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以韩山师范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为例

2024-01-17 19:24邓石兰
江苏陶瓷 2023年4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特色专业

邓石兰

(韩山师范学院,潮州 521041)

特色专业是高校在长期的历史沉淀中依据办学实践经验及科学的办学指导思想下所形成及发展的特色专业。从微观而言,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

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及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办出专业特色及水平的重要举措,亦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现状下高校赖以生存及发展的重要策略手段,旨在推动高等教育人才输出及人才市场机制的紧密联系,调整及优化专业结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建设机制,引导高校结合自身专业、文化、人才、科技等方面资源,科学准确定位,发挥办学优势,强化实践教学,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与规格的总要求。

韩山师范学院是地处广东粤东地区的地方性高校,产品设计专业原为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下的陶瓷设计方向,2005 年开始招生,2012 年9 月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2013 年调整成产品设计专业,从2013 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至2022 年7 月本专业共培养毕业生11 届,毕业生416 人。目前产品设计含三个方向:陶瓷产品、陶瓷装饰、陶瓷雕塑。基于传统陶瓷工艺、陶瓷材料所形成的产品设计专业,在全国类似专业开设院校近50 个,人才同质化现象明显,差异性小而可替代性强。如何能在同类专业院校中脱颖而出,突破需要特色,从特色专业建设角度出发,客观考虑自身定位和自身资源配备情况,在相同中寻找不同,找到自己独有的特色是关键。本文从潮汕地域特点及本专业多年的办学经验出发,在韩山师范学院产品设计特色专业建设的客观实践中探索合理的发展模式并阐明思路。

1 产品设计特色专业建设的立足点

韩山师范学院坐落于广东粤东地区的国家历史文化古城——潮州,同时享有“中国瓷都、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等等称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及潮州文化鲜明的地域特色,在社会现实环境及地方经济文化的影响下,产品设计的特色建设思路应立足于现有的教学资源统筹优化及地方产业经济与文化,充分利用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参与地方经济社会活动,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以“立足粤东、服务广东、辐射周边省份”范围相关产业经济发展为宗旨,推动潮汕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双向。以“应用型、地方性、特色化”为办学定位,将三者有机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形成本专业特色建设的立足点。

2 产品设计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遵循高等教育客观规律,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协同培养、协调创新、协同发展”为引领,以高校学科培养目标为根本,以大师工作室带动传承地方特色非遗项目促发展为动力,以培养有前瞻意识的应用型陶瓷产品设计人才,同时兼顾本地区非遗文化传承发展为目标,强调创新意识、文化审美及技能的培养。通过专业调研,依据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及发展趋势,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专业与产业协同发展,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培养达成矩阵,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动职业教育培训的终身化发展。

3 产品设计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秉承传承创新的设计理念,按照韩山师范学院“应用性、地方性、开放性”的总体定位,注重优化专业,强化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充分发挥产区办学的优势。以特色专业建设为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创建特色鲜明地举办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通过推行大师工作室培养机制和校企协同、产学融合培养机制,教学中致力于提高学生艺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陶瓷产品设计专业人才,为地方产业和文创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使之成为广东省陶瓷设计人才的重要输出专业,并在国内具备特色化,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予以地方性院校经验及教训。

4 产品设计专业特色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4.1 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在认真落实韩山师范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以及美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精神及要求框架下制定的。通过市场调研,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理念,把握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及产业结构变化,依据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专业岗位需求、岗位能力和素养要求、同学就业去向等,在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方面提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及建设优势特色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就业能力放在首位;以职业岗位需求为改革准则,根据专业定位和岗位人才需求,依据“工学结合、校企互动”的原则,结合职业能力培养、岗位能力及技能大赛考核需求,绘制课程关联矩阵;以产出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及适应性,构建“基础+方向”的“1 +3”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年注重基础能力培养,后三年为基于“专业职业能力”的方向课程。积极探索多元化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即“3+1”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产品设计特色人才班,前三年由学校培养,大四一年由校企共同培养,以“学科专业模块课程+企业实践课程”的形式进行。

此外,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因材施教,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共性要求与个性培养相结合。根据不同生源专业基础高低不同,建立普通本科及3+4 证书本科两种培养方式。3+4 证书本科模式结合中职生美术基础具体情况设置合理的教学进度,注重学生学科基础课程训练及中职与本科的课程衔接,进入二年级分方向专业学习后与普通本科生同步前行。

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除本专业课程学习外,拓展专业外其他技能,扩大就业范围,提高就业竞争力,学习自主权及选择权。以学生为中心,选修课程的整体设置呈现出专业模块区分和阶段性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前半段的模块选修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及就业意向从分方向课程模块中任选其一进行选修,在任选课设置中涵盖了平面设计、品牌策划、摄影等学科内容,这样既满足专业学习的多样性,同时也保证专业学习的系统性。

