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艺晚会中的文化自信建构
——以河南春晚为例

2024-01-17 12:06毛钰涵
今传媒 2023年4期
关键词:文艺晚会卫视河南

毛钰涵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一、引 言

学者毕琳将文化类节目界定为:“以文化教育为宗旨,以电视传播为手段,以传播知识为目标的电视节目。”[1]文化类节目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文化类综艺节目、文艺晚会等不同类型。2013年至今,文化类节目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黄金时期,突破了过去高而寡的单向传播局面,转而创新节目形态,改变节目呈现形式,使优秀的文化内容进入到观众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促使观众自愿地收看并自发传播节目,进而形成有互动、有反馈的双向传播局面。2021年可谓是文化类节目的“出圈元年”,从开年的河南卫视春晚到中央电视台的《故事里的中国》《国家宝藏》等综艺节目,再到年末河南卫视与B站联手打造的《舞千年》,种种媒介奇观的背后不约而同地彰显出文化自信。

相比较于文化类综艺节目这一传播形式,近年来,电视文艺晚会成功“出圈”的案例并不多,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到时长以及表演形式的限制,晚会中部分节目难以呈现出令人记忆深刻的画面;其次,部分晚会为了吸引眼球、追逐流量,整场晚会都由当红明星串联起来,导致本该庄严大气的晚会过于煽情化、娱乐化、同质化;最后,部分晚会从宏观的主题到具体的表演都比较抽象,难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观众的喜好,收视率不高。而河南卫视2021年以及2022年的春晚,打破了电视文艺晚会创新与传播的瓶颈。

二、河南春晚概述

2021年2月10日,河南卫视主办了以“当潮不让·你好·牛”为主题的牛年春节晚会。晚会依托黄河文化,呈现出传统春节的喜庆氛围,并将河南人“闯、创、干”的“牛”劲儿融入其中。此次晚会的主要出圈节目有《唐宫夜宴》《天地之中》等。

河南卫视牛年春晚的成功“出圈”,在电视台以及微博、抖音等平台上获得了热烈反响。2月10日河南春晚登陆荧幕,2月11日春晚的相关视频就在微博上引发了剧烈反响,频登微博热搜榜首;2月14日,河南春晚中最火的节目《唐宫夜宴》以#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唐宫夜宴演员嘴里含着棉花跳舞#等话题更是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

2022年河南卫视虎年春晚以“虎虎生风中国潮”为主题,以当下炙手可热的“元宇宙”为核心概念,创造出《丰年》《黄河泥娃》 《国色天香》等优秀作品。晚会播出时,“河南春晚”“河南春晚文化内卷王”等词条已悄然登上微博热搜榜,这类词条的出现也正说明了这一届春晚满足了观众对河南卫视春晚的审美要求与更高期待。

河南卫视两届春晚都得到了观众诸如“彰显文化自信”“人民的艺术”等高度评价,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河南卫视春晚的创作团队高度遵循文化自觉,并且在实践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以及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再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让观众不自觉地浸润在艺术之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自信。

三、河南春晚中的文化自信建构

中国文化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自省和20世纪90年代的文化自觉两大发展阶段,已经树立起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2],如何持续地巩固文化自信,还需电视文艺节目进行创新性的突破。河南春晚多措并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节目的主要内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回归大众主流视野,值得其他电视文艺晚会借鉴。

(一)文化自觉推动文化自信

当下,电视文艺晚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展现得不够充分,是因为缺乏相应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3]文化自觉既包含对文化的认知、觉醒与反思,也包含对文化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当人们有了文化自觉之后,文化自觉可以进一步延伸为文化自信,也就是说,文化自觉是文化主体性意识的初步确立,人们只有全面而系统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它运用于艺术创作实践中,才能确立文化主体性意识,进而形成文化自信。

河南省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特色元素有戏曲、武术、文物等,因此,河南春晚也非常有地域性文化特色。例如,河南省登封市有“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河南卫视在牛年春晚创作了同名节目《天地之中》,该节目将天文文化与太极文化相结合,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们对天的向往和对古代哲学的仰视,是由两位身着宇航员制服的演员以太极的形式进行表演。节目中呈现出观星台、浑天仪等传统元素与宇航员、神舟十二号等现代元素,运用特效巧妙地将传统的天文学与现代的航天技术相结合,呈现出中华文化的绵延赓续与现代航天文明的科技进步。河南卫视虎年春晚中的《下一秒》则延续了太极这一主题,结合更多现代日常生活元素,增强了画面的叙述感和故事感,让观众能够在荧幕上体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太极文化。

正是根植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觉,河南春晚才能将河南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的核心内核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现出来,促成了《天地之中》《下一秒》等优秀节目的诞生,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文化自信的建构。

(二)文化符号营造文化自信

以河南卫视春晚中最受欢迎的《唐宫夜宴》这一节目为例,该节目以盛唐这一较为开放和繁荣的时期为故事背景,以真实出土文物洛阳乐舞陶俑为人物原型,讲述了一群年轻的小宫女奔赴皇宫进行夜宴的乐舞表演[4],在去往皇宫的途中发生的趣事。该节目全程没有运用任何语言符号,而是通过背景、服饰、妆发、姿态、道具等非语言符号还原历史。比如,小宫女们在去往皇宫的途中偶遇了《捣练图》《簪花仕女图》《备骑出行图》以及出土于河南的“妇好鸮尊”“莲鹤方壶”等文物。该节目运用充满地域特点的本土化符号,传递出繁荣的盛唐文化;舞蹈演员手里拿着的唐代盛行的琵琶、横笛、排箫等乐器也处处彰显着细节,上面雕刻着源自敦煌壁画中的古代纹饰。

