当面对现实世界的问题时,这就成了问题。”[5]简·亚当斯在教育和社会事务中的积极参与,不仅为学生和社区带来了变革和希望,也让她本人成长为一个更加完整和有价值的人。

二、简·亚当斯社会共同感教育思想的生成进路

(一)社会共同感教育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

简·亚当斯所处的时代,不同的文化、立场和信仰交织碰撞导致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分歧,甚至出现相互排斥、冲突甚至对抗的现象,这使得整个美国社会陷入一种对立、撕裂与无序的状态。为缓和这些社会矛盾,美国涌现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出现了各种教育思潮,其中就包括简·亚当斯的改革理想——社会共同感教育思想。

1.对立:社会贫富差异拉大,贫民无助感增强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成为资本主义第一强国,但这一时期也是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贫民无助感日益增强的阶段。其中,工作遭受压榨与生活条件恶劣是造成贫民无助感增强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当时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雇主们却只关注效率与生产量,工人阶级承受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工资却没有相应的提高。当大量贫穷的工人群体工资无法覆盖生活开支时,他们与雇主的对立就会日益明显,觉得自己被边缘化和排斥,而这种情感往往会进一步加剧他们的贫困和无助感。另一方面,美国城市超负荷运行导致住房紧缺,据统计,“1890年,美国平均每套住宅居住5.45 人,而纽约市却高达18.52 人,波士顿是8.52 人,简·亚当斯所在地芝加哥也达到8.6 人”。[6]尤其是在贫民窟地区,居住条件非常恶劣,公用设施缺乏,街道脏乱不堪,空气污浊。与贫民窟生活条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产阶级与上流阶级的生活,他们居住的地方空气清新,景色宜人。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的信息不匹配,互相不理解,对整个社会没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贫民在社会边缘徘徊,富人看不起底层人民,两者都活跃于各自的小圈子中。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的分化和人们之间的对立,并影响了人们建立和发展社会共同感的能力。

2.撕裂:社会排外情绪爆发,移民隔离性严重

随着移民潮的来临,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社会的多元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排外情绪与种族隔离现象也变得十分严重。一方面,新移民与美国居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移民往往聚集在特定的地区,形成了以特定族裔为主的贫民窟,例如芝加哥周围的小意大利城或中国城等。这些族裔群体往往自我隔离,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他们很少主动了解美国文化,也难以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与此同时,美国主流社会基于种族和宗教偏见、阶级冲突以及其他与国家认同相关的担忧,而导致排外情绪的爆发。这些贫民或移民在城市里生活艰难,不仅面临着物质上的困难,也遭受着来自种族、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歧视和排挤,无法融入到快速发展的美国现代化社会之中,也无法达到思想上的共识。另一方面,在移民家庭内部,一代移民和二三代移民之间也存在着分歧。父辈可能仍保留着母国的文化和习惯,很少被美国文化同化。然而,出生在美国的二三代移民则将美国文化视为自己的文化,对父辈所持有的母国文化抱有不同看法。这导致移民家庭内部对于美国文化和社会的认知缺乏统一。此外,在移民群体内部,种族差异也会产生敌对情绪,进而加剧彼此间的对抗和冲突。不同民族之间的对抗也会在政治层面表现出来,移民群体往往选择与自己族裔背景相近的政党或领导人,这种趋势也会引发种族和民族主义情绪。总之,在移民潮席卷美国的时期,社会排外情绪与种族隔离现象不仅使人与人之间的对抗、冲突愈演愈烈,也阻碍了移民群体的融入与和谐共处。

