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央,次旺扎西,普布仓木决*
1.西藏自治区申扎县气象局,西藏申扎 853100;2.西藏自治区气象台,西藏拉萨 850000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申扎县位于西藏中部,那曲市西部,平均海拔4 700 m,地处羌塘高原,县内有西藏第一大湖泊色林错,多湿地、湖泊、山丘,属于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地区,具有空气稀薄、寒冷干燥等气候特征,年均气温在0 ℃左右,年降水量在330 mm左右,年大风日数多达116 d[1]。
申扎县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特征,境内有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鸟类达100余种,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人民群众经济来源是以饲养牦牛、绵羊、山羊为主[2-3]。
目前,对于西藏灾害性天气的研究较多,2021年次旦巴桑等[4]提出西藏气象灾害十分频繁,且灾害种类多,造成的损失严重,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中,95%以上由气象灾害造成。2019年次仁曲珍[5]研究发现西藏属全国雷电高发区之一,其中,那曲年平均雷暴日数高达85.2 d,年平均冰雹日数为30 d,年平均雪灾日数达60 d,是西藏以上灾害出现最多的区域,并指出冬、春季为大风出现概率最多的季节。2016年,汉武潇等[6]指出藏北地区全年均为冬季,温度上可位列“世界第三级”。2006年王兴[7]提出牧区雪灾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2014年央美等[8]研究表明,那曲地区年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且每年的雷暴活动呈6、7月单峰型变化。
虽然众多学者对西藏灾害性天气的研究较多,但针对申扎县的研究目前仍处于空白状态。申扎县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以雪灾、大风、雷电、冰雹、暴雨为主。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灾害性天气频发会给牧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严重制约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因此,分析并提出申扎县灾害性天气对牧业的影响与防御指南尤其重要,有助于减轻气象灾害导致牧业的损失,为科学认识申扎县气候提供依据,同时为防御牧业灾害性天气提供参考。
采用申扎国家基准气候站1978—2020年的过程累计降水量、逐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大积雪深度,2007—2020年的日大风资料,1978—2013年地面雷暴观测资料,1978—2020年冰雹数据。季节划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至翌年2月。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一次线性方程等统计学方法分析灾害性天气的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
为全面贯彻落实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收集了1978—2020年申扎县8个乡镇的7种历史灾情数据共1 443条。从7种灾害种类占比(图1a)可以看出,申扎县各气象灾害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雪灾55%、雷电27%、大风9%、暴雨7%、干旱1%、霜冻1%、冰雹0%。由此可见,雪灾是申扎县主要的牧业气象灾害,占年总灾害的50%以上,雷电次之,其次为大风和暴雨。从各乡镇的灾情分布占比(图1c)来看,塔尔玛乡是申扎县出现灾害最多的乡,占总历史灾情的69%;雄梅镇次之,占16%;巴扎乡6%,其余乡镇均在1%~2%。从各乡镇历史气象灾害占比(图1b)看,塔尔玛乡是除霜冻、冰雹外,各灾害出现最多的乡,历史灾情的比例分别为雷电83%、雪灾69%、暴雨57%、大风45%、干旱44%、冰雹33%。
