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县杨树栽培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治策略

2024-01-16 10:22姚文良鲍飞志李加文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睢宁县白蛾小舟

姚 遥,姚文良,鲍飞志,李加文

1.睢宁县林业有害生物检疫防治站,江苏睢宁 221200;2.睢宁县林木良种场,江苏睢宁 221200;3.江苏润土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睢宁 221200

睢宁县位于江苏省北部,33°40′~34°10′N,117°31′~118°10′E。全县土地总面积176 900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40 584 hm2,森林覆盖率29.54%,林木蓄积量150万m³。睢宁县以特有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成为最适于南方型速生杨树生长并最先成功引种推广的县份,栽植面积最高曾达到5.3万多hm2,全县林业产品生产加工和种苗年产值12亿元,带动就业20万人,成为睢宁县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无絮杨目前主要包括雄株杨树和多倍体杨树品种。如北京林业大学选育的毛白杨北林雄株1号、北林雄株2号,南京林业大学选育的南林3804杨、南林3412杨均为无絮杨品种[1]。做好病虫害防治,应切实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预防措施真正贯穿林业生产环节,方法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管齐下进行防控[2-3]。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从目标监测、数据获取、数据挖掘、分析决策、应急指挥等方面解决有害生物防治的主要问题,并提供了新思路[4]。

2020—2022年,润土公司承担无絮杨高效栽植工程,睢宁县林检站参与对无絮杨在睢宁县栽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作试验示范技术推广。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选用的为南林3412无絮杨优良品种,是睢宁县苏塘林科所繁育的苗木。苗期管护水平较高,无病虫害,且距造林地较近。要求2年生3.5 m以上、胸径3.5 cm的良种壮苗,苗干通直健壮、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1.2 试验方法

1.2.1 栽植选地根据杨树根系发达及其呼吸强度大的特点,选取适合杨树生长的造林地是实现杨树速生、丰产的基本条件,要求土层厚、排水好、土质疏松、土壤肥沃[5]。试验地选取睢宁县金城街道金桥村,面积42.7 hm2,土层厚度1 m,沙壤土,地下水位1.5 m,便于深耕和灌溉,土壤pH值为6.5,有机质含量0.6%。

1.2.2 整地放样首先是全面平整土地,开挖排水沟。其次是采用大株行距,林下后期考虑间作。最后是按照5 m×6 m的株行距进行放样,42.7 hm2共计放样16 000个。

1.2.3 苗木浸水苗木定植前,必须用水浸根,而后再定植。3月12日,将苗木整捆放入水沟码齐浸水,时间1周。

1.2.4 挖穴施肥使用挖掘机挖穴,人工修整补挖,保证每个栽植穴规格1 m×1 m×1 m,误差不超过10 cm。填入表土,将1 kg农家肥1 kg磷肥填入底部和土壤充分拌匀。

1.2.5 深栽培土将泡水一周的无絮杨苗木统一于4 m处截梢定干,也应剪去过长的侧根。在栽植穴里倒入1桶水将基肥混合土充分搅匀,放入截干后的苗木,深度80 cm,扶正沿穴周回填心土,至30 cm处时,向上轻提苗木,利于舒展根系,继续浇水填土至穴口,将土踩实。栽植完成后全面灌水1次,完成栽植阶段。

1.2.6 后期管护林下间作大豆,后期改为间作中草药。方便管护,及时除草、灌溉和防治人畜破坏。期间天气干旱,根据干旱程度分别于4、5月灌水1次,6月初灌水1次。7月汛期多次连降大暴雨,及时扶正倒伏苗木。

1.2.7 病虫害防治(1)确定防治重点。睢宁县杨树新造林地病虫害以杨树溃疡病最关键,在管护期以美国白蛾和杨小舟蛾等食叶害虫为主,以“一病两虫”为重点开展试验,调查方法采用抽行式取样法,间隔80 m的距离,选取5个样点进行调查。利用性信息素和测报灯进行种群动态监测,同时进行人工摘除网幕、扎草把灭蛹、释放周氏啮小蜂、保护天敌,对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实现长期控制。

(2)病虫害监测调查。杨树溃疡病:4—5月发病期,在5个样地各抽查样株30株,通过观察树皮是否有溃疡斑或裂开现象,树枝顶端是否坏死,茎上是否产生深的呈纵向排列的溃疡症状,初步确定是否为杨树溃疡病。将调查结果计入杨树溃疡病病情调查表,并计算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表1)。调查发现:感病株率低于5%,感病指数低于21,未成灾,对42.7 hm2试验林分别于5月和9月使用代森锰锌和甲基托布津100~200倍液喷雾进行了预防性防治。

表1 睢宁县金桥基地杨树溃疡病调查表

美国白蛾和杨小舟蛾:靠近试验林近金桥村居民区外缘和沿路外缘,对角线取5个样点,每个样点选取样株30株。统计每株树上的害虫数量,目测危害程度。以林间调查为主,进行记录分析。

成虫期调查:设测报灯1台、美国白蛾和杨小舟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各1台,从4月1日开始监测。4月1—5月20日,共计诱到美国白蛾成虫13头,杨小舟蛾10头。

林间调查:美国白蛾在5月底至6月初调查幼虫网幕数量、卵块和幼虫数量。杨小舟蛾在每代幼虫期进行虫情调查,目测标准株叶片被害情况。重点在幼虫第二代三龄幼虫期,随机剪取50 cm标准枝,调查卵数和幼虫数量(表2~表3)。

