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树军 漆亚婷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红印,是图书报刊套红印刷的一种简单术语。把图片或文字制成单色,在印刷中印上颜色,就是套红。这种红印,在报刊或图书中的呈现,多是在时代嬗替之时,以其醒目的套红来引起读者特别的注意,从而传达时代的信息,同时也带来书报刊业的繁荣。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四色、六色的广泛运用,印刷精美的书报刊,早已变得很常见。但也正是基于此,我们再回首当年的单一红印,特别是时代变迁中的红印,依旧会让我们感慨。为此,笔者特别将新中国第一个新年时的红印报刊,再次进行展现,以致敬共和国如歌的岁月。
新年,即一年的第一天,被称为元旦,这是为世界多数国家通行的节日。世界各国,特别是古代,新年都有不同的日期,现代世界多数国家定为公元纪年的1月1日。现代中国将“元旦”称为公历新年,将“春节”称为农历新年。在新年这一天,人们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庆祝新年,即元旦的到来。
20世纪40年代的最后一年,时代大潮迎来中国共产党革命的伟大胜利。在这一年新年,也就是1949年的元旦,一代伟人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了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毛泽东在这篇光辉文献中,开门见山,首先点明主题,宣告“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毛泽东在文中提出要求,发出号召:“一切革命的人民和一切人民的朋友将愈加巩固地团结一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粉碎敌人的政治阴谋,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文章最后,毛泽东又以寥寥数语擘画了1949年应努力实现的主要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胜利;在经济战线上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成就;人民解放军主力兵团的作战将要进入更高程度的正规化;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展望新的一年,毛泽东满怀激情地说:“我们将不怕任何困难团结一致地去实现这些任务。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压迫,一百年以来的帝国主义压迫,将在我们的奋斗中彻底地推翻掉。一九四九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我们应当加紧努力。”
1949年1月1日,当这篇文稿作为新年献词被刊登在《人民日报》最显著的位置时,“将革命进行到底”这句话就历史性地成为1949年这个意义非凡的时间节点上的第一行文字。
1949年是革命成功的一年,是中国共产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是从局部执政向全国执政转变的特殊而伟大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在北平香山完成了七届二中全会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军事南下、政治北上,协商建国的偉业,确定了“四面八方”的经济发展方针;这一年,毛泽东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发出了震撼世界的历史声音:“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立起来了。”
10月1日,导师领袖、将帅元戎、泰斗耆宿、大家巨擘、勋臣栋梁、雄杰楷模集于一门,登于一楼。在天安门城楼上,一句湘音传寰宇。毛泽东主席以他特有的湘音,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公布了中央人民政府组成和施政纲领。
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历史嬗替的时代,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新年。除旧布新,新年真好!这是一个由人民确定的新年。这个新年,是民主意志的结晶。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于是,1949年12月23日,在政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有了这样的规定:新年,放假1天(1月1日)。从此,新年元旦被列入法定节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1950年元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迎来的第一个新年。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谢觉哉在新年献词中写道:“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庆祝这个新年,因为它带来无限的光明和希望。”
