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海战役中打出来的“钢铁营”

2024-01-17 15:25:18叶青松
党史博览 2024年1期
关键词:黄维淮海战役徐州

叶青松

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合影。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淮海战役,在国民党那里被称为“徐蚌会战”,双方投入兵力达100多万人,历时60多天,这在世界各国国内战史上都属罕见。淮海战役的结果,国民党军惨败,人民解放军全胜。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战旗方阵中有两面“钢铁营”荣誉军旗,其中一面就是在淮海战役中打出来的。这支部队是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3旅38团1营。

徐州,四面平坦,无险可守,是容易受到攻击的地方,属于四战之地。济南解放后,蒋介石对于徐州,曾一再强调“四战之地,易攻难守”,决定不守徐州,退守淮河,确保南京外围,企图在淮河附近地区与解放军“决战”,且做好了详细兵力部署计划,目的是挫败解放军主力,争取第二线战略配置时间。令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1948年9月24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向中央军委和华东局、中原局建议“发起淮海战役”,很快得到批准。这样一来,蒋介石被迫放弃“淮河决战”,临时决定“徐蚌会战”。时任南京国民党总统府参军、战地视察官的李以劻回忆:“临时决定在徐州会战是被迫的。在淮河决战的计划已定,蒋介石最后又加改变,迟误战机,招致全军覆灭。这个问题内容很复杂。我跟随过蒋介石父子,可以从许多方面说明蒋介石的措施,实际上是受到毛主席的指挥。”“正因为这个会战在国民党方面是被迫的,蒋介石的总统府与其作为统帅部的国防部,指挥步骤很乱,扶得东来西又倒,在政略、战略、战术上的指导与运用,决心与处置,后勤系统的调整与布置,俱没有做好准备。”

淮海战役,就这样在一方“运筹帷幄”,一方“阵脚大乱”的高层决策中徐徐拉开了序幕。

1948年10月22日,中央军委电示中原野战军“举行徐(州)蚌(埠)作战,相机攻取宿县、蚌埠,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破毁津浦路,使敌交通断绝,陷刘峙全军于孤立地位”。中央军委在电示中明确,这一行动“对于保证淮海战役取得大胜将有极大作用”。

刘峙,徐州“剿总”司令,其所辖的4个兵团3个绥靖区的兵力,此时逐渐向徐州靠拢,企图固守徐州,控制陇海路东段、津浦路南段,屏障南京。在华中地区的白崇禧,指挥3个兵团3个绥靖区,控制平汉路南段,企图屏障华南。国民党军“各打各的算盘”布局,对于解放军而言,在南线决战时机已成熟。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立即发起淮海战役。11月6日,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正式打响。华东野战军以7个纵队兵力围歼国民党军黄百韬第7兵团于新安镇地区,以6个纵队逼近徐州,阻击可能由徐州东援之敌。中原野战军主力向徐州以西、以南之敌展开攻击,切断津浦铁路徐州至蚌埠段,孤立徐州的刘峙集团,阻击由蚌埠北援徐州的国民党军刘汝明第8兵团、李延年第6兵团。

战斗打响后,11月10日,华东野战军在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包围了黄百韬第7兵团。此时,集结在蒙城县的国民党军孙元良第16兵团企图经宿县向徐州北撤。中原野战军命令4个纵队迅速向宿县、夹沟方向挺进,斩断国民党军视为生命线的徐蚌线,扭住孙元良兵团,孤立徐州的刘峙集团,以保障华东野战军全歼黄百韬兵团。

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第13旅38团作为前卫部队,奉命向津浦路李家庄车站紧急开进。开进中,38团1营接到命令,攻击李家庄车站两个交警中队,截断铁路线。

11月12日拂晓,1营在营长张英才率领下,疾进至李家庄以西的山梁上。张英才回忆说:“部队喘息未定,忽然听到火车的鸣笛声。我举起望远镜一看,发现敌人一列火车正由北向南行驶,同时还看到与铁路并行的公路上敌人四路纵队正由南向北行进。这一意外情况的出现,使形势一下变得严峻起来。打吧,我军主力尚未赶到。不打吧,我营就完不成歼灭李家庄车站守敌、切断铁路运输线的战斗任务。从战役任务的角度思考,必须打。打响了,后续部队会马上赶来。我迅速下达全营攻击的命令。”