3.无序:社会秩序混乱,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

尽管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美国城市经济蓬勃发展,但市政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建设却未跟上发展的步伐,导致市政管理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表现出软弱、低效和无能的普遍特征。这种无序状态使得社会秩序混乱,城市贫困问题日益加剧。与此同时,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的盛行更是加剧了底层民众的困境。“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提倡生物进化理论的原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只有人类在社会中彼此之间进行适者生存的竞争游戏,才能建立一个由社会最优秀分子所组成的美好社会。”[7]这种思想将底层民众因经济、阶级、种族等被社会所边缘化的现状看作是符合自然发展的事实。因此,处于社会食物链顶端的人认为他们就是这个社会的主导力量,社会本身就是适者生存的游戏,缺乏对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帮助底层阶级的意识。另外,在这个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传统的法律和道德准则与残酷的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这导致人们的心态不断发生变化。这种社会混乱和无序现象甚至让许多底层民众开始对国家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怀疑,进而侵蚀了美国民主体制和进程的发展。虽然美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社会的无序与底层人民的贫困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质疑与超越也成为了构建社会共同感的重要举措。

(二)社会共同感教育思想的生成过程

简·亚当斯社会共同感教育思想是在她早期生活经历和建立赫尔之家、与贫民窟的居民四十年日常交往中形成的。因此,本研究不能对如此漫长的时期进行统一静态概括,而需要考察社会共同感教育思想的前后发展阶段,包括早期萌芽与后期确立与完善。

1.社会共同感教育思想的早期萌芽:成长经历的影响

第一,家庭道德价值观塑造了其社会共同感教育理念的底色。家庭作为简·亚当斯最早接触的社会群体,对其萌生社会共同感理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中父母的道德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简·亚当斯对社会的认知和态度,进而塑造了她社会共同感教育理念的底色。简·亚当斯的父亲约翰·亚当斯(John Addams)一直以来都是个勤劳自立的人,他的努力让家庭状况日益富足。而与一般中产阶级不同的是,他拥有极强的同理心,善于关心他人的需求和感受。父亲教导简·亚当斯人类命运是不平等的,但共情能力是都可以拥有的。“这种能力可能存在于那些拥有巨大希望和相同欲望的人之间,尽管他们在语言、国籍和信仰上有所不同。”[8]如果说父亲的性格和价值观引领塑造了简·亚当斯社会共同感教育理念的形成,那么她的母亲则奠定了其生而为善的道德基础。简·亚当斯的母亲萨拉·韦伯(Sarah Weber)被描述为有着永远关心穷人的心,简·亚当斯的性格天然地继承了母亲的性格,如善良、正义、关心穷人。在她的传记中可以看出她希望成为和母亲一样的人。总之,简·亚当斯虽然出生在殷实的中产阶级之家,但却受家庭价值观影响,有独特的同理心与责任感。这时的简·亚当斯虽然没有将生活的中心放在帮助底层民众上,但小小的种子已在心中萌芽。

第二,重要生活事件聚焦了其对社会共同感教育理念的认知。她在自传中清晰地指出一些重要事件,包括但不仅限于童年时看到贫民窟,毕业后的伦敦菜市场以及她在给妹妹爱丽丝的信中提到的伦敦的使命——参观汤因比堂。童年时,当看到磨粉厂附近最贫穷地区普遍存在的紧挨在一起的可怕小房子时,简·亚当斯曾满怀信心地告诉父亲,“总有一天我会在如此简陋的小房子中拥有一所大房子为那些不那么幸运的邻居提供帮助。”[9]

