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路
上饶市广丰区人民医院 (江西上饶 334600)
纯母乳喂养是新生儿喂养的理想方式,母乳包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1]。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较多,如产后乳房胀痛、泌乳延迟、乳汁分泌不足、产妇负性情绪等,均会影响纯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2]。因初产妇缺乏分娩经验,面对宫缩疼痛、产后角色转换等问题,易产生一系列负性情绪,扰乱垂体功能,导致乳汁分泌延迟、泌乳量降低。加之产妇产后身体虚弱、疼痛,使乳房不能够及时排空,大量乳汁淤积于乳腺管,从而可形成硬结和肿块,导致产妇乳房胀痛。如不及时处理,还会造成高热、淤乳斑块等,导致疼痛加剧,影响产后恢复[3]。乳房按摩仪是一种物理干预技术,通过对乳房进行物理性刺激,可加快乳腺内部血液循环,进而缓解乳房胀痛。因此,本研究探讨在初产妇产后恢复中采取乳房按摩仪联合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 年2 月至2021 年1 月我院收治的68 名初产妇,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 名。观察组年龄20~34 岁,平均(26.35±1.74)岁;孕周37~42 周,平均(39.46±0.52)周;分娩方式:剖宫产12 例,自然分娩22 例;文化水平:初中或高中9例,专科或本科及以上25例。对照组年龄21~36 岁,平均(27.04±1.82)岁;孕周37~41 周,平均(39.33±0.48)周;分娩方式:剖宫产10 例,自然分娩24 例;文化水平:初中或高中7 例,专科或本科及以上2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伦理审批号:2020JKP-8639)。
纳入标准:均为单胎、足月妊娠;均为初次分娩;产妇及家属均主动签订书面知情书。排除标准:母乳喂养禁忌证;乳头扁平、凹陷;有认知、交流障碍;伴有乳腺疾病。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1)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产后加强母乳喂养健康宣教,并向其细致讲解乳房胀痛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方法,告知产妇无需过度担忧;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哺乳前清洁乳头,协助产妇摆放喂养姿势,控制喂养时间在20 min 以上。(2)乳房按摩:产后2~6 h 行早期乳房按摩,协助产妇取仰卧位,护士仔细清洁双手及产妇双乳,手部涂抹适量润肤油后用掌根处对产妇乳房进行轻揉,双手拇指与示指对乳房基底部进行环抱、向多方向活动,并配合揉搓、牵拉乳头,30 min/次,2 次/d。(3)乳房硬结揉按:沿乳根向上轻拍乳腺管表面,缓慢振动乳房,以软化硬结。(4)基础护理:产后饮食以高维生素、高蛋白等为主,并尽早下床活动;每日病房通风2 次,每次30 min,控制温度为24~28 ℃,湿度为50%~60%。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乳房按摩仪(深圳倍康电子有限公司,型号:BK501)干预: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暴露双乳,温水清洁乳房后,将耦合剂均匀涂抹至治疗片的黑色面,然后贴至乳房,调节强度100~150 J,时间30 min,依据产妇耐受程度适时调节,2 次/d,自然分娩产妇于产后2 h 开始,剖宫产产妇于产后6 h 开始。
两组均观察至出院。
(1)泌乳水平:记录两组产妇催乳素水平、泌乳始动时间及产后72 h 的泌乳量。(2)乳房胀痛程度:干预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产妇依乳房胀痛感受进行评价,评分等级为0~10 分,0 分为无痛;1~3 分为轻微胀痛;4~6 分为中度胀痛;7~9 分为重度胀痛;10 分为剧烈疼痛,无法忍受。(3)乳房硬度:乳房触摸如唇为Ⅰ度,触摸如鼻尖为Ⅱ度,触摸如额头为Ⅲ度。(4)产后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淤乳斑块消失、乳房胀痛消退、乳房硬结消退及住院时间。(5)出院时记录两组纯母乳喂养情况。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催乳素水平、产后72 h 泌乳量均比对照组高,泌乳始动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泌乳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泌乳水平比较(±s)