战斗命令下达以后,2连跑步直插李家庄,1连在2连右侧协同攻击车站。很快,1营呈横一字队形,沿着铁路路基一侧的2500米缓坡向下冲去。

这时,列车已呼啸着由北向南疾驶而过。铁路未被炸断,1营1连只打了列车的车尾。与此同时,38团3营在1营南端打响了。

借着这个间隙,1营2连迅速占领了铁路,向李家庄车站接近。1营1连一个排在2连南端越过了铁路,占领了铁路与公路之间的一个大土包制高点。3连和4连、机炮连立即占领了铁路西面的芦村,支援配合1连和2连作战。

乘坐列车的是国民党军第47军127师官兵。他们慌忙跳下列车,开始以路基为依托,疯狂地向1营阵地反击。

1连连长王东石、指导员杨依海指挥战士将当面进攻之敌击退。1连2排坚守在铁路以东的大土包上,其余部队在铁路路基上与敌展开激战,将向北行进的敌纵队拦腰斩成两截,打得敌人乱作一团。

2连指战员在指导员刘来俊率领下,攻占了李家庄的西端。敵人很快组织兵力,从2连北端的铁路路基涵洞迂回到2连侧后。2连侧背受敌,伤亡很大,但仍以路基为依托与敌人坚持战斗。

张英才在望远镜中看清了敌人的行动路线,立即带领3连对迂回的敌人进行了打击,把铁路上的敌人统统击退。

战斗异常激烈。机炮连和4连继续支援着1连和2连战斗。

下了火车的敌人,经过整顿,从南面的38团3营右侧后发起新的进攻。有一部敌人从2营和3营阵地间迂回到西山下的13旅旅部指挥所,旅指挥所和直属分队也加入到战斗中。

张英才回忆说:“在此严峻的情况下,我营坚守的阵地更加重要。只要我们后收一步,敌人就可夺路北上了。我们只能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铁路和公路上。”

1营1连2排坚守的大土包制高点,是敌人的“眼中钉”。敌人用密集队形反复冲击,凭着人海战术一直往上攻。2排韩振田的三人小组,用机枪打退了敌人的集群式冲击,战士田庆楼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战士田垒成迅速解下田庆楼身上的子弹袋,继续坚持战斗。

韩振田和田垒成顽强沉着地用机枪左右扫射,打得敌人抬不起头。大土包前倒下大量敌人。田垒成右臂负了伤,班长要他下去包扎,他坚决不肯离开阵地:“我还能压子弹,我不能离开战斗岗位。”田垒成咬着牙、忍着痛,把机枪梭子挟在伤臂与腹部之间一直压子弹。

2排副排长孔祥五端着机枪向冲击的敌人横扫,一阵子就撂倒30多个,直到中弹牺牲时仍呈跪姿,闭着一只眼,另一只眼还在瞄准。战士王文珍连喊了几声“副排长”不应,推了一下,孔祥五才倒到地上。

王文珍拿过孔祥五手中的机枪,继续战斗,不久也在白刃格斗中英勇献身。

1营1连虽然伤亡很大,但他们始终像钉子一样钉在公路上寸步不让。不管敌人如何冲击,打不烂、冲不垮,坚守在阵地上。

1营2连转到铁路西侧的水沟后边,去阻击敌人迂回。班长冯光明率领全班战士扑向敌群,击溃了迂回攻击的敌人。在战斗中,冯光明壮烈牺牲。

战斗中,战士郭长明腿部负伤,干脆坐在铁路上对敌射击。李应龙、张吉祥端起机枪猛射,将拥来的敌人全部打退。

在反冲击中,1营3连战士王水成与敌人白刃格斗时,腰部被敌人刺成重伤,昏倒在地,敌人在他的脖子上又刺了一刀。王水成苏醒后,拾起冲锋枪向敌人扫射。

1营在李家庄一带的铁路和公路上击退了敌人多次蜂群式的冲击,毙敌500余人,炸毁多段铁路和涵洞。孙元良兵团寸步难行,其中一部兵力只好丢弃辎重徒步绕道向北逃窜。

在斩断徐蚌线的战斗中,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1旅、13旅和22旅分别攻占了符离集、李家庄和夹沟车站,彻底斩断了徐蚌线,有力配合了华东野战军围歼黄百韬兵团。