而1881 年后连续发生的几件事使简·亚当斯痛苦又迷茫。其中包括她的父亲约翰·亚当斯意外去世,她从罗克福德神学院毕业却不知道未来的方向以及她的背部痉挛折磨着她而不得不动手术。“虽然很多人经历这种痛苦,但很少有人像简·亚当斯那样,通过献身公益事业来挽回生命的意义。可以说,简·亚当斯的一生不仅由命运塑造,也由选择塑造。”[10]在这个时期,简·亚当斯急需一个契机能将她从身体痛苦与自我怀疑中拯救出来,而身体逐渐好转之后的两次旅行为她自己找到了人生出口。因为在这两次旅行中简·亚当斯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首先,在观看伦敦菜市场腐烂食品拍卖事件中,简·亚当斯看到了贫困人民的艰辛和无助,触动了她童年本就有的对社会不公的敏感神经。这种经历让她再一次意识到,她的教育和修养应该为弱势群体服务,她应该承担起责任,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增强他们的社会共同感。其次,简·亚当斯有机会参观一个伦敦安置所——汤因比堂。②塞缪尔·伯纳特(Samuel A.Barnett)是推动汤因比堂发展运动的领袖,他热情地介绍了汤因比堂并邀请简·亚当斯去参观。简·亚当斯在参观中了解到,汤因比堂教育劳工成为公民,过上更好的公民生活,并促进各阶层之间的交流。而这也让简·亚当斯看到了一个可以解决与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而人们缺乏社会共同感类似问题的模式。简·亚当斯内心受到启发,决心用同样的方式把想要帮助底层阶级的想法与教育结合起来。简·亚当斯在《赫尔之家二十年》中将这段迷茫时期称之为准备的陷阱。在这段时间里,她希望找到一条路径解决当时的困惑,而想要帮助底层民众,并使他们获得社会共同感的种子已准备破土而出。

2.社会共同感教育思想的初步确立:赫尔之家的建立

让人惊喜的是,由于参观汤因比堂的契机,长大后的简·亚当斯真的兑现了童年时的一句玩笑话,在芝加哥贫民窟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机构——赫尔之家。简·亚当斯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大部分时间,与普通居民分享文化和教育的好处,以减少这种不平等对弱势群体的不良影响。她从改善环境、增强生活能力、扩大教育机会等不同方面培养居民的社会共同感,帮助他们融入快速发展的工业化社会。在赫尔之家的工作中,简·亚当斯试图找到解决种族、阶级和语言分歧问题的方法。“与社会上对东欧和南欧移民占主导地位的排外立场相反,简·亚当斯欢迎这些新来者所带来的传统和独特的文化属性。”[11]她试图找到一种方法,既能保留每个独特的民族遗产为美国提供最好的东西,又能让所有美国人团结在对国家的意义、目的和使命的共同愿景中。她在教条的同化和由种族产生的分裂之间寻找一条中间道路:社会共同感。总之,在这个时期,简·亚当斯试图通过赫尔之家打破种族障碍和结束种族隔离,将不同背景的新来者、不同经济状况的个体融入一个世界主义的、面向美国的社会,并使他们获得社会共同感的种子已初步长成。

3.社会共同感教育思想的不断完善:生活实践的助力

作为教育改革家,简·亚当斯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生活在穷人之中。她在赫尔之家实践了40 年时间,这段经历也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在赫尔之家最初的几年里,简·亚当斯还未深入了解贫民窟周围社区的真实情况,她的思想还局限在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之中,对于贫民窟居民的文化理解与实际并不相符。但随着1891 年洛伦斯·凯利(Florence Kelley)的到来以及她对邻居生活的日益了解,简·亚当斯开始反思并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她开始逐渐认识到,她作为一个中产阶级白人女性的经历与贫民窟居民的经历截然不同,而这种经历差异导致了她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的偏差。在这个过程中她也逐渐转变自己的思想,其中包括对于文化与教育概念的理解。简·亚当斯对于文化的理解,最初是源于在大学时读了卡莱尔等人的作品。而这些人将文化定义为周围生活事物之外的某种东西,这种定义也使文化与人们的生活相分离。在开始创办赫尔之家时,简·亚当斯按照这种对文化的概念开展了她的社会共同感教育。她认为,在社会氛围中,在友谊和善意的媒介中传递的信息,可以被最迟钝的人吸收。然而,这种说法中包含了一种傲慢的意味,认为她应该将更高级的知识传递给居民们。所以,她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一些正式的讲座和课程。比如,大学拓展课程和暑期学校,她试图把她认为有价值的公立学校和大学的模式传递给居民们。

