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韵独具的长江航运文化

2024-01-17 15:39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黄 强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湖北 武汉 430014)

长江是一条天然的黄金水道,更是一条蕴涵丰厚历史与文化积淀的大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长江横贯东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 在流域广袤的土地上,孕育了影响深远的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和青藏文化。 长江开埠,五口通商,使长江又成为中西文化融合衍生的舞台。 各种文化通过长江航运相互激荡交流,极大地丰厚了长江航运文化发育的土埌,滋润了长江航运文化的成长,形成了历史底蕴丰厚、时代特征明显、行业特色鲜明的长江航运文化。 充分认识长江航运文化的地位作用,深入研究长江航运文化的内涵特质,开发利用好长江航运文化资源,对于深化行业文化建设。 促进长江航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长江航运文化彰显中华长江文化的厚重底色

长江航运推动了长江流域的勃兴与繁荣。 长江横贯中华大地,源远流长,水量充沛,沿岸资源丰富,物产众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内河水上交通运输的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自古以来,长江航运基本上承载着长江流域绝大部分的客货运输和流通,比如茶叶、瓷器、漕运、矿场、物资、客商、商旅等,都是通过长江航运来实现和完成的。 即便在水陆空联运交通体系形成的现在,据统计,长江航运以其运量大、成本低、运程长的优势,依然承担了沿江市县60%~80%的货物运输。 长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通航河流。

长江航运通江达海,塑造了中华长江文化广纳百川、开放包容的精神气质。 长江水系丰富,湖泊众多。 长江流域西以澜沧江水系为界,北与黄、淮水系相接,东临东海,南与珠江、闽浙诸水系相邻,通江达海。 长江不择细流、广纳百川、因博而兴,形成了汉、藏、苗、白、傣、土家、哈尼等30 多个民族,孕育了青藏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多民族文化、不同地域文化。 长江航运带动客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交流互动,使多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包容互鉴,形成长江文化多元一体的精神气质。

长江航运促进了沿江城市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长江流域有着3000 年建城史。 依水而居、引水灌溉,加上交通和运输的便利,长江航运促进了沿江城市的兴起和繁荣。 长江干支流沿岸分布有昆明、成都、重庆、贵阳、长沙、武汉、南昌、合肥、南京、上海、杭州等多个全国著名大、中城市,各支流还网络着贵州、浙江、甘肃、陕西、河南、广西等各省(自治区)的广阔经济腹地。 长江航运带动了干支流沿岸无数的港口、船舶、航道、码头、水利设施建设,引领和推进了长江流域的城市文明和现代化发展。

源远流长的长江航运,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各具特点的发展历史时期,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1]。

古代长江航运自新石器时代至鸦片战争前夕,经历了萌发、兴起和持续发展的过程。 7000多年前独木舟问世,至东汉木帆船广泛航行于长江之中,到唐代,长江成为中国通航里程最长、货运量最大的河流[1]。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生动地再现了当时长江水运的兴盛景象。 “风雨同舟”“同舟共济”是长江航运人在实践中悟出的深刻哲理;而纤夫们负重前行喊出的号子,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长江航运人坚强的意志和奋进的精神[2]。 享受长江水运之利的人们,不乏“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逆风上水万斛重,齐声腾踏千船歌”的愉悦感[3]。

近代长江航运见证了贫弱中国的不屈抗争。19 世纪40 年代至60 年代初,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长江门户大开,沿线城市上海、镇江、南京、九江、汉口等相继面向外国船只开埠通商,长江航权逐步落入西方列强之手。 外国商船接踵而至,设立轮船公司,成立洋行,垄断长江航运业务,倾销西方舶来品,长江航道成为西方侵略掠夺我国财富的通道和工具。