图1 申扎县1978—2020年历史灾情占比情况
2.2.1 暴雪(1)1978—2020年申扎县暴雪分布特征。以《西藏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为依据,将一次降雪过程期间24 h降雪量≥ 5 mm的降雪日作为暴雪日。1978—2020年申扎县累计出现97 d暴雪日(图2a),且年暴雪日数变化较大,具有较弱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 d/10年。其中,有2个明显的峰值年,分别是1993、2001年,2005年后暴雪日数明显减少。从1978—2020年申扎县月暴雪日数(图2b)显示,申扎县暴雪多发生于在9月至翌年6月,全年有2个主要集中时段,为5、9月,分别占年累计暴雪日数的30.9%和27.8%,11—12月暴雪日数明显减少,1—2月暴雪日数为0。从季节划分来看,春、秋季是申扎县暴雪的集中时段,占年累计暴雪日数的80.5%,而冬季仅占1%。
图3 申扎县1978—2013年雷暴日数的变化特点
图4 申扎县2007—2020年大风日数的变化趋势
(2)暴雪对申扎县牧业生产的影响。雪灾,是指冬、春季一次强降雪天气或连续性的降雪天气过程后,出现大量积雪(或长时间的积雪)、强降温和大风天气,对牧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和危害的一种气象灾害[9]。申扎县牧业气象灾害中,雪灾占年总灾害的50%以上,主要出现在春、秋季。由于春季牧草正处于返青阶段,草料不足,暴雪天气使温度骤降,加之持续性积雪使牲畜无法正常放牧,采食困难,极易造成老弱幼畜饿死、冻死,死亡率较高。因此,3—5月雪灾产生的危害最严重[10]。同时,暴雪天气带来的极端降温和持续性积雪使交通瘫痪、山路被封、通信中断,导致无法及时运输饲料、燃料和保暖衣物等应急物资至放牧点,致使灾情进一步加剧。
2.2.2 雷暴(1)1978—2013年申扎县雷暴分布特征。申扎县1978—2013年共出现2 237 d雷暴日,年平均雷暴日数为62 d。从申扎县年雷暴日数变化趋势图(3a)来看,年雷暴日整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9.6 d/10年,最大值出现在2000年,为89 d;申扎县在20世纪80~90年代雷暴日数减少趋势不明显,从2002年开始呈显著减少趋势,至2007年出现最小值,为20 d,之后呈小幅增长趋势。从月雷暴日数变化图(3b)看出,申扎县雷暴月分布特征呈明显单峰型,4月开始出现雷暴天气,7月到达峰值,累计出现629 d,占年累计雷暴日数的28%,是由于7—8月降水量和温湿度达到最大值,进入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发生的高发期。从季节划分来看,夏季出现雷暴最多,占年累计雷暴日数的75.32%,秋季占16.00%,春季占8.63%,冬季占0.05%。年雷暴日变化图(3c)显示,申扎县雷暴日变化有单峰型特征,具有较强的时间性,雷暴出现时间段为12:00至翌日04:00,尤其是集中在15:00~20:00,该时间段出现雷暴的频率高达66.6%,峰值出现在17:00,出现频率为13.4%,这是夏季午后青藏高原强太阳辐射使地面升温快,对流活动旺盛造成的。
(2)雷暴对申扎县牧业生产的影响。雷暴是伴有雷电现象的局地对流过程,是一种常伴有大风、冰雹、暴雨等的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局部猛烈的气象灾害[11-12]。资料显示,2001年那曲班戈和申扎共有5人死亡。申扎县雷暴活动主要集中在夏季,常因雷击造成人畜伤亡、毁坏电力设施和家电设备,是夏季最直接且损失最严重的灾害。例如:2018年申扎县塔尔玛乡因雷击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共死亡4匹马、16头牦牛和12只绵羊。
2.2.3 大风(1)2007—2020年申扎县大风分布特征。以《中国气象局全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为依据,将由非台风天气系统导致发生的日极大风速达17.2 m/s(8级)及以上的风称为大风,即1日内出现极大风速达17.2 m/s以上为1次大风日。统计结果显示,2007—2020年申扎县累计出现的大风日数为1 521 d,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08.6 d,日极大风速的极值为31.1 m/s(11级),出现在2018年1月29日。年内共出现147 d的10级以上大风且78.9%出现在冬季。