黄百韬兵团在11月22日被全歼。至此,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宣告结束。徐州四周的广大地区解放,徐州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城。此时,刘峙仍想着欺世盗名,虚报战情,通电各省徐州“大捷”,一边向蒋介石“告捷”,一边要政工处通知全徐州市燃放鞭炮庆祝。甘肃省政府主席郭寄峤、湖北省政府主席万耀煌、湖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等多人的祝贺电,均刊登在《徐州日报》上。李以劻回忆说:“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长张道藩并率代表团前来慰问,不问官兵,一律犒赏三元(金圆券),以资鼓励。后来查明黄百韬被围如故,解放军分几路南撤,乃是转移兵力南下进攻黄维。所谓‘大捷’,仅是将强袭牵制的一部解放军击退而已,无补于全局。22日黄百韬兵团被歼,形势更加紧张,军民咸感不安。徐州‘剿总’欺世盗名,虚报战情,当时徐州市民也认为是一桩可耻的事,因为家家户户燃鞭炮是要花钱的,后来这件事刘峙受到蒋介石责备。11月27日,他决定逃离徐州,临行前曾登云龙山,对四周景物看了一遍。因为败亡在即,显示不胜感慨的样子。”

鉴于淮海战役规模、战区范围越打越大,后勤支援任务十分繁重,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致电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成立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5人组成的中共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邓小平、刘伯承、陈毅为常委,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总前委成立后决定先打黄维兵团,并得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电示“完全同意”。

之所以先打黄维兵团,是因为黄维的国民党军第12兵团成立时间不足4个月。其所辖第18军、第10军、第14军、第85军均属于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共计12万人。

围歼黄维兵团作战,于1948年11月23日发起。在第二阶段发起的前两天时间里,黄维兵团进至蒙城地区,受到中原野战军的连续阻击、尾击。两天阻击作战之后,黄维为协同李延年兵团和刘汝明兵团,接应徐州国民党军南移,以第10军在左、第14军在右、第18军居中、第85军殿后的阵势,在飞机和坦克掩护下,向南坪集的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阵地发起猛烈进攻。

11月23日晚,总前委作出大胆部署,命令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放弃南坪集,转至徐家桥、朱口、伍家湖、半埠店一线,在浍河北岸让出一块地方,诱黄维兵团进入预设在宿縣西南的袋形阵地。

11月24日上午,国民党军第18军强渡浍河,进入预设袋形阵地,发觉处于不利态势,下午即向南退缩。中原野战军第1、第2、第3、第4、第6、第9、第11纵队等7个纵队和陕南第12旅、豫皖苏独立旅,于当晚乘机全线出击,激战至25日晨,歼敌数千人,将黄维兵团包围在宿县西南的忠义集、王朱庄、马家楼、双堆集地区。

此时,黄维一心想突围,与中原野战军展开了犬牙交错的拼杀。

从11月25日开始,中原野战军对黄维兵团进行了紧缩包围。仗越打越残酷,包围圈越缩越紧。

12月1日,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3旅37团2营攻占了张围子西南的小张庄。

在小张庄,向北攻击,可隔断黄维兵团在张围子和杨围子的两个师,向西攻击,可阻击黄维兵团部和两个军的联系。小张庄被37团2营攻占后,仿佛在黄维兵团心脏上插上了一把尖刀。

