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震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中国之治”的新篇章。 2019 年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明确了前进道路。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1],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基于自身特点,提升办学治校水平,提高办学质量,探索适合学校发展需求的高效治理之路,是新时代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和艰巨任务。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职院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以现代先进治理理念为指导开展办学治校水平提升的办学实践。 大多数学者对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内涵的研究集中在权力分配、制度体系建设等方面。钱兴成认为推进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和学校特点的章程和制度,有效整合和有序构建校院两级纵向关系、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关系,形成办学合力[2]。 王超等认为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办学治校从“经验”向“科学”的转换,需要把科学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等融入治理的过程,构建有效的党政议事决策和协调运行机制[3]。 王靖高认为职业教育治理体制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结构[4]。 孙云志认为构建高职院校治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为创新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发展路径提供可能,是客观评价高职院校治理成效的测量尺度[5]。 石芬芳、胡类明、雷久相认为特色鲜明的学校组织文化能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教职员工奋发有为,奠定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思想、理论和文化基础,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6-7]。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以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法治化、注重效率和系统协调为特征的制度规定、体制安排和机制设计。制度体系规范完善、决策机制民主科学、办学理念创新开放、考核机制科学高效、学校组织文化特色鲜明,是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是确保学校发展提质增效、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
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类型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职业教育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进入了快速发展期,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滞后的矛盾愈发显现[8]。
曹高丁、聂强在对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存在问题进行梳理时发现,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权力的配置不均、运行失衡、监督缺位等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持续强化制度意识、理性构建制度体系、有效落实制度执行、健全完善制度反馈等措施[9]。 张良认为部分高职院校在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时缺乏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在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中,没有明确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规划和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坚持系统思维对制度设计、组织实施、协调控制、评价反馈、优化提升进行整合协调,从而影响了治理体系的效率和质量[10]。 李亚玲认为高职院校内部制度建设不完善,现代治理理念缺失,组织结构严重行政化,内部治理主体权责划分不明,参与渠道不畅通,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治理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等,是制约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问题[11]。 刘小花以高职院校的治理能力为研究对象,提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元治理主体协同治理程度较低,以章程为核心的治理制度体系尚难凸显“法”的效力,治理运行机制效率低,监督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等[12]。 何文波、刘建强对湖南高职院校调查中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过程中存在行政权力过度膨胀,学术权力“虚化”, 行政机构臃肿管理效率低下, 校院(系)责权利划分不明、监督等权力缺失等问题[13]。 王晓丽、林雪玲认为在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提升的具体实践中,对于如何科学制定考核任务指标、分解量化具体工作任务、开展过程监控和反馈、运用考核结果等,缺乏一个系统性的认知和设计[14],导致学校发展目标不能很好达成。 贾圆圆在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研究时发现,高职院校内部存在的不同价值观念、工作理念、行为方式等增加了高职院校运转过程的管理协调成本,影响学校发展效率[15]。
总体来说,高等职业教育历经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在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上有很大进步,但在服务国家战略面对新时期促进就业、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发展等职责定位时仍存在内部治理理念落后、制度体系建设薄弱、开放办学不够深入、考核评价机制不够科学、组织文化不够鲜明等问题,针对这些共性问题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探索实践仍有必要。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是开展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逻辑,在遵循治理体系建设基本逻辑的前提下,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实践探索,是各高职院校实现治理体系建设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通过系统设计和实施“五大工程”,在科学决策、依法治校、文化塑造、合作办学、绩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为学校深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各个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根据各高校发展实际,统筹设计,整体推进。 在开展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践中,内容既要包含其内涵的各个方面,也要有所侧重,协调发展。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任务,确保学校在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征程中行稳致远。 学校党委运用战略思维,着眼长远和全局进行战略谋划,将治理能力治理体系建设纳入学校“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十三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专项规划、“十四五”现代治理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探索设计以“五大工程”为具体抓手的建设思路。 通过实施“英才工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管理,深化校企合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岗位管理,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高素质专业化管理队伍;通过实施“朝阳工程”深化“三进一融”育人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实施“活力工程”,深化开放办学格局,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激发办学活力;通过实施“幸福工程”,改善教职工物质与精神生活条件,塑造共同价值追求,凝聚学校发展合力。 “五大工程”协同推进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是从学校内部改革的顶层设计出发,以战略共同体的目标理念统筹协调全局、凝聚人心,能够促进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单位提高自主与合作治理能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进一步把握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