从申扎县年大风日数变化趋势图(4a)看出,年大风日数呈弱波动上升趋势,倾向率为18.8 d/10年,即大风日数每十年增加18.8 d;年大风日数最多出现在2014年,为134 d,最少出现在2010年,为87 d。从月大风日数变化图(4b)来看,申扎县整年都会出现大风天气,且月分布特征呈“U”型分布,大部出现在1—4月、11—12月,尤其是12月和1月累计出现的大风日数最多,依次为239、235 d,占年累计大风总日数的15%,这2月平均有17 d的大风天气,8月大风日数最少,为14 d。从季节分布来看,春、夏、秋、冬依次占年累计大风日数的26.9%、8.1%、20.0%、45.0%,可以看出申扎县冬季出现大风的频率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少。由此可见,申扎县大风具有较明显的季节特征,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从年大风日数的风玫瑰图(4c)来看,申扎县盛行西风(W)、西南偏南风(WSW)和西北偏北风(WNW),风向频率占比依次为30.4 %、23.0%、22.0%。
(2)大风对申扎县牧业生产的影响。申扎县一年四季都会出现大风天气。5月申扎县草原牧草处于返青阶段,此时由于未进入雨季降水量少,大风天气能够增加草原蒸发量,降低土壤湿度,使刚出苗的牧草遭受机械损伤,不能正常返青或减缓返青速度,影响牧草产量和品质。秋、冬季大风天气刮走大量干草和沙尘,严重时能导致草荒,加快草原沙漠化进程,破坏草原生态结构。大风天气会经常吹散畜群,造成牲畜失踪和伤亡。大风天气会加强病原体的传播,感染放牧点水源和牲畜棚,造成传染病流行。强风还会毁坏或倒塌牧区阳光棚、帐篷、太阳能板、圈舍及高空悬挂物等。此外,多大风天气时,天干物燥,容易引发草原火灾。例如:2020年12月塔尔玛乡出现26 d的大风天气,其中,出现11 d的9~10级(20.8~28.4 m/s)大风,最大瞬时极大风速为27.7 m/s(10级),出现在12月28日。该月受大风灾害影响,塔尔玛乡损坏太阳能板6个,帐篷1顶,摧毁房屋3间,死亡2头牦牛,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万余元。
2.2.4 暴雨(1)1978—2020年申扎县暴雨分布特征。以《西藏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为依据,将由国家级气象观测站24 h内降雨量≥ 25 mm的降雨日作为暴雨日,日降雨量≥40 mm作为大暴雨,定义6—9月为藏北雨季。1978—2020年申扎县月暴雨日数(图5)表明,日降水量超过25.0 mm的时间段集中在6—9月,8月暴雨日数最多,占年累计暴雨日数的52.4%。申扎县累计出现暴雨日数21 d,其中,1986、2007、2009年出现的暴雨日数最多,为2 d。最大过程累积降水量为56.1 mm并持续2 d,出现在2009年8月18日,其余暴雨日持续时间均为1 d,且过程累积降水量未超过暴雨等级。从季节分布来看,夏季是申扎县暴雨最集中时段,占年累计暴雨日数的90.5%,其次是秋季9.5%,冬、春季暴雨日数为0。(2)暴雨对申扎县牧业生产的影响。夏季是申扎县暴雨发生的高发期。暴雨天气引发的洪涝灾害极易使牧区住房和圈舍倒塌或摧毁,因为牧区大多数圈舍和住房是由土坯砖建造的,因此暴雨天气会导致土坯房顶漏水,淹没圈舍。暴雨天气容易在低洼地带积水、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例如:2003年9月受暴雨天气影响,雄梅镇江雄村的8间房屋被色林措淹没。
图5 申扎县1978—2020年月暴雨日数的变化特点
图6 申扎县1978—2020年冰雹日数的变化特点
2.2.5 冰雹(1)1978—2020年申扎县冰雹分布特征。记1日内只要出现冰雹天气,无论次数和时间长短均为1个雹日。降雹频次是统计冰雹发生的实际起止时间,一个雹日中可能出现多次。1978—2020年申扎县共出现冰雹日数为711 d,年平均冰雹日数为17 d。从年冰雹日数变化趋势图(6a)来看,年冰雹日整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7.8 d/10年,最大值出现在1989年,为38 d;20世纪70~80年代为冰雹日数发生高发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呈显著减少趋势,2007年出现最小值,为1 d。从月冰雹日数变化图(6b)来看,申扎县月冰雹分布特征呈明显单峰型,从5月开始降雹,7月到峰值,8月开始减少,至10月停止;7月冰雹日数最多,累计出现223 d。从季节划分来看,夏季占年累计冰雹日数的78.06%、秋季19.97%、春季1.97%、冬季0%,可见夏季是申扎县冰雹的高发期。年冰雹日变化图(6c)显示,冰雹日变化有单峰型和较强时间特性,出现在11:00~22:00,尤其是集中在13:00~16:00,该时段出现冰雹的频率达49.7%,峰值出现在14:00。申扎县总体降雹持续时间较短,平均9 min左右,最长可达30 min左右,出现在2008年9月3日,持续时间39 min,最短为1 min。