12月2日,国民党军第10军18师的两个团,向小张庄发起了集团式反扑。37团2营付出了十分惨重的代价。

2日晚,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3旅旅长陈康决定动用旅预备队38团1营。1营营长张英才回忆说:“12月2日晚,我1营奉命接替小张庄阵地。部队未进入阵地前,我到阵地上勘察了地形和工事设施。经过几次战斗,小张庄已经没有庄子了,全是废墟和焦土。37团2营营长钱振山向我介绍了小张庄防御阵地、兵力部署和敌人集团式进攻的特点等情况。我迅速返回部队,立即召开营干部会,部署任务,提出作战要求,特别强调了如何对付敌人坦克,坚决打近战,主动防御等问题。原教导员贾德发已调到3营当营长,副教导员贺兴茂、副营长张玉林都讲了要求。为加强指挥,张玉林、贺兴茂分别到1、3连指挥战斗。”

深夜,38团1营接替了37团2营的阵地。接下小张庄阵地后,张英才在阵地上观察到,3连阵地前30米处有敌人的重机枪火力点,直接威胁3连的阵地。

这时,敌人的一声冷炮声,打破了夜间的沉寂。张英才突然间明白过来,暂时的平静意味着恶战即将来临。张英才回忆说:“站在阵地上,我的脑海里激烈地翻腾着,问自己,我们能顶住敌人的凶猛进攻吗?如何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呢?我回想起以往的战斗,预想天亮后敌人更大规模的突围战斗。于是,我再次到3连阵地勘察地形和细摸敌情。”

张英才

3连连长赵三成看到张英才时,急匆匆地说:“营长,下命令吧!前边这个火力点对我们威胁太大了!”班长裴景云也气愤地说:“真讨厌,这个火力点动不动就向我阵地打一梭子。”战斗小组长侯永福搬来一筐“带把的罐头筒”和“军用水壶”自制手炮,说:“营长,让我去干掉它吧!”

3连指战员的求战呼声,让张英才下了决心,说:“好!以攻为守,主动对敌出击。我们应该有信心和决心,主动打到敌人的阵地上去!只有这样,才可以摧毁敌人对我威胁大的火力点,才可以攻占敌前沿阵地,迫敌陷于不利态势,从而打乱和推迟敌人进攻计划,并增强我防御的稳定性。”

有了营长的同意,赵三成连长根据当面敌人已构筑的鱼鳞式工事,组织了7个突击组、1个突击队、1个火力队,利用夜暗实施连续偷袭。开始,3连使用两个小组实施了3次偷袭,均未成功,但摸清了敌人的交通壕和火力点的具体位置。

第四次偷袭时,张英才把营属火力调来支援。一声令下,所有的突击组和突击队,按预定目标一齐冲击。国民党军未料到1营会来这么一下子,顿时惊慌失措,沿着交通壕乱窜。

副班长余化金率领突击组,迅速地从侧面接近敌人重机枪阵地,趁敌尚未缓过神来,便将一排手榴弹砸了过去。随着连珠炮似的爆炸声,刚才还吐着一串串火舌的重机枪顿时成了哑巴。

各突击组乘胜出击,沿着交通壕向敌猛冲。战斗小组长侯永福带着黄诚和另一个战士,提着两筐手榴弹边打边冲,越打越勇。惊慌的敌人乱作一团,拥挤在一起。各突击组乘胜追击,连续将手榴弹投进拥挤在一块儿的敌群中,炸得敌人鬼哭狼嚎。侥幸躲过手榴弹的守敌纷纷跳出交通壕逃跑,遭到1营布置在两侧的轻重机枪拦头扫射。

事后查实,这个点上的敌人是国民党军第75师的1个营。

天亮后,张英才一看,防御阵地向前延伸了几百米,从而改变了敌我态势。张英才明白,敌人是不会甘心的,一定会重新组织进攻。他立即命令各连加速抢修工事,准备迎击敌人更大规模的进攻。

黄维在12月3日的时候,还想着突出重围。这天上午10时许,黄维兵团的炮弹呼啸着,铺天盖地倾泻在小张庄阵地上。接着,3架飞机俯冲而下,一串串炸弹和机关炮炮弹砸向小张庄。顿时,阵地上泥土翻滚,弹片横飞,硝烟冲天,连营部的电话机都被打坏了。