表2 睢宁县金桥无絮杨基地美国白蛾发生情况调查表

表3 睢宁县金桥无絮杨基地杨小舟蛾发生情况调查表

(3)防治方法。①物理防治:成虫期,利用成虫趋光性特点,设置杀虫灯和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成虫;②生物防治。老熟幼虫期、预蛹期和化蛹初期,寄生蜂柞蚕蛹3~5个/667 m2、放蜂量1.5万~2.5万头/667 m2,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和杨小舟蛾。③化学防治。幼虫期喷施灭幼脲、杀铃脲、阿维菌素、烟参碱类药剂,控制虫口密度。

(4)防治施工。调查期间,发现网幕立即剪;6月15日美国白蛾第一代幼虫期使用飞机喷施生物农药防治,结合地面人工和物理防治的防治策略进行防控。防治药剂为5%杀铃脲1 500倍液,施药液300 g/667 m2,一防两治,防治第一代美国白蛾和第二代杨小舟蛾。

(5)防效调查。防后7 d后,对第二、三代美国白蛾幼虫期进行了飞防效果调查,随机选取5个调查点,调查150株样树,未发现活虫。

1.2.8 成活率调查2020年栽植当年7月20日和9月20日进行了2次成活率调查,成活率分别为98%和95%,苗木长势良好,第3年的平均胸径达15 cm。

2 结果与分析

2.1 无絮杨栽培

睢县由于秋季干旱程度较重,土壤保墒能力差,无絮杨植苗造林栽植前应将苗木泡足水(一般为4~7 d)并截梢定干,按照大水、大肥、大坑、大株行距和深栽的栽植方法基本都可保证当年成活。特别是要注意苗木选取需经过检疫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优质苗木,避免因原株携带病虫害而造成病虫害蔓延。经严格按照科学方法栽植的无絮杨苗木,有很高的成活率。

2.2 病虫害防治

2.2.1 病害杨树溃疡病基本是苗期使用苯类杀菌剂甲基托布津喷雾防治居多,也较为有效,在造林后于5、9月对整个新造林地块喷施2~3次,可有效控制全年杨树溃疡病的发生。

2.2.2 虫害对于美国白蛾和杨小舟蛾来说,喷施生物农药防治、人工防治和天敌防治等。其中,在害虫幼虫危害期组织大面积防治的情况下,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飞机喷洒,选取美国白蛾和杨小舟蛾两虫最佳防治龄期,可以同时兼防2种害虫,目前防效最佳,药效期长、覆盖面广、不受地形限制,是最经济实用的方法。

人工防治主要有美国白蛾人工剪网和潜所诱杀的方法,适用于局部关键重点活动场所。人工挖蛹、摘除卵块等方法,仅在监测调查使用得较多,不完全适用于大面积防治。天敌防治主要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符合绿色防控的要求。但由于对天敌发育温度控制等技术方面要求较高,加上单位成本较高,目前仅适用于示范,尚不能大面积推广。此外,目前国内已经研发出美国白蛾和杨小舟蛾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成虫精准高效,适合成虫期防治监测。

防治效果:美国白蛾防治后于第三代幼虫发生期进行调查,虫口减退率为94.44%(表4);杨小舟蛾防治后于第五代幼虫发生期进行调查,虫口减退率为100%(表5)。

表4 睢宁县金桥无絮杨栽植基地美国白蛾防治情况调查表

表5 睢宁县无絮杨栽植基地杨小舟蛾防治情况调查表

3 讨论

无絮杨苗木在栽植前泡水、截干栽植、栽植时定根水和栽植后及时灌溉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保水。尤其是苗木截梢可以有效减少水分蒸腾,很好地节约水分和养分,提高造林成活率。病虫害防治应从实施准备到防治验收再到后期管护的各个环节,贯穿整个营造林过程。尤其是从选苗开始就要严格筛选,选用抗病树种进行栽培,杨树溃疡病可依靠带菌苗木和插穗进行远距离传播,在气候干旱、土壤贫瘠的离地条件下,往往发生严重。因此,造林期间需要注意土壤墒情,杨树溃疡病的大面积发生,往往导致苗木大量死亡。第一代美国白蛾和第一、二代杨小舟蛾发育较为整齐,成虫最佳防治时间为3月底至5月初,6月上中旬天气情况相对稳定,为幼虫最佳防治时间,且可“一治两防”。

睢宁县近几年“百村万树”工程引进了大量树种,但基本都用于市政绿化和苗圃,在广大农村地区仍然以杨树为主,病虫害暴发的概率很高,科学营造混交林,改善生态环境,是抑制或延缓害虫暴发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4 结论

试验以无絮杨建成丰产基地试验林,预期目标为无絮杨新造林栽植成活率达到85%以上,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控制在1.8%以内,经造林核查,实际成活率95%,大大提高了无絮杨造林成活率,苗木生长良好,同时运用营林控制、生物农药、性信息素诱捕等方法,可有效控制杨树病虫害,实现有虫无灾的目标。

猜你喜欢
睢宁县白蛾小舟
睢宁县精准执法步不停 安全发展促双赢
睢宁县融媒体中心高标清同播系统的搭建与安全播出探究
捉迷藏
喝水
别催别催
逛超市
四平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
美国白蛾的识别和危害特点及控制措施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生活史及其性诱集监测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