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近代维新自强思想逐渐形成,洋务运动兴起。 洋务派成立福州船政局,兴办轮船招商局,从事轮船制造、购买和营运,我国长江轮船运输业由此从无到有,打破了外国轮船独霸长江的局面,造船事业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甲午战败,洋务运动破灭,日、英、法、德、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商轮兵舰纷纷侵入长江。 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催动下,中国民营航运业在长江干支流各线应运而生。 民营航运公司的产生和长足发展,增添了与外国轮船公司抗衡的力量,同时推进了我国轮运业的近代化进程。 近代长江航运发展也带动了各沿江口岸码头建设及行会、商会等组织发展,开启和推动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现代长江航运为中国的复兴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经历了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后对西方列强肆意入侵不屈抗争的长江航运,在八年抗战时期,全力投入抗日战争,沉船封江,运送兵员,开展了可歌可泣的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标志着旧中国战乱局面的彻底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长江航运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成立了长江航运管理机构长江区航务局,整顿建立新中国航运经济新秩序,实施港口整治与统一管理,开展航道维护与治理,长江航运业开启了独立自主、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近现代长江航运发展伴随着近代中国贫弱抗争史、中国近代化演进史、新中国现代化奋进史,是中国从近代贫弱走向现代富强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近代长江航运史是长江文明、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不可忽略的、浓墨重彩的组成部分。

面向未来的长江航运文化将成为中国内河航运文化、世界大河航运文化发展的引领者、推动者。 从国际上来看,长江航运运量规模巨大,在世界大河航运中是遥遥领先者。 目前长江航运的运量是美国密西西比河运量的3 倍以上,是欧洲莱茵河的5 倍以上。 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长江航运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与中华文明的兴衰、繁荣、交流互鉴、融汇发展等众多方面密切相关。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长江航运文化必将成为中国内河航运文化的引领者,也必将对世界大河航运文化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总之,长江航运文化是中华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航运文化史就是一部承载和展现中华文明融汇交流、发展进化的历史。 研究、传承、弘扬长江航运文化,创新长江航运文化的传播,对于丰富长江文化内涵,构建长江文化体系支撑,完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长江航运文化的特质别具一格

长江航运文化作为长江文化和交通运输文化的一个类别,是长江航运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长江航运人逐步积累起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练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依水而生、以通为本、以江为魂、因博而兴的文化特质,极大地张扬着长江航运文化的个性,为中华长江文化添光加彩。

长江航运文化是长江航运人从事生产运输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长江航运文化的实践者、创造者、弘扬者是特定的人,是按照行业习惯、行为准则和制度安排组织起来,各有分工,而又相互合作的长江航运人。 长江航运人具有与众不同的行业价值观念体系,包括与行业特点密切相关的思想意识、行业规范、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和人际关系等[4]。 长江航运文化的实践对象和载体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长江。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化成长的摇篮,在这条长河中诞生的文化通常被称为“长江文化”。 长江文化必然赋予长江航运文化内在的气质和品格,这是由长江航运文化所特有的自然禀赋所决定的[4]。 长江航运文化的内在要素是长江航运人、长江和航运工具的有机统一及在文化层面上的功能整合。 这就决定了长江航运文化必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时代特征、中华气质、长江品格和航运特色。

长江航运文化依水而生。 长江航运借水之利,泛舟江海。 长江航运人与水为伴,视水为友。固有的行业特点使长江航运文化天然透射着水的音韵,水的品格,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水文化”。上善若水,长江航运人历来崇尚以诚为本,取信于人,宽容大度,惠济百姓。 滴水穿石,流水争先,长江航运人素有豪爽豁达的品质,自强不息的精神,一以贯之的作风,坚韧不拔的毅力。 智者乐水,长江航运人得水之便,在长期与水和谐相处的过程中,秉水之性,以水为镜,陶冶情操,荡涤心灵,从水的动与静、涨与落、清与浊的不断变化中,领悟出许多人生哲理,形成了长江航运人特有的观念、信仰、情感和操守,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产品,夯实了长江航运文化的深厚底蕴[1]。

长江航运文化以通为本。 长江航运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交通运输方式,也是不断进步发展具有巨大潜力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长江航运人以通立命,以通为本,视航运畅通为天职,深深融汇在长江航运文化的血脉之中,使长江航运尽显“通文化”的特色[5]。 长江航运横贯东西,沟通南北,担当着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重任。 长江航运人长年累月不畏艰难,斗滩战险,整治疏通长江航道,肩负着发展航运事业的使命。 长江航运通江达海,从古到今都是通商的口岸、开放的先锋,是融通中西经济文化的桥梁和纽带。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年流淌的江水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长江航运文化贯通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着中华文明的脉络[1]。

