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石心肠销魂语

2024-01-16 04:30沈喜阳
课外生活(小学1-3年级) 2023年12期
关键词:愁肠芳草斜阳

沈喜阳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他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先忧后乐的精神已成为华夏民族宝贵的财富。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范仲淹的《苏幕遮》,看看他是怎样表达守边将士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的。

诗词入场

庆历三年(公元1043 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向皇帝上奏“十事疏”,提出变法革新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庆历新政”。第二年他就受到朝中保守派的反对,被排挤出京城,到陕西镇守边关。边塞的秋天满目肃杀,勾起作者对故乡和京城的思念,作者情不能自已,写下了这首充满羁旅愁思的词作。

苏幕遮

[ 宋]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读词心得

碧云漫天,黄叶铺地,词开头两句写尽天地的秋意。第三句直接点到秋色,秋色与江上水波相勾连,水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波上寒烟翠”,是秋日黄昏特有的氤氲景象。斜阳映照着山峦,极目远眺处水天相接。芳草似乎故意如此无情,更绵延铺展到斜阳外的天边。“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一句,通过写景,烘托出景色背后观看景色的人的心情。芳草更在斜阳外,这不是所见而是所想象之景。可谓由景及人,景后有人。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与人不相干的景语并非情语,必须景中有人、景中含情的景语才是情语。上阕中的碧云黄叶、寒波翠烟、晚霞芳草,以及目力不及的水天相接处,这一切勾画出一幅静谧的秋天景象。随着时光流逝,下阕从黄昏转到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使人黯然神伤,羁旅的愁思把人苦苦纠缠。夜夜总是难以入睡,除非哪一夜做了归乡的好梦。尤其明月当头的夜晚,更不能独倚高楼;本来想借酒浇愁,想不到酒入愁肠,又化作相思热泪!作者以秋景写秋心。“秋”+“心”=“愁”。相思泪,不仅是对故乡和亲人的相思,而且是对京城和理想的挂念、更是对自己推行改革新政不能实现的壮志未酬的痛惜。古人评价这首词说:“铁石心肠人亦作此销魂语。”作者胸中有万千豪情壮志,但是表达出来却如此低回婉转,读后真令人心惊魂断!

诗人来了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陕西,后迁居江苏苏州吴县;1015 年考中进士后先任地方小官,最终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副宰相;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的《岳阳楼记》和《严先生祠堂记》是古文名篇。范仲淹镇守边关,有勇有谋,西夏人称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

诗词中的文化

中国文化像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每一代诗词作者都不免从这条长河中汲取养分,同时又以自身的创作成就向这条长河注入更多的活水,从而使这条文化的长河汹涌澎湃,愈加波澜壮阔地向未来奔流。

在这首《苏幕遮》中,范仲淹一方面从前人那里汲取养分,一方面又给后人很多启发。《楚辞·招隐士》中说:“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这使芳草与离愁之间,产生某种对应关系。王维在《山中送别》中说:“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在《草》中说:“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两者都是直接化用《招隐士》的典故。李煜在《清平乐》一词中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些诗句启发范仲淹写了“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从白居易的芳草“萋萋满别情”说到“芳草无情”,更铺展到“斜阳外”,把离愁说得更远、更多。范仲淹的“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与欧阳修在《踏莎行》中所写“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范仲淹词中,“更在斜阳外”的芳草就如同更远更多的离愁。苏轼受到范仲淹的启发,在《蝶恋花》中写出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反过来写出天涯之外也有芳草的积极感受。

再比如“黯乡魂”,是化用江淹《别赋》的语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李白诗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举杯借酒浇愁,想不到“愁更愁”。范仲淹在此更进一步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把可能解愁的“酒”喝到愁肠里,却化作“相思淚”流出来,把看不见的“愁”写得可见可感了。《苏幕遮》开头说“碧云天,黄叶地”,写尽天地秋色,给元代戏曲家王实甫带来灵感。他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写道:“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他把“黄叶地”改为“黄花地”,再加上西风紧、雁南飞的景象,把秋意写得更浓。

读诗有问

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范仲淹年幼丧父,母亲改嫁,家境贫寒。十多岁时,他借住在长白山醴泉寺,冬天读书困乏,就用冷水洗脸,头脑清醒后继续攻读。每天晚上用小米煮粥,第二天早晨把上冻的小米粥切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再切几根腌菜下粥。成语“断齑(jī)画粥”,就来自范仲淹的这个经历。“断齑画粥”中,断是切断的意思,齑指腌菜,画同划,指划开的意思,粥指冻粥。断齑画粥指生活贫苦而学习刻苦。

范仲淹勤学苦读,终于考中进士,并逐步担任要职。他在朝廷为官时直言敢为,曾三次被贬离开京城。第一次被贬时,京城官员为他送行,说“此行极光”,光就是光荣,意思是这次被贬官极其光荣。但他不久后回到朝廷任职,再次被贬,同事亲友为他送行,说“此行愈光”,意思是这次被贬官更加光荣。他第三次被贬官时,送别的老友说他“此行尤光”,意思是这次被贬官尤其光荣。范仲淹后来被称为“三光名臣”。

由于范仲淹敢于说真话,常常得罪皇帝和其他权臣,受到贬谪和打击。他的朋友梅尧臣很关心他,专门为他写了一篇《灵乌赋》,劝他少说真话,不要像乌鸦因为报凶讯招致唾骂,而要学报喜之鸟得到众人喜爱。范仲淹很感激梅尧臣的关爱,又写了一篇《灵乌赋》回应梅尧臣,在赋中说灵乌“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表明自己宁愿说真话而死,也不愿在沉默中苟且偷生。

小链接

范仲淹一生仅留下五首词,他在公元1040 年至1043 年镇守陕西,写出了《渔家傲》。如果说他的《苏幕遮》缠绵真挚,那么他的《渔家傲》则悲凉慷慨。边塞秋天的风景与内地迥异,大雁毫无留恋地飞回南方衡阳。四面风声、马嘶声与军中号角声相应和。崇山峻岭中,暮霭落日里,一座孤零零的边城紧闭城门。城中的守边将士面对一杯浊酒,不禁思念起万里之外的故乡和亲人,可是想到尚未建功立业,又不能轻易回家。悠悠羌笛声中,寒霜洒满大地。军中所有人都无法安睡,将军愁白头发,军士流下热泪。这首词既写出了萧瑟悲凉的边塞风光,又写出了将士们的悲苦心情和英雄气概。

渔家傲[ 宋]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猜你喜欢
愁肠芳草斜阳
《芳草》文学奖(2021/2022)获奖篇目
芳草满天涯文
斜阳巷里
竹之韵
纸 船
蝶恋花
体育梦想 芳草起航
送别
想说爱你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氓》中“怨妇”的无限愁肠
荷花开较晚,望断斜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