产后72 h泌乳量(ml)观察组 34 22.19±4.58 253.60±18.94 213.66±12.45对照组 34 28.55±5.72 220.13±16.99 198.30±11.52 t 5.061 7.670 5.280 P 0.000 0.000 0.000组别 人数 泌乳始动时间(h)催乳素水平(ng/ml)
干预后,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比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乳房胀痛程度比较[名(%)]
干预后,观察组乳房硬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乳房硬度比较[名(%)]
观察组产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后恢复情况比较(d,±s)
表4 两组产后恢复情况比较(d,±s)
住院时间观察组 34 2.09±0.37 2.19±0.34 2.28±0.46 3.92±0.47对照组 34 2.63±0.42 2.82±0.45 2.91±0.58 4.67±0.38 t 5.625 6.513 4.962 7.236 P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淤乳斑块消失时间乳房胀痛消退时间乳房硬结消退时间
观察组纯母乳喂养32 名,纯母乳喂养率为94.12%,对照组纯母乳喂养26 名,纯母乳喂养率为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40)。
产后乳房胀痛和乳汁淤积是产妇产后常见并发症,主要致病原因为乳腺管堵塞引起的局部微循环障碍[4]。发生产后乳汁淤积及乳房胀痛后,可导致产妇乳头变硬,不仅影响乳汁的分泌及排出,还不利于新生儿含接,导致纯母乳喂养率降低,延长产妇产后恢复时间,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5]。初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发生及乳汁的分泌受其精神状态、环境、饮食等方面因素影响,临床应据此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良因素,从而预防乳房胀痛发生。
乳房按摩在改善产妇乳汁分泌及畅通乳腺管中的效果确切[6]。全方位乳房按摩可使乳房充分活动,从而增强乳房内部局部肌肉的兴奋性,加速血液、淋巴循环,促进乳汁排出,进而减轻或预防乳房胀痛[7]。同时,按摩过程中通过揉搓、牵拉乳头,模拟新生儿吮吸,可刺激乳房神经末梢,加快乳汁的分泌与排出,进一步排空乳房,预防乳汁淤积形成的局部硬结、瘀乳斑块等,可有效缓解乳房胀痛,使产妇身心舒适。护理期间,护士及时予以产妇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通过稳定其情绪状态,减少负性情绪对乳汁分泌与排出的不利影响,并帮助产妇树立产后康复信念与纯母乳喂养信心,可有效提高纯母乳喂养率[8-9]。但人工按摩见效慢,对于部分依从性不佳产妇的康复效果并不理想,临床还需联合其他干预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催乳素水平、产后72 h 泌乳量均高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比对照组短,乳房胀痛程度、乳房硬度均轻于对照组,产后淤乳斑块消失时间、淤乳斑块消失时间、乳房胀痛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乳房按摩仪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初产妇产后乳房胀痛、乳汁淤积等症状,加快乳汁分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黄超等[10]研究显示,乳房微波治疗仪可促进产妇产后泌乳,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乳房按摩仪利用粘贴在乳房上的治疗片进行100~150 J 的强度刺激,可使乳房内部出现机械化振动,模拟新生儿吮吸,以刺激粗压乳窦,诱发泌乳反射,从而提高泌乳量;且应用乳房按摩仪可对乳房进行持续按摩,作用力稳定、可控,能够有效疏松乳房组织,通畅乳腺管,加快淋巴回流,改善乳房内部的血液循环,从而预防乳汁淤积,利于乳汁排出,进而缓解乳房胀痛;此外,乳房按摩仪操作简单,且不会造成产妇不适,利于临床推广[11-12]。
综上所述,乳房按摩仪联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初产妇产后乳汁淤积情况,提高泌乳量,减轻乳房胀痛,促进产后康复,提高纯母乳喂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