长江航运文化以江为魂。 长江航运是长江的骄子,长江航运文化深深地镌刻着长江基因。 长江,心怀坦荡,纳百川为一流,形成强大合力,浩浩荡荡,势不可挡,这种“团结”的品质,已为长江航运人所秉承;长江,从雪山走来,不畏艰险,百折不回,这种“奋进”的气概,成为长江航运人崛起、拼搏、开拓、创新的力量源泉;长江,发端高原冰山,置身苍茫大地,汇入辽阔东海,踏踏实实,万里留痕,这种“务实”的精神,一直在长江航运人中发扬光大;长江,以恢弘磅礴的气势,不知疲倦的激情,流水争先[1],一日千里,这种“高效”的风格正是长江航运人的作风。

长江航运文化因博而兴。 长江流域面积达180 万平方公里,这片广袤的土地孕育了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渝文化、滇藏文化等,也是中西文化相互激荡、融合衍生的舞台。 长江航运文化在这片土壤发育成长,得以博釆众家之长,广纳古今中外文化之精华。 同时,现代长江航运又是一个分工明细、要素众多、环节复杂的开放性系统,长江航运文化又是由行业内部不同的部门、单位的组织文化集合而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文化。 长江航运文化具有紧密联动的行业特征、依托流域的区域特征、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1],它兼收并蓄,锐意创新,开放而包容,博大而精深。

三、长江航运文化体系完备功能强劲

长江航运文化内涵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 长江航运物质文化是长江航运文化发展进步的客观条件和坚实基础,是长江航运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存在的前提,是长江航运行为文化实现的客观依据。 长江航运精神文化是长江航运文化的核心和枢纽,是长江航运文化中最有生机和最富于激励性的内容,也是长江航运文化建设和创新的重点。 长江航运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中介和表达形式。 长江航运行为文化是长江航运理念系统的动态性和过程性展示。 它们在整个文化系统内有机地聚合在一起,相互支撑[4]。

长江航运文化还可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大部分。 长江航运文化的显性部分,包括长江航运人的工作方式、行为方式、劳动评价和各类航运设施以及利益性的人际关系等。 长江航运文化的隐性部分,是指蕴藏在长江航运人内心深处的社会信仰、人生目标、价值观念、工作和生活观念、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等。 文化的隐性部分是显性部分的根基,没有这种深厚的精神层面的支撑,它要外化为显性的东西就不可能。 文化的显性部分是对隐性的文化内容的展示和张扬,是将文化的潜质具象化,没有这种具体形象的物化层面的体现,丰富的精神内涵就会成为虚无缥缈的东西[4],很难得到现实的认可和社会评价。

长江航运文化按构成要素来划分,则可分为长江运输文化(以船舶运输经营为主要内容和特点)、长江港口文化(以货物装卸、物流管理为主要内容和特点)、长江航道文化(以长江航道维护、整治、管理和保畅通为主要内容和特点)、长江行政执法管理文化(以保障水上交通安全、维护水上治安和沟通船岸联络为主要内容和特点)、长江经营文化(以面向市场、从事生产经营并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为主要内容和特点)、长江安全文化(以维护长江航运公共秩序、公共安全为主要内容和特点)、长江廉政文化(以督促和保证长江航运管理者廉洁自律、勤政亲民、高效务实为主要内容和特点)等。 这些文化要素在长江航运文化体系内,不是对立排他的关系,而是兼容协同,共同实现着长江航运文化的功能整合[4]。

总之,长江航运文化体系博大精深,是一个高度关联、内在协调的有机体,物质文化是基础和载体,精神文化是灵魂和核心,制度文化是保障和动力,行为文化是体现和张力。

长江航运文化润物无声,兼容整合,凝心聚力,激励向上,有着育人成事的强劲功能。

长江航运文化润物无声,体现在对长江航运人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作用上。 长江航运文化集中反映了长江航运人的共同理想、共同价值观、共同行为规范,因而长江航运文化对每个行为个体都有着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能够激活每个成员的创造热情,把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引导到既定的发展目标上来。 研究、倡导、宣传长江航运文化,就是要通过长江航运文化建设与创新,引导长江航运人构建内在和外在的良性互动关系,充分实现长江航运人的事业感、成功感和幸福感[4],促进长江航运事业高质量发展,党旗高扬,青春远航,服务流域,圆梦大江。

