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需求的大学图书馆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服务研究

2024-01-16 10:36:02杨雨涵
晋图学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大学生

李 雅,杨雨涵

(苏州大学 社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0 引言

大学是一方地域内文化气息最厚重的地方。在传承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方面,在校大学生是非常有活力和潜力的群体。大学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了解在校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点。在此基础上贴合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向在校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地域文化相关的阅读推广活动服务,引导他们关注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而进一步不断了解、认识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本文选取51所“双一流”综合性建设高校作为研究对象,调研大学图书馆地域文化阅读推广的现状,同时结合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分析了在校大学生对就读大学所在地地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大学图书馆开展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的所持态度和需求情况,从而提出基于大学生需求的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的建议。

1 目前研究和实践现状

1.1 目前研究现状

迈入21世纪,受到信息技术的冲击,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和服务模式也慢慢发生改变,阅读推广成为图书馆的主流服务[1]。大学生面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专家学者也更愿意在大学校园内进行开创性研究,因此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也是重点研究对象。“双一流”建设高校具有较为雄厚的实力,图书馆服务创新和资源建设等处于领先地位,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调查对象,有更强的参考性。

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s://www.cnki.net/)为数据来源,选用高级检索模式,以“高校图书馆and地域文化and阅读推广”为主题词建立搜索式,或者以“大学图书馆and地域文化and阅读推广”为主题词建立搜索式进行检索,搜索时间为2022年7月。合并后发现仅有14条搜索结果,可见关注此领域的研究较少。对搜索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目前的研究内容均偏向于对某一所院校的案例分析,按照活动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以与地域文化相关的阅读推广活动为主体,代表性的学者有王宇[2](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许立成[3](德州学院图书馆)、张书美[4](江西师范大学)、张鑫[5](湖北文理学院);第二类是以本校的特色文献资源为主体,代表性的学者有邵艳[6](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郑丽君[7](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

一方面,以某一单独高校的活动或特色文献作为研究主体,可以突出当地鲜明的地域特色;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现该领域的研究较少且大部分研究均属于对某一单独高校的研究,缺少整体的梳理和分析。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选取“双一流”建设综合类高校为调查对象,以学校图书馆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平台作为数据来源,筛选出与地域文化相关的阅读推广活动,进行简要的分析分类。之后再通过在线问卷,收集在校大学生对大学图书馆开展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的了解程度和意见,搭建在校大学生期望参与的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与大学图书馆实际举办的活动之间的桥梁,发现二者中存在的偏差,以期为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提供更多参考。

1.2 国内大学图书馆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的现状

本文所讨论的地域文化是和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概念,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下,通过长时间积淀而形成并传承下来的人们的信仰、观念、行事准则的总和,或者说是“一个民族的活法”[8]。在本文的定义中,传统文化是一个更偏向宏观的概念,以国家或者民族为单位进行区分,如中华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地域文化则是偏向微观的概念,是在我国的范围内,根据不同的特定区域的特点而产生的文化,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人文背景等相关度极高,能够体现出当地鲜明特色[9],如江南文化、闽南文化等。因此,我们选取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开展研究。

根据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中“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名单,再辅以软科2021的大学排行榜[10],本文共选取了51所综合类“双一流”建设高校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信息搜集时间截止至2021年6月6日。选取综合类“双一流”高校主要是因为在具有较强办学实力的“双一流”高校中排除一些具有极强学科特色的高校,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等,避免该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中,学科文化特色压倒地域文化特色,在后续调查结果分析中引起混乱。搜索的关键词为“地域”“地区”“推广”“阅读”等,或者是与当地地域特色有关的词语,比如在南京地区的高校会选择“金陵”等词。再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剔除无关内容,最后共收集到120余条活动数据。根据活动的类型,可以将搜集到的活动分为展览类、讲座类、社会实践类、综合主题类和线上书目推荐类等。现整理为汇总表如表1所示(附代表性案例)。

表1 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总表(附代表性案例)

1.2.1 展览类

展览类阅读推广活动约为38个,可以具体细分为书展、图片展和文献展等。对于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来说,主题书展是更重要的一类展览。主题书展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在馆藏中挑选出相关书籍进行集中展示,来吸引读者进馆阅览或借阅。