但在开始实践社会共同感教育后,简·亚当斯发现她原本的文化观点与贫民区的工业环境并不相符。“在赫尔大厦的头十年里,简·亚当斯摆脱了她最初被赋予的贵族先入为主的观念,在邻居身上发现了真正的文化。”[12]她相信一种游离于生活之外的文化不可能会造就一种共同的财产,因此对社会共同感并没有用处。1899 年,简·亚当斯试图将赫尔之家从大学的教育模式中分离出来。她不希望赫尔之家只是大学的另一个实验室,或者只是大学用来进行分析和描述的地方。相反,她认为赫尔之家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价值,可以诠释居民的生活方式。这一观点的转变也体现在她的教育实践上。她将注意力越来越转向对于居民自身文化的挖掘,将重心转向非正式教育上,开设了劳工博物馆等项目。经过几十年的思考和经验,简·亚当斯社会共同感教育思想也逐渐完善。

三、简·亚当斯社会共同感教育思想的实践路径

简·亚当斯的社会共同感教育思想体现在赫尔之家的实践中,这里建立了一种以培养社会共同感为核心的多样化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包括艺术教育、职业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

(一)艺术教育

从建立赫尔之家起,艺术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艺术被认为是与所有群体沟通的一种方式;一种通用语言,弥合了不同移民群体的不同语言、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差距。”[13]因此,简·亚当斯在赫尔之家建立了各种艺术组织,比如艺术画廊、音乐学校。

1.艺术画廊

在赫尔之家建立之始,就有了一个艺术画廊,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简·亚当斯在这个过程中致力于探究艺术画廊的教育价值,认为艺术能为人们带来两大价值。一方面,这是一种文化交流,更是一种心灵沟通。在赫尔之家的艺术走廊里,移民们能够感受到自己并不孤独,能够找到自己的归属感。他们能够通过艺术品和其他居民们交流他们的文化和历史。另一方面,增强移民的信心。对一些移民来说,他们在美国得不到母国文化的自豪感。艺术画廊给居民们带来了一次难得的文化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认识到世界、认识到自己,给他们一个激发灵感、发挥创意的地方。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无聊的工业社会中短暂地逃避,在精神上得到放松与快乐。

2.音乐学校

1894 年,赫尔之家音乐学校成立,为移民相互交流进而提高自信心提供平台,同时促进彼此的尊重与合作。首先,有些移民来到美国之后发现,他们的母国文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让他们感到沮丧。然而,在音乐学校里,他们发现自己有机会重新接触并感受到自己的文化,并用音乐表达出自己的热情。因为音乐学校从第一堂课开始就教授作曲,同时根据学员们可能受到过的音乐建议进行分类整理,有时甚至能通过他们的孩子复原移民的歌曲。这些民歌中有一些从未被写在纸上,但却因为世人一直珍视而流传了几个世纪。其次,在音乐学校里,居民还会进行戏剧表演。戏剧表演在赫尔之家音乐学校里也成为了一项受欢迎的活动。“通过戏剧,居民在有可能开始行动的领域中找到了行动的动力。”[14]居民们可以通过参与表演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同时也能够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仅如此,戏剧表演还为移民提供了一个宣泄情感和表达自我想法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对话来探索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背景,并与其他移民分享彼此的故事。总之,赫尔之家艺术教育开展的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居民们的业余生活,也使居民们的精神世界有了向往和寄托,在赫尔之家营造了一个归属与认同的氛围。正如简·亚当斯的同伴及好友艾伦·盖茨·斯塔尔(Ellen Gates Starr)小姐认为的“没有艺术,饥饿的个人灵魂将无法得到慰藉和滋养”。[15]

(二)职业教育

简·亚当斯认为,在工业化社会中,人们的职业必须与社会目的相融合。她指出,现代工人常常感到与社会疏离,这种危机需要通过教育来解决。简·亚当斯试图将她的想法付诸实践的一种方式是在芝加哥的赫尔之家建立劳工博物馆与手工作坊,通过参与式的教育活动扩大交流,在交流中彼此合作。

