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穗期虫害、粒腐穗发生动态调查及防治分析

2024-01-16 10:22陈立涛董志平马继芳赵永民王永芳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劳氏虫量棉铃虫

陈立涛,董志平,马继芳,刘 佳,赵永民,王永芳*

1.河北馆陶县农业农村局,河北馆陶 057750;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谷子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特色杂粮遗传改良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河北省杂粮研究实验室,河北石家庄 050035

夏玉米雌穗常受到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等不同害虫混合发生的为害,不仅会直接造成产量损失,还会引起穗部粒腐、穗腐的发生,降低玉米籽粒的商品价值[1-6]。调查16个不同品种雌穗的虫量、虫穗和粒腐穗,结果显示:桃蛀螟最高达38.7头/百株,玉米螟16.0头/百株,棉铃虫5.6头/百株;平均虫穗率83.3%,最高100%;平均粒腐穗率33.7%,最高74.4%。调查过程中发现,雌穗上不同害虫发生时间早晚有差异。因此,动态调查了玉米雌穗上的虫害及穗腐、粒腐情况,目的是了解不同害虫在玉米后期发生的动态,为后期虫害及粒腐、穗腐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地情况

在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寿山寺乡后宁堡村和西宝村,两村庄常年冬小麦—夏玉米连作,夏玉米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60 km2以上。选择当地常规种植的夏玉米品种5个,分别为先玉335、登海685、中科玉505、秋乐368、德中元518,每块地面积在3 300 m2以上。各地块8月玉米吐丝授粉期至收获,未进行病虫害的防治用药[7-10]。

1.2 调查方法

从玉米吐丝授粉期(8月12日)开始调查,7 d/次,直至玉米收获(9月15日)。每个品种随机调查5个小区,每个小区连续调查50株,逐株记录雌穗上的害虫种类、数量及所处龄期。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穗期害虫发生动态

调查结果表明,当地玉米穗部害虫主要有玉米螟、棉铃虫、劳氏黏虫和桃蛀螟。根据调查数据,绘制不同种类害虫、百株总虫量、百株粒腐穗等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1)。从图1可知,棉铃虫是持续危害期最长的害虫,玉米螟是危害虫量最多的害虫,劳氏黏虫较往年数量显著增加,后期数量大增,桃蛀螟较往年虫量少,危害较轻。

图1 历次调查穗虫量与粒腐穗的动态变化

2.1.1 棉铃虫发生动态从图1可以看出棉铃虫幼虫数量的动态变化曲线。8月12—25日,棉铃虫幼虫数量呈较缓的连续上升趋势。8月25日幼虫数量达到高峰,高峰期百株虫量达到27.6头。8月25—9月15日,棉铃虫幼虫数量呈较缓的下降趋势。8月18日,3龄幼虫占棉铃虫总虫量的11.5%;8月25日,3龄幼虫比例为48.9%;9月1日,3龄幼虫比例为13.2%。

2.1.2 玉米螟发生动态8月18日开始,玉米螟幼虫数量呈迅速上升的趋势,9月1日达到高峰,高峰期百株虫量达到50.4头。9月15日数量呈缓慢下降趋势,百株虫量为26头。8月25日,3龄幼虫占玉米螟总虫量的6.5%;9月1日,3龄幼虫比例为43.7%;9月7日,3龄幼虫比例为21.2%。

2.1.3 劳氏黏虫发生动态田间调查发现,往年玉米雌穗上零星可见的劳氏黏虫数量明显增多,危害加重。劳氏黏虫虫量在8月25日开始明显上升。9月7日达到虫量高峰,高峰期百株虫量36.8头。9月7日后数量下降,但在9月15日百株虫量仍有22.8头,比玉米螟虫量略少。

2.1.4 桃蛀螟发生动态调查发现,桃蛀螟数量较往年显著减少,8月25日平均百株虫量3.6头,最高14头。因虫量太少,统计数据不能准确呈现桃蛀螟的发生动态,有待进一步调查。

2.2 粒腐穗发生动态

8月25日始见粒腐穗,粒腐率6%。8月25日开始,粒腐穗数量呈缓慢直线上升态势,直至收获。9月15日,粒腐率为53.6%。

2.3 粒腐穗发生与穗部虫量的关系

夏玉米雌穗上发生的虫害,最早出现的是棉铃虫,随后玉米螟数量迅速上升。虫害最初危害雌穗的顶尖部位,取食为害花丝、顶穗轴,而后顺着花丝钻蛀雌穗内部,继续为害籽粒。在籽粒受害后,会出现大量有伤口的破粒、坏粒。粒腐全部发生在破粒、坏粒上。雌穗上粒腐发生最早的部位是遭受虫害为害的籽粒,完整的籽粒很少发生粒腐[11-16]。

从图1粒腐穗的变化来看,粒腐在棉铃虫、玉米螟虫大量出现后,粒腐数量大幅上升。因此可以断定,粒腐的发生主要由棉铃虫、玉米螟为害造成籽粒残缺,从而引发粒腐病原菌侵染,导致粒腐发生。

从图1可以看出,棉铃虫为害出现最早,从8月12日开始就有虫量为害,而玉米螟在8月18日才出现虫量。8月25日始见粒腐穗,由此可见,棉铃虫为害导致粒腐开始发生,最早发生的粒腐是由棉铃虫引起的。

从图2可以看出各个品种上虫量和粒腐穗数量的变化。8月25日,在品种间,粒腐穗数量的变化趋势与棉铃虫、玉米螟总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9月1日,粒腐穗数量的变化趋势与总虫量变化趋势一致,尤其是与玉米螟数量的变化较为一致。9月7—15日,粒腐穗数量的变化与总虫量的变化有相近之处。