大学图书馆以主题书展的方式展现馆藏,可以提高借阅量,并达到推广阅读、传递思想、发挥自身教育职能的目的。相比之下,图片展和文献展主要意在展示图片和文献,起到吸引读者进馆的目的,一般要再配以讲解,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目的。因此主题书展应是在图书馆举办的主要展览类活动。

1.2.2 讲座类

讲座类的阅读推广活动达到40余个,是数量最多的活动类型。讲座类阅读推广活动是大学图书馆邀请校内或校外的专家学者并以某一特定阅读推广主题而开展,同时在校大学生作为听众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进行参与的讲座活动。与策划周期长、成本投入大的其他类型阅读推广活动相比,讲座类活动对于官方来说是举办成本较低且受众较广的一类活动,因此在所有阅读推广活动中占得比例最高。

有些大学的讲座有专属名称,这些专属名称也体现出地域特色,例如:山东大学的文化系列讲座直接将“山东”嵌于讲座题中[19];云南大学的系列文化讲座用云南省的简称“滇”来体现地域特色[17];“海韵”一词作为一个系列文化讲座的题头,包含了上海海洋大学的大学特色的同时,也点明了上海地域特色[18]。馆方为讲座设置专属名称,形成品牌意识,给学生一种更强的归属感。在图书馆界,品牌不仅仅是一种标识,更是某种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32]。在此处,这种价值理念就是地域文化的体现,可以显著增强讲座活动的宣传效果和影响力,带来人气。

另外很多大学也会举办“真人图书馆”的小型讲座。传统讲座的形式为专家、学者作为主讲人进行讲授,学生可以进行提问。而真人图书馆则是将主讲人作为“图书”,听众与主讲人通过对话传递知识。

1.2.3 社会实践类

该类型的阅读推广活动的数量在本次统计中约为10个,数量最少。可以再细分为三类,即半实践类、室内实践类和室外实践类阅读推广活动。半实践类阅读推广活动为学校官方微信平台推送的涉及当地特色文化的推文,但是没有实际组织的社会实践阅读推广活动。室内实践一般设置在校园内部或者馆内,偏向于是学生可以动手参与的小型实践活动,其耗时较短,趣味性更强。室外实践活动,一般是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探访的活动,其耗时较长,设置在假期中。

1.2.4 综合主题类

该类型的活动数量虽然不多,但在统一主题下包含更丰富的内容和设计细节。综合主题类阅读推广活动是通过一个特定主题将许多小活动进行汇总和整合,意在帮助学生深度了解该主题的阅读推广活动。先铺垫知识,再加强实践,使整个主题活动的整体性更强,层次更加丰富,可以给参与者带来更沉浸式的体验,利于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播。

1.2.5 线上书目推荐类

线上书目推荐类活动主要是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进行的书目推荐活动,其显著特点为在公众号内有特定专栏名称,并且应保持更新,形成系统化推荐。现如今在互联网泛在化的信息社会环境中,在校大学生的阅读呈现出数字化、浅泛化、碎片化等特点,微信公众号因为自身庞大的用户基数而带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快速的传播能力,深度契合目前大学生的社交圈和获取信息的习惯[33]。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此类特性,大学图书馆会在微信公众号设置专栏,推荐与当代地域文化相关的书籍,以达到阅读推广、传播文化的目的。但是与其他类型的阅读推广活动相比,书目推荐类活动没有进行有规律地长期推送,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目前还是处于较为零散、不成体系的状态。在本次调查中涉及此类型活动的高校仅有中山大学[30]、武汉大学[34]和兰州大学[31]。

2 问卷调查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大学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兴趣,建立起在校大学生与大学所在地地域文化的联系,笔者通过网络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大学图书馆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服务起到参考作用。问卷发放时间为2022年7月20日至2022年7月30日。现回收问卷161份,清洗数据后,获得有效问卷154份。对问卷收集到的信息分析如下。

2.1 调查对象信息分析

从表2调查表信息看,本次网络问卷调查中女生占68.8%,男生占31.2%。调查对象的就读年级分布如下:大一和大二学生略少,分别为11人(7.1%)和17人(11.0%);大三学段32人(20.8%);大四学段24人(15.6%);研一学段人数较多,为40人(26.0%);之后研二/研三和博士依次递减,分别为28人(18.2%)和2人(1.3%)。人数呈现正态分布,具有真实性。各学科专业均有调查对象填写问卷,具有随机性。