“传播的最高表现不在于信息在自然空间内的传递,而在于通过对符号的处理和创造,使得参与传播的人们构筑和维持有序的、有意义的、有空间的文化世界。”[5]《唐宫夜宴》通过非语言符号的塑造和表达,强调视觉冲击力,带领观众从宫女的独特视角欣赏盛唐的风韵,传递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自信。

(三)先进技术助力文化自信

河南卫视春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这种融合不仅仅是新媒体技术的单纯叠加,而是通过现代技术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以此唤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传统中国风舞蹈是河南卫视春晚的主要节目类型,它利用XR、VR等虚拟交互技术,将环境与舞蹈融为一体,给观众带来了更加极致的沉浸式体验。在《唐宫夜宴》中,导演通过VR技术让演员们穿梭于虚拟与现实之中,以科技唤醒观众对民族文化的感知,用科技来展现人文思想,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与心理需求。太极节目《天地之中》的背景结构是从观星台开始的,而后变幻为齿轮,再巧妙地转换至浑天仪,最后转换到极具现代色彩的太空飞船,其中每一个背景结构的转换都离不开舞美灯光以及科技手段的巧妙运用。舞蹈节目《丰年》也利用了新媒体技术,通过舞蹈演员在不同背景下的舞蹈表演表现出劳动人民与艰苦环境作斗争,最终获得丰收的喜悦,深刻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敢于抗争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5G、VR、AR等数字技术的运用,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出媒介奇观,使观众耳目一新、回味无穷。河南卫视春晚的“出圈”不仅体现出河南卫视坚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凸显了我国的政治自信、经济自信和科技自信。因此,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迭代,电视文艺晚会主办方应思考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出更优质的电视节目。

四、电视文艺晚会中构建文化自信的路径

河南卫视春晚从内容到形式、从数字化技术到全媒体矩阵都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构建了文化自信,为其他电视台举办文艺晚会提供了借鉴。

(一)从受众思维出发,唤起文化认同

广大人民群众建构起的文化自信,背后所蕴含的底层逻辑是“获得-认同-行动”,因此,提升文化认同感成为推进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6]。要了解人民群众内心真正认同的文化,电视文艺晚会的主办方应转换角度,形成“受众思维”。所谓“受众思维”,即从受众角度出发,以受众为中心开展媒体活动,了解受众的信息需求,结合受众喜爱的传播方式,传播受众需要的信息内容,与受众建立起互动关系[7]。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较为严重的时候,河南卫视春晚没有避开新冠肺炎疫情这个时代主题,创造出《白衣执甲》这一节目。该节目由三个发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邀请了一线医护人员与戏曲名家一同演唱戏曲经典曲目。这一节目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观众的焦虑情绪,促使观众深刻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背后医护人员的不易,并进一步引导观众尊重医护人员、敬畏生命。

自电视文艺晚会诞生以来,就具有承载着表达民族集体情感和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功能。近年来,电视文艺晚会也越来越成为国家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传播载体,因此,电视文艺晚会更应坚持互联网下的“受众思维”,立足于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与要求,着眼于非遗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技艺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科技赋能创造出文化表现的多样性,实现与受众之间的共情传播。

(二)从内容创新出发,推动文化传播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并一再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电视文艺晚会作为一种媒介仪式活动,在传播过程中能够不断重复并加深群众的文化记忆。因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已成为电视文艺晚会中构建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

但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表达的过程中,电视文艺晚会如何将抽象的文化自信概念转化为具象的表现特征?河南卫视春晚的成功“出圈”,为各个电视台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河南卫视春晚的大部分节目抛开了宏大的叙事,转而从某一具体的小切口、小角度出发来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这既是一种让观众更容易接受的节目呈现方式,也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节目所传达的核心思想。面对新时代下的媒介化环境,各个电视台的电视文艺晚会应坚持生产优质内容,主动承担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并加强对传统文化角度、广度、深度三个维度的挖掘,创造出人们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的文化呈现形式。

(三)从媒介融合出发,提升文化自信

借助新媒体平台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有助于改变各个电视台的网络生态格局,提升电视文艺晚会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从而更好地建构文化自信。在传播渠道的创新上,河南卫视春晚采用了“网先于台”的传播形式,即先在网络媒体平台首播,例如快手、优酷以及大象新闻客户端,而后才在河南卫视播出。在不同的新媒体平台首播,不仅给晚会带来了曝光量和讨论度,同时也满足了不同类型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新媒体平台突破了传统电视的时间限制,通过二次创作、用户转发、话题讨论等形式,形成了“长尾效应”。因此,晚会播出后,河南卫视春晚的相关节目在微博、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实现了裂变,并在B站引发了进一轮的狂欢,最终取得了优秀的传播效果。

未来电视文艺晚会的传播应向多媒体、多终端、多场景发展。通过媒介融合,电视文艺晚会的传播不仅实现了传统电视屏幕与网络视频平台的大小屏互通,也促使观众实现了从线下“电视观众”到线上“网络用户”的身份转换,通过嵌入式的情感社群联结,促进群体间的文化交流,提升群体文化自信。

五、结 语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政治文明的“导航灯”,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推进,观众对有内涵、有品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迫切的需求,而2021年河南卫视牛年春晚和2022年虎年春晚的成功满足了观众的需求,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勇敢尝试与有力证明。

猜你喜欢
文艺晚会卫视河南
部分卫视下半年待播剧
普洱学院“我和我的祖国”新年文艺晚会暨新年致辞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试论电视文艺晚会中导演的创新能力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0 周年文艺晚会在党的旗帜下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晚会《千年之约》完美落幕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