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与公共气象服务的探讨

2024-01-16 10:22杨取宝李彦蓉覃江泳韦岳春覃始朝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巴马气象灾害

杨取宝,李彦蓉,覃江泳,韦岳春,覃始朝

1.巴马瑶族自治县气象局,广西巴马 547500;2.东兰县气象局,广西东兰 547400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增加,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和公共气象服务也在不断发展。巴马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西北部,气候湿润多雨,常年受到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威胁。如何加强巴马瑶族自治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和公共气象服务,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和公共气象服务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巴马瑶族自治县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加强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提高作出贡献[1]。

1 气象灾害与公共气象服务概述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种,具有突发性、广泛性和强烈性等特点。气象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和公共气象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包括气象监测、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方面,旨在降低气象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损失。公共气象服务则是指向公众提供各种气象信息、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旨在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知和自我保护能力[2]。

2 国内外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与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

2.1 国际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进展

国外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开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全球气象监测网络。世界气象组织(WMO)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一系列气象监测站点和卫星数据接收站,实现了对全球气象变化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二是发展高精度气象预报技术。各国不断改进和完善气象预报模型和算法,增强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各国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开发出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的气象预报服务。

三是加强气象信息共享和合作。各国通过气象信息交流和合作,共同应对气象灾害的挑战。例如:WMO开展了多项气象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项目,促进了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四是推广气象风险管理理念。气象风险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强调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各国在推广气象风险管理理念上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开展气象风险评估和制定应急预案等。

2.2 中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现状和成果

一是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和预警体系。中国通过不断建设气象观测站点、卫星数据接收站和雷达监测系统等手段,建立全国性气象监测网络。同时,中国气象局(CMA)也不断改进和完善气象预警技术和服务模式,增强了气象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二是推广应急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中国在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方面逐步推广和应用新型的应急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例如:中国气象局与中国地震局合作开发了“双预警”系统,实现了对气象灾害和地震的联合预警和应急处置[3]。

三是增强公众气象意识。中国在增强公众气象意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中国气象局通过电视、网络和手机等媒介,向公众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和科普气象知识,增强了公众的气象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气象组织(WMO)等机构的活动,加强国际气象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合作。同时,中国还在亚太经合组织等地区性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气象灾害防御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出了贡献。

2.3 中国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气象局逐步推进公共气象服务的建设和发展。在城市地区设立了一些气象观测站点和预报服务机构,提供基础的天气预报、气象监测和灾害预警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气象局开始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向公众提供气象服务。如今,中国公共气象服务范围已经涵盖农业生产、航空旅游、海洋渔业、交通运输等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服务之一。

目前,中国公共气象服务已经形成系统化、规模化和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例如:在城市地区,气象局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气象预报和监测网络,提供24小时的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在农业生产领域,气象局与农业部门合作开展气象农业服务项目,提供农业气象预报、气象灾害预警和农业气象信息咨询等服务;在交通运输领域,气象局开展了气象对航空、铁路、公路交通的预报和指导,提高了交通安全性和效率[4]。

未来,中国公共气象服务将继续向智能化、精细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随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气象局可以应用5G等技术实现更加精准的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服务;同时,气象局可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开发出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气象服务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此外,在增强公众气象意识方面,气象局也将继续加强与社会各界合作,推进气象科普和教育活动,增强公众气象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5]。

2.4 广西气象观测设施现状

气象观测站:截至2020年年底,广西有2 415个气象观测站,包括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国家气象观测站、高空探测站等。但是由于广西一些农村地处偏远地区,气象观测站点覆盖面积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

雷达站:广西现有多个X波段雷达和S波段雷达。这些雷达站可以提供比较精确的降雨监测信息。2021年,广西气象局启动气象监测预警补短板工程,有效弥补了天气雷达监测的不足,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气象科技支撑。

卫星遥感监测:广西气象局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气象灾害进行监测,可以全天候、全时段、全覆盖地获取目标区域的数据信息。

其他设施:广西气象局拥有其他监测设施,如探空系统等,这些设施可以提供更加精细的气象数据信息,但是设施数量和覆盖面积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

3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与公共气象服务之间的关系

3.1 公共气象服务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中的作用

气象灾害监测:公共气象服务通过建立气象观测站点、卫星数据接收站和雷达监测系统等手段,实时监测天气变化。这些监测设施可以提供高质量、高精度的气象数据,为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提供重要支持。

气象灾害预警:公共气象服务可以通过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向社会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提醒公众注意气象灾害的风险和可能影响。例如:当出现暴雨、台风、雷电等灾害性天气时,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及时发布相应的预警信息,提醒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和应急措施。

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公共气象服务在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在暴雨洪涝灾害和台风灾害等紧急情况下,公共气象服务可以提供实时的气象预报和监测数据,帮助应急救援部门制定应对措施和指挥调度。

3.2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对公共气象服务的要求

精准预测:需要精准预测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等参数,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和应急措施。因此,公共气象服务需要提供更加精细化的预测产品,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定制化预报服务。

及时预警:气象灾害预警的及时性对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需要在气象灾害发生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多元化服务:气象灾害发生的领域涉及农业、交通、海洋等领域。因此,公共气象服务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既包括基础的天气预报、气象监测、灾害预警等服务,也包括面向特定领域的综合气象服务。