图2 不同时间各调查品种上虫量与粒腐穗数量

从调查情况来看,大致可以认为粒腐穗的发生最初由棉铃虫为害所引发,在粒腐穗发生后,粒腐穗的数量与棉铃虫、玉米螟总虫量的变化较为一致,而且在玉米螟虫量高峰期与玉米螟虫量的变化一致。综上所述,可以判定玉米粒腐穗是穗部棉铃虫、玉米螟为害所致。

3 讨论

为减少粒腐穗的发生数量,应及时有效防治穗部虫害,主要虫害为棉铃虫、玉米螟,不同年份还有桃蛀螟、劳氏黏虫为害。在防治穗部虫害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害虫的发生动态及发生时间。

棉铃虫发生较玉米螟略早,应尽早防治棉铃虫。调查结果显示,8月18日,棉铃虫3龄占总虫量的11.5%,8月25日3龄占48.9%,9月1日3龄占13.2%。棉铃虫3龄时就开始从花丝处钻进雌穗内部为害。防治棉铃虫最佳时间应在棉铃虫3龄前,且未钻入雌穗,时间应该在8月上中旬。

虽然可以推测出防治棉铃虫的时间应在棉铃虫幼虫虫量高峰期前,且未钻入雌穗的2~3龄时,这样可以防治大部分虫量为害,但实际上防治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没有效果。玉米吐丝期在8月上中旬,持续时间大致15 d左右,至8月20日,花丝基本干枯。在8月中旬,花丝上可以见到大量棉铃虫虫卵,孵化幼虫1~2龄在花丝处为害取食,在3龄时已大部分钻进雌穗。有效防治时间大致10 d。花丝处致密,且有苞叶包裹,落到花丝处的药剂不多,花丝上化学药剂的作用效果和持效期与叶片上的可能有差别,这些因素会明显影响药剂的防治效果。

8月下旬,棉铃虫已全部钻进雌穗内部,此时化学药剂在苞叶的阻隔下防治效果受到明显影响。雌穗上棉铃虫的防治时间短,且由于玉米植株高大及雌穗的特殊结构,化学防治棉铃虫的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玉米螟虫量高峰出现的时间比棉铃虫晚1周左右,但幼虫2龄时已在雌穗中为害,防治时间应提前7~10 d。按本次调查结果,9月1日玉米螟幼虫虫量达高峰,提前7~10 d,大致在8月20日左右。调查发现,玉米螟2龄时期已全部钻进雌穗内部。推测认为化学防治玉米螟不会出现较强的防效。

桃蛀螟平均百株虫量只有3.6头,比往年调查的最高38.7头数量明显偏低。桃蛀螟在当地一年发生三代,前两代主要危害果树等,第三代转移危害玉米雌穗、高粱等,发生程度受多种原因影响,防控难度大。

劳氏黏虫当年调查平均百株虫量36.8头,最高在杂草发生严重地块,百株虫量高达86头。劳氏黏虫在抽雄以前为害叶片。在吐丝授粉期为害雌穗花丝、穗轴及籽粒,直接造成减产,并引发粒腐、穗腐的发生。老熟幼虫直接在雌穗苞叶内上化蛹,或在植株隐蔽部位叶鞘、叶腋处隐蔽化蛹,10月测报灯下可以见到大量成虫。11月中旬,可以在玉米秸秆中查到存活的幼虫[7]。这是河北首次发现有大量的劳氏黏虫危害雌穗,该虫属于迁飞性害虫,每年发生的不确定因素突出,需要加强联防联治。

玉米穗部虫害种类涉及棉铃虫、玉米螟,还有桃蛀螟、劳氏黏虫等,各种虫害发生时间存在差异,防治1种害虫时不能同时兼顾其他害虫,且由于玉米种植高大,玉米雌穗特殊结构,影响了化学药剂的作用发挥,因此,穗部虫害的综合防治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4 防治方法

在雌穗上采取化学防治方法,其效果会受到影响。可以考虑选择抗虫品种,采取深翻耕作等农业措施,以及物理诱杀成虫、天敌昆虫及生物药剂防治等措施。不同品种对穗部虫害有不同程度的抗性,选择抗虫品种可以明显减轻虫害为害,降低粒腐穗的发生率。王孟泉等[17]通过使用波长为 340~360 nm和440 nm 的灯管、从春季越冬代开始诱杀、增加灯杆高度使杀虫灯可不断调节保持高于作物冠层1 m等技术创新,以及及时清理电网、安装在开阔无障碍物区域等安装维护要点,达到了杀虫灯全程高效防控鳞翅目害虫的目的。2年的示范结果表明,对苗期二点委夜蛾的防效均在95%以上;2019年对玉米中、后期鳞翅目害虫防效分别为93.85%和87.02%,2020年在玉米中后期害虫普遍较重的情况下,高效杀虫灯防效也达到80%。

此外,可以在前一代虫害发生关键期进行防治,以减少下一代虫源数量基数。针对玉米,棉铃虫、玉米螟多代次发生的害虫呈现多代虫源积累,前代不防治,后代加重发生的趋势[18-19]。重点防治3代棉铃虫和2代玉米螟幼虫,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前进行防治,减少穗期4代棉铃虫和3代玉米螟发生虫源。有条件的情况下提早播期,使灌浆期提早10 d,错过棉铃虫、玉米螟幼虫为害高峰期与最易受害的灌浆初期,以减轻为害。

猜你喜欢
劳氏虫量棉铃虫
劳氏粘虫的发生危害和防治研究进展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中远海运获2019年《劳氏日报》大奖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不同诱芯、诱捕器诱集棉铃虫效果试验
高效低毒新型药剂防治棉铃虫试验
棉铃虫几种常见药剂大田试验筛选
1%苦皮藤素防治棉铃虫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