1.提升党委领导下的科学决策水平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党政议事规则,通过制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不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做到重要干部任免、重要人才使用、重要阵地建设、重大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安排、重大资金使用、重大评优评奖活动等事项必须经过党委作出决定,把牢学校发展的政治方向。 充分保障校长行使各项法定职权,全面负责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 制定完善二级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规范二级学院决策机制,推动全校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格局,保证学校科学民主运行,不断提高治理能力,有效推动学校发展。
2.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立德树人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导向,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是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以“朝阳工程”为抓手,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探索实施思想导师进学院、职业导师进班级、素质导师进社团,促进大学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的“三进一融”育人模式改革,三类导师全覆盖进入学院、班级和社团,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极大促进了校园文化的丰富和学生素质的提升。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在对“三进一融”工作的总结和发展的基础上,学校探索构建以系统推动思想导师进学院,实施“灯塔计划”,打造思政大课堂;职业导师进班级,实施“匠魂计划”,打造职业大课堂。 素质导师进社团,实施“出彩计划”,打造素质大课堂,构建三类导师“三师共育”、三个计划“三维并进”、三个课堂“三课协同”的高职导师育人工坊(“导师育坊”),培养为党守初心、为国担使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通过积极推进将“两为”人才培养理念、“导师育坊”育人模式、“三进一融”育人路径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体系,极大提升了教职工的育人意识,形成育人合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与2018 年相比,2022 年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满意度从92.14%上升到97.29%,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总体满意度从92.26%上升到 98.18%。
3.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
制度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构建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是学校内部各项工作规范开展的基础。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结合办学实际与交通运输行业特色,弘扬依法治校精神,培育高职院校法治文化,在广泛调研征集意见建议基础上,制定完成学校章程并发布实施。 对标上级最新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具体工作实际,通过立、改、继、废等方式,完善党务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资产管理、科研管理、教师教学管理等重点领域的规章制度,建立与学校所处发展阶段和服务对象相适应、切实符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和特点的各项规章制度271 项,形成以章程为核心,规范统一、分类科学、层次清晰、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 现行各项工作制度齐全完备,确保了工作有法可依,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不断提高学校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制度执行是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根本。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在制度颁布实施后,通过OA 办公系统予以发布,引导各单位利用周二、周四下午教工、学生活动日进行集中学习,让师生知晓、熟悉。 制度出台部门针对制度制定的目标、功能、价值、适用范围和实施条件开展系统培训,对制度执行工作开展指导。 定期开展规章制度专项清理并编发制度汇编,通过制度上墙、挂网推动信息化公开化,通过制作办事流程图推动规章制度可视化,解决学校特别是二级单位层面的执行障碍。 建立完善制度执行考核、制度监督和制度评价机制,通过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综合管理考核内容,以负面清单扣分方式计入年度总分核算,对各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结果产生影响,形成了制度执行的有效激励机制;通过纪检监察部门开展履职尽责监督、审计部门专项监督,充分发挥专设机构制度建设中的监督和保障作用;通过定期召开理事会、“两代会”“学代会”等方式认真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发挥各类组织在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中的重要作用,确保制度执行。
4.拓展多元共治办学格局
理事会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咨询、协商、审议与监督机构,建好学校理事会是实现科学决策、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制度平台。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于2011 年成立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理事会,通过完善学校理事会的组织结构,建立配置合理、运作规范、作用务实的组织体系,探索形成“共商、共建、共赢、共享”的良性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学校理事会在学校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办学特色与质量评估、资金筹措及监督使用、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拓宽办学渠道、吸收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学校建设、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2022 年改选后的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理事会,由53 家单位、14 个行业协会担任理事单位,是学校建设和发展提供咨询和建议的非行政常设机构,成为与社会各界建立稳定、全面、紧密合作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推动学校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职业教育面向就业市场、服务企业发展需求的本质与现代治理的内在要求决定了职业教育治理主体的多元性。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探索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委培单位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政校行企军命运共同体。 通过牵头成立职教集团、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职业教育发展联盟等,建立合理的制度框架,充分保障各方参与学校共同治理的权利和机会。 通过充分利用合作平台邀请行业、企业、委培单位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训场所建设、学生实习实训安排,协同开展技术攻关等相关工作,按照用人单位需求,为用人单位提供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开展技术革新服务。 通过聘用行业、企业兼职导师,开展教育教学,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企业、行业的资源优势,加强学校教学、实训场所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通过构建政、校、行、企、军命运共同体,建立健全实体化运行机制、产教供需对接机制,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学生综合素质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可,学校为合作单位定向培养学生数量从2016 年的1187人,增长到2022 年的5283 人,实现了合作共赢,进一步完善了多元共治、合作共赢、跨界互补的治理结构,实现政府、市场主体和高职院校等多主体共同治理模式。