科普宣传:公共气象服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普及气象知识,增强公众气象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例如: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向公众发布气象科普信息、制作气象教育宣传片等。

4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现状——以巴马瑶族自治县为例

4.1 自然条件复杂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最高处海拔为1 216 m,最低处221 m,一般为600~800 m。巴马瑶族自治县境内岩溶地形与丘陵交错,西北高、东南低,略呈倾斜状。北部奇峰叠嶂,沟壑纵横,洞府神奇,洼地遍布,是典型的岩溶地貌;中、南部稍平,除有少量狭小谷地外,主要是土坡和石山。巴马瑶族自治县地处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地区,四季分明,夏季热多雨,冬季温凉、干燥,高山地区有冷冻,常有春旱、冬旱发生。巴马瑶族自治县主要受到低温冷害、暴雨洪涝、雷电等气象灾害的影响。由于巴马瑶族自治县地势复杂,加上气候湿热,经常出现暴雨天气。暴雨会引发山洪、滑坡、内涝等地质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近年来,巴马瑶族自治县境内连续遭受暴雨袭击,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由于自然条件复杂,气象灾害预测和防御工作面临较大困难。

4.2 预警信息传递不畅

巴马瑶族自治县地处山区,聚居着瑶、壮、汉、苗、毛南、仫佬、回、水等12个民族,全县户籍总人口29.86万人,辖区面积为1 976.42 km2。部分村庄信号覆盖不全面且不稳定,气象部门发布红色预警信号时,需要全网发布。全网发布基于号码归属地进行发布,但部分群众没有本地号码,以及巴马瑶族自治县拥有很多“候鸟人”,这部分人并未接收到全网发布的预警信号信息。因此,全网发布并不能覆盖辖区内所有民众,并且发布人数较多,运营商信息传递链条较长,会出现信息延迟的情况。这会对气象灾害的预警和应急处置造成一定的影响。

4.3 气象观测设施薄弱

巴马瑶族自治县全县辖3个镇、7个乡、104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1 694个自然屯。目前,巴马瑶族自治县共有25个气象观测站点,但部分乡镇的部分村屯存在较明显的观测盲区(图1)。这影响了气象预测和监测的准确性和精度,也制约了公共气象服务的全面覆盖和质量。

图1 巴马瑶族自治县气象观测站点分布图

4.4 公众意识不强

尽管巴马瑶族自治县气象局加强了气象科普和教育宣传,近几年联合了自然资源局、应急局、水利局等部门对气象信息员进行培训、走访村干部和入户宣传科普,发现公众对气象知识和应急处置措施的认知不足。因此,气象部门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对气象进行科普教育与宣传,如通过气象大喇叭、短信、宣传进社区、部门联合培训等,增强公众气象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5 技术手段有待更新

巴马瑶族自治县公共气象服务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技术手段,导致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社会需求。例如:未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预测精度不够和预警时效性不强,同时未充分关注用户体验和个性化需求。

5 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与公共气象服务的建议

5.1 提高预警信息能力

一是建立多元化预警信息传递机制。在运营商信息传递链条较长,出现信息延迟的情况下,运营商应当增加服务器,降低延迟率。同时,应建立多种预警信息传递机制,包括广播、短信、电话、微信、电视等方式,确保及时准确地将预警信息发送给公众,扩大预警信息的覆盖范围和加快信息传递速度。

二是开展应急演练。定期开展各类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提高预警信息发布和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水平。

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加强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有效提高灾害性天气发生时的处置、协同和应变能力。

5.2 补齐气象探测设施短板

一是完善气象观测网。加大对基层气象设施的投入,加大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支持力度,推动气象现有探测设施建设。

二是升级气象观测设备。当出现灾害性天气时,现有设备容易出现故障,导致数据缺测,影响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升级气象观测设备,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用性、传输率。

三是引入社区气象观测。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建立社区气象观测站点,将气象观测和服务延伸至基层和民生领域。

5.3 多渠道增强民众气象灾害防范意识

一是加强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通过各种途径如电视、网络、气象大喇叭等,向公众普及气象知识和应急处置措施,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知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是引导媒体关注气象灾害问题。加强舆论引导,引导媒体关注气象灾害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报道,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5.4 及时更新技术手段

一是应用人工智能。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和挖掘气象数据,实现自动化预报和预警,提高预测准确率。

二是加强预报预测能力建设。发展全覆盖的精准化智能网格预报业务,优化县级智能网格预报业务的应用,提高延伸至乡镇、村社的网格预报准确率。提高短临预警水平,发展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气象预报技术。

三是提高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提高预警信息靶向发布能力,加强预警信息面向特定区域、特定用户的精准靶向发布工作。

6 结束语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和公共气象服务对于公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广西自然条件复杂,气象灾害多发,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很大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气象灾害防御和公共气象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气象部门需要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一步加强合作和创新,推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和公共气象服务的健康发展。未来,气象部门需要注重气象观测设施建设,加强预警信息传递机制建设,增强公众气象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从而更好地应对气象灾害带来的挑战,为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猜你喜欢
巴马气象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气象树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18F-Flurpiridaz的制备及其在正常巴马小型猪PET/CT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初步实验研究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贺州至巴马公路(来宾至都安段)工程获批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灾害来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