张英才接到团部敌情通报,向小张庄突围的是国民党军两个团,一个是前天被37团1营打出小张庄的国民党军第53团,一个是新投入的国民党军第11师31团。

接到通报后,张英才对阵地防御作了调整,从北面1连抽回2个排,西面3连抽回1个排,会同2连全部,作为营机动部队。同时,把机炮连和山炮连都放在侧翼。张英才说:“这样(调整),一方面可以侧射坦克后面的步兵,一方面火力阵地与主阵地分开,可以避免敌人的摧毁。前沿1连、3连守备分队和机炮连,冷静沉着地隐蔽于纵横交错的交通壕内。先将敌人的坦克放过去,随后从避弹洞内飞跃而出,把手榴弹和手雷一排排投入敌群,同时侧射火力阻敌步兵前进,效果非常好。”

战斗最為激烈的是担任阵地前沿警戒的3连11班侯永福小组。他们与猛烈冲击的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最后只剩下侯永福和黄诚两个人。他们还未来得及后撤,就被敌人切断了退路。

侯永福和黄诚被敌人阻隔后,守在3连前沿突出部,与上级失去了联系,但他们没有失去胜利的信心,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战斗。两名勇士一阵猛打,终于将敌人压了下去。在这关键时刻,侯永福突然发现自己手中的武器打坏了,弹药也用尽了,身上只剩下3枚手雷。怎么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黄诚灵机一动,对侯永福说:“组长,你看,前面的敌人不是已给我们准备好武器了吗?”说着,便爬过去从敌尸堆里拣回一挺机枪和一支步枪。

正在这时,10余名敌人冲了上来。侯永福和黄诚没有急着开枪,而是隐蔽在炸弹坑后面。等敌人接近后,侯永福一梭子子弹打过去,前面几个敌人应声倒地,其余的抱头鼠窜。有两个来不及跑掉的敌人,当场做了俘虏。

侯永福和黄诚原本是解放战士。中原野战军开展“王克勤三大互助运动”后,他们成为革命战士。

战斗间隙,侯永福向两名俘虏讲解了人民军队对待俘虏的政策,并用自己和黄诚的亲身经历,说明他们由解放战士成长为战斗小组长的事实,从而使两名俘虏改变了立场。

两名俘虏要求与侯永福、黄诚一起共同参战。这样,他们4人很快就结成一个战斗集体。侯永福和黄诚对敌射击,两名俘虏压子弹。

侯永福指挥着战斗小组,在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巧妙地利用阵地顽强战斗,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1营指战员上下一致,群策群力,万众一心,宁死不屈,在激烈战斗中,顽强地坚守着。敌人虽然反复冲击,但每次冲击都在未接近1营主阵地时就被击退了。

敌人又在组织新的进攻。新的进攻接受了前几次失败的教训,不仅加强了炮兵火力,集中压制1营前沿阵地,而且重新组织地、空协同,数架敌机轮番轰炸小张庄1营主阵地。阵地上空顿时升起一片黑烟,阵地表面泥土翻滚,有的工事被炸坏,有的战士负伤。敌坦克乘机向1连和3连阵地发起了新的攻势。

敌人飞机为什么炸得这么准呢?张英才正思考时,机炮连指导员周德纯跑过来报告说:“营长,你看!”

这时,张英才发现敌人的炮兵在打烟幕弹为飞机指示目标。看到这一情形,张英才兴奋起來,命令迫击炮手将计就计,向敌冲击的步兵和坦克施放烟幕弹。在敌我犬牙交错之中,敌机也分不清敌我了,对自己冲击的步兵和坦克俯冲扫射,轰炸密密麻麻的敌群。顿时,冲击中的敌步兵和坦克兵死伤遍地,惨叫声、大骂声不绝于耳,有的敌人还举枪对空中射击。

这时,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的炮兵群亦稳稳当当地对敌实施集中炮击,敌战斗队形一片混乱。接着,炮兵群的支援火力又向前延伸了。张英才命令身边的号兵赵续泰:“吹冲锋号!”