表2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被访者的现居地情况如图1所示。调查对象大部分在江苏省,在地域文化中主要属于吴文化地区。中部和南部地区也有涉及,北方地区涉及较少。

Fig.1 Word cloud of survey respondents’ current residence

2.2 在校大学生对于地域文化及活动的了解情况

2.2.1 对于地域文化的了解程度

如图2所示,被访者对于就读大学所在地的地域文化了解程度普遍集中于“一般了解(42.9%)”和“比较了解(30.5%)”。可知,调查对象对该问题的回答显示出较为乐观的局面,即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就读大学所在地的地域文化持“了解”态度。如图3所示,持“不了解”态度的同学,给出的理由有“疫情限制”“封校”等特殊原因。除此之外,从词云中还可看出有部分在校学生本身对此类型活动没有兴趣。可见,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主观原因可能与学生自身的性格和成长环境相关。

Fig.3 Word cloud of survey respondents’ reasons for lacking of regional culture

2.2.2 对于地域文化的主要了解内容

如图4所示,被访者对于了解大学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的主要内容,集中于“饮食文化”和“特色景观”。这两个选项数量上遥遥领先,并与其余选项有较为明显的数据断层。由此可见,在校大学生在就读大学所在地的地域文化中,对物质类文化的了解程度较高,精神类文化了解程度较低,且较为平均。

Fig.4 Tpyes of survey respondents’ knowledge of regional culture

2.2.3 对于地域文化的了解途径

如图5所示,被访者对于了解大学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的最方便的途径是“社交平台获取”和“公众号推荐”:“社交平台获取”的占比甚至达到了将近四分之三,这与现在在读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使用有密切关系;选项“公众号推荐”的占比将近一半,这也与现在大学图书馆将微信公众号作为阅读推广活动主阵地的趋势相吻合。另外,选项“当地政府文化环境宣传”的占比也超过了一半,说明政府的宣传是有效的,应当继续投入资金支持。

Fig.5 Channels of survey respondents’ knowledge of regional culture

2.2.4 对于地域文化的关注情况

如图6所示,被访者对就读大学所在地地域文化的兴趣和关注情况主要持积极态度,总体持“有兴趣”和“关注”态度(A与B)的学生占的比例为86.36%,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了解就读大学所在地地域文化,只是“关注”的频率有差别。图书馆应该抓住这个积极局面,举办更多高质量、贴近学生需求的推广活动,提升学生对活动的关注度,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Fig.6 Survey respondents’ concern of regional culture

2.2.5 对于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举办形式的了解情况

被访者实际参与的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如图7所示。展览类活动和文化讲座类活动是大学图书馆举办的主要活动类型,也是大学生熟悉并参与最多的活动类型,然而也是被诟病阅读推广活动同质化、缺乏创新的主要原因。寻找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提高读者的参与度和互动度,是破除阅读推广活动同质化痛点的有效手段,也是目前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努力方向。

Fig.7 Types of regional culture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participated by survey respondents

2.3 在校大学生对图书馆开展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的态度和需求

2.3.1 对于开展地域文化推广活动的态度

在校大学生对所在大学图书馆定期举办关于地域文化的阅读推广活动的态度都非常明显,如图8所示。绝大多数学生(84.42%)都认为有必要,这也体现了本研究的意义所在。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联系这些人的答卷的其他问题回答,发现他们持否定态度的原因是认为这些活动都流于形式,形式主义较为明显。这是今后大学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需要谨慎处理的方面。

Fig.8 Survey respondents’ attitudes toward regional culture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2.3.2 对于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内容的需求

本部分在问卷当中以排序题的方式获得调查对象的态度。调查对象在本题提供的多个选项当中按照自己认为的重要程度选择三项并进行排序。选项的权重赋分由被排列的位置以及本题设定的选项数共同决定。本题共设14个选项,需要被调查对象从中选取3个选项并排序。因此排在第一位的权值为14,第二位权值为13,第三位权值为12。所有选项根据被选中的次数和次序计得分数,计算公式为: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因而无具体单位。选项分数越高,代表综合排序越靠前,即调查对象认为该选项更重要,如图9所示。