1950年新年之际,清华大学教授陈梦家撰写了《在胜利迎新中前进》:“凡是去年此时在北京的人们,对于解放后第一个新年,一定是分外地愉快而兴奋的,也一定有许多的感想。一年前的此时,人们处在围城之中,无不焦急地等待着,希望着快快解放。那时候有少数的人不免恐惧未来,有着种种不安的情绪。”
然而,仅仅一年,中国大地上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这一年所取得的胜利,比人们所预料的要大得多、快得多。新华社发表的新年社论中用4个“这一年”,对1949年进行了回顾。
这一年,我们击破了中外反动派的和平攻势,扫清了中国大陆上的国民党匪帮,歼灭了二百六十万的敌人,解放了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赢得了战争的基本胜利。
这一年,全国民主力量的代表人物举行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国家的根本大法共同纲领,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这个政府不但受到全国人民的普遍拥护,而且受到了全世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普遍欢迎。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都迅速和我国建立了平等友好的邦交。
这一年,我们解放了和管理了全国的大城市和广大乡村,在这些地方迅速地建立了初步的革命秩序,镇压了反革命活动,并初步地发动和组织了劳动群众。在许多城市中已经召集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许多乡村中,已经肃清了土匪,推行了合理负担政策,展开了减租减息和反恶霸运动。
这一年,我们克服了敌人的破坏、封锁和严重的旱灾、水灾所加给我们的困难,在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进行了恢复生产和交通的工作,并已得到了相当成绩。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1950年元旦,于全中国人民而言,是真正意义上的“除旧布新”,中国有史以来的新纪元从此开启。几千年封建主义统治和一百多年的帝国主义压迫被推翻,人们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建设自由幸福的生活。胜利的到来,首先要感谢英勇善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奉献出亲人的军烈属们,所以新中国迎来的第一个新年,拥军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北京市各区分别召开慰劳军属群众大会,党政机关、学校、工厂及群众团体排练了文艺节目,到部队向指战员们拜年,慰问伤病员和军烈属。北京市人民政府民政局特向全市光荣的烈属和军属致函,表示慰问与敬意:“过去你们在敌人反动派压迫下度新年,没有快乐,只有痛苦;今年不同了,一切属于人民自己的,我们能够快快乐乐地欢度这个胜利后的第一个新年,恭祝光荣的革命军人家属幸福与快乐!”北京市民还创作了一首《劳军献词》,以诗化的语言表达了人民的此种心境:
解放军来,听到处鼓舞声歌。有士女壶浆迎候,几番热烈。雨洗烟尘千里路,夜严刁斗中天月。好男儿服务为人民,情何切。旧耻辱,从头雪。反动派,从今灭。看乾坤整顿,金瓯无缺。独立旗飘民主国,自由花发英雄血。庆和平岁首共称觞,瞻京阙。
1950年元旦出版的《河南日报》
为迎接新中国第一个元旦,1949年12月31日晚,中国各民主党派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盛大新年联欢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沈钧儒致开幕词,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李济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黄炎培相继发表演说。
1950年元旦清晨,扬州大街上,人们传看着前一天夜里赶印的《人民画报》。画报封面的正中,是一幅扬州人民过新年上街游行的画作。画面中走在队伍前面的人高举着国旗和毛主席画像,后面紧跟着敲锣打鼓的队伍以及舞龙队和腰鼓队,整个画面色彩明快,将扬州军民走上街头欢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新年的場面表现得鲜活生动。在画面的两旁有一副对联,写着“万里江山庆解放,全国人民齐欢腾”,画面下边是“普天同庆,人人欢笑,庆祝新中国第一个新年”。
1950年元旦的清晨,《河南日报》第一版以整版套红印刷,破例将“河南日报”放在上边正中位置,两侧则是中共河南省委谨贺“恭贺新年”4个大字和河南日报社、新华社河南分社谨贺“祝贺新年进步”6个大字,版面正文头条则是全红印刷《新华社新年献词》。