听到冲锋号的指战员,纷纷跃出战壕,向敌人冲击过去。

在反冲击中,连长赵三成身先士卒、奋勇当先。突然,一发子弹击中了他的右胸。赵三成倒在血泊之中,一边用手按住伤口,一边继续指挥战斗。瞬间,鲜血浸透了军服,通信员迅速将他扶起送去包扎。当张英才看到他时,赵三成急切地问:“反冲击将敌人打下去了吗?”

张英才兴奋地告诉赵三成:“你们连队这群‘小老虎’,一出去就把敌人都吃掉了。”

赵三成安心地笑了。卫生员给赵三成包扎伤口后,张英才让战士们赶快将他送往后方医院治疗。

1948年12月,13 旅党委会颁给38 团1 营的奖旗

赵三成负伤被送走后,指导员吴志玉接替指挥。全连在与敌短兵相接的战斗中,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端上刺刀与敌人白刃格斗,敌兵一个个倒在刺刀下丧命。

战斗中,1营的后勤兵冒着枪林弹雨上阵地,给部队送来烙饼和热汤。后勤兵吴志玉很机智,当指战员吃饱喝足后,还让最前沿的战士们将烙饼插在刺刀上举得高高的,对着敌人喊话:“蒋军弟兄们,我们优待俘虏,请过来吃烙饼、喝热汤吧!”

这一招果然有效,不断有三三两两的敌人携枪过来投降。

中午,天空乌云压顶,地面黄尘滚滚。敌人拼死突围,想在小张庄打开一个缺口,占领要地,以便向东迂回逃跑,但始终未能得逞。忽然,敌人改变了方向,利用小张庄南端的小杨庄阵地,向1营2连阵地发起了集团冲击。

2连阵地是个半凹形,中间是个方圆200米的大水塘。水塘前边有一处高土堆,左邻为3营,右接1营3连。

2连占领高土堆,可居高临下阻 击敌人。敌人见高土堆是前进的障碍,先以坦克为先导,对土堆进行抵近扫射,企图在摧毁高土堆后,再以步兵实施冲击。

坚守在高土堆上的是2连2班。在敌坦克和十几倍于己的优势敌人攻击下,2班班长郑虎毫无惧色,坚定沉着,指挥全班机智灵活地与敌背水一战。

2班仅以一个土堆为依托,怎么能抗击得住敌人坦克的进攻呢?郑虎见敌坦克一射击,他便率全班迅速从高土堆上撤下来,隐蔽在水塘边。待敌扫射一停,他又立即带领全班爬上高土堆抗击敌人的攻击。郑虎和2班战友就像钢钉一样,牢牢地钉在高土堆阵地上。

下午4时许,敌人最后一次进行攻击。攻击一开始,敌人就集中大小炮向小张庄猛轰。泥土硝烟,遮天蔽日,坦克像野牛似的横冲直撞,步兵多路以密集战斗队形轮番冲击。

面对敌人的垂死挣扎,1营指战员早已摸透了他们的脾气。当敌人炮火急袭时,除观察员外,指战员都进入避弹洞隐蔽,待敌炮火延伸后,各班、排迅速跃出,占领阵地。先用急促火力猛烈打击敌人,将其战斗队形打乱,再实施短距离出击,以隐蔽、猛打、短出击的灵活方法,有效地消灭敌人。

1营在小张庄与敌两个团鏖战到天黑。敌人寸步未进,死伤无数。敌人的突围计划未能成功。张英才回忆说:“小张庄坚守战,1营与敌激战一昼夜,全面粉碎了敌人以炮、空、步、坦协同的多次进攻,歼敌1000余人,俘敌200余人,为歼灭黄维兵团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即受到旅党委的表扬,并被授予‘智勇结合,寸土不让’的锦旗一面。”

1948年12月12日,13旅旅长陈康直接打电话命令38团1营营长张英才:“你们1营迅速向双堆集进攻。”接到命令后,张英才率1营,让3个步兵连保持着50米的间距,分三路齐头并进,连夜向双堆集奔去。