1.劳工博物馆

赫尔之家劳工博物馆成立于1900 年,是赫尔之家早期简·亚当斯最满意的项目之一,简·亚当斯会热情地向大家介绍劳工博物馆的情况,并与其中的工人进行交流。劳工博物馆的建立源于简·亚当斯认为赫尔之家应该设计出某种教育事业,而这种教育可以在移民母国和美国的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贫民阶级与工业化生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两者经验都具有更多的意义和亲切感,从而打破社会的分裂感。“她希望这座博物馆能促进移民与父母之间的理解,移民熟悉以手工为主的旧方式,而他们的孩子则了解现代技术的进步。”[16]

第一,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劳动人民与工业发展之间是隔离的状态,他们不明白自己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处于什么地位,不知道自己周而复始的工作有什么价值。这是因为工业化使得工业从家庭之中抽离出来,而不能让劳动者看到整个发展的全貌。“工厂制度之前是家庭和邻里制度。今天的人们只需回溯到一代、两代或至多三代,就会发现那个时代的典型工作实际上是在家庭中开展的。”[17]简·亚当斯发现,在邻近地区,至少有四种最原始的纺纱方法和三种不同的纺纱方法。如果她们从工业的角度看历史,历史也是在有序的进化过程中没有中断的,那就可以把这七种纺纱方法按历史顺序排列,并把它们整体与现在工厂纺纱的方法联系起来。这样现实与历史的结合能在活动中感受自己在历史进程中的位置,认为自己是一种大合作形式中的一环,从而提高居民的个人意识。

第二,劳工博物馆除了可以让贫民学到更多的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之外,也致力于搭建移民母国与美国经验之间的桥梁,促使不同文化经验之间相互尊重。劳工博物馆帮助移民找到自己母国文化的价值,收获自身意义感,试图让原住民理解农民文化传承中的优雅与美好。博物馆会开展一些展览,每周六的夜晚移民就会穿着母国的服装展示传统的手工艺。博物馆突出展示了移民从他们的母国带来的技能和才能,这些技能在芝加哥的城市工业环境中被低估了,它为各种艺术实践和技巧提供了观看和欣赏的平台。在移民的家庭中,父母和子女总是会因为文化的冲突而导致矛盾,因为第一代移民还带着母国文化的影子,而第二代第三代则会觉得母国文化粗略而笨拙。“一个意大利的女孩因为看不惯母亲每天头上裹着头巾、穿着粗笨靴子、穿着短衬裙进行纺织而躲着母亲走。但是当劳工博物馆向大家展现传统纺织的魅力时,她为母亲掌握了这门广受赞赏的手艺而感到骄傲。”[18]简·亚当斯还看到一些美国人不认可移民的智慧和才能,希望劳工博物馆能改变他们的想法。

2.手工作坊

简·亚当斯认为,在现代大机器生产的时代,工人和生产产品之间的联系被大大削弱,从而导致工人对自己生产的产品产生了疏离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简·亚当斯创立了手工作坊。手工作坊让人们亲手制作日常商品,比如简单的木工、木雕、机械绘图,以此提高居民的热情和兴趣。相对于流水线的工作而言,手工作坊能够让居民感到身心愉悦,因为他们不再只是简单地重复性工作,而是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其他职业主义者不同的是简·亚当斯认为职业教育应该是一种更为广义的教育,而不只是狭义的职业培训。“职业教育活动因人而异,实施的目的和方法也大不相同,真正为一个人完全的、健康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19]这种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是要让工人理解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并将其视为自我实现和社会进步的机会。职业教育是为了能够让工作从苦差改成自我意识的活动,居民能够成为自己的工业命运的主人,能拥有社会事务的参与感。“简·亚当斯认为,在广泛的职业概念中进行培训,可能会抵消工厂劳动力碎片化所带来的非人性化影响。”[20]

(三)科学文化教育

赫尔之家还强调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赫尔之家开设了许多关于居民基本生活常识的辅导课程,例如:英语书信写作、移民英语、美国历史、算术、科学常识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让社区里的人对美国有更多的认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美国社会中,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生活。