长江航运文化兼容整合,体现在对长江航运主流文化的维护与坚守,对消极文化的抵制与批判,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光大和对域外文化的借鉴吸收。 现实社会纷繁复杂,既有积极健康、务实向上的社会主流文化滋养,也有迷信守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文化危害。 充分发挥长江航运文化兼容整合功能,就能使长江航运人始终走在康庄大道上,海纳百川,不忘初心,坚守理想,破浪前行。

长江航运文化凝心聚力,集中地体现在长江航运人的文化自觉上。 随着干部职工对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的深化,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日益高涨,普遍形成了把文化建设与改革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的良好局面,长江航运人自觉自愿地把文化实践融入管理、服务之中,精心编制和认真实施文化建设规划,建立健全文化建设与创新机制。 文化自觉性的空前高涨,极大发挥了长江航运文化凝心聚力的功能。 长江航运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新时代的长江航运发展中放飞理想、舒展豪情、同舟共济、务实创新。

长江航运文化激励向上,集中体现在长江航运人的人性提升上。 从正面激励或从反面警醒,起到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的作用,从而矫正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在长江航运事业的发展目标和整体利益上,积极进取,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一路阳光。

四、长江航运文化资源亟待保护和开发

长江航运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一切含有文化意味的文明成果与承载着一定文化意义的活动、物件、事件,乃至与长江航运相关的著名人物、著名船舶、著名号子等,都是一定形式的文化资源。

长江航运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这些重大事件承载着重大的文化意义。 古代的赤壁之战,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军事战例,表现了自然的长江从不乏人文传奇;1873 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正统文化第一次对商业的接纳,中国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演进的初步尝试;1925 年以实业救国为宗旨而成立的民生公司,其创业和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救国史和爱国史。

从长江航运的历史和文化视角来看,与长江航运相关的名人、名船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著名人物如卢作孚(民生公司创始人)、莫家瑞(长江第一代船长)、石若仪(毛泽东主席接见的长江第一位女船长)、鄢国培(工人作家,《漩流三部曲》作者)、黄声笑(码头诗人)、刘必喜(1984年长江清滩滑坡报险第一人)、谷秀全(十六大女工人代表)、郑启湘(全国劳模,航标灯王)、姚泽炎(全国劳模,长江金牌引航员)等。 著名船舶如“江峡”轮、“韶山”号(毛泽东主席到长江多次乘坐)、“昆仑”号、“神州”号、“长江62006”轮(连续安全航行30 年,达到150 万公里,创造了同类型船舶安全、生产、效益三项历史最好纪录)、“民武”轮(民生公司集装箱货轮,长江安全诚信船舶)等,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

长江航运文化资源内涵丰富而深刻,梳理和盘点长江航运文化资源,做到心中有数,是保护和利用好长江航运文化资源的前提。

进一步开发无形文化资源。 自强不息的“招商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生精神”、展现顽强拼搏、百折不挠进取精神的“川江号子”、体现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精神的“无名英雄”称号等精神遗产以及“长航”“长江黄金水道”等无形知名品牌等,需要进一步开发,让其体现时代价值。

传承长江航运文化精华。 长江航运的人文精神是长江航运的品牌标志。 可发动航运职工和有关专家共同遴选长江航运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遗存、重要历史文物、重要历史人物,组织专家评审确定后,作为长江航运文化的名片,以此提升和彰显长江航运历史文化内涵,传承长江航运人文精神中的精华。

从含有丰富人文精神的物质载体中提炼长江航运人文精神,是开发利用长江航运文化资源的有效途径。 如船舶、铁锚、风帆、码头,信号台和航标灯等。 近些年来全国交通系统开展的“金锚奖”、“金帆奖”评选活动的标识,均来源于航运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物化形态又包含丰富人文精神的物质载体。 芜湖港的港徽标志为太阳、地球、巨轮和水波,寓意港口各项业务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昂扬向上的尖角犹如风帆,象征着芜湖港人蓬勃向上、勇往直前、开创未来的企业精神。 长江海事局提炼的“人和、忧乐、坚韧”海事精神,其“忧乐”二字,即责重如山的忧乐意识,源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宜昌港也是从扎根水底、扎实务实的铁锚和代表顺利顺畅、和谐高效的风帆中,提炼出了宜昌港“做人如锚,做事如帆”的人文精神。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经过广泛征集,反复提炼,长江航运人确定“同舟共济,扬帆奋进”的长江航运精神。 这些具有鲜明行业特点的人文精神,也是从含有丰富人文内涵的物质载体中抽象出来的。