此时,双堆集是黄维的老窝。黄维回忆说:“到了(12月)13日、14日,解放军继续攻占了双堆集东侧大土堆制高点阵地和双堆集北端野堡阵地,使得国民党军的残存阵地破碎不堪,被压缩到双堆集及其邻近几个村的弹丸之地。此时和解放军错杂对战,受到解放军四面轰击的制压,难以接收空投的补给。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解放军一发起全面攻击,国民党军势必立即悉数被歼。我和胡琏认为在双堆集已到了末日,或者再抵抗一两天,坐待歼灭也毫无意义,毫无裨益。如果立即突围逃命,还可以侥幸保存一部分残兵败将,好重整旗鼓。于是决定突围。”

张英才率领38团1营赶到双堆集时,看到到处在施放照明弹,夜晚如同白昼,敌我混杂,犹如闹市。张英才命令各连立即查清汽车和司机。当寻找到10余名司机后,张英才命令将能开动的汽车,装上枪弹马上拉走。张英才回忆说:“其他部队进来后,好车都被我们开走了,只好从作为防御工事的车上卸土,而且司机也不好找了。”

黄维下令突围,采取的方法是“四面开弓,全线反扑,见缝钻隙,冲出重围”,实际上属于“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大家自顾不暇,四处逃命。黄维回忆说:“当突围的命令下达后,各部争先恐后地逃命。有的提前就开始突围,特别是战车营,在将近黄昏时,因其停车场受到解放军的激烈炮击,以致战车纷纷移动,引起其他部队的误会,各自乱跑,而解放军立即发觉,层层截击。所谓‘突围’,实际上是乱跑。至此(12月15日),计4个军10个师十几万人的第12兵团,除少数漏网者外,悉数被歼。至于国民党军师长以上干部,除副司令官胡琏,副军长谷炳奎,师长尹俊、王靖之、张用斌等逃跑之外,我和军长吴绍周、覃道善、杨伯涛,副军长王岳,师长王元直、尹钟岳、夏建[勣] [贝]、潘琦等均被解放军生俘。”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总前委授予4纵13旅38团1营的奖旗

黄维兵团被歼灭后,淮海战役很快进入了第三阶段作战。至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共歼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5个兵团部、1个绥靖区司令部、22个军和56个师(其中4个半师起义),计55.5万余人。

淮海战役结束后,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3旅38团1营被淮海战役总前委授予“钢铁营”荣誉称号。《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这样记述“钢铁营”的功绩:“钢铁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第38团第1营,能攻善守的英雄集体。该营1939年10月组建。1948年夏在豫东战役的上蔡以北地区阻击战中,以迅猛动作抢占小庄阵地,截击增援的国民党军两个师的行军纵队,击退敌一个旅的11次进攻,完成了打援任务。在淮海战役中,1948年12月2至3日坚守小张庄,发挥近战夜战特长,以攻为守,组织阵前出击,白刃格斗,一昼夜间,粉碎国民党军两个团的多次进攻,毙伤近千人,生俘200人,胜利完成了阻止国民党军突围的任务。战后,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批准授予该营‘钢铁营’称号,全营每人记大功一次。”

(作者声明:本文由《党史博览》独家编发,未经允许,不许转载、摘编、上网等)

猜你喜欢
黄维淮海战役徐州
疫散待春回
心声歌刊(2022年3期)2022-06-06 06:31:42
孤胆医生黄维一个人的“川军”
中国慈善家(2021年3期)2021-09-12 09:58:34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趣味(数学)(2021年3期)2021-07-16 06:45:30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落叶果树(2021年6期)2021-02-12 01:29:18
孤胆医生黄维: 一个人的“川军”
中国慈善家(2020年3期)2020-09-10 08:09:06
逆行者黄维
科学大观园(2020年4期)2020-03-30 03:25:46
黄维为何没被“赤化”
淮海战役中的攻心战
军事历史(2004年4期)2004-11-22 06:50:10
淮海战役
军事历史(1988年5期)1988-08-20 06:5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