Fig.9 Elemets of regional culture desired by survey respondents

“民风民俗”类活动是最受在校大学生青睐的选项,在排序题中得分最高,也非常符合公众对“地域文化”这一概念的基本认识。得分位列第二、第三的选项是“饮食文化”和“城市历史”,涉及了地域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分类:“饮食文化”是最贴近日常生活的一类文化;“城市历史”可以增进学生对当地的了解。以上均对在当地念书的学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学生对该题目的回答也反映出学生自身对此类活动的需求,大学图书馆在开展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时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本地区地域文化的挖掘。

选项“所在大学的大学文化”在该问题中获得的关注较少,但是本文认为大学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人文分支,依然有讨论的必要,因此在问卷中设计了关于“大学文化”的问题。在最希望了解的大学文化的内容中,在校大学生对于学校历史渊源相关内容的了解需求最高,增加在校大学生对就读大学历史渊源的了解,可以提升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特别是对于外省的学生来说,与就读城市最深的羁绊其实是校园。

同样本部分以排序题的方式获得调查对象的态度分值。本题共设9个选项,需要被调查对象从中选取3个选项并排序。因此排在第一位的权值为9,第二位权值为8,第三位权值为7。其余计算方法同图9。

调查对象对大学文化的了解偏好也可以反映出调查对象对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内容的诉求。可以将图10所示的调查对象希望了解的大学文化内容作为当地地域文化的人文分支,在大学图书馆的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中为学生进行安排。南京师范大学的“校史阅读”专题活动[35]就是一个良好的尝试,值得进行学习和推广。

Fig.10 Elemets of university culture desired by survey respondents

2.3.3 对于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时间的需求倾向

在校大学生关于阅读推广活动举办时间段的诉求在图5中表现得也比较清晰(此处在问卷中设置了多选题,故各部分数据加和超过问卷总数),如图11所示。学生都希望在学期开始(新生入学)时或者是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传统节日举办相关活动。在学期结束时或者法定假日中,学生的选择可能更倾向于短途旅行等其他类型的放松形式,内容也更多样化,如社会热点问题相关活动、自身研究方向的阅读活动等,不仅局限于地域文化相关内容。所以希望在这两个时间段举办活动的同学并不多。图书馆可以利用好迎新以及传统节日的时间段,贴合学生的时间需求,避免与学生的学习安排冲突,造成学生参与积极性降低的局面。

2.3.4 对于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形式的需求倾向

此处依然以排序题的方式获得调查对象的态度。本题共设7个选项,需要被调查对象从中选取3个选项并排序。排在第一位的权值为7,第二位权值为6,第三位权值为5,计算方法同图9。如图12所示。在校大学生对于大学图书馆举办关于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的类型,主要偏向于讲座类和展览类活动。这两类活动以其简易的参与活动方式受到学生的喜爱。另外“实地社会实践”类活动也受到学生的推崇,游学的形式也更有趣。图书馆可以多多举办类似活动。

Fig.12 Tpyes of regional culture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desired by survey respondents

2.3.5 对于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观需求意见

根据图13词云显示,涉及在校大学生对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观需求意见时,大部分同学持鼓励态度:认为此类活动可以增长见识;且希望活动举办频率高一些;期待多增加宣传;也希望活动新颖,不要流于形式。持不鼓励态度的同学会认为占据到了节假日的时间。

Fig.13 Survey respondents’ subjective opinion of regional culture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从整体看来,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是符合学生期望的,但是在形式、内容和举办时间上会和学生的安排产生冲突,因此图书馆应当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避免学生的参与度降低。可以说这是利于大学图书馆地域文化阅读推广发展的局面,应该积极把握。

3 大学生读者需求的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的建议

结合本次网络调查和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在校学生对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最根本的需求还是在活动本身的独特性。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学生都希望活动足够独特能够吸引他们参与到其中,而不是碍于硬性要求不得不参与。文化的独特性也是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基于这样的需求,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挖掘地域特色并避免内容同质化