1949年6月1日,《河南日报》在当时的省会开封市创刊。就在这一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期间,几位河南代表提出请毛泽东为《河南日报》题写报头。毛泽东面对河南代表的请求,说:“各家报纸都让我写报头,那全国报纸的报头岂不成了清一色啦?还是不写为好!”但参会的河南代表很执着,就是想请毛泽东题词。毛泽东最终答应了。在开国大典后,毛泽东在一张八开的宣纸上,写了4组“河南日报”,共16个遒劲大字,并在自上而下的第1组和第4组“河南日报”的右下角各画了一个小圆圈。画小圆圈的,是毛泽东认为满意而圈定的题字。
这两组题字的结构特征是:第1组的“南”“日”二字明显地小于“河”“报”二字,写得潇洒俊逸;第4组四个字大小比较匀称,结构严谨,气势恢宏。经《河南日报》编委会研究决定并报省委批准,选了毛泽东圈定的第1组“河南日报”,于1949年11月1日启用。这组报头题字,与我们现在看到的“河南日报”报头,稍有区别。这是因为在1952年7月1日,在庆祝建党31周年时,编委会决定并报省委批准,改用毛泽东圈定的第4组“河南日报”报头。这一报头,使用至今。
1950年1月1日的《河南日报》开创了河南省报纸红印的先例。
1950年1月1日,《工人日报》8开4张8版全红印,庆祝新中国第一个新年。《工人日报》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综合性报纸。《工人日报》的创办,是经毛泽东主席批准的。1949年北平刚解放时,有华北局领导的三份报纸,《人民日报》《北平解放报》《大众日报》。毛泽东在一个会议的谈话中说,三家报纸大同小异,我看只要一个就行了。李立三忙说,我们工会还想办一张给工人看的通俗的群众报,它与大报不同,编辑方法、新闻内容,都与大报不一样。毛泽东说,如果真能够办成这样,我就同意。有毛泽东这句话,李立三就开始行动了。《人民日报》将成为党中央的报纸,《北平解放报》的全班人马听说等昆明解放后,去办《云南日报》。北平另一家《大众日报》正好改为以工人为阅读对象的通俗4开小报,入城前它是面向农村的《新大众报》,他们办群众性的通俗报纸很有经验。李立三和《大众日报》的领导人及领导它的华北局有关领导同志一商量,就决定把《大众日报》从华北局移交给全总,改为《工人日报》,还解决了人员、器材等问题。毛泽东在给中华全国总工会题写牌名时,顺便给《工人日报》题写了报名。1949年7月15日,以经济宣传为重点的全国性综合性中央级大报《工人日报》正式出版发行。
1950年1月5日出版的《经济周报》
1950年1月1日,《工人日报》以全部红印迎接新年。在《工人日报》头版下侧刊登工人日报社、工人出版社全体职工向敬爱的工人阶级弟兄们敬礼,并祝工人同志们新年快乐。在头版刊登双社论,即新华社社论和《工人日报》社论《庆祝胜利、迎接胜利!——一九五○年工人阶级的战斗任务》。在第6版有横贯整版的一行大字:庆祝新中国第一个新年。在大字下面有《给毛主席拜年》《寄给毛主席的一封信》《致前线将士的一封拜年信》,还有《度新春》《贺新年》诗歌等。总之,新年第一天出版的《工人日报》,以喜庆和满怀的信心迎接伟大的1950年。
1950年第3卷第4期《小说》,是《小说》半月刊推出的新年号。其封面除红印外,还特别印上了《人人敬爱毛主席》的年画。应该说,仅《小说》封面就透露着新年的喜庆和新气象。
1950年1月1日,北京政法大学出版的第4期《政法大学报》,4开版面,全红印刷。第1版有毛泽东和朱德的照片和两篇文章,即《一九五○年的新任务》《为胜利完成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伟大任务而奋斗》。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是为解决新中国的财政困难而发行的公债面值与物价指数挂钩的债券,是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发行的一种公债。其目的在于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克服当时的财政经济困难。其还本付息的金额以当时若干种类和数量的生活必需品市价加权平均折算,以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政法大学报》第2版、第3版刊登《我们怎样迎接一九五○年》,第4版刊登《监狱问题》和《本校点滴》。
1950年1月1日,由香港印行出版的《经济年报》杂志,封面、封底、封二、封三,全都是红印。封面由大红、浅红和黄色构色。1950年《经济年报》特别红印上“经济导报周刊三周年纪念刊”。在这本新年出版发行的《经济年报》上,刊登了《一九五○年新中国经济展望》《一九四九年香港金融总结》《东南欧新民主国家经济发展和成就》。
1950年1月5日,由上海经济周报社编行出版的《经济周报》第10卷第1期,封面有醒目的红印“经济周报”4个大字。在4個大字下面,右侧是红字“第十卷”和一个特大号数字“1”,左侧则是竖排版的周刊目录,即文章名和作者名。在这些竖字上面叠印横向红字“新年特大号”和斜印“庆祝胜利后第一个新年”。
元旦新年的红印报刊,是庆祝新 中国第一个元旦的形式之一。在共和国历史长河中,1950年元旦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除旧布新”,是“新元初始”。所以,为隆重庆祝新中国的第一个元旦,中央领导人纷纷为元旦题词。在《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朱德、刘少奇、李济深、张澜等领导人的题词中,刘少奇的题词是最长的。他的题词是:“一九四九年是中国人民胜利最大的一年,也是困难最大的一年。一九五○年就要在基本上克服我们的困难与巩固我们的胜利。同胞们!同志们!为克服我们的困难与巩固我们历史性的胜利而战斗啊!”
