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苏苏,赵晓燕,卢冰
浙江省台州医院 (浙江临海 317000)
肩关节镜手术是一种治疗肩关节疾病的微创术式,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2]。肩关节镜术需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但全身麻醉会干扰患者的正常体温调节,加之术中采用大量灌洗液灌洗使患者热量流失引起核心体温下降,发生低体温,不仅可增加术中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发生风险,且可导致麻醉复苏延迟,影响患者术后恢复[3-4]。充气加温毯和灌洗液加温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术中保温措施,但两者联合用于肩关节镜术中报道较少[5-6]。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充气加温毯联合灌注液加温在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1 年8 月至2022 年12 月我院骨科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86 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 例。观察组男24 例,女19 例;年龄23~80 岁,平均(50.44±4.87)岁;术前体温36.3~37.2 ℃,平均(36.72±0.15) ℃;术中灌洗液使用量8.6~24.7 L,平均(16.48±3.45)L。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21~79岁,平均(49.70±4.75)岁;术前体温36.2~37.1 ℃,平均(36.71±0.17)℃;术中灌洗液使用量7.7~25.5 L,平均(16.51±3.62)L。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相关伦理学要求。
纳入标准:均为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前体温均正常,年龄18~80 岁。排除标准:术前基础体温>37.5 ℃或<36.0 ℃;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伴有慢性或系统性疾病。
两组均由同组医师于全身麻醉下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
对照组术中予灌注液加温干预:术前,将3 L灌注液置于37 ℃恒温箱(普和希健康医疗器械公司,型号:MIR-H163L-PC)中保温。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充气加温毯(史密斯医疗器械公司,型号:EQ-5000)干预,术前10 min将充气加温毯覆盖于患者胸部、腰腹部及下肢,温度设定为37~38 ℃,术中将温度上调至39~40 ℃,保持至术毕。
比较两组术中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麻醉复苏情况、术后肩关节肿胀程度和功能恢复情况。(1)术中应激反应指标: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45 min(T1)和苏醒后45 min(T2)测定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orep inephrine,NE)和肾上腺素(epinephrine,E)水平。(2)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低体温、寒战及苏醒期躁动。低体温是指核心体温<36℃;寒战采用Wrench 分级,其中1~4 级定义为寒战。(3)术后麻醉复苏情况:包括清醒时间、插管持续时间及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4)术后肩关节肿胀程度: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24 h 测定患者臂围和肩周径,计算手术前后值差。(5)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于术后3、6 个月,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ry,ASES)评分评估,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两组T1和T2时血清NE 和E 水平均高于T0时,且观察组T1、T2时,血清NE 和E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T0、T1 和T2 时血清NE 和E 水平比较(μg/L,±s)
表1 两组T0、T1 和T2 时血清NE 和E 水平比较(μg/L,±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NE 为去甲肾上腺素,E 为肾上腺素;T0 为麻醉前,T1 为麻醉后45 min,T2 为苏醒后45 min
组别 例数 NE T0 T1 T2对照组 43 319.02±52.12 602.67±87.17a 504.84±67.12a观察组 43 316.51±49.07 544.28±72.45a 473.56±54.16a t 0.317 2.313 2.216 P 0.645 0.030 0.037组别 例数 E T0 T1 T2对照组 43 243.93±38.34 420.47±58.26a 328.98±43.59a观察组 43 246.65±40.08 374.23±49.12a 299.23±45.12a t 0.309 2.379 2.297 P 0.658 0.023 0.032
观察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清醒时间、插管持续时间及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麻醉复苏情况比较(min,±s)
表3 两组术后麻醉复苏情况比较(min,±s)
组别 例数 清醒时间 插管持续时间 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对照组 43 42.21±6.02 30.37±5.67 53.09±8.12观察组 43 37.91±5.46 25.65±4.02 41.31±7.46 t 2.306 2.468 2.615 P 0.031 0.018 0.013
术后即刻和术后24 h,观察组臂围与术前差值及肩周径与术前差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肩关节肿胀程度比较(cm,±s)
表4 两组术后肩关节肿胀程度比较(cm,±s)
组别 例数 臂围与术前差值 肩周径与术前差值术后即刻 术后24 h 术后即刻 术后24 h对照组 43 2.57±0.45 2.12±0.38 2.97±0.52 2.21±0.41观察组 43 1.98±0.36 1.62±0.31 2.09±0.39 1.81±0.32 t 2.593 2.713 2.815 2.452 P 0.014 0.010 0.008 0.019
术后3、6 个月,观察组ASE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ASES 评分比较(分,±s)
表5 两组ASES 评分比较(分,±s)
注:ASES 为美国肩肘外科协会
组别 例数 术后3 个月 术后6 个月对照组 43 62.76±8.95 72.02±9.08观察组 43 69.51±11.46 80.40±11.56 t 2.283 2.246 P 0.033 0.035
目前,全身麻醉是肩关节镜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但由于手术室温度偏低、皮肤表面裸露范围较大、术中使用大量灌洗液及输注液降低体温等原因,可导致患者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术中易发生低体温及畏寒症状,不仅会引发术中应激反应,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威胁患者生命安全[7-8],且可减少脑、肝、肾等脏器血流量,导致麻醉药代谢缓慢,延长麻醉苏醒时间,还会加重肩关节的肿胀程度,使患者术后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影响肩关节功能恢复[9-10]。因此,肩关节镜手术中采用有效的保温措施尤为重要。以往临床常用的保温措施以体外被动式保温为主,仅可阻断人体和环境的直接接触,保温效果不确切,维持核心体温的效果不理想[11]。充气加温毯和术中灌洗液加温是常用的主动保温手段[12-13]。但术中灌洗液加温只能作用于术区局部范围,对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相对有限,且术中加温灌洗液还会造成患者局部血管扩张,反而引起局部热量流失更快[14]。充气加温毯可覆盖患者胸部、腰腹部及下肢,不仅可缩小核心体温与皮肤温差,遏制热量流失,且可根据术中核心体温变化随时调节温度,使热量充分流向体表[15]。
本研究结果发现,T1和T2时,两组血清NE和E 水平均高于T0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清醒时间、插管持续时间及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说明充气加温毯联合术中灌洗液加温可减轻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缩短麻醉苏醒时间,与Anz 等[16]报道一致。其原因为,充气加温毯和术中灌洗液加温具有良好的增效作用,可维持患者核心体温的稳定,减轻术中应激反应,维持内环境稳定,减少术中并发症发生;还能增加脑、肝、肾等脏器血流量,加快麻醉药代谢速度,缩短麻醉苏醒时间[17-18]。同时,本研究结果发现,术后即刻和术后24 h,观察组臂围与术前差值及肩周径与术前差值均小于对照组;术后3、6 个月,观察组ASES 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充气加温毯联合术中灌洗液加温用于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中可减轻患者术后肩关节肿胀程度,提升肩关节功能。其原因为,充气加温毯联合术中灌洗液加温可减轻术后关节肿胀及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可使患者尽早参加功能锻炼,更有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19]。
综上所述,充气加温毯联合灌洗液加温用于肩关节镜手术,不仅可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缩短麻醉苏醒时间,且可减轻患者术后肩关节肿胀程度,提升肩关节功能。