1.语言教育

在赫尔之家活动的过程中,简·亚当斯发现居民之间的语言差异阻碍了人们的交流,因为不同的移民群体可能使用不同的语言。因此,她通过提供语言教育来帮助居民们更好地交流和融入美国社会。其中包括英语书信写作和移民英语课程。英语书信写作课程教授居民如何撰写英文信函,这对于寻找工作或联系政府部门非常有帮助。移民英语课程则是为那些英语不是母语的移民准备的,让他们能更好地与美国社会融为一体。课程教授英语常用字词及词组,让初来美国的新移民能够迅速地学会用外语进行交流,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工作。赫尔之家教授语言的时候非常强调社交性,简·亚当斯认为“语言就是在相互交流中形成的,只有当我们把一门语言用于社交、非实用、非必要的目的时,我们才会真正了解它”。[21]

2.历史教育

赫尔之家还提供了历史课程,包括美国历史与移民历史。美国历史是为了帮助居民更好地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国家。这些课程涵盖了美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通过了解这些历史事件,居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美国社会的背景和文化,从而更好地融入和参与社会活动。是简·亚当斯认为移民拥有大量的传统和历史意识储备,这些传统和历史意识可以追溯到欧洲的所有地方,将提供美国本地居民非常缺乏的背景。历史教育致力于完善居民的认知,也就是培养这些居民双重身份的意识。换句话说,赫尔之家的居民需要了解自己作为美国人所共有的价值观,同时也需要扎根于他们所属的特定种族或民族文化之中。这种教育模式的实践,让居民们在学习与工作中互相交流、尊重和接纳彼此的文化差异,从而培养出强烈的社会共同感和社会责任感,进而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简·亚当斯并不赞同将移民完全同化,社会共同感并不意味着没有差异的统一。美国特有的东西本身就是多元文化协同相遇的产物,她希望通过这些教育活动,移民能够保持自己的身份,但同时了解美国文化,这种百花齐放的文化才是真正的美国文化。

结语

在简·亚当斯进行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她的社会共同感教育思想也得到了外界的关注,一方面许多进步主义者和社会改革者支持她的观点,如约翰·杜威(John Dewey),另一方面也受到了一些传统教育家与职业主义者的批判。杜威认为,简·亚当斯的教育理念能够提高底层阶级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同时也能够加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共同感,简·亚当斯的教育思想能够帮助工人阶级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为社会的长期发展做出贡献。另外,也有些人对简·亚当斯的社会共同感教育思想持怀疑态度。“职业主义者认为简·亚当斯和她的同事们的愿景似乎是模糊的、不切实际的,而且有点幼稚。他们对工业进步充满热情,蔑视职业教育可能改变工人的想法,甚至认为这种依靠职业教育去培养社会共同感的作为是不可取的。”[22]他们认为应该集中精力提高效率,从经济层面帮助贫民。但这始终无法说服简·亚当斯,简·亚当斯一开始就反对将职业教育与狭隘的贸易培训等同起来。她认为如果只是在经济上有所提升,精神上没有寄托,依然不能形成社会共同感。

这些赞成和反对的声音都对简·亚当斯的社会共同感教育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赞成者的声音使得简·亚当斯的教育思想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传播,同时也为她的思想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反馈,帮助她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理念。反对者的声音则促使简·亚当斯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反思和批判,同时也为她的思想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挑战和启示,帮助她更好地理解和阐释自己的教育理念。总的来说,简·亚当斯在教育生涯中从多种声音中抽离出来,客观的分析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

注 释:

①资料来源:亨利·c·亚当斯编,《慈善与社会进步》(纽约:托马斯·克罗威尔出版社,1893 年),第1-26 页。最初发表为“对旧福音的新冲动”,论坛14(1892):342-356。后来被收录在《在赫尔之家的二十年》(纽约)中:麦克米伦,(1910),chap.6。

②1884 年在伦敦的贫民区建立的第一家大学生安置所。

猜你喜欢
赫尔亚当斯移民
呆伯特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给自己一次失败的机会
给自己一次失败的机会
给自己一次失败的机会
求解拉普拉斯方程柯西问题的截断赫尔米特展开方法
签证移民
Immigration移民
一开始我是拒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