4.2 特色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四层四训”技能培养及考核。

(1)专业基本技能训练。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设置相应的课程训练,并设立考核标准,使学生获得产品设计的基本职业能力。

(2)综合项目训练。以专业实习、校企合作课程及嵌入式课程方式,校内老师及企业对学生双面技能考核评价,学生可在职场体验中提前规划未来,完成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掌握岗位综合职业能力,达到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实习教学环节的有机衔接。

(3)专业技能大赛训练。组织学生课内外进行集中技能培训及主题设计实战演练,参加“市长杯”“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广东省陶瓷艺术创作设计创新作品评选”“广东省高校艺术作品学院展”“米兰设计周高校作品展”等等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专题课程课题训练。毕业设计、专题设计、产学研项目研发等,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问题相结合的应变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软件操控能力、团队协调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力等。

搭建实训教学平台,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拓展实践教学途径。一方面通过实训室建设项目完善教学设备,引进数控成型,花纸快速打印机,手拉壶专用拉坯、修坯机、车模机等仪器,完善各个实训室设备以满足教学需求;另一方面,与外界建立有效联系,与陶瓷企业、设计公司展开良好互动,针对专业需求建立不同类别的实训基地。除上述所提及的校企共办产品设计特色人才班,以“项目驱动式”方式将企业、设计公司课题引入课程及横向课题形式地展开,营造工学结合与实践教学环节,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确保学生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对课程标准进行重新修订,结合所选择的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培养目标,深刻挖掘适合的思政内容素材,将思政元素融入每一门专业课程中。将职业素质理念教育全面纳入课程体系中,从职业道德及职业伦理方面加强职业教育及新时代工匠精神培养,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创作中具备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爱岗敬业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突破固有产品形态下的改良创新所自带的创新精神与思政元素相符,在课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善于创新的思维及尊重原创的知识产权意识。

以传统文化为基点展开教学,作为支持地方科研、人才培养的唯一地方性高校,在课程设计之中注重整合与提升地方陶瓷文化,强调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及理解。结合潮州丰富的非遗文化,深度挖掘非遗文化内涵,将系列的非遗文化融入课堂之中,非遗课程包括木雕、潮彩、通花、捏塑、手拉壶、潮绣等等传统技艺,促使学生在设计、市场运作上考虑“非遗”手艺,为传统技艺注入新生血液,这不仅能够提升产品设计的文化深度,又能兼顾非遗文化的发展及传承。

发挥第二课堂能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大师工作室培养机制将课程、教学与行业生产实践融为一体。现已建立的大师工作室包括潮彩大师工作室、手拉壶大师工作室以及雕塑大师工作室,并聘请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艺术大师主持工作室教学工作。通过大师工作室,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传统陶瓷技艺并且能够深刻了解技艺背后的文化内涵,调动其积极性,在感受传统陶瓷文化魅力的同时拓宽学生的就业技能。将大师工作室传统的培训模式与院校的现代教育模式相结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为地方陶瓷产业和非遗文化产业培养了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地方陶瓷产业和非遗文化产业传承、弘扬、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为实践专业教学改革增添了新活力。同时,以工作室为单位,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各类讲座、论坛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非遗文化,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再设计的创新设计能力,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探索学科融合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4.3 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学校引进人才的有关规定,创造条件引进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按照学校教职工进修培训的有关规定,在保障教学和科研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学位进修、访学、培训,提高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外聘具有社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及具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科建设。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争取专业教师50%达到双师标准,扎实推进教学团队建设。注重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积极开展高校与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加强专业教师与市场联系,建立高校与企业间的长期合作交流联系,应形成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培训,参与具备市场商业竞争力项目的有效机制,使专业教师真实接触市场一线,了解市场专业需求,适应市场变化发展,保证教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完善教学和科研团队建设,激励教师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晋升高一级职称,逐步形成一支年龄、专业、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争取在短时间内建设成为一支数量、质量、层次等都达到本科教育需求的教师团队。

5 产品设计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及思考

尽管目前在产品设计专业特色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经验及成效,但仍然缺乏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及指导体制、特色凝练不足,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上前瞻性不足,未能有效地契合不断变化的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未能建立完善的特色专业建设评估体系,以量化方式进行考核;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地方政府及企业参与度较低;建设资金配备不足,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实训室设备未能及时地更新迭代,师资投入力度较小;特色教材建设不足,缺乏精品课程;专业品牌建设不强,社会推广度不高等问题。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作,只有在立足本校、本地,不断探索及反思才能使特色专业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推动专业及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及对外输送。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特色专业
智能产品设计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冷·暖》
《教堂之夜》
中医的特色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