元旦,在南方,气温正好,各种庆祝活动契合了适宜的环境。而北方正值最寒冷的时节,但“欢乐的锣鼓声、歌声和笑声把冻凝的空气消融为一片春意”。新中国成立仅仅两个月,就迎来了她的第一个元旦。1949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热烈地向第一野战军彭德怀、贺龙、习仲勋、张宗逊、赵寿山诸同志,第二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诸同志,第三野战军陈毅、饶漱石、粟裕、谭震林诸同志,第四野战军林彪、罗荣桓、邓子恢、谭政诸同志,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同志们,全国同胞们恭贺新年,祝贺1949年所获得的伟大历史胜利,并提出了1950年的任务。这一特别的新年祝贺以红印形式印在《新华月报》上。
1950年元旦,是中国历史新篇章的第一页,中国人民以此为起点,继续前进,解放全中国,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困难,让国家转入生产建设的轨道。为此,新华社发表新年社论《完成胜利,巩固胜利——迎接一九五○年元旦》。这篇社论也以红印形式刊印在《新华月报》上。同时,还刊印了《真理报》社论《光荣胜利的一年》。
1950年元旦,京汉、粤汉两大铁路全线通车。这两大铁路的全线通车,“使中国由北方国境线上的满洲里,至国境南端的广州,可以由铁路交通直达,并使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各大行政区的铁路线连成了一片。这对于加强南北物资的交流和政治、军事、文化的联系,对于克服国家的战后困难,推进经济的恢复和建设工作,都有极大意义”。
1950年《新华月报》新年号
1950年元旦,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正如新华社新年社论中所言:“在一九五○年,我们有了比一九四九年好得多的条件,因此我们所将要得到的成绩,也会比我们现在所预料的更大些更快些。”
从新中国的第一个元旦社论开始,元旦社论便成为《人民日报》的常态型社论,成为节庆社论中发表的一种最多和最重要的社论。在这些社论中,1951年1月1日,《人民日报》在第1版左侧显著位置发表的《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的社论,是毛泽东亲自审改的,这也是《人民日报》自创刊和新中国成立以后以《人民日报》名义发表的第一篇元旦社论。
从新中国的第一个元旦开始,《人民日报》及各地的都市类报纸,都在每一个新年到来之际,在头版发表新年献词。这些献词,基本上是以新闻评论的方式表达该媒体的思想和意愿。当然,立足当地,贴近民生,用优美的笔调,充满温情的措辞,带给读者心灵的温暖和美的享受,也是新年元旦献词最诚挚的表达。如:“这是冬日里的平常一天,这是新年第一天。新年的阳光洒落,新老朋友转身相偕,温暖与笑意结网传递。新年真好!”“一觉醒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在脸上,让我们备感温暖、亲切!”“时序更替,无可阻挡。新的一年又轻悄悄来到我们身边。”
“新年真好!”一句简单的话语,反映着中国人民对未来美好的期许和美好生活更需要奋斗的内心表达!只有努力奋斗,生活才会更加美好!这也是中国人民对每一个新年的最诚挚的誓言和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