1.充分保障师生参与学校治理权力
高职院校内部高效运转,需要全体师生协调一致广泛参与,充分保障师生参与学校治理权利,推动内部共治,是汇聚师生力量,推动学校内部治理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不断健全民主参与机制,保障师生员工通过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民主监督等形式参与学校治理。 一是充分发挥教代会、学代会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党员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学生代表大会等制度,定期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座谈等,充分听取师生意见,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学校治理中来。 二是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 通过规范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完善基层教职工代表会议制度,推进管理重心下移,落实二级学院人、财、物等管理权限,实现责权利与资源向基层集聚,激活基层办学的内生动力。
2.扎实开展全员岗位管理
高校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制度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严格落实党管人才各项要求,在开展岗位管理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 学校在开展岗位聘用工作前,按照“科学设岗、聘期管理、分类考核、动态调整”的思路,立足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办学基础,首先对现有部门组织架构、岗位结构、规模、数量以及比例等进行全方位的调研摸底、核准、分类、分层整理。 对岗位职责、工作标准等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编定,做到因事设岗、因岗定责,使部门权责分明、岗位工作标准清晰、工作评价有据可依。 在开展岗位聘用工作过程中,充分给予二级学院岗位聘用自主权,不断强化二级学院在岗位设置与聘任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二级学院主观能动性,发挥其二级管理职能。 在岗位考核过程中,依据岗位职责标准,不断优化岗位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校院两级兼顾管理水平、教学质量、科研与社会服务、质量与数量并重的量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定教职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将岗位考核结果与教师职称评聘、奖励分配等挂钩,建立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以全方位全过程绩效为重点的收入分配体系,形成岗位管理闭环(如图1 所示)。以学校教师横向课题项目为例,数量、到账金额从2017 年的11 个、28.90 万,增长到了2022 年92个、810.59 万,全员内生发展动力得到充分激发。
图1 岗位聘用流程图
3.科学实施目标责任考核
将学校办学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日常管理行为,把发展规划有效转化为可实施的具体工作目标,是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探索建立“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要点(年度重点任务)—月度重点工作—周主要工作安排”层层分解、逐级细化的目标体系,在科学的目标体系上开展考核。 考核内容设置上,以学校发展目标为指引,结合各二级单位的业务差异及具体职能,设定二级单位的常规目标任务和重点目标任务指标,二级单位根据重点任务制定完成年度工作计划、编制目标任务分解表,全面推进目标任务的实施。 在工作考核中,根据非教学单位和教学单位不同工作职责设置不同考核内容,具体目标任务和目标任务分值根据学校每年工作重点赋予不同权重。 在考核方式方法上,既注重目标完成也重视过程管理,建立检查与处置反馈的工作机制,按月考核反馈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分析,总结经验,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以保证目标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在考核结果认定上,定量与定性并重,确定最终结果。 在考核结果运用上,将目标考核结果与各单位及个人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与中层干部年终考核挂钩,作为干部提拔任用、职务职级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部门(单位)考核结果同时也作为本部门(单位)班子成员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对年终考核结果全校范围公示,对获得优秀的个人及单位予以通报表彰,进一步强化绩效考核激励作用,实现学校各项发展目标,如图2 所示。 以学校科研与社会培训到账经费为例,从2019 年685 万余元跃升到2022 年1540 万余元,考核激励作用明显。
图2 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4.凝聚广大师生共同价值追求
先进的办学理念是高职院校快速优质发展的必要条件,学校的历史沿革、校园文化、全员育人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16]。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基于学校“因水而生、依水而建、寄水而兴”的“水运”历史沿革,确立以“奋斗、开拓、执着、担当、包容、奉献”为内核的“水韵”精神,引领师生在新的时代不断超越、勇争上游的目标追求。 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学校赋予“自强不息、明志高远”校训新内涵、新定位,引领广大师生面对挑战,努力向上,永不松懈,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品格做人做事,以志存高远的理想抱负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通过明确和谐、务实、创新、卓越的校风,修身、笃志、匠心、仁爱的教风,乐学、敏思、尚能、践行的学风,传承与发展育人理念,不断丰富学校育人文化内涵。通过彰显学校精神和“一训三风”,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改善师生学习生活环境,凝聚起广大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形成强大的精神支撑和行为导向,为内部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
工作理念现代化是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是提升高职院校各项工作品质和效率的基础。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立足职业院校发展实际,厚植现代化工作理念,从教职员工日常基本行为入手,通过明却外树形象、内塑品质的工作思路,践行守牢底线、稳住大盘、做亮标志的工作策略,倡导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营造师生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彰显学校高质量发展良好形象。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治理能力,通过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数据中台、一站式线上办事大厅,完成主流应用系统基础数据对接及统一,打造智慧办公系统、数字化教学资源,打造管理高效、服务精准的智慧校园治理体系,赋能学校治理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是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也是加快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坚持“规范办学,优化结构,简事放权,激发活力”原则,以“五大工程”统领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在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学校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双师型”队伍建设卓有成效,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开放办学格局不断拓展,对外交流水平不断提高,和谐校园建设有效推进。 学校先后获评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湖北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湖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A 类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治理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探索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路径,为高职院校结合各自办学实际开展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思路。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