弘扬长江航运文化理念。 在长江航运文化的精神层面,具有丰富的文化理念系统。 比如长江航运愿景:中国黄金水道,世界内河一流。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 优越的自然条件,悠久的航运历史,广袤的经济腹地和丰富的人文精神,长江当之无愧享誉黄金水道盛名,领军中国内河航运。 新的历史起点,长江航运将更优更强。 长江航运人立志不懈奋斗,使航道更畅通,航行更安全,水域更清洁,管理更高效,服务更文明,发展更科学,以长江航运现代化示范中国内河航运的发展方向。长江航运融入国际经济大潮,世界内河瞩目长江航运。 航道成为世界内河一流高等级数字化内河航道;港口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技术先进,成为现代物流枢纽;船舶船型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和大型化,技术装备和运输效率世界领先;运输市场规范,安全监管高效,信息畅通,法规健全,队伍精良,行业核心竞争力和管理水平走在世界内河前列[1]。

长江航运精神:同舟共济,扬帆奋进。 长江绵延万里,千回百转,滔滔东去。 长江航运事业如同航船,把长江航运人汇集成坚强集体,同忧乐,共命运,情相融,精诚团结亲如一家,危急关头众志成城,坚韧不拔,共图航运大业;百折不挠,服务经济社会。 求发展不畏千山万水,创和谐不惜千言万语,勤服务不怕千辛万苦。 心齐力量大,人和行业兴。 长江航运人稳操巨轮向彼岸,不负江河万古流。 长江横贯东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 长江航运人有胆识、有智慧、有豪情。 扬帆,就是放眼世界,志成高远,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关键时刻敢于亮剑。 奋进,就是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力求谋略高人一筹,措施先人一招,行动快人一步。 鼓征帆,挥豪情,展宏图,长江航运人乘风破浪,克难制胜,追求卓越,拼搏奉献创一流,直挂云帆济沧海[6]。

长江航运宗旨:面向全长江,服务全社会;长江航运使命:合力建设黄金水道,服务长江经济发展[7];长江航运核心价值观:竭诚服务;等等。 这些文化理念从长江航运中来,又回到行业中去,不断弘扬光大。

保护长江航运文化资源。 长江航运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行业。 在其漫长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丰富文化资源往往缺乏整理和提炼,特别是一些有形的含有丰富人文精神的物质载体,缺乏收集和保护。 随着时间的流逝,长江航运的有形文化资源还可能流失。 因此,对长江航运文化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显得十分紧迫。

不同历史时期的船舶、码头、航标灯、职业服装、生产工具,见证了长江航运发展过程,它们的变化折射出长江航运的变迁。 可在广泛收集的基础上,将分散的有限的物质载体包括历史照片按照长江航运的基本要素,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或有意识地保留遗存、遗址,或建立长江船舶、航道、港口陈列馆(博物馆)。 对船文化、码头文化、航标灯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文化特色进行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长江航运独具特色的个性文化,这种文化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渗透力、凝聚力和对外辐射力,这也是长江航运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之所在。

长江航运文化资源是我们行业共同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也是全社会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对其充分开发和利用,能使我们在长江航运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培育出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长江航运人文精神,并在这种崇高精神的凝聚、感召和鼓舞下,实现长江航运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盛世兴文,以文兴航,使命在肩。 长江航运人正以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精神和气概,寻找新思路,采取新对策,扎实推进长江航运文化的全面建设,再创当代长江航运文化的新辉煌。 稳步推进文化工作,不断进行文化提炼。 切实加强文化造势,精心组织文化维护。 高度重视文化保障,严格实施文化考评。 持久推动文化交流,深入拓展文化研究。 努力创新文化建设,积极促进文化发展。 深入研究长江航运文化内涵,依托以湖北武汉为核心、长江中游丰富的航运遗迹遗存,打造长江航运文博中心,保护和传承它在建构长江文化中的历史价值,增进它在当代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传播中的核心价值,创新它在未来大河文明交流互鉴中的载体功能,对于弘扬中华长江文化,意义重大。 让我们携手前行,同舟共济,扬帆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