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同质化问题是大学图书馆的痛点,对活动内容的创新是一贯的要求。在涉及地域文化的主体内容时,应努力发掘地域文化创新点,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点,同时也突出大学自身优势和特点,警惕活动的同质化和形式化。

大学自身丰富的历史资源和当地的文化底蕴都是值得深挖的方向,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出这二者都是学生读者希望知道了解的主题。南京师范大学为了迎接120周年校庆[35],图书馆以校史为主题开展了多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包括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校史阅读”系列推文。后者在收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揭示文献内容的意义和文献间的关系。不再是资料的堆叠,而是资料的活化,并抓住重点特色进行创新发掘。紧扣自身师范院校的定位,同时联系金陵女子大学的前身,发布内容有讨论女性教育的文章和金陵女子大学的招生简章等等。此外,切中文化特色进行阅读推广,使得阅读推广不再流于形式,从一众活动中脱颖而出。类似的活动还有暨南大学的“华侨文化周”[26]、厦门大学的“鼓浪屿·行走阅世遗”[36]等。

3.2 贴合学生需求并提供精准阅读服务

贴近学生需求,包含两个方面含义。一是从学生的客观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学段、生源等要素划分目标群体。学生自身身份的不同,对地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处于本科学段和研究生学段的学生是不同的,前者倾向于开阔眼界,而后者更倾向于科研方面。本地生源的学生对家乡的历史习俗和现实发展有特殊的情感,希望通过活动有深入的体会和了解,更适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书目推荐、读书会等服务和活动,而非本地生源的学生则是想通过活动更好地了解并融入新环境,适合为其提供社会实践类、综合主题类活动。二是从学生的主观意愿出发。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活动评价等方式,收集学生意见,举办更适合学生意愿的活动。地域文化通过长时间的传承和演化,本身就是复杂而多元的。细细挖掘时会发现不同的分支,此时学生的意愿意见就可以作为参考,为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提供更明确的策划方向。

3.3 拓展活动空间并充分融入地域文化

长期以来,大学图书馆开展阅读活动的地点通常是图书馆和大学校园内。在地域文化阅读推广的背景下,大学图书馆有必要拓展活动空间,走出图书馆和校园,融入地域文化环境之中,在新的场景中设计开展阅读活动,实现与相关内容的书籍、展览、讲座的联动,从而有利于提升阅读效果。例如,西南大学图书馆的“北碚游学”户外实践活动[24],2019年第3期的主题是“北碚游学——在行走中读碚城”。参加游学活动的同学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老舍故居、卢作孚纪念馆、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等人文景点,在游览中亲身感受北碚的名人旧迹和人文历史,在书籍阅读之外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再如,苏州大学图书馆的“行走的阅读——走进园林”活动[25],通过书目推荐、现场讲座、实地讲解的方式,让大学生充分了解苏州的园林文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地域文化阅读推广的理念下,大学生读者在书籍中了解的地域文化知识,能够通过实地探访加深了解,从而充分融入地域文化之中。高校图书馆策划相关活动时,充分利用“读书+行走”的模式,拓展活动空间。

3.4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并培育地域文化阅读推广人

阅读推广专业队伍建设也影响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在2013年“首届全国阅读推广高峰论坛”上提出要培养一支理念新、专业强、技能高的阅读推广人才队伍[37]。在对大学图书馆的调查中发现,目前仍有许多大学图书馆还没有设立阅读推广部[38],必然也缺乏对阅读推广人的培养。而本次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则显示,他们不了解地域文化的原因包括了“没人带领去了解”“没有机会接触”。对于就读大学所在城市而言,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人是拥有高知识水平的外来群体。他们一方面处于个人独立生活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另一方面在外求学也需要尽快了解和融入所在大学和城市。因此,大学图书馆有必要培育地域文化阅读推广人为大学生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地域文化阅读推广人承担了大学生成长导师和地域文化普及使者的角色,通过开展地域文化阅读指导,可以提升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地域文化阅读推广人队伍可以由专业馆员、辅导员、校外志愿者、地域文化专家等组成,在地域文化阅读推广相应环节中承担工作,通过相互配合和充分合作,提升地域文化阅读推广的效果。

猜你喜欢
大学图书馆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飞跃图书馆
去图书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