(2)冰雹对申扎县牧业生产的影响。申扎县冰雹集中发生在5—9月,尤其是在夏季6—8月发生次数最多。在冰雹发生过程中,经常伴随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5月开始申扎县草原牧草处于返青阶段,此时下雹会对牧草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牧草生长。大的雹球还会砸穿牧区阳光棚、牲畜棚、太阳能板和房屋。此外,在冰雹过后,土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板结情况,会毁坏草原植被,严重时可能诱发草原病虫害[13]。
灾害性天气易对牧业生产、居民生活及道路交通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灾害性天气来临前需密切关注气象预报。按照气象局发布的各类预报预警信息,提前做好相关防护措施,减少灾害发生[14-16]。
需加强放牧点牲畜饲料的储备和补饲工作,并做好牧区帐篷、畜舍的加固排查和防寒保暖工作;加强人、畜的防寒保暖措施,实行牲畜圈养,避免幼畜、弱畜被风雪直接侵害;雪后降温易出现道路积雪结冰和吹雪,且能见度较低,司乘人员应注意道路交通安全,相关部门应做好道路扫雪工作;注意防范雪后降温对城市供水、供电、供暖等设施和放牧点的不利影响;雪后电线、通信线路易出现故障,请相关部门做好抗雪保电、保通信工作。
雷暴天气要及时关闭门窗,且不使用电子设备,最好切断家用电器电源;发生雷电时,不要站在高处或空旷的地方,应第一时间躲至安装防雷装置的建筑物或车内,如若不能应该立即下蹲,双手抱住膝盖,尽量低下头,并取下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或耳机;雷电天气发生时,加强控制放牧点的集中放牧时间;加强对易燃易爆场所、村级零散油库防雷装置的安装与检测,确保处于防雷安全范围内;加强对牧民群众防雷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
加强对草原、城镇重点防御场所火灾隐患点的排查及防风防火工作;注意通信电路、户外悬挂物、电线杆、牧区帐篷及圈舍的隐患排查及加固工作;大风天气引起的扬沙会导致部分地方能见度降低,尤其是雄梅镇至申扎县路段司乘人员需注意道路交通安全;加强控制对牲畜的放牧时间,防止被风吹散吹倒。
相关部门需做好易受暴雨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区的排查工作,暴雨来临前,及时将易灾区的人员和牲畜转移;做好牧区居民房屋、放牧点帐篷和圈舍的加固工作;雷雨天气发生时减少户外活动,同时采取防雷措施;暴雨天气易使能见度降低、低洼地带道路积水,司乘人员要注意道路交通安全。
户外行人立即到安全的地方躲避冰雹,并妥善保护易受冰雹袭击的汽车等室外物品或设备;放牧点应提前驱赶牲畜进入有顶篷的畜舍内或缩短放牧时间;注意防御冰雹天气伴随的雷电灾害,同时做好防雷措施。
利用申扎国家基准气候站观测数据,通过分析灾害性天气的致灾因子,揭示申扎县主要牧业气象灾害的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1)雪灾是申扎县主要的牧业气象灾害,占年总灾害的55%,雷电次之,为27%。其中,塔尔玛乡是申扎县出现灾害最多的乡,占总历史灾情的69%,雄梅镇次之,为16%。
(2)申扎县暴雪主要集中在5月和9月,分别占年累计暴雪日数的30.9%和27.8%,11—12月暴雪日数明显减少,1—2月暴雪日数为0。
年大风日数呈弱波动上升趋势,倾向率为18.8 d/10年,主要以盛行偏西风为主,具有较明显的季节特征,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其中,12月和1月平均有17 d的大风天气。
夏季是申扎县雷暴、暴雨和冰雹的高发期,占年累计雷暴日数的75.3%、暴雨日数的90.5%和冰雹日数的78.1%。尤其是7月雷暴和冰雹日数最多,占年累计雷暴日数的28%和冰雹日数的31.4%,8月暴雨日数最多,占年累计暴雨日数的52.4%。
雷暴和冰雹具有单峰型和强时间性日变化特征,雷暴出现时间段集中在15:00~20:00,该时间段出现雷暴的频率高达66.6%。其中,17:00出现雷暴频率最高,冰雹集中在13:00~16:00出现,该时段出现冰雹的频